有关国际R&D溢出的贡献作用述评.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52079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国际R&D溢出的贡献作用述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有关国际R&D溢出的贡献作用述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有关国际R&D溢出的贡献作用述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有关国际R&D溢出的贡献作用述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有关国际R&D溢出的贡献作用述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有关国际 R&D 溢出的贡献作用述评【摘要】 尽管国际 R&D 溢出效应测度的精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国际 R&D 溢出渠道也有待进一步拓宽,但国际 R&D 溢出效应是普遍存在的,它是一国技术进步的重要来源之一,一国应更有效、更充分地利用国际 R&D 溢出的广泛作用。 【关键词】 国际 R&D 溢出 TFP 经济增长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表明国家间收入的较大差距原因是各国之间生产率的差距所导致的,而科学与技术创新又是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源泉。显然,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国家间收入的较大差距,相关的经验研究也支持了上述结论,国家间收入差距的 70%是由技术水平差异所导致的(Romer,19

2、86、1998) 。科学与技术创新是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的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驱动力,而 Coe and Helpman(1995)的研究证实了不仅工业化达到国家之间存在大量的 R&D溢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存在 R&D 溢出。这一结论表明本国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不仅取决于该国的技术创新水平,还取决于流向该国的跨国间 R&D 溢出水平,国际 R&D 溢出也是本国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源泉之一。尽管一些国家离技术前沿的差距较大,但是国际 R&D 溢出却推动了本国的技术进步,带来生产率水平较快地增长。从这种角度来讲,国际 R&D 溢出有助于更好地解释有些技术落后的国家为什么出现快速

3、的经济增长,或者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快于另外的一些国家。因此,搞清楚国际 R&D 溢出的贡献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国际 R&D 溢出的水平 一国的技术进步不仅依赖本国的 R&D 活动,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间的 R&D 溢出,因此,国际 R&D 溢出水平的大小非常重要,这证实了国际 R&D 溢出在本国技术进步中的贡献作用。现有大量的经验研究表明国际间 R&D 溢出的程度是相当显著的,Coe and Helpman(1995)利用22 个工业化国家的数据发现,外国的 R&D 活动对本国 TFP 的进步具有相当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一个小国而言,国际 R&D 资本与本国 R&D 资本具有同等程

4、度的作用,只有大国的国内 R&D 资本的作用才会超过国际 R&D资本的作用。Bernstein 和 Mehnen(1994)利用产业间的数据发现,美国每增加 1 单位的 R&D 资本,导致日本 R&D 资本成本平均减少 63%,而 1单位的日本 R&D 资本增加,却仅导致美国 R&D 资本成本平均减少 3%,日美间的跨国 R&D 溢出程度是不对等的。Bernstein 和 Yan(1995)进一步研究表明,对于某些特定国家而言,国际间 R&D 溢出甚至比国内 R&D 投入在促进本国的技术进步方面作用更大。总之,大量的经验研究表明,国际 R&D 溢出水平是相当显著的,重要且不可忽视的,是本国技术

5、进步的重要来源之一。 既然国际 R&D 溢出是相当显著的、重要的,那么有关国际 R&D 溢出的水平大小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关于国际 R&D 溢出水平方面,有些研究是测度国际 R&D 活动的产出弹性。如 Coe 和 Helpman(1995)的研究表明,国际 R&D 活动的产出弹性范围在 0.030.07 之间。Park(1995)则发现国际 R&D 活动的产出弹性平均在 0.17 左右;Keller(1995)的研究发现国际 R&D 活动的产出弹性在 0.22 左右,Nadiri 和 Kim(1996)的研究表明国际 R&D 活动的产出弹性约在 0.3 左右。上述这些学者研究表明,国际 R&D

6、 活动对本国 GDP 的增长在程度是非常显著的。 关于国际 R&D 溢出水平方面,另一些研究主要是测度国际 R&D 活动与本国 TFP 之间的弹性。相对于国际 R&D 活动的产出弹性,国际 R&D 活动的 TFP 弹性更能测度出国际 R&D 溢出水平,这是一种相对直接的衡量国际 R&D 溢出水平。Coe 和 Helpman(1995)利用 22 个工业化国家与 77个不发到国家的宏观数据发现,总体上来讲,发达国家 R&D 投入增加1%,发展中国家生产率会提高 0.06%。Kao et al(1999)则运用非平衡的面板数据发现,国内 R&D 投入对 TFP 的作用具有正的显著性,而国际R&D

7、投入对 TFP 作用是正的,但在 10%水平是不显著的。在此基础上,Falvey、Foster、Greenaway(2002)从短期与长期分析了发达国家 R&D存量增加对发展中国国家 TFP 的影响;根据他们的研究,短期内,发达国家 R&D 存量增加 1%,发展中国家 TFP 会提高 0.02%0.07%之间,而长期内,发达国家 R&D 存量增加 1%,发展中国家 TFP 会提高 0.01%0.06%之间。总之,不论短期还是长期,国际 R&D 溢出效应是非常明显的。Bravo Ortega 和 Garcia Marin(2008)从国家层面研究了 R&D 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其研究表明 R&D

8、 存量增加 10%,大约会带来 TFP 提高0.2%,而且在长期内 R&D 活动对生产率作用会大于短期。这些研究表明,国际 R&D 溢出是大量存在的,尽管学者研究方法与数据不同,导致国际R&D 溢出的水平大小是有差异的,但国际国际 R&D 溢出对一国的生产率水平提高具有显著的作用,国际 R&D 溢出效应不可忽视。 二、国际 R&D 溢出效应的测度 有关国际 R&D 溢出水平的实证研究表明,国际 R&D 溢出对本国生产率水平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国际 R&D 溢出是本国生产率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在验证国际 R&D 溢出水平时,国际 R&D溢出效应的测度非常关键,这是验证国际

9、R&D 溢出效应是否显著,以及国际 R&D 溢出水平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Coe、Helpman(1995)在早期的研究中用双边进口量与双边贸易量的比例乘以外国的 R&D 存量来表示外国的 R&D 存量通过进口贸易渠道溢出到本国的部分,从而检验国际 R&D溢出效应对一国 TFP 的作用,其中国际 R&D 溢出效应用 sf=?鄢 sj 来测度。在 Coe、Helpman(1995)研究基础上,lichtenberg、Potterie(1998)进一步修正了国际 R&D 溢出的测度,他们认为 CH 模型夸大了国际 R&D 溢出效应,用 sf=?鄢来测度国际R&D 溢出效应,称为 LP 模型。不论是

10、CH 模型,还是 LP 模型,其经验研究的结果都支持了国际 R&D 溢出效应是显著存在的,但 LP 模型在测度国际 R&D 溢出水平上更为准确,其经验研究也更有说服力。 在 CH 和LP 模型基础上,一些学者也利用 FDI 溢出效应来检验 R&D 活动的国际溢出效应。如 Potterie 和 lichtenberg(2001)利用 sf=来测度 FDI 中的国际 R&D 溢出效应,拓展了国际 R&D 溢出效应的渠道,这种方式主要测度流入 FDI 的国际 R&D 溢出效应;Potterie 和 lichtenberg(2001)还进一步利用流出 OFDI 来国际 R&D 溢出效应。上述这些学者基

11、本上测度实体部门物化的国际技术溢出对本国 TFP 的影响,Gwanghoon Lee(2006)则不仅分析了 FDI、OFDI、中间产品进口这些实体渠道物化的国际技术溢出,还分析了非实体部门(专利、文献等等)的国际技术溢出效应,其研究表明通过非实体的直接渠道、FDI、中间产品进口具有显著的国际技术溢出效应,而 OFDI 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并不显著。国外学者们还考虑了制度因素对国际技术溢出水平的影响,如Coe、Helpman、Hoffmaister(2009)则不仅研究了贸易部门的国际 R&D溢出效应,还从各国高等教育质量水平、经商难易程度、专利保护水平等指标测度这些制度变量在吸收和利用国际 R

12、&D 溢出效应的能力,其研究表明这些制度变量会使国际 R&D 溢出对本国 TFP 进步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总之,国外学者不仅研究了国际 R&D 溢出的渠道效应,如国际贸易、FDI、OFDI、中间产品贸易等等,还进一步研究了国际 R&D 溢出的吸收能力、制度等问题,如人力资本、本国 R&D 强度、技术差距、贸易开放度、金融发展水平、知识产权保护等等,这些变量都会影响一国如何有效吸收和利用国际 R&D 溢出的能力,从各个方面测度国际 R&D 溢出效应,全方位地剖析一国 R&D 溢出的来源。 三、结语 有关国际 R&D 溢出效应的研究表明,国际 R&D 溢出是本国 TFP 进步的主要来源之一,而且对

13、于发展中国家来讲,由于本国 R&D 存量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不足的,国际 R&D 溢出将在很大程度上驱动本国的技术进步;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尽管本国的进步是由国内 R&D 存量推动的,但国际 R&D 溢出的作用是相当显著的,是不可忽视的。总而言之,国际R&D 溢出效应是显著的,在促进技术进步中的贡献是及其重要的。尽管现有经验模型在测度国际 R&D 溢出水平方面存在一些技术困难,导致经验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可质疑性,但普遍的研究几乎都表明,国际 R&D 活动存在大量的溢出,溢出渠道也非常广阔。因此,对于一国来讲,如何更好利用国际 R&D 活动的溢出效应,拓展国际 R&D 活动的溢出渠道,更有效地吸收

14、国际 R&D 活动的溢出,以充分地利用外国的 R&D 资本来促进本国技术水平的提高,将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注:本文系 2010 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国际 R&D 的溢出效应、吸收能力与战略性贸易政策 (编号 10YTC790400)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 【参考文献】 1 Bruno Van Pottelsberghe De La Potterie,Frank Lichtenberg.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ransfer Technology Across Borders?Z.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

15、tatistics,MIT Press,2001. 2 Coe D. T.,E. Helpman.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Z.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5. 3 Coe,David T. and Helpman,Elhanan and Hoffmaister,Alexander W.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 and institutionsZ.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9. 4 Gwanghoon Lee.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tiona

16、l knowledge spillover channelsZ.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6. 5 Lichtenberg,Frank R., Pottelsberghe de la Potterie,Bruno v.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 A commentZ.European Economic Review,Elsevier,1998. 6 Nadiri,M.I.,Kim,S.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trade and productivity in major OECD countriesZ.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in Cambridge,MA,19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