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策变迁下武汉市民营经济外源融资现状分析摘要武汉市作为中部最大的城市,其民营经济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占到半壁江山,但融资难一直是困扰当地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保障。金融危机后,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较多的金融支持,使得近三年来武汉市民营经济外源融资环境得到相对改善,融资效果有一定显现。但与国有经济相比,其间接融资成本偏高,难度偏大,额度偏小;直接融资中的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门槛相对太高,获批企业少;与民营经济自身的融资需求相比,还远未从根本上解决民营经济资金短缺的问题。 关键词政策变迁;民营经济;外源融资;现状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
2、013)07-0083-04 基金项目湖北省中小企业研究中心 2011 年度课题“武汉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融资环境分析” (批准号:WH2011007) 作者简介刘岚,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与贸易。 (湖北武汉430081) 武汉市作为我国中部最大的城市,在整个“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过程中,其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也正是在实施该战略的过程中,武汉市的民营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当今,武汉民营经济在促进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科技进步以及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武汉市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 2011 年末,全市私营企业达 1
3、6.29万家,经济增加值为 2686.6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8%,增幅快于全市GDP 增幅 0.7%,增加值占全市 GDP 的比重为 41.1%,对全市 GDP 贡献率达到 41.3%,拉动 GDP 增长 5 个百分点。 但在中国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尤其是金融危机后,部分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困难,融资不畅问题最为突出。由中国人民银行和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合作完成的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调查显示,即便在融资政策发生逐步好转的背景下,也主要是中小企业中已经做大的企业融资困难得到一定缓解,其他中小企业融资仍十分困难。武汉市民营经济发展遭遇的瓶颈也不例外,融资难成为其主
4、要阻碍, “保生存、谋发展”难度加大。 一、金融危机后民营经济国家融资政策的变迁 1998 年以后,随着十五大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方针的实施,我国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份额快速增长。这一时期民营经济快速发展除继续得益于国有企业改制外,还与国家自十五大以来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有关。2002 年中小企业促进法正式实施,以此为核心出台了大量配套政策,包括融资约束在内的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逐步得以克服。本文重点梳理 2008 年金融危机后的融资政策变迁。 2009 年 3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的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为了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
5、机,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和融资服务,对符合条件的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2009 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发挥信用信息服务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全面落实支持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2010 年 4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出台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 ,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为创办 3 年内的小企业提供筹资融资辅导
6、服务。2010 年 4 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对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担保机构给予业务补助、保费补助、资本金投入的优惠政策。2010 年 5 月,国务院颁布“新 36 条” (即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 ,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2010 年 6 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共同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 ,指出各金融机构要改造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确保符合贷款条件的中小企业获得方便、快捷的信贷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推动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信贷模
7、式创新。2011 年 5 月,中国银监会发出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 ,指导商业银行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偿还意愿和偿还能力、具有商业可持续性的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并鼓励商业银行先行先试,积极探索,进行小企业贷款模式、产品和服务创新等。2011 年 10 月,中国银监会再次发出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 ,要求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贷款投放,努力帮助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并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总额 500 万元(含)以下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2011 年 12 月,工
8、信部、科技部、财政部、人保部、国税总局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其中进一步提到要加强专业化服务,推动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畅通中小企业融资信息渠道。2012 年 5 月,中国证监会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业务试点办法正式发布,这标志着中小企业私募债业务试点正式启动。开展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试点,是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求以及国务院“拓宽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渠道”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升我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也有利于资本市场自身结构的优化完善。 二、湖北省对民营经济的相关融资政策支持 2010 年,湖北银监局与武汉市政府
9、相关部门合作,组建武汉市中小企业服务超市及东湖开发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金融超市” ,为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融资服务;2011 年 1 月,湖北计划发行百亿企业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难题,较去年规模翻番。为力保当年全省 1.3 万亿元的投资计划,湖北加快了债券市场融资速度。同时,湖北指出,将搭建中小企业集合发债平台,破解融资难题。2011年 4 月,湖北工商局、个私协会、中国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联合出台服务个体私营经济融资工作的意见。2011 年,全省工商银行系统计划定向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提供融资 100 亿元左右,力争今后每年融资规模保持 10%左右的增长幅度。201
10、1 年 4 月,由湖北银监局推动,组建了“武汉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俱乐部” ,旨在通过这一平台,发挥金融业信息共享、激励约束、孵化做强、优胜劣汰等四大功能,改进和完善小企业金融服务,推进小企业专营机构发展,加强小企业金融服务专业化建设,推动湖北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2011 年 7 月,武汉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全民创业大力推进微型企业发展的意见 ,鼓励担保机构不断创新融资担保产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扩大微型企业担保融资规模,鼓励和支持银行机构及小额贷款公司加大对微型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银行机构当年度向微型企业贷款总额每新增 1 亿元,给予 5 万元奖励,小额贷款公司当年度向微型企业贷款总额
11、每新增 5000 万元,给予3 万元奖励等。2011 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布 10 号文,即关于进一步加强债券融资工作的意见(试行) ,提出充分利用债券市场扩大直接融资。2011 年 10 月,湖北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 ,提出将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发展,推动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切实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对中小企业工作的组织协调。 三、武汉市民营经济外源融资现状分析 理论上讲,企业的融资次序应是先内源融资,也就是使用留利,只有在留利不够时,才会产生外源融资需求。一直以来,在武汉市民营经济成长过程中,也的确主要依靠
12、自有投入资本和自有资本积累,即便到目前,企业的资金来源中仍然有 60%是依靠内源融资完成的。可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进入到追求技术进步与资本密集的阶段后,依靠自身积累的内源融资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要,因而需要新的金融安排。上述若干政策也是基于近些年民营经济发展对外源融资的迫切需求而产生的。综上列举,可以看出,十五大以来尤其金融危机之后,国家和地方政府各级部门,对于民营经济发展遭遇的融资瓶颈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较多的金融安排支持。国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 10 项,湖北省及武汉市出台相关支持政策 8 项,使武汉市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紧张程度得以一定缓解。但相较于它们的实际资金需求,还存在 1000 多亿
13、元的缺口。下面从武汉市民营经济中的中小企业融资最常用的外源融资方式作些分析(由于武汉市民营经济中的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所以本文研究的是民营经济中的中小企业) 。 (一)间接融资 根据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武汉科技大学中小企业研究中心 2010 年进行的调查数据显示,当企业遇到资金困难时,湖北 86%的中小企业选择“向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贷款” ,显示银行信贷方式普遍受到中小企业的偏好,成为外源融资的首选。同时也有资料显示,在所有的外源融资方式中,银行贷款占武汉市民营企业融资份额的 70%以上。金融危机后,在对民营经济提供信贷方面,武汉市很多银行作出了努力。2011 年,武汉市经信委联合
14、相关部门和单位,积极组织全市中小企业参加湖北省中小企业银企合作会议等各类融资活动,共为中小企业完成直接协调融资 267 亿元。2012 年 3 月 21 日,武汉市第二届民营企业融资洽谈会暨“百亿送贷”活动启动,到 5 月底结束。武汉有 8 家银行和 1 家担保公司,计划为民营中小企业安排信贷 447 亿元。2012 年 7 月 26 日,汉口银行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该行 50 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成功发行。这是湖北省首只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专项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债。 但是,和国有经济相比,武汉市民营经济仍呈现出信贷成本高、信贷难度大、信贷额度小的情况。金融危机爆发后的 2009
15、 年一季度,全国信贷规模总量增加了 4.58 万亿元,但以服务民营中小企业为主的短期贷款仅占 25%,贷款增加额度不到 5%。从武汉市来看,当前,武汉市民营经济的银行贷款成本在 10-12%之间,远远高出国有企业小于 6.56%的贷款成本;从信贷的批准时间来看,审核过程相当漫长,远远长于国企的贷款审批时间,50%以上的民营企业需要 3 个月的等待;从武汉市经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到 2011 年底,武汉市民营经济的贷款余额为 3036亿元,非民营经济的贷款余额大大超过了民营经济,为 7121 亿元。 (二)直接融资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还有利于提高融资者的市场知名 间接融资虽然在投资者之间架起
16、了一座桥梁,很好地沟通了投资者和融资者的关系,但由于在融资过程中增加了银行这个中介,出于贷款安全性和盈利性的考虑,大中型商业银行没有也不可能对民营经济融资给予足够重视,客观上增加了融资难度和成本。而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虽然也会发生一定的费用,但从长期看,其融资成本还是比间接融资低。此外,相比度等优点。 目前,民营经济通过直接融资的手段主要是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二类。 首先分析民营经济股权融资。当前,民营经济的股权融资主要通过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 IPO 和地方 OTC 市场进行。从武汉市来看,融资渠道已经全部涵盖。第一,通过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截止到 2012 年7 月底,沪深武汉市境内上市公司
17、达 45 家,上市公司数量在中部地区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一,上市公司总数和市值在全国 19 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中分别位居第 7 和第 9 位。第二,为非上市、高成长性企业提供股权质押融资、股权挂牌交易的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于 2011 年 11 月揭牌上线运行。该中心堪称“四板” ,能有效对接新三板、创业板、中小板、主板,是武汉市中小企业的融资新渠道,运行 8 个月来,该中心为 40 家未上市中小企业融资近 30 多亿元。第三,2012 年 7 月,武汉东湖高新区获批“新三板” , “新三板”市场挂牌门槛低、成本低,审核效率快,定向为成长型、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股份转让、定向融资服务。理论上今后东湖高
18、新区内暂时不符合主板及创业板上市标准的公司,可通过“新三板”转让股份,获得直接有效的融资。目前,东湖高新区“新三板”各项准备就绪,已有 62 家企业与券商签订“新三板”辅导协议,48 家企业准备签约。东湖高新区外的企业也有很强意愿到“新三板”挂牌,武汉市进入“新三板”后备的企业已超过 200 家。 其次分析民营企业债权融资。据统计,2008 年上半年,国内上市公司债券融资首次占到整个资本市场融资额的一半,但通过债券进行融资的主要还是大企业。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中,最薄弱的环节就是债券融资。地方在债券融资上创新了多种方式,代表性有三种,即:中小企业集合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中小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
19、金。2010 年,武汉首只中小企业集合债发行,简称“10 武中小债” 。东湖高新区的当代集团、思远教育、东湖创业中心、三环股份等 4 家企业共发债 1.65 亿元,到目前为止,仅发行了这一只中小企业集合债。2009 年 8 月,由汉口银行负责承销的 2 亿元中小企业集合信托产品“江城夏日”正式发行,资金贷给 26 家企业,年利率为 6.8%,政府拿出 800 万元财政资金进行贷款贴息。同年 12 月,由武汉市洪山天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牵头的首家区级中小企业集合贷款信托产品“南湖春晓”发行,规模为 1.5 亿元,发行期限 1 年,为洪山区内 19 家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信托发行年成本为8.8%,
20、企业信托贷款年利率为 6.8%,由武汉市及洪山区财政各补贴 1%,补贴融资企业信托贷款利息。2011 年 7 月,由武汉港迪电气等 4 家企业发行、中信银行主承销的武汉市首张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以 5.5%的年化票面利率,成功为企业融资 3.8 亿元。2012 年 5 月,武汉农业中小企业集合债(票据)发行,武汉计划于年内为 2 至 10 家农业中小企业发行集合票据,公开向券商、公司和机构投资者等机构融资 5 亿元。2012年 7 月,承销的武汉四方物流债发行完毕,债券期限 3 年,发行规模 2亿元。这一化解中小企业资金“饥渴症”的新方为民营经济融资带来希望。 结论:第一,在本文所分析的三种
21、外源融资方式中,股权和债权融资的门槛于武汉市民营中小企业还是太高,即便这二种融资方式的实际成本更低,但企业难以满足条件,只能更多地退而选择银行贷款。虽然只有 15%的中小企业能够从银行成功融资(2012 年 7 月湖北日报报道) ,可目前银行贷款仍占了武汉市民营经济外源融资比重的 2/3。第二,金融危机后,无论国家还是地方出台的针对中小民营经济融资的政策,都已经见到一些效果,但从根本上还未解决民营经济资金短缺的问题。从前文分析的武汉市民营经济股权融资及债权融资种类来看,武汉市民营经济的融资环境相对是比较好的。随着东湖高新区获批“新三板” ,可以看到国家给予的重视;随着武汉市多种地方债券的发行,
22、可以看到地方政府给予的支持。但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方式,都远不能满足武汉市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与国有经济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截至2011 年底,武汉市公有制经济企业总数 3.02 万户,境内上市公司为 32家,私营企业 16.29 万户,境内上市公司只有 13 家。债券融资方面的途径较多,但实际融资额度很小,前文介绍的近三年多来地方企业债券发行为企业融资不到 15 亿元。因此,要想真正改观民营经济融资难的问题,就必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扶持、法律完善、信用担保、金融创新的民营经济融资体系。 参考文献: 1吴奋发.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研究J.管理与财富,2009, (3). 2乐佳超.债券融资很难成为中小企业主要融资渠道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8-09-12. 3纪敏,王新华.改革 30 年来民营经济融资格局的变化J1.金融与经济,200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