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挣脱受害者的囚笼他挥舞着抱怨的大棒四处出击,而把自己全然置于无辜、可怜的受害者角色,他们如此沉迷于这个角色,直到彻底丧失了生命的主动权,而这些抱怨加重了他们对生活中负面事物的关注度。 抱怨是受害者最有力的武器。 在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人,他们抱怨环境,抱怨领导,抱怨父母,抱怨同事,抱怨爱人他们就像云图里的克隆人,吞噬着自己的抱怨,以此为生,陷入了一个又一个的轮回里。 受害者的角色看似不“轻松” ,其实不然,他不为自己生命中的任何事情负责,只会责怪别人,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如果有什么他该做但是做不到的,他会说:没办法,我就是这样。只要你在抱怨,不管是口头上抱怨出声,或是心中沉默地抗议,多
2、少都是受害者心态在作祟。 更多的人,心理深埋的受害者模式更隐秘,更无辜,但这些无形中都在磨蚀自己的能量,也许我们是从受害者模式中得到一些受益,但长期沉溺于此,丧失得更多。让我们先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 受害者的困局 小 A 是个自由职业者,先生事业也很顺遂,但她总是对先生很不满,总觉得他不够关心自己,过于粗放,情商低,几次吵着要离婚,又觉得自己离不开他,同事关系也不好,和父母关系也如此,总是很多纠结和不满。 任何模式背后都有原因,小 A 从小和父母分离,由奶奶抚养长大,而爷爷在她小学期间对她有过性骚扰行为,虽然后果不严重,却给她留下了不能轻易抹去的阴影。而这些,也让敏感的她陷入了受害者模式,觉得
3、这个世界都欠我的,都应该对我好,而稍不如意,便对对方心怀憎恨。同事关系不好很自然,但最大的障碍是和亲人的关系,爱她的妈妈多次被她刺伤哭泣,不知如何是好。 她总惦记着大家对她不好的那面,也不知道如何回应别人对她的爱,活脱脱是现代版的林黛玉。她虽然因此获得了很多关注和爱,但心里有深深的不满足感。她就像赖在地上的小孩,抱怨的是这地怎么绊了我一跤,你们怎么还不过来扶我,却没有想到凭自己的能力就可以站起来。 还有诸如此类的受害者模式,比如怨妇模式,面对出轨的老公,把错误都推给对方,却没有想到自己的过于依赖和不安全感,已经把对方控制得无法呼吸;面对有控制欲的父母,孩子威胁说,你们再管我,我就死给你们看,而
4、事实上她内心改造父母的欲望和父母的控制欲一样强烈;面对不识好歹的人,忧伤莫名,我对你都这么好了,你却不领情。却不知道隐藏在好意之下的控制欲,已经让人退避三尺了。 有受害者模式的人,拥有悲剧与自毁的个性。他们最常见的动作就是叹气和摇头。他们的生活主题就是“因为别人、世界、过去,所以我”他们喜欢聚集讨论别人的短处,喜欢抱怨自己的悲惨,喜欢感叹世界的不公平,却很少为这些事情做些什么。因为好像只要这样子,就能够收获旁人的关注了! 受害者模式的底层,是一种定位的错误,如果将自己定位为虚弱的、无助的、只能被哺育的,就只能按照索取者的角色脚本走,而如果要名正言顺地索取,就只能让自己成为受害者,采取受害者模式
5、的战略部署。受害者这堵墙是如何建成的? 受害者模式在我们内心筑起了厚厚的一堵墙,我们不禁要问这种心智之墙是什么时候建成的?这也许会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早到也许当我们有自我意识的时候就开始了。一旦出问题,我们第一反应往往就是找到一个借口。然后指责他人,这样可以减少自己的内疚感和不快。 中国的文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受害者倾向,我们的民族文化倾向于同情弱者,这也意味着对受害者特别的有好处。 “受害者”模式受家庭的影响非常大,您会看到非常类似的模式在您的父母身上发生。 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每一个人都需要深切的关注与被爱。 “受害者”模式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运行如果摔倒,我们会通过大哭表达自
6、己的不满,吸引家长的注意力如果没有人看到就自己玩去了。 “受害者”模式在糟糕的外界环境下,可以很好地帮助你接受外界残酷的现实,获得让自己喘息的机会。对于那种生活在自认为无可改变的世界中的人,的确不失为一个生活下来的好方式。 当然更多的是坏处! “受害者”模式的最大限制是让自己丧失生活的控制权与力量。因为一旦你把自己置于“受害者”的角色,你也就放弃了自己去改变些什么的能力和希望。你的快乐、幸福和福祉也都放到了他人的手中。这也是为什么受害者经常有一种生命无力掌控的感觉的原因。 拆毁受害者之墙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处在这个模式中时,怎么才能走出来?首先要恭喜你,当你意识到自己处在受害者模式中时,这代表着
7、你已经走出了至为关键的一步,有了这个觉察,这堵心智之墙将会灰飞烟灭,你会越过这堵墙的灰烬,看到更加广阔的天地。 让我们看看另外一个个案。经过一段心理学的学习,小卫觉察到他的内心有三个最核心的阻力点:第一是缺乏信心;第二是让自己陷入不良故事的模式很顽固;第三就是抱怨的模式。 缺乏自信是因为自己常常聚焦在自己不够的一面,拿自己的弱点跟别人的优点来比较。从而忘记自己一直以来无论在学习上和工作上都是很优秀的。 小卫容易让自己陷入不好的故事,每当看到一些不平的事,立刻就会产生很抗拒的情绪。同时会将自己当做事件受害的当事人,在想象中经历那个事件。因为小的时候常常被周围的一些人看不起,受到了一些不公平的对待
8、。当时自己对于别人的冷眼感到无能为力,只好默默忍受。这是一个非常损耗能量的活动,很多时候经过一段时间的想象,身体和情绪都感觉非常疲惫。然后小卫才醒悟到自己真的是没事找事,杞人忧天! 抱怨的模式也是从小养成的。开始是受到家庭境况的影响,认为自己的一些不愉快,是跟自己生活的环境相关。而周围的人也喜欢聚焦在现状的不如意上。 当他不断地聚焦在他不想要的那一面,他就吸引来更多的证据,证明现状还有很多的不如意。这些匮乏的信念和想法越积越多,然后就促成了自己不想要的人生。 小卫决定对自己的人生故事进行重编,首先是消除将自己陷入不好的事情的惯性。即使它偶尔激活,他也能很快觉察,只需会心一笑,重新释放掉。少了这
9、些能量的对撞,人也轻松了很多!第二是抱怨的惯性,随着他不断地接受现状,认清现状。现在的他已经接受了自己,接受了他要为现状负责任的事实,抱怨自然就少了。自信这个盲点,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他让自己看到,由小到大,他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也常受到别人的称赞和鼓励。虽然有时他仍存在对现状的抗拒,信心有所摇摆,但是面对自己的阻念,他有越来越敏锐的觉察,而发现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就像上文的小 A,当她从受害者模式中站起来后,有过一个振聋发聩的内心直白:我从来没有发现过,原来自己已经长大了,即便我具有婴儿式的心理发育缺陷,但我同时具有成人的力量感、理智以及思维,我完全可以反哺自己,这一点一直是被我忽略的
10、。 不是有意如此,而是一旦一开始选定了人生的底色,而又不知道自己已经做了选择,就只能在这个底色上发挥,除非我重新开始意识到:一开始的定位错了,我可以调整选择!因此,我很孤独。因为定位的错误,所以我无法跟别人真正相融,我以一副婴儿的姿态执著于索取,以一副受害者的姿态累积索取的权利,排斥别人的爱,同时也放弃了爱别人的可能。没有爱的世界,是这么的空虚与孤独。 所以,让我们跟随以下步骤,觉察下在你内心深处,是否也埋伏了“受害者模式”这个定时炸弹。 1. 找到自己的最受害,最无力的情景,您最容易抱怨什么人?在什么时候? 2. 很多受害者喜欢一次次地重复受害经历,留意到这个倾向,并停止它。 3. 好奇一下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这件事情完全不受你的控制? 4. 在生活中间尝试留意一下:有没有和你一样境况的人,却有不同的反馈模式? 5. 积极寻找下一步你可以做的事情,而不是关注那些你不能做的事情。 6. 找到一个安全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散步健身和保持睡眠都是很好的方式。 “我若放手,便无人能抓住我;囚禁我的没有别人,只有我自己。 ”温柔地觉察,不要陷入下一个轮回,放下自己的受害者模式,这就是轮回的终止。 编辑: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