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建筑与教育.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52722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建筑与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近代建筑与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近代建筑与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近代建筑与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近代建筑与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近代建筑与教育摘要:建筑教育发展史是我国近代建筑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国的近代化历程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建筑教育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中国近代建筑文化加以研究,提高我国建筑教育水平,培养我们自己的优秀人才,创造适合我们自己的建筑, 关键词:近代建筑发展形式教育 中图分类号:D5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纵观我国建筑发展的历史,我们已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近代建筑发展过程中,科技的进步使得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在建筑建设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通过对近代建筑文化的研究,让学生了解建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对建

2、筑设计产生兴趣,促进我国建筑教育发展。 中国近代建筑和建筑教育概述 1、中国近代建筑 中国近代建筑始于 19 世纪中期,比世界发达国家整整晚了近 200 年的时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近代外国人在中国的建筑活动和近代中国人的建筑活动。 近代中国留学生回国后,成为西式建筑的传播者,他们设计的一系列建筑大都是西洋风格,西式建筑即是他们心中的“现代”建筑。其中大批受过西学教育的中国建筑师也不甘模仿外国建筑师的表演,试图表现出文明古国的文化原创性。1925 年,吕延直在南京中山陵设计方案竞赛中获得大奖,南京中山陵是中国近代建筑师探索民族形式建筑的开山之作,它的诞生奏响了中国建筑师群体探索民族形式建筑

3、的前奏。 中国近代建筑教育中国近代建筑的教育相对中国近代的建筑要晚的多,中国代建筑教育发展迄今不到百年的历史。20 世纪初,一批学成归国的海外学子在中国大学里创立了建筑教育,引进了先进的国际建筑教育制度和课程内容。梁思成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中国代建筑的教育不仅受到西方建筑思想和风格的影响,而且还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这势必会出现与现代社会接轨的教育理念,也同样会出现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二、中国近代建筑形式与风格 中国近代建筑体系从整体上说是对西方建筑体系包括技术、制度和思想多个层面的模仿与移植,在本国特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的反对、制约和钳制下带有鲜明的特征,从而产生了所谓的中国近现代建

4、筑思潮。 1、西方样式建筑 西方样式建筑在中国建筑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至今在国内的许多城市都会看到西方样式的建筑,如青岛江苏路基督教堂。这座建筑主体造型比较简洁,基本是由一个长方体和一个三角椎体构成的坡屋顶形式,钟楼基本呈四方柱状,内外都刻意追求西方古典主义风格。这种形式基本上符合中世纪罗马基督教堂的特点,同时在比例和细部中又可以看到一些德国式风格。这样的房屋建筑在中华黄海之滨,与中华民族的建筑文化毫无共同之处,这可以看出教堂的设计者为了突出基督教堂的特点,在设计时是刻意求西。这座建筑也可以看成是西方建筑在中国的代表作;再有像沈阳一些高校建筑,其中一部分仍然保留着原有的风貌。究其根源,一是被动的

5、接受,另一个则是我国社会的需要。从风格上来看,中国近代样式建筑具有殖民地式和外廊式特点,主要是英国殖民者将欧洲殖民者建筑样式传入到我国以及东南亚一带,早期进入到我国境内的殖民者,大多数都有从东南亚居住的经历,所以也就很自然的把这种建筑样式带到了中国,如当时上海的德国领事馆、台湾高雄的英国领事馆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2、中国传统建筑设计 中国传统建筑都由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组成,这种建筑类型保留着中国古典建筑的体量权衡和整体轮廊,对台基、屋身、屋顶具有严格的划分,通常我们称之为三分结构,建筑的整体尽力保持梁柱的开间形象和比例关系,屋身由柱子和梁肪、门窗组成。形象突出的曲线屋顶在单座建筑中占的比例

6、很大,一般可达到立面高度的一半左右。古代木结构的梁架组合形式,很自然地可以使坡顶形成曲线,使屋顶成为中国建筑中最突出的形象。屋顶的基本形式虽然很简单,但却可以有许多变化,整个建筑没有打破我国古典建筑的设计,所有的细节仍然保有传统的造型构件和装饰;混合式建筑:这类建筑不完全拘泥于我国古典建筑风格,将中西风格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中西合璧风格 西方古典建筑风格在我国的近代建筑中也有一定体现。不过表现层次一般沿海开埠城市比较全面,多数表现为中西混合的样式,以西洋风格为主。如沈阳火车站。这座火车站由杨廷宝先生(河南南阳人,19011982 年)回国设计,杨廷宝先生的留学经历使得这座建筑具有比较浓厚的西方

7、色彩,整体以长方体和圆柱体构成,造型简洁有力。在细部比例、开间大小等方面,体现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些特点,另外刻意强调水平和垂直线条也有其特点。在很长一段时间,这座建筑在中国建筑方面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中国的许多著名建筑都可以看出师出于它的痕迹,包括建国初期对于传统建筑形式和新的建设条件的结合,也基本沿着这个方向发展。其特点可以用外西内中,大体上细化局部上有中国传统元素在里面。 4、现代建筑设计风格 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已建成了一些建筑风格与园林特色融合较好的实例。如深圳佰士达花园住宅区,将住宅底层打通,引入绿地,成为园林化的住宅区;清华大学新建成的“伍舜德楼” ,广东中山市的一些工厂、合肥市

8、高科技园区、四川宜宾五粮液酒厂等工业建筑已成为园林化的建筑群;还有不少学校、医院、商场、博物馆、行政办公建筑都在向园林化建筑群发展。 三、对建筑价值观走向的思考 1、中国建筑发展中建筑价值观的形成由于中国过早的进人了文明社会,尤其是过早的进人了一统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由此导致了中国古代建筑价值观念的长期基本一致性。直至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人侵,西式的思想、科技、文化、建筑等都不可避免的进人了中国。在当时经过了长期闭关自守的中国,自然科学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从近代中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这段时间内,因政治斗争的风云变幻,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民族矛盾与民族内部矛盾的多次激化,在这样一

9、个动荡不安的社会里,建筑活动根本不可能沿自身发展的规律前进。自然也形不成稳定的、为大众所认知的建筑价值观;20 世纪 70 年代末,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与外界接触、交流日益加强,科学技术领域内的交流更是普及,西方的建筑思潮与建筑流派对中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的建筑市场也日渐开放,它将与世界各国的建筑市场一样,摆在中外建筑师们的面前。在这样一个令人激动的时代,多样的建筑风格与多种设计手法是并存的。 3、 “科学性”与“民族性”在近现代中国建筑活动中的地位中国古代官式建筑由于过早程式化,而使千百年来建筑自身的发展处在一种封闭状态之下,始终未能超越某种“法式” “法源” ,民居情况则有所不同

10、,民居由于地域性、文化性的差异,反而造就了不少自由发挥的佳作。但是,在汉民族聚居地因受传统伦理宗法制度的影响,其建筑形式大多趋向理性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尤其是随着西方的科学技术、现代思想及建筑理论的传入,尤其是接触和使用过西式建筑的新一代文明人不得不从心底里佩服它的合理性与舒适性。对于建筑的一般使用者,他们未必会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传统建筑的种种缺点,但他们可以通过生活体验,很容易分辨出西式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孰优孰劣。于是中国传统建筑对人们现代生活的负面影响在与西式建筑的对比中才得以显现,崇尚西式建筑之风蔚然兴起。这实际上是中国人对建筑的“科学性”要求的一个侧面反映。 4、新形式下建筑价值观走

11、向多元化的趋势建筑的“民族性”在今天又成了中国建筑师们的创作、探索的一大主题。这一次的探索与 20 世纪 20 一 30 年代的“中国固有之形式”和 50 年代的“民族形式”的探索不同。今天是更深层次上的探索,并且以此为契机,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创作多元化的势头。需要反思的是,以往对中国近代建筑思潮的研究,受经典现代主义理论的影响,都视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的折衷主义为一种落后倾向。这一观点虽不无道理,但用于分析中国近代建筑则会造成简单化的结果。 因为早期中国留学生基本上接受的都是学院派的折衷主义教育,对折衷主义的简单否定便会使我们忽视他们的成就和思想。因此,研究中国近代建筑思想还需要跳出

12、经典现代主义理论的框架,重新了解和评价 19 世纪建筑的成就。以学院派教育为例,其所强调的文化品味、理性、秩序和整体等原则对于当前中国的建筑创作和城市设计就不无积极意义。中国建筑的历史在不断地被创造,但也在不断地被抛弃。 四、促进我国建筑教育发展,完成历史传承 、我国高校建筑教育的现状就师资力量方面而言,各高校建筑院系具备建筑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高校建筑学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没有太多工程实践经验,现有的师资力量无法满足工业建筑教学的需求。并且与建筑相关的教材内容、技术有时候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所讲述的创作思想也相对滞后于当代建筑理论的发展,已不能满足当前信息时代下建筑课程的教学需要。 2

13、、发展我国高校建筑教育的几点意见()通过建筑历史、设计原理、材料构造、工程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了解建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对建筑设计产生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科技新知识解决建筑的整体性、综合性、灵活性等问题,加强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综合性知识的学习,处理好建筑大尺度、大比例、大空间的相互关系,进而训练其发展思维,鼓励其独创性,以弥补传统建筑教育中的不足。 ()在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思想,重视建筑生产和生活区域的环境设计。随着现代化生产的生产工艺、管理高度科学化及人们经济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产生活条件、劳动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建筑设计中,也应更多地强

14、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人的生理和心理感受,在设计上表现为注重营造室内外环境。()在教学模式上,可以采取跨学科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采取“请进来带出去”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校开设建筑设计课程时,可以聘请设计院具有实践经验的建筑师、结构工程师、暖通设备工程师来学校给学生讲授各学科与建筑相关的知识,并结合设计院现有的建筑项目给学生布置课程设计题目,让学生“真题真做” ,学校与设计部门联合建立实习基地,毕业设计时将学生分派到设计院去,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建筑设计的相关原理,加深对建筑相关规范的理解和执行,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在设计中的跨学科交流和协作能力。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

15、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能随时吸取新的创作思想,运用新的科技成果,发展、整合专业思想,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才能不断突破自我,不断取得创新和发展。 五、结语 总之,中国现代的建筑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想有中国建筑自己的性格,就应该加强在建筑教育的研究上,创造适合自己的建筑。近年来中国的现代建筑有了长足的发展,不论是视觉效果、使用功能、建筑结构、装饰材料、色彩搭配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现在的建筑高校也正在向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模式迈进。 参考文献 1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1-10 册,人民出版社,1994 年。 2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年。 3 汪坦主编中国近代建筑总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年。 4 吴良镛关于中国古建筑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 , 建筑学报1999(4); 5 李诫营造法式 (商务版或中华书局版); 6 杨鸿勋中国建筑考古学概说 ,见:建筑史论文集第 12辑,2000(4) ,15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