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业进入管制的合理性分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52725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民航业进入管制的合理性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民航业进入管制的合理性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民航业进入管制的合理性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民航业进入管制的合理性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民航业进入管制的合理性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民航业进入管制的合理性分析【摘 要】中国民航业国内市场是高度寡头垄断形式,对于民航业的进入管制会阻碍有效竞争。但在全球视角下,中国民航在全球垄断竞争市场中居于弱势,过度进入只会导致过度竞争和低效率,不利于现有航空公司整合优势资源成长为国际优势企业。由此,本文认为对于民航业的进入管制是合理的。 【关键词】民航业;进入管制;开放经济;战略联盟 一、引言 中国民航业进入管制首先体现在限制新企业进入民航业,即属于一般性进入壁垒,主要体现在法规和规章上。中国民航法规定,设立航空运输企业,应当向国家民航总局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并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政府对自然垄断性行业的进入管制属于经济性管制,是对行业的

2、一种直接的监管方式。传统自然垄断理论认为自然垄断的特征是具有规模经济性(网络系统等所导致的规模经济) ,垄断可以将社会总成本减小;其次是民航业进入巨大的投资和退出时大量的沉没成本,从而构成了较高的进入和退出壁垒。因此,一般认为政府进行行业管制可以节约总成本,提高社会福利。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学术界对自然垄断又有了新的认识,认为如果其他企业进入会对在位企业形成潜在的竞争压力,则有利于改善企业绩效。基于此,罗云辉等(2003)对新自然垄断部分进行了若干修正,加强了自然垄断产业放松管制的理论基础。考虑到垄断企业没有了市场竞争的约束,就会放松内部管理和技术创新,同时如果垄断企业制定了垄断价格

3、,极易导致生产和分配的低效。王俊豪(1998)认为“竞争迫使垄断企业减少了各种低效现象,竞争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大于所牺牲的部分规模经济效益” 。江小涓(1999)对中国诸多行业进入和价格管制的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政府干预的效果总体上是不理想” 。覃忠(2009)年从博弈视角对民航业政府管制进行分析,发现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可以促使航空运输资源合理配置,并促使航空公司提高素质、效率和市场竞争能力。 但是既有研究在考虑自然垄断一般性的同时却忽略了对民航业特殊性的研究。民用航空既是重要的国内运输方式也是最重要的国际运输方式,其国际流通性是民用航空业重要的特点之一。在全球化背景下,民航市场越来越成为一

4、个互相影响的整体,中国民航只是国际民航的一部分。在全球市场下的民航业已不再是寡头垄断,而是垄断竞争市场。随着全球自由化发展的趋势,国内市场对国际航空公司放开的力度加大,中国民航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进入管制则成为扶持产业发展的有效产业政策。 二、封闭经济下民航业发展状况分析 1.国际民航业发展状况。伴随着航空技术的进步和运输组织管理及服务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大型民用运输机出现以后,世界民航业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状态。到目前,全球形成了以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为主的三大航空市场,共占全球市场份额接近 90%。1997 年,加拿大航空、汉莎航空、北欧航空、泰国国际航空以及美联航共同创建了全球第一家战略性联

5、盟星空联盟(Star Alliance) ,标志着世界航空运输正式进入全球联盟时代。1998 年,由英航、美利坚航、加拿大国际航、中国香港国泰航和澳大利亚快达航共同创建寰宇一家联盟(One Team) 。2000 年,美国达美航、法航、大韩航、墨西哥航共同组建了天合联盟(Sky Team) 。如今,全球航空客运市场 70%以上的份额被三大联盟所瓜分。目前,世界上按销售收入排名前 20 位的航空公司,都是三大航空联盟的成员。国际航空业逐步一体化根植于两个原因:一是开放经济下贸易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提升了全世界范围对于国际中转、无隙缝航空旅游及货物运输的需求;二是近年来世界经济的普遍不景气迫使航空公司

6、不得不忍受越来越低的利润空间,而曾经运力的疯狂增长更导致全球范围内运力过剩、收益不断下降。 2.中国民航业产业发展状况。我国民航业现已形成“三大为主、地方为辅、外航渗透”的竞争格局。三大航空公司为:中航、东航和南航。2010 年,国内航空公司的运输周转总量、旅客运如下表所示。 资料来源:航空信息网。 由上表可以看出,运输周转总量全国份额的 92.8%被四大航空公司占据,剩余 7.2%的份额被全国 39 家航空公司瓜分;全国旅客运输量的 91%被四大航空公司占据,剩余 9%的份额被其他航空公司分享。市场垄断程度极高,新进入企业的市场空间狭小,导致新进入企业的生存空间狭小,勉强进入只会造成资产的损

7、失。同时,三大航空公司主要占据国际及国内干线,而地方航空公司则只占据利润薄弱的二三线城市支航线。虽然我国国内航空公司垄断性极高,各大航空公司在国内有很强的实力,但是我国国内航空公司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尚处于弱势地位,相对于欧美国家航空公司,国内行业发展对外依赖程度较高,而适应和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弱,在规模经济、品牌竞争、航线垄断等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强,已受到国际运输自由化趋势的严峻挑战。这进一步压缩了国内航空在世界上的发展空间。 三、全球化视角下民航业分析 民用航空既是重要的国内运输方式也是最重要的国际运输方式,其国际流通性是民用航空业重要的特点之一。我国三大航空集团自 2002

8、年重组以来,实力明显增强,在国内处于寡头垄断地位。2009 年,国航、南航和东航飞机总合为 672 架,而全国民航企业拥有飞机架数为 790 架,三家航空公司站到全国总数的 79.8%。但是,我国实力最强的三家航空公司与世界航空公司“巨头”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1.中国民航与国外同类大型企业相比,规模仍偏小。 资料来源:中国航空信息网。 由上表可以看出,中国机队规模最大的南航集团与欧美机队规模最大的美利坚航空公司相比,前者飞机数只是后者的 1/3。不管是资产总额还是营业收入,我国航空企业都明显处于弱势地位。中国民航业的中流砥柱企业还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撑来实现快速发展壮大,从这个角度考虑,目前实

9、行民航业的进入管制有一定的必要性。 2.民航业在各国内普遍垄断程度比较高,这是由其行业特点决定的。民航业是高投入高风险行业,航空公司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降低运营成本,形成竞争力。公司注册后还需要大量资本投入才能持续运营,加上航空业回报周期长,对资金量的需求巨大,行业投资的风险行很高。例如,购置一架空中客车需要耗资 1 亿美元以上,一架宽体波音 777 价值为 1.5 亿美元,1 架波音 747 货机 1.6 亿美元。一家航空公司的基本运营规模最少维持在10 架飞机,才能保证每年 3 亿元的基本成本支出。新加入企业在成本上处于绝对劣势,当在位企业决定实行掠夺性定价(国际上) ,则新加入企业必

10、然面对巨额亏损。而且一旦难以实现盈利后又想退出此行业,巨大的沉没成本将使投资企业进退两难,退出也将造成巨大的时间和资金的浪费。 3.我国民航业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并不是绝对的垄断市场。我国的民航业虽然是三大航空公司控制的寡头垄断市场,各大航空公司之间互相竞争,同时它们还受到其他小型航空公司定价格和服务等方面的挑战,对它们内部自我管理改善起着积极作用,这是来自民航业内部的竞争。同时还有来自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的竞争。2010 年我国民航旅客运输量为 2.2 亿人次,只占全国旅客运输总量 328 亿人次的不到1%;2010 年民航旅客运输周转量为 4031.6 亿人公里,只占全国旅客运输周转

11、量 27779.2 亿人公里的 14.5%。特别是最近几年中国铁路动车和高铁的迅速发展,对我国的民航业产生了更大的冲击。因此,来自行业内部和行业外部的竞争使四大航空公司不能实现对民航市场的绝对垄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民航业的整体竞争力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还处于劣势;再结合民航业自身的特点,民航业发展有走向自然垄断的趋势;兼之在国内民航业也存在自身和其他运输业的强烈竞争,任何民航公司都没能实现服务和价格的绝对垄断。因此,应对自由化、 “天空开放”等要求,应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和适应能力,中国政府应采取应对措施,保障现有航空公司的利益,加强政策扶持和内部整合力度,早

12、日实现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跨越。目前中国民航业实行进入管制政策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四、结论 由于民航业投资额巨大,进入与退出成本很高,进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企业进入风险较高,当企业要想退出时巨大的沉没成本往往让企业进入两难境地,苦苦挣扎的企业最后往往会实行恶性低价策略,这样的恶意竞争反而会破坏民航市场的竞争秩序。而民航企业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网络经济的作用下,进行大规模运输生产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和市场优势。如果不对民航业加以适当的进入管制,一方面使得市场竞争无法实现优势劣汰,任何企业都达不到经济规模,恶性竞争会持续不断。我国任由民航业自由发展是不明智的。另一方面,从全球视角看,我国航空公

13、司在全球民航业的垄断竞争市场中明显处于弱势地位。中国需要实力强大的航空公司在日益激烈的国际民航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并发展壮大,亟需政府的政策扶持。因此,目前中国政府实行进入管制政府有其合理性。 参考文献 1罗云辉,夏大慰.自然垄断行业进一步放松管制的理论依据基于对成本曲线的重新理解J.中国工业经济.2003(8):5056 2江小涓.体制转轨中的增长、绩效与产业组织变化对中国若干行业的实证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王萍,王倩.中国民航业规制效果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8(3):3035 4覃忠,张自红,赖煜.博弈论视角分析垄断行业的政府管制以民航业航线进入为例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68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