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空间规模与布局调整利施创新驱动战略.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52730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关村空间规模与布局调整利施创新驱动战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关村空间规模与布局调整利施创新驱动战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关村空间规模与布局调整利施创新驱动战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关村空间规模与布局调整利施创新驱动战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关村空间规模与布局调整利施创新驱动战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关村空间规模与布局调整利施创新驱动战略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这是中关村第五次调整空间布局。至此中关村首次实现在北京市十六个区县的全面布局,集中了北京市各区县最具创新潜能、最具发展高技术产业优势的空间资源 2012 年底,国务院批复同意调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中关村的空间规模将由现在的 232.52 平方公里扩展到 488 平方公里,园区布局由原来的“一区十园”扩展到“一区十六园” 。紧随其后,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同意调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的批复的实施意见 (简称意见 ) ,对落实中关村空间规模和布局调整、进一步推动中关村创新发展进行了

2、部署。 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这是中关村第五次调整空间布局。中关村空间范围由 1988 年园区成立之初的 100 平方公里,经过几次调整后扩大到 488 平方公里,产业空间承载力大幅提升。至此中关村首次实现在北京市十六个区县的全面布局,集中了北京市各区县最具创新潜能、最具发展高技术产业优势的空间资源。 从当前形势来看,十八大将创新驱动战略放在突出地位,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肩负着国家使命,要率先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创新引领作用,辐射带动首都乃至全国的创新发展。这次空间调整后,中关村

3、的空间规模扩大一倍,承担的责任也更为重大,要为实现 2020 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首都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目标做出新贡献。 产业空间倍增、政策范围扩大、创新服务延伸 此次中关村空间规模和布局调整将北京市约 70%的产业用地纳入中关村政策区范围,这有助于中关村凝聚更多的高端创新资源,承载更多的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同时也有助于使中关村多年探索出来的创新政策环境、创新服务资源尽快向北京市其他区域拓展和延伸,进一步加快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 产业承载空间倍增,有助于形成更强大的经济增长极。中关村对北京市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明显,2011 年贡献了北京市地区

4、生产总值的 19.1%,贡献了北京市国、地税税收收入的 15%。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关村发展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创新空间资源不足、创新成果转化成本较高、创新链条不完善是制约中关村创新发展的突出问题。这次国务院批复中关村空间规模和布局调整,产业空间倍增,原有“一区十园”调整扩大了约 200 平方公里,顺义、怀柔、房山、延庆、平谷、门头沟、密云等 7个远郊区县共规划了 57 平方公里来建设中关村分园。这一方面有利于解决中关村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落地难问题,为中关村集聚更多的创新资源、打造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提供更大的用武之地;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北京市远郊区县借势发展,以科技园区为空间载体承接更多创新含金量

5、高的产业项目,实现跨越式发展。 政策覆盖范围扩大,有助于形成更强大的先行先试试验田。 意见提出,要“加强市区两级政策对接,推进1+6系列先行先试政策在各分园、特别是在新纳入中关村示范区规划范围的分园覆盖和落实,加强对分园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人才的政策服务” 。此次空间调整将加快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在北京市的推广应用,使更多企业和创新主体用好用足政策,发挥政策最大效应。以共建基地为例,中关村陆续与北京市远郊区县合作建立了石龙、良乡、雁栖、临空国际、马坊等 9 个共建基地。这些共建基地更多是享受中关村的品牌效应并接受中关村的产业指导,但并未实质性纳入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覆盖范围。此次空间调整后,大部

6、分共建基地的企业将成为中关村“村民” ,可以获得中关村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如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等税收支持政策,申请中关村在高端人才、产业发展、知识产权、国际化等方面设立的各项补贴、贷款贴息、股权投资、后补助等多种财政资金支持。创新资源服务半径延伸,有助于形成更强大的创新辐射源。中关村拥有北京市近九成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技设施,聚集了大学科技园、创新型孵化器、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各类创业服务和创业投资机构,累计成立 90 家产业联盟,累计挂牌 134 家开放实验室,是我国创新创业服务资源最为集聚的区域。发挥创新资源密集优势,扩大创新

7、服务半径,是中关村对外辐射的重要路径之一。这次空间调整后,新纳入中关村规划范围的分园区能够更加充分、更加便捷的利用中关村现有的各类创新服务资源。比如园区企业委托中关村开放实验室进行分析、检测、认证、开发工具和人才培养,或者直接委托开放实验室实施技术攻关等,都可以获得中关村管委会的资金支持。此外, 意见提出,未来将“加强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与各分园以及产业基地、创新型企业的合作,在分园布局建设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创新创业人才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和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引导技术、人才、资本等核心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在中关村示范区规划范围内科学布局” 。通过搭建创新服务资源平台,将有利于改变首都创新

8、资源分布不平衡的局面,引导创新资源向首都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区扩散。 探索形成凝聚“一区十六园”的管理体制机制 2011 年出台的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明确提出, “中关村科技园区实行“双重领导、以区(县)为主”的领导体制” , “中关村管委会对各分园的整体发展规划、空间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准入标准等重要业务实行统一领导,区(县)政府对所属分园管委会实行全面领导” 。在实际工作中,各分园的规划、土地、投资、招商等实际管理职能均由其所在区县负责,中关村管委会则更多承担了协调和服务职能,所以有时甚至会出现中关村管委会统筹部署事项的执行力不够、各分园混合定位、分园间无序竞争等情况。此次中关

9、村空间规模和布局调整后,中关村扩编成“一区十六园” ,各园区之间的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基础、发展诉求的差异更大。如何通过管理体制创新和科学的制度安排,形成各分园之间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相互联动、协同发展的“一区多园”发展格局,是现阶段中关村亟待探索的关键问题。 第一,强化市级层面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发挥中关村创新平台的集中统筹作用,进一步提升中关村创新平台的统筹协调、资源整合和服务能力。 意见提出,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中关村创新平台统一受理、集中研究、联合审议、分工办理、强化督办的一条龙服务机制” 。值得关注的是, 意见明确给予了中关村创新平台担当园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守门员”

10、的职能,提出“各分园新占用土地资源的项目,在中关村创新平台联合审核,对于审核通过的项目,纳入绿色通道,由中关村创新平台协调市区相关部门加快办理手续;对于审核未通过的项目,不予办理手续” 。这种在平台层面的联合审核机制,强化了市级层面对中关村各分园的产业规划布局调控和统筹,有利于形成各分园的差异化定位、特色化发展。 第二,建立园区所在区县之间的协调机制。目前,中关村各分园区之间尚未形成产业内部的分工协作、园区之间的功能分工与配套,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区与区之间、园区与园区之间的无序竞争,各园区之间互相挖项目、抢资源,对各分园发展有作用,但放大到中关村和北京层面来看,缺乏新的产业增量。在调动“一区

11、十六园”发展积极性的同时,形成中关村整体的统筹发展合力,这需要探索建立各区县之间利益分享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 意见明确指出,要“改革研发和生产分离企业的区县税收分成制度,建立利益和资源相协调的机制” 。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建立区县之间 GDP 分计、税收分成等机制,可以使那些有着丰富产业项目资源、有着大批优质企业的园区打消顾虑,不再担心产值和税源的流失,主动对接和带动基础相对薄弱的中关村新纳入园区。上海、江苏、安徽等地的园区在开展跨区域协作、建立利益协调机制方面有很多值得中关村借鉴的经验。 第三,加大中关村发展集团的市级持股比例。中关村发展集团是在重组“一区十园”开发建设单位的基础上成立

12、,承担中关村产业基础设施与重大产业化项目的投融资平台功能。目前中发展总资产中相当大的比例掌握在各投资单位手里,而中发展自己可以调动和配置的资金规模量还比较小,所以在推进园区产业布局优化和重大项目落地等方面中发展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 。下一步,为了加大市级统筹力度, 意见提出要将“市政府统筹资金和优质资产持续注入中关村发展集团,逐步提升市级持股比例” 。此外,也要研究探索中关村发展集团吸纳和对接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路径,进一步提升其运用市场化手段整合运营创新资源的能力。中发展集团能够掌控和调动的资金越多,就越能更好地引导各区县按照中关村示范区优化产业布局指导意见安排产业项目。 (作者: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经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