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农业关系的开创性探索.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52737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农业关系的开创性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农业关系的开创性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农业关系的开创性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农业关系的开创性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农业关系的开创性探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农业关系的开创性探索摘要: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同志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篇之作。重温论十大关系 ,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毛泽东同志关于“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的精辟论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农业关系的开创性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宝库。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适合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自觉和道路自觉的开端。 论十大关系是科学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客观事物、指导工作的典范;是通过调查研究弄清事物脉络,指导具体工作的典范;是坚持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反对教条主义的典范。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

2、主义;工农业关系;论十大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基础上进行的。 ”毛泽东同志的光辉著作论十大关系 ,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篇之作。它博大精深,要言不繁,理蕴醇厚,它那浓烈的原初气息与探索意味,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时代变迁、社会进步,依然闪烁着思想的光芒,显现出鲜活的生命力。今年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同志诞辰 120

3、周年。重读论十大关系 ,探寻我们党在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过程中,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的宝贵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具有极其深刻的理论价值和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论十大关系的形成与发表 探索一个伟大人物的思想,本身就是一门引人入胜的科学。探索毛泽东这样领袖级的伟大人物的思想心路历程,不仅引人人胜,而且意义非凡。任何伟大思想家的光辉思想的形成,都不会是偶然的,都一定有其客观的和必然的适合的条件,使其不仅能够产生甚或不能不产生。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就是在特定的国内国际背景下形成的。 论十大关系形成的国内背景。新中国建立之初,在美欧资本主

4、义国家全面封锁和我们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我们只能向愿意支持我们并且能够支持我们进行国民经济恢复和建设的,也是我们唯一能够学习的苏联学习,初学者的照搬照抄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是清醒的马克思主义者,历来讲求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1956 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时间过半且总体上看是相当成功的,同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取得胜利,在新形势下,毛泽东同志开始思考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但是,如何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矛盾,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我国

5、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迫切需要回答的重要课题。 论十大关系形成的国际背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已经洞察到在大好形势下所显现的因照抄照搬苏联模式而带来的一些问题,在此时,1956 年 2 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了尖锐批评斯大林错误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极大的震动,给社会主义阵营带来了极大的混乱,给帝国主义的攻击提供了可乘之机。在苏联共产党内部矛盾公开化的同时也暴露了过去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如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片面重视重工业而忽视轻工业和农业,利用工农业产品“剪

6、刀差”把农民挖得很苦,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的问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一开始就明确地指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以苏联为鉴,避免走苏联曾经走过的弯路,是我们党探索适合自己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正确选择。 从 1955 年底起,为准备党的八大报告,刘少奇同志分别听取了中央一些工业部门的汇报。从 1956 年 2 月 14 日开始,到 4 月

7、 24 日结束,毛泽东主席共听取国务院 34 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还有国家计委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汇报,实际听取汇报时间为 43 天。在这 43 天里,不是毛主席一个人在听汇报,而是中央政治局的一些同志,如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也来听。这次调查研究,是毛泽东主席继早年的兴国调查之后,在建国后乃至在他一生所作的一次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最为周密而系统的调查研究活动。调查就像“十月怀胎” ,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 。40 多个日日夜夜的调研,何止 40 多个日日夜夜的思索,一个前瞻性极其宏远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在毛泽东主席的脑海中形成。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1956 年 4 月

8、25 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原定的议题为讨论农业合作社等问题,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毛泽东主席在会上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会议便集中讨论这篇讲话。在 5 月 2 日最高国务会议的讲话中,他又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1965 年 12 月 15 日,在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的时候,刘少奇写信给毛泽东建议印发这个讲话,以教育全党。他在信中指出:“此件我又看了一遍,觉得对于一些基本问题说得很好,对现在的工作仍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建议将此件作为内部文件发给县、团级以上各级党委学习。 ”毛泽东主席看了整理稿后批复:“此件看了,不大满意,发下去征求意见,以为将来修改之助。此意见写入中

9、央批语中。 ”同时,毛泽东还批示道:“送小平、彭真同志照少奇同志意见办理。 ”1965 年 12 月 27 日,中共中央在印发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批语中说:“毛泽东同志在1956 年 4 月作的论十大关系 ,是一篇极为重要的文件,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作了很好的论述,对现在和今后的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此,特印发县、团级以上党委学习。这个文件是当时讲话的一篇记录稿,毛泽东同志最近看了后,觉得还不大满意,同意下发征求意见。请各级党委对文件的内容提出意见,汇总报告中央,以为将来修改时参考。 ” 1975 年 7 月 9 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邓小平同志约胡乔木、吴冷西、熊复、于光远、李

10、鑫谈话,阅读并讨论了经毛主席批准由胡乔木同志整理的论十大关系整理稿。7 月 13 日,邓小平同志将论十大关系整理稿送毛主席。他在给毛主席的信中写道:“论十大关系稿,已整理好,我看整理得比较成功” , “我们在读改时,一致觉得这篇东西太重要了,对当前和以后,都有很大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意义,对国际(特别是第三世界)的作用也大,所以,我们有这样的想法:希望早日定稿,定稿后即予公开发表,并作为全国学理论的重要文献。 ”当天,毛泽东审阅了这个稿子,并批示:“同意。可以印发政治局同志阅。暂时不要公开,可以印发全党讨论,不登报,将来出选集再公开。 ”7 月 23 日,中共中央将这个文献印发全党学习讨论。经毛

11、泽东同志亲自审定的论十大关系一文,在毛泽东主席逝世后的 1976年 12 月 26 日,在人民日报上公开发表,随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论十大关系的研究。该文公开发表后,开始引起一些研究者的关注。但对其研究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发表以后,该文开始进人研究者的视野。 二、适合中国国情的工农业关系的开创性探索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毛主席开宗明义,指出:“十个问题,也就是十大关系。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这是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党确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在这个基本方针指

12、引下,毛泽东同志讲了十大关系,前面五个关系讲的是经济建设方针,后面五个关系讲的是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针。在毛泽东看来,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就必须要处理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问题。毛泽东认为,这十个关系,就是十大矛盾,只有处理好这十大矛盾,我们才可能真正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这十大关系,涵盖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以及思想文化方针的思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自觉和道路自觉的开端。 十大关系的第一个关系就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在毛泽东看来,这个关系是最为重要的关系。本文仅就这个关系问题,谈

13、谈我们的学习体会。 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工农业两部门发展关系的协调,特别是农业发展对重工业资本积累的形成,对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至关重要。 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马克思将社会总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是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第二部类是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同时,每一部类又分为两个部分:按其价值来说,转移到产品中去的,即代表生产上消费掉的部分为不变资本(C)和由全部年劳动追加的价值部分,后者又分为补偿预付可变资本的部分(V)和超过可变资本而形成剩余价值的部分(M) 。按照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以重工业为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以农业、轻工业为主)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在扩大

14、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的生产即重工业生产需要优先增长,但是,即便是这样,也必须遵循两大部类协调发展的法则。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又指出:“重农学派的正确之点在于,剩余价值的全部生产,从而资本的全部发展,按自然基础来说,实际上都是建立在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的。如果人在一个工作日内,不能生产出比每个劳动者再生产自身所需要的生活资料更多的生活资料,在最狭窄的意义上说,也就是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如果他全部劳动力每日的消耗只够再生产他满足个人需要所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那就根本谈不上剩余产品,也谈不上剩余价值。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全部社会的基础,并且首先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 ”由此可

15、见,马克思是非常重视农业生产的,并且,把农业看做是一切社会的基础和前提。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马克思不可能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工农业关系进行理论概括。其实,马克思的农业基础地位思想是极其丰富的。胡岳岷教授曾经指出:“倘若我们仅仅把马克思、恩格斯对农业基础地位理论的贡献局限于此,那就不仅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农业基础地位理论的无知,而且是对马克思、恩格斯贡献的肆意抹杀。 ”毛泽东的“农、轻、重”思想,实际上就是对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毛泽东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的实际国情出发,不仅提出我国的经济建设要“农、轻、重”协调发展,而且创造性地提出了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和轻工业来发展重工业的发

16、展战略,要按“农、轻、重”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毛泽东的这一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发展。 其实,如何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的关系,至今仍然是一个没有根本解决好的经济学难题。如美国经济学家马尔科姆吉利斯(Malcolm Gillis)曾经指出:“农业部门是怎样出现收益递减的,以及劳动力剩余或不充分就业是怎样影响发展的。换言之,对工业部门来说,如果工业以一个既定的速率增长,那么农业部门应该以什么样的速度增长才不至于拖住工业的后腿,妨碍经济增长?”马尔科姆吉利斯先生非常困惑:“虽然在国民生

17、产总值中制造业比重的增长和农业比重的下降是所有国家共同的模式,但各国变化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他认为,不仅他困惑,而且“全世界的计划制定者都在为这样的问题而苦恼:在经济发展进程中,相对于工业来说,强调农业的发展应当强调到什么程度?”可见,在工农业关系中,农业生产应该占多大的比重是一个不好把握的问题,是一个需要进行科学研究的问题。 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全面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关于农轻重问题的理论,深刻揭示了农轻重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在其后的历史进程中,其思考不断深入。 1 重工业是经济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 毛泽东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

18、定了的。 ”为什么要这样?这是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做出的科学判断。我们知道,建国初期,工业基础薄弱,百废待兴,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对峙,国防力量亟待加强,增强国民经济实力,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维护国家在政治、经济、国防和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只能也必须以重工业为建设的重点。对此,李富春同志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讲得非常清楚,他指出:“只有建立起强大的重工业、即建立起现代化的钢铁工业、机器制造工业、电力工业、燃料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基本化学工业等等,我们才可能制造现代化的各种工业设备,使重工业本身和轻工业得到技术的改造;我们才可能供给农业以拖拉机和其他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供给农业以足够的肥

19、料,使农业得到技术的改造;我们才可能生产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如火车头、汽车、轮船、飞机等等,使运输业得到技术的改造;我们才可能制造现代化的武器,来装备保卫祖国的战士,使国防更加巩固。同时,只有在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显著地提高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能够不断地增加农业和消费品工业的生产,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那么,如何才能又好又快地发展重工业呢?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发展重工业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少发展一点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点农业轻工业。从长远观点来看,前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少些和慢些,至少基础不那么稳固,几十年后算总账是划不来的。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

20、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会使它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 ”毛泽东认为, “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作得好些。象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问题,象一些东欧国家由于轻重工业发展太不平衡而产生的严重问题,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他们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我们对农业和轻工业是比较注重的。我们一直抓了农业,发展了农业,相当地保证了发展工业所需要的粮食和原料。”毛泽东洞察到,要多快好省地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就必须逆向思维,跳出片面重视重工业的单向思维,以发展农业为出发点,用多发展一

21、点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才能够使重工业发展的更快一些,基础更加稳固一些。否则,抛开农业和轻工业,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以牺牲人民生活的需要来发展重工业,就可能欲速不达,适得其反。2 农业和轻工业是重工业发展的基本前提。必须放在基础地位 毛泽东指出:优先发展重工业, “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 ”因为“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那么,如何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呢?毛泽东认为,农业是发展重工业最基本的、最根本的、最起码的条件。把农业放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础地位上优先发展、重点发展、多一点发展,就必须加大农业的投资力度、投资比例。毛泽东指出:“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 ”“农业、轻工业投资的比例要加重一点。”毛泽东为什么这样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因为在毛泽东看来, “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要注意,不抓粮食很危险。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 ”所以, “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 ”1957 年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