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观点.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52745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观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观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观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观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观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观点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篇章。正确理解、把握我党文化建设的基本观点,有利于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更好更快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昌盛。 关键词:准确把握;文化发展;基本观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新民主主义文化和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建设的基础上,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日益形成的内容丰富、体系完备、具有鲜明特色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文化的指导地位

2、,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引领文化发展方向。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非常重视、强调马克思主义对文化的指导,他认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指导地位,首要的和根本的问题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能不能在思想文化领域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本质特征。

3、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并在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才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从繁荣走向新的繁荣。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实践、引领思潮,才能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才能使我们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始终把握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思想复杂多样、社会价值愈趋多元、社会思潮纷繁多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马

4、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用于文化改革发展各个领域,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建设理论,确保文化改革发展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建设根本任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是其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们党确立的宏伟目标。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力争到 2020 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

5、,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坚持以人为本。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

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基本方针。为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毛泽东 1956 年正式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被写入党的“八大”文件,正式成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方针。 “双百”方针的确定,是符合社会主义社会中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学说的一个重大发展。对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 ,继续把“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之一,这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总结,是继承和发扬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的科学决策。 马克思主义认为

7、,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具有历史的继承性。任何时代对以前的文化遗产都不会无条件地原封不动地兼容并蓄,而是经过加工改造予以汲取。正因为如此,毛泽东指出:“继承中国过去的思想和接受外来思想,并不意味着无条件地照搬,而必须根据具体条件加以采用,使之适合中国的实际” 。 “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 ” 各民族的文化之间从来都是互相吸收互相发展的,每一民族文化在其自身

8、发展过程中的成果与贡献,也为其他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因此,在文化的建设上,不能采取关门主义,要分析、鉴别、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针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这个方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文艺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指明了文艺“二为”方向,确定了党对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开启了中国革命文艺和社

9、会主义文艺发展道路。 “二为”方向决定着文艺的革命性和社会主义性质,是无产阶级文艺、社会主义文艺区别于其他任何阶级、任何时代的文艺的分水岭和试金石。 “二为”方向决定着文艺的根本发展方向,是我们党开展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1980 年,党中央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总任务正式提出“二为”方针,这个方针保存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二为”精髓,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条件下的运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再次强调人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要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

10、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的文化理论创新,特别是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公益性文化和经营性文化的科学划分,标志着文艺“二为”方向在与时俱进,并将持续赋予崭新的时代内涵。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对我国文化工作的领导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选择。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确保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当前,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这是历史的进步,是时代的潮流,对加强和提高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马克思主义中

11、国化的最新成果来指导文化建设,才能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党的各级领导和政府要紧紧抓住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深入领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任,深入研究文化领域新情况新特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好配强文化领域各级领导班子,把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理论水平高、熟悉文化工作、善于驾驭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局面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把文化领域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 马克思主义认为,对于任何一个社会制度来说,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形式就是该社会发展的动力

12、。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就是破除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是解决矛盾最根本的形式。改革不仅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也能推动文化的繁荣与进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一系列新任务新举措新要求。尤其重要的是,全会鲜明地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这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着力点。 改革是文化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步伐不断加快、力度不断加大,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重要突破,改革

13、成效日益显现。同时,还要看到,文化领域不少方面受传统体制影响还很深,加快文化发展还面临诸多制约因素。破解影响和制约文化发展的难题,根本出路在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只有不断提高文化创新能力,才能持续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强大动力,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清晰地阐明了文化在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中的历史方位,深刻凸显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价值。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

14、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只有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才能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才能更好地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3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王兴仓,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