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践与初步成效.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52862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诸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践与初步成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诸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践与初步成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诸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践与初步成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诸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践与初步成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诸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践与初步成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诸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践与初步成效摘 要:潍河是潍坊的“母亲河” 。诸城是潍坊境内坐落于潍河最上游的一座城市,同时又是潍河、胶莱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水资源相对丰富。本文阐述了诸城市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的优势及取得的初步成效,并总结了成功经验,为下步加快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诸城市 水生态文明城市 优势 成效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承担着水环境保护、河湖健康保障的重要职责1。发展生态水利,实现人水和谐,是生态文明的必要基础和重要标志,对于强化生态之基、促进人水和谐、实施强县战略、实现科学发展具有

2、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水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人、水、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水之间的关系,建设有序的水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源基础、重要载体和显著标志。水生态文明城市,是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的法则和要求,建立满足城市良性循环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的城市。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事关诸城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大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对于统筹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水生态退化三大水问题,提高我市水

3、资源的支撑保障能力、提升城市环境和品位、保障全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诸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优势与机遇 2.1 区位优势浓厚 诸城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东临滨海名城青岛,南靠新兴港口城市日照,西接山东省和全国首个水生态文明城市临沂,周边交通便利,有发达的高速公路、铁路、水路及航空网,是山东半岛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又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沿海对外开放城市。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全面实施,诸城市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副中心城市之一2,经济实力强,建设理念新,投资力度大,发展基础较好,后发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较大。潍河是潍坊的“母亲河” 。诸城又是潍坊境内坐落于潍河最上游的一座城市,位

4、于潍河、胶莱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上,水资源相对丰富,为全市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2.2 宜居的生态环境 诸城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区半湿润气候,平均无霜期 184 天,年平均降雨量 754.3 毫米,年平均气温 12.8,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冷暖宜人。水系发达,库河众多,水资源相对丰富,水质稳定在二类水标准,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近年来,诸城市按照“人文、生态、宜居、精致”的城市建设理念,倾心打造“绿色城市”名片。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大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执法力度,强力推进城市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秩序化,大大改善了城市容貌,整体提升了城市功能

5、品质和居民的幸福指数,先后荣获“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 、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百强县居民满意度等级 A+级的县(市) 、 “山东省生态市” 、 “山东省文明城市” 、“山东省环保模范城市” 、 “山东省优秀节能环保产业基地”等荣誉称号,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技术评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顺利通过验收,连续三届获山东省文明城市称号,具有良好的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基础和条件。 2.3 历史文化底蕴丰厚 诸城是一座具有 7000 年左右文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人杰之都” 、 “礼义之乡” 、 “文献之邦”的美誉。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灿烂的文化,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主要形成了以世界上最大

6、的鸭嘴恐龙化石为代表的恐龙文化,以中华人文始祖、 “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为代表的孝德文化,以宋代大文豪苏轼知密州时创作的 230 多首诗词赋记为代表的超然文化,以张择端、臧克家等一大批文学艺术家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王尽美等革命先烈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潍水之战韩信水淹楚军而形成的潍水文化,尤其诸城每年一届的“中国(诸城)大舜文化节” ,形成了诸城特色的文化旅游名片。这些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必将为诸城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理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积极推动全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2.4 政策基础雄厚 一是 2011 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决定。文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

7、含金量高的新政策、新举措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要求大幅度提升水生态质量,为诸城创建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城市提供了巨大契机。二是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 ,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特别强调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并第一次明确提出划定生态红线,意义重大。而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势必得到更广、更深、更好地发展。三是 2012 年 1 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这是继 2011 年中央 1 号文件和

8、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来,国务院对实行该制度作出的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资源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2.5 水系发达,水利工程众多 潍河是潍坊的“母亲河” 。诸城是潍坊境内坐落于潍河最上游的一座城市,同时又是潍河、胶莱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水资源相对丰富。全市现有水域面积 6.54 万亩,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5.61 亿立方米。潍河水系、吉利河水系、胶莱河水系穿境而过,较大河流 36 条。其中,潍河水系是境内最大水系,全市有 87%的面积属于潍河流域,纵贯市境西南中部、北部而后出境,境内长 78 公里,流域面积 1901.2 平方公里,除渠河外

9、,主、支流呈叶脉状分布,润泽全城,全市现有 6 座大中型水库,107 座小型水库,311 座拦河闸,1442 座塘坝,水利工程拦蓄水能力达 2.9亿立方米。与常山、马耳山、障日山等形成山水相连、灵山秀水的山水文化,与恐龙、名人、佛像等特色文化紧密交织在一起,逐步构建起山为骨、水为魂、绿为脉、文为韵的库河相通、闸坝相连、水景相融、渠道纵横、饮水安全、人水和谐水系生态系统,成为山东省生态治水的典范。具有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的良好基础和条件。 3 诸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践与初步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生态立市战略,大力加强水生态环境建设,依托中心城区十河绕城的有利条件,以建设现代水利

10、、城市水利、生态水利、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主线, “水、岸、滩、堤、路、闸、桥、园、景”一体推进,大力建设“以水为魂”滨水生态宜居城市,着力打造人水和谐、人水相亲的宜居家园,水生态环境大幅度提升改善,城中水灵秀,水中城俊美,人与水和谐,滨水宜居生态城市特色全面显现。 3.1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优先发展水利、超前发展水利是诸城市历届党委政府的共识和传统。多年来,诸城市高度重视水利事业改革发展,紧紧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带来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大项目建设为总抓手,超前谋划,掀起兴修水利的高潮,加快构筑诸城水网工程体系,水库除险加固、河道生态综合治理、灌区改造、节水灌溉、兴修水源工程、集中

11、供水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淡水养殖等一股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流在诸城大地涌动,呈现大规划、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了集防灾减灾、农业灌溉、供水保障、养殖发电、生态保护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保障。 3.2 绿色水利生态建设效果突出 诸城市本着政府组织、社会参与、统一规划、分块实施、注重特色、讲求实效的原则,按照迅速增量、全面提质、突出亮点、建管并重的要求,通过规划建绿、沿街植绿、拆旧添绿、破墙透绿、见缝插绿,实施“绿色家园建设工程” ,打造“绿色诸城” 、 “生态诸城” ,收到好的效果,2005 年被评为山东省园

12、林城市。近几年投资 2.2 亿多元实施城区大绿化工程,改建了恐龙公园,建成了潍河水上公园、超然台景区、潍河景观带等精品园林工程 5 个,绿色景观大道 11 条,新增公共绿地 150.4 公顷,栽植乔木、灌木 2935 万株,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 1804 公顷。对流经城区的扶淇河、潍河进行彻底改造,所有污水全部汇入地下箱涵,送往污水处理厂,沿岸高标准绿化,使昔日垃圾遍布、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的臭水沟巨变为风景秀丽的滨水城市景观带。2012 年,林木覆盖率、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 36.6%和 41.7%。 3.3 水环境保护力度大 长期以来,始终坚持“经济发展环境优先”原则,切实加强生态环

13、境保护,以水和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扎实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对 42 家污染企业全部进行关停,建立城乡一体的污水处理系统,现有污水处理厂 15 座,日处理污水量 34.1 万吨,全市污水可基本实现集中处理,水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辖区内主要水体剔除上游因素后,COD50mg/L,氨氮5mg/L,水质达到功能区标准,且市控以上断面过境河流水质不降低,河流断面及水库水质达标率 100%,且无较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发生。群众反应的环境问题均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3.4 水利风景区建设成果突出 随着水利的

14、迅速发展,诸城市积极拓展了水利事业发展的空间,依托水利工程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水利风景区建设,全市现有 27 个滨河公园、6 个水库公园、5 个湿地公园。 以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为依托,大力实施河道综合治理,先后投资 20 亿元,新建桥梁 16 座、拦河闸 15 座,对潍河、涓河、芦河等 21条河流进行了硬化、绿化。通过拦河工程、桥梁工程和景观工程,形成以潍河为主轴,以涓河、扶淇河、芦河、太古庄河、尚沟河等河流为射线,以沿河路为框架、以桥梁为纽带的滨水生态景观网,将潍河、涓河两岸的龙骨涧、涓河口湿地、体育馆、恐龙公园、博物馆、名人馆、潍河公园、大舜苑、科技工业园、森林公园、万亩板栗园十大景区串珠

15、成链,形成一个具有蓄水、防洪、交通、生态、景观、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等多种功能的生态风景区、水利风景区、旅游风景区、文化风景区。2005 年,潍河公园被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成为全国首个县级开发的生态河湖型国家水利风景区。其后,被评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山东省十佳水利风景区、山东省休闲渔业示范点。 对 6 座大中型水库全部进行了高档次的绿化美化和景观配套,实现了“河流成画廊、水库成公园”的目标。其中墙夼、青墩、石门 3 座水库被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区。大源小流域生态园林以水库、塘坝、河流为依托,综合实施小流域治理工程,打造出“城在水中坐,人在画中游”的美丽画境,形成青山绿水、果丰林茂、锦

16、绣河川、宏伟壮观的水利风景区典型风貌,被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区。 启动诸城市南湖生态经济发展区规划建设。该区座落于诸城城市的南部,地处潍河水系上游,总规划面积 528 平方公里。南湖生态经济发展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的原则,以三里庄水库和常山山脉的生态圈层建设为核心,以山水之间的联系为基地,将区内水域、公园、山体、田园、湿地等点和块状的生态版块通过不同规模的生态廊道和道路绿化廊道相互串联贯通,形成一个可以流动的生态绿地网络,成为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障。 3.5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始终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三条红线”管理,大力推进水资源管理从

17、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从事后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加强水源地保护,科学划分水源地保护区,设立了保护界桩及警示牌,成立巡逻队伍,并在重点部位安装监控设施,在保护区内栽植防护林、种植草皮,修复生态湿地,保护水质,有效涵养水源,水质合格率达 100%。 4 水生态文明城市初步建设经验 4.1 加强组织领导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职能部门、镇(街)参与,同时设立由一把手任组

18、长的相应机构,实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层层落实责任,加强沟通联系和协作配合,形成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强力推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 4.2 拓宽投资渠道 多渠道筹措资金,发挥政府在创城工作的主导作用,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水生态文明城市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财政项目扶持,向有利于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项目倾斜。 4.3 提升水生态文明理念 加强水生态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环境价值观和资源容量观;建立和完善水生态教育机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学校等宣传渠道,广泛而持久地宣传绿色产业、生态城市、生态人居环境等有关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普知识,将水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让“水生态文明”尽快成为全社会的主流意识和各级政府的执政理念。 4.4 严格督查考核 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内容,并制定了相关的考核办法及奖惩办法,相关部门采取明查暗访、日常督查和专项督查等多种督查办法,强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对存在问题和未按期完成任务的有关部门、镇(街)进行通报批评。 1王文珂.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践思考J.中国水利 2012(23):33-33 2 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 (2006-2020) 作者简介 项艳 女 工程师 1982.10 硕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