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恐惧心理个案咨询报告【摘 要】文章是一例过度追求安全感而产生恐惧心理的案例报告,求助者总是担心父母及亲人会不会发生意外,病程持续时间为 2 个多月,出现这种恐惧时,会影响其正常生活。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使来访者能够对过去发生的事情重新认知;采用放松训练使来访者能够更好的应对恐惧所带来的紧张;有针对的训练自我应对技术,以帮助来访者的成长。经过咨询,求助者明显改善,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恐惧心理;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女) ,19 岁,因时常会出现莫名的恐惧而求助,比如常会担心家人或朋友会不会发生意外等。家族中无精神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
2、 (一)求助者主诉。从小性格内向,比较敏感,不擅长人际交往。进入大学以后,并不能很好的适应,上个月初与朋友外出游玩,朋友差点被车撞到,当时心情很紧张,当天晚上就做了恶梦。第二天开始,总担心朋友与家人发生什么意外情况。一旦想和朋友或家人联系,不管当时正在做什么,都会停下来先打电话或发短信去联系朋友。如果当时没有接听或没有回复短信,就会更加的害怕,大脑中会出现家人和朋友发生意外的场景,导致自己无法专心学习。 2(二)求助者自述。从小父母关系一直不好,时常因为小事而争吵,使我很缺乏安全感。上个月与朋友外出游玩,朋友差点被车撞到,突然感觉很恐惧,总是想起以前的不愉快经历,开始担心身边的人会不会出现意外
3、情况。 初中时,奶奶突发心脏病去世,我非常伤心。因为小时候奶奶对我很好,有不开心的事可以找奶奶诉说。奶奶去世后,感觉没有人可以谈心了。从这时起,有时会担心家人是否会在突然之间离去。在高二时,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出去游玩时出了车祸,失去了双腿。从那时起当事人就很关心自己的朋友。 上个月的经历使我又开始关注身边的人,很害怕会失去他们。目前这种状况已经持续快 2 个月,影响了正常生活。 二、个案分析与治疗的策略 (一)个案分析。 (1)求助者症状符合恐惧症的主要特点:非常担心亲人出现意外,明知没有必要,仍无法避免;对安全感过度追求,从而害怕失去,情绪出现时,伴随较大的焦虑及生理症状,睡眠不好,学习受到影
4、响;亲人回复后症状会减缓。 (2)求助者性格:性格内向,敏感多疑。 (3)刚进入大学,还处于适应过程中,身边朋友少,社会支持较少。 (二)治疗策略。一般来说,这种恐惧心理通常是因精神受刺激产生的。如由于环境的变化、处境困难、亲人的丧失、突然的惊吓等等。而进行咨询治疗时,需要了解引发问题的原因,调整认知,通过行为调节来提升自己心理素质,同时加强社会支持系统,达到治疗目的。 (1)3认知疗法,通过调节求助者认知,使求助者了解自己过分担心家人的状态,以及所产生的非理性的恐惧,树立客观的认识。 (2)行为疗法,通过系统脱敏的方式来减缓求助者的恐惧,并以放松训练来提高求助者的应对能力,同时培养求助者人际
5、交往能力,增强社会支持系统。 三、治疗过程及要点 (一)起始阶段。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以倾听为主,收集求助者相关临床信息,使来访者能够进行充分的宣泄,释放内心的焦虑与冲突。此阶段主要了解求助者恐惧事情的触发事件及情绪反应,了解求助者的过往经历。 (二)治疗阶段。 (1)确定目标。改变其错误的认知观念,通过放松训练,消除过度的恐惧感。建立自信,学会自我控制,不再以他人关注获得安全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支持系统。 (2)正确面对恐惧。咨询时,进一步加深咨访关系,理解她惧怕的情绪和感受,采用认知疗法帮助求助者认识症状产生和发展过程,使求助者识别自己的错误认知和观念。在讨论中,来访者突然意识
6、到自己如此担心,最核心的原因是“过度追求安全感,而导致无法面对失去。 ”并说她其实很不希望父母争吵,很希望能有一个安全的家庭。同时,在与求助者分析的过程中,她逐步认识到之前对各种不良后果发生的可能性估计过高,过分夸大了灾难后果。 (3)行为反馈训练。让求助者逐步掌握放松技术,并通过想象还原恐惧场景,并采用放松训练来调节身体反应,并提醒她定时与亲人联系,以逐步消除过度的恐惧状态。 4通过角色互换模式,使求助者意识到在家庭模式中,有时争吵也是一种交流的方式,并提醒求助者在交往中要正确理解别人的表达,并能够恰当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结束阶段。在最后的咨询中,求助者提出,她最近开始能够适应与亲人间
7、断联系的状态,恐惧感明显减弱。现在正在看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发现之前的认识在很多方面存在误区,从而太过于追求亲人的关注,很害怕失去,现在已经能客观看待了。目前与宿舍同学关系很好,已经很喜欢大学生活了。 看到求助者的转变,我也感到很欣慰。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过度的追求,反而更容易失去,以平和心情去对待,反而会收获更多。 四、结语 由于过度追求安全感而产生恐惧的状态,是亲子关系中非常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相关研究也表明,家庭关系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指数,如果孩子在早期没有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在后续的成长中会过度追求,必然会偏离正常生活轨道,产生不同程度的问题。所以在亲子教育时,除了给予相应的关爱,还需要指导其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这样才能更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杨元花.初中生安全感发展的家庭动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2 刁静,刘璐.上海市重点大学学生心理安全感的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2). 53 胡秀玉.高中生安全感、人格和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李彦涛(1985-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院;郭少云(1987- )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燕山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