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的自由观.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4102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种不同的自由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两种不同的自由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两种不同的自由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两种不同的自由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两种不同的自由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两种不同的自由观【摘 要】自由观历来是哲学界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以往的自由观大多是在唯物主义指导下在认识论意义上的讨论。文章着重从认识论意义上和人类学本体论意义上讨论了自由的内涵,并对两种意义上的自由进行了区分,试图对自由观有个更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认识论;人类学本体论;自由 自由观历来是哲学界一个古老又常新的命题。但是,由于我们没有认真对自由的语义进行全面的分析,没有严格的把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与人类学本体论意义上的区别开来,从而在理论上造成了不少误解与混乱。 一、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观 在很多我国出版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教材中,都无一例外的讨论到了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简而言之,认识论意义上

2、的自由是指: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黑格尔认为,自由和必然是“一个全体中的不同环节” 。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自由以必然为前提,包含必然性在自身之中,作为被扬弃了的东西” 。黑格尔明确地指出:“必然性的真理就是自由” 。 众所周知,黑格尔的自由观主要强调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自由并不就是普通人所认为的任性或者为所欲为;第二,未被认识的必然性是盲目的。总结这两个方面的意思也就是说: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 2恩格斯高度评价了黑格尔关于自由与必然的辩证思想。他指出:“黑格尔第一个正确的叙述了自由与必然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 必然只是在它没有被了解的时候才是盲

3、目的。 ” 恩格斯也在反杜林论中对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观作出了说明: 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因此,意志自由只是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作出决定的能力。因此,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越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越大;而犹豫不决是以不知为基础的,它看来好像是在许多不同的和相互矛盾的可能的决定中任意进行选择,但恰好由此证明它的不自由,证明它被正好应该由它来支配的对象所支配。因此,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 上述论断表明,恩格斯主要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讨论自由问题的,而不是从社会历史存在的角

4、度来讨论自由问题。因而,恩格斯认为,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愈深入,他的判断也就愈自由。 这种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观的形成和提出有其特定的意义。即自由并不是在幻想中摆脱外在必然性的束缚,相反,自由正是以外在的必然性为客观前提的。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愈深入,他们在判断、选择和决定的时候也就愈自由。不按客观规律行使的人迟早会失败。然而,认识论上的自由也有其明确的适用范围,它主要表明的是作为认识者的主体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关系,主要涉及的是人们在科学技术的名义下改造外部自然界的实践活动,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如果把认识论意3义上的自由观看成自由的唯一表现形式,把它加以绝对化并运用到其他场合去,那就可

5、能引起理论上的混乱。 二、人类学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观 众所周知,对于本体论这个词的定义各有差异。马克思以前的哲学所使用的本体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本体论指,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这种本性需要通过认识论而得到认识。狭义的本体论与宇宙论相对称。而本文研究的人类学本体论是指以人的生存为本体和出发点的哲学学说。这种本体论在当代存在主义思潮中获得了典型的理论表现。人类学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观就是从人的生存这一本体论现象出发,规定了自由的概念,它主要涉及人们在政治、法律、宗教、道德方面的实际活动,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就人类学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观的理论渊源而言,我们可以一直追溯到康德。康德把理性分为纯

6、粹理性和实践理性。康德说:“自己即是理性在任何时候都不为感觉世界的原因所决定。 ”在这里,他突出的是作为道德实践主体的人的实践理性的自决性。在康德看来,如果人的意志不是自由自决的,那就不可能对自己的行为承担道德责任。然而,叔本华认为,生命意志是本体,是第一性的,人的认识则是第二性的,是服务于生命意志的。这实际上肯定了人类学本体论意义是的自由比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更为根本。所以,在叔本华看来,康德所强调的意志自由仍然是不彻底的,叔本华主张纯粹理性为意志立法,因此,意志仍然是受理性束缚的。这一思想对海德格尔、萨特等人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萨特从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存在先于本质”出发,指出:“没有4决

7、定论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 ”人的存在的特殊性就表现在人是自由的这个特征上,人是被判处为自由的。人是被赤裸裸地抛掷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他既没有任何帮助,也没有任何借口,他必须在自己的行动中,在一连串的选择中造就自己,确定自己的本质。 总之,人类学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强调个体在社会行为中的自我意识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感。离开这种自我意识和责任感,个体的历史性就消失了,个人就成了一个抽象的认识容器。萨特的自由观突出的强调了这种自我意识和责任感,所以,对萨特的自由观的评价更应该从本体论的角度出发,这样才更为全面和正确。 三、两种自由观的差异 大多数人都用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观去评论,甚至取代了人类学本体论

8、意义上的自由观,其实这两种自由观在含以上存在着重大区别,而这种做法只能引起理论上的误解和混乱。 第一,这两种自由观的主体内涵不同。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对应的是一个作为纯粹认识者的主体,认识论的目的是区分真理和谬误,要正确无误地揭示客观事物的真相,就必须排除主体的情感因素和价值因素的干扰。但与此相反,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所应对的是一个寻求生存的社会主体。世界首先是作为意义的世界呈现在他眼前的,即这个世界必须对他有用,必须能维持他的生存;只有在满足了这种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后,他才可能以纯粹认识者的目光去系统的探究这个世界。所以,这样的主体不但不排除情感因素和价值因素,相反,其自由正关系到这样的因素。更进

9、一步分析,即使作为纯粹认识者的主体,只要一跨进真实5的社会生活中,尽管他研究的仍然是外部自然界的问题,但还是会受到情感因素和价值因素的左右。列宁还说,几何公理要是触犯人们的利益,也是会被推翻的。在任何情况下,人类面对的首要问题都是生存问题。人类所寻求的根本自由是生存上的自由,而人类所寻求的知识、理性和科学上的自由,归根到底是为生存上的自由服务的。 第二,这两种自由观的客观基础不同。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是以自然规律为基础的。恩格斯强调,自然规律不仅指外部自然界的规律,而且也指支配人本身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的规律。但是,一方面,他没有深入讨论过这些规律之间的差异,而主要是指出了他们的共同点;另一方面

10、,他强调的始终是外部自然规律。所以,恩格斯又写道:“因此,自由是在犹豫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 ”然而,人类学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是以社会生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自己的客观基础。在社会生活中,一切活动都是在人的参与下才发生的。所以,一旦讨论到政治、法律、道德、宗教范围内的实践活动时,我们就应该诉诸于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 第三,对外部必然性的认识并不就等于解决了生存上的自由问题。在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范围之内,我们可以说,人们对外部自然界规律的认识愈深入,他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就愈自由。但是绝不能轻易的把这一结论推广到人类社会生活之中。在实际生活中,自由与选择是含

11、义极为丰富的,不仅蕴含着科学与认识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蕴含着政治、宗教上的信念问题和道德、法律上的责任感问题。恩格斯说:“犹豫不决是以不知为基础的” ,这里的“知”涉及的显然是认识论问题。6然而,在许多场合下,当人们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下时,并不是处于对外在必然性的无知,而是出于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特别是出于某种道德责任或者宗教信仰方面的冲突。无知可以使人犹豫不决,但知同样可以使人犹豫不决。因为有时候的选择远远超过了科学与认识论的范围,它触及到的是生命、情感、道德责任感、政治或宗教信仰等重大问题。萨特在谈到克尔凯郭尔的学说时说:“克尔凯郭尔是正确的,人类的悲伤、需要、激情和痛苦是一些原生的实在,是知识既不能克服也不能改变的东西。 ” 简而言之,自由观仅仅停留在认识论意义上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在人类学本体论意义上也对自由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张奎良.跨世纪的回响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 邓晓芒.灵之舞M.东方出版社,1995. 3 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4 俞吾金.重新理解马克思:对马克思哲学的基础理论和当代意义的反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张文君(1987.11- ) ,女,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