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孟子性善论和柏拉图灵魂回忆说的对比分析一、孟子性善论和柏拉图回忆说总述 (一)孟子的性善论 孟子是中国史上第一个提出性善论的学者。他认为人性本善,就像水往下流一样,人天生有“仁义礼智”的“四端之心” ,人的本性是向善的,恶的行为只是本性的暂时遮蔽,人具有道德属性,人是自己道德行为的主宰,天命是道德的终极根据,而“求放心”的人格修养功夫是实现人的本性的主要途径。总体而言,孟子的性善年论有仁义内在,性由心显,以心善言性善的特征。 (二)柏拉图的回忆说 柏拉图将世界分为理念世界和感性世界,人的灵魂属于理性世界,人的身体属于感性世界,灵魂,特别理性的灵魂,是人的本性。灵魂和身体的结合是一种“堕落”
2、,使人忘记了在理念世界关照的至善和真理,知识是灵魂固有的,学习知识只是一个“回忆”的过程,而死亡才能让灵魂和身体彻底分离,才能彻底净化灵魂,所以对理念世界终极的关照,也就是回归人的本性的途径是“死亡练习” 。 二、孟子性善论和柏拉图灵魂回忆说的对比分析 (一)从人性的角度对比 1. 孟子的性善论。根本来讲,两者都是性善论者。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就像水往下流,他将“良心”称为“本心” ,本心是性善的基础,本2心是上天赋予的,是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是人的禀赋。 “良心”便是“四端之心” , “四端之心”是“仁义礼智”的开端和萌芽,它们本身具有道德价值感,同时又是道德判断的能力和道德践履的驱动力。人
3、之所以能向善,因为他在性分禀赋中有超越的根源,有实现善良的本能,这才是性善的本质。 2. 柏拉图的“理性的灵魂是人的本性” 。柏拉图可以说也是一个性善论者。他的代表完美理念世界的“理性”就相当于孟子的“良心”或“本心” 。虽然柏拉图对人的灵魂做了“理性” 、 “激情”和“欲望”的划分,但他论述中的“灵魂” ,一般指“理性的灵魂” ,就相当于孟子的“本心” ,具有着本善的性质。理性是人的灵魂的最高原则,控制着人的思想,是不朽的,与神圣的理念相通。理性的欲望是爱欲,是对真理和善的追求,就像孟子说本心向善一样。肉体服从理性就会有符合德性的行为,反之会做出邪恶的行为,就像孟子说的顺着本性就会有仁义的行
4、为,违反本性人才会作恶。 (二)从恶的行为与人的本性的关系的角度对比 1. 孟子“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不同的是,孟子强调人在事实经验上的恶是违背本性的表现,但与人性本善并不冲突。他说“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这里“才”和“情”同意,即质性,人顺着自己的本性就会做出符合仁义的行为,人们恶的行为只是暂时遮蔽和违反了他的善的本性,违反不等于否认。孟子认为人的现实行为的善恶主要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指向外在。32. 柏拉图“灵魂与身体的结合是一种堕落 ”。与孟子相反,柏拉图认为人的恶的行为有一定的必然性,他说:灵魂与身体的结合是一种“堕落” ,但是符合灵魂状
5、况的“堕落” ,有一定的必然性。这与他将灵魂做了三种区分有关系,灵魂里面除了理性还有激情和欲望,理性有走向激情和欲望的趋向,从而导致了人恶的行为。关于恶的行为的原因,柏拉图强调灵魂中欲望对身体的支配造成了人恶的行为,指向内在。 (三)从通达人性的根本途径的角度对比 孟子主张对人的性本善的追求,柏拉图主张人向理念世界的回归,两者在通达人性的途径方面有相似之处。 1. 孟子的“为民制产” 、 “富而后教” 、 “求其放心”和“舍生取义” 。“首先是物质基础,孟子认为建立在性善基础上的仁政主要目的是“为民” ,即解决民生问题,通过“为民制产”养民,富民,安顿百姓生存和生活,因为“若民,则无恒产,因无
6、恒心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行仁义也需要物质基础,所以要富而后教,当然前提是以义制利。 孟子强调教育对人性培养的重要性。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孟子认为,教育可以调治人心,和谐社会关系,安定社会秩序。教育可以是人“明人伦” ,教民懂得并实践社会生活的准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造成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的社会风气。所以教育是通达人性善的重要手段。 最重要的是孟子的“求其放心”的人格修养功夫。孟子把人的恶的行为的原因归结于没有好好保养自己的本心或良心,从而做出了违反本4性的行为。他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
7、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人们注意保养自己的身体和外表,却忽略了自己良心的保养,任意让恶的行为伤害自己的本性和“良贵” 。所以通达人性关键是“求放心” 。此外, 仁义礼智源于本心,只是人们不能自己体认本心,因此需要反躬自问,自省自己的本心。 “万物皆备于我也,反身而诚,善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不仅要反求,还要推广本心,把道德行为实现出来。 最后,孟子强调以义制利,以德抗位,舍生取义,独善其身,达济天下,这体现了一种殉道的精神。 2. 柏拉图的“回忆说”和“死亡练习” 。首先,柏拉图建立的国家里也特别强调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需要,但不是很突出。其次
8、,柏拉图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学习就是回忆,经过适当的训练,就可以回忆起曾关照过的理念,知识是灵魂固有的,需要教育和学习将它唤醒,知识帮助人们关注灵魂中的理性,就像孟子强调人们通过教育开始关注自己的本心一样。最后,不同的是,孟子更强调人格修养,柏拉图也强调智力训练和道德修养的统一,但有一种严肃主义的态度,他认为进行身体的净化才能更接近知识,只有死亡时身体和灵魂才能彻底分离,灵魂才能彻底关照理念世界,所以实现理性就要进行“死亡练习” , 因而提倡哲学家不惧死亡的勇敢精神,这也像孟子的“舍生取义”一样有一种殉道的精神。 作者简介:闫欣芳(1990- ) ,女,石家庄人,本科,河北大学政法5学院 2010 级哲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