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宁乡方言中特殊动态助词的特色摘 要:作为湖南省长沙市的一个郊县,宁乡县域的方言宁乡话虽然只是一种过渡性方言,却具有其典型的地方语言特色,比如其中的特殊动态助词“起”和“餐”等在基本意义和语法运用方面就迥异于其他方言,特别是与普通话相比显得比较特殊。如“起”可表持续态、完成态和开始态;“餐”表经历态和持续态,持续态时可重叠,表“渐进”义。 关键词:“起” “餐” 宁乡方言 动态助词 宁乡县地处湘东偏北的洞庭湖南缘地区,东邻望城,西与涟源、安化交界,北接益阳、桃江,南连湘潭、湘乡。县域的方言宁乡话包括城关话、双江口话、道林话、下宁乡话、上宁乡话等,分布于宁乡全县及韶山、湘乡等市、县与宁乡相邻的部
2、分地域。宁乡方言属于湘方言区的长益方言片区,还夹杂有长沙话、益阳话、普通话等语类,是典型的混合型方言;与周边的韶山话、益阳话较为接近,与娄底话、湘乡话、安化话、有较大差别,宁乡话是一种极有特点的小片区方言。 三国时宁乡县就开始置县,因而宁乡话与长沙话有较大不同。宁乡方言中有一系列区别于普通话的方言动态助词,且自成系统。如普通话表持续态一般用助词“着”“她看着他慢慢地离开。 ”宁乡方言中则不用“着” ,常用“餐”和“起”等类动态助词表持续态: 1.“V+哒” 2(1)她看哒他去噶哒(她看着他离开了) 。 2.“V +起” (2)满伢唧帽子一捩起就出去哒(小儿子歪着帽子出去了) 。 3.“V +餐
3、” (3)嗲嗲打餐港就睏住去哒(爷爷说着话就睡着了) 。 4.“V +住” (4)搞住搞住就歇下气唧(做着做着就休息一会) 。 例句里的“哒” “起” “餐” “住”的语法特点与意义有别于其他方言特别是普通话,都作动态助词。下面就以“餐”和“起”为例,就宁乡方言中的动态助动词进行浅显的对比与分析,并展示其特色。 一、起 汉语里“起”一般用作动词,可宁乡方言中“起”作动词的情况并不多,如“起(床) ”“(提)起”等以“起”作动词的语境并不多见,而作动态助词的情况反而比较多。具体来说,宁乡方言中作动态助词的“起”一般表示三种时态:开始态、持续态或者完成态(文中分别以“起 1”“起 2”“起 3”来
4、表示) 。 1.起 1 宁乡方言里表开始态的动态助词有“起” “哒”等,使用“来哒”或“起哒”等组合,形成“V+起” “V+起来哒”和“V+起哒”格式(“V”表示食、住、行等日常生活行为, “N”表施事,一般放在“V”前,但通常省略) 。 (5)吃起/吃起哒/吃起来哒 (开始吃了) 。 3(6)睏起/睏起哒/睏起来哒 (开始睡了) 。 (7)火达嘚烧起哒,快性哒(开始烧火了,就快了) 。 (8)又骂起来哒,只怕会有餐打(又开始骂了,等会很可能还会挨打) 。 在这些表达中, “V+起” “V+起来哒”与“V+起哒”没有很明显的差别,大多数时候可以互换。 2.起 2 宁乡方言中表持续态的“起”一般
5、用于动词之后,形成“V+起”或“N+一+V+起”格式,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正在持续。且动词多为口语中动作性较弱、持续性较强的单音节动词。此时,动词与“起 2”之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大致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着” 。如: (9)她抱起细伢唧在那里,冇手接电话(她抱着小孩呢,没有多余的手接电话) 。 (10)他带起一根好粗八粗的金项链,易得找咯(他带着一根很粗的金项链,很容易找到) 。 (11)璇璇砣就睏起隔壁,你们细点打牌咯(璇璇就睡在隔壁,你们打牌小点声) 。 (12)现在好多学生冇事就是戴起耳机听歌么子的,连不挂牵看书(现在很多学生没事时就带着耳机听音乐,都不想看书) 。 此外, “起”表示持
6、续态时,还有一种常用的格式:“N+一+V+起” ,这里的“N”为受事。通常,使用这种表达方式所表示的话语,常用来描写相貌、表情等, “意义带有贬义色彩,表示话语者的一种不满或不屑” 。4如: (13)她只喜欢发气,八日把脸一扳起(她最喜欢生气了,经常板着副脸) 。 (14)那扎婆婆耳朵一聋起,港得也是白港。 (那个婆婆耳朵是聋的,你说了也白说。 ) (15)他屋里的狗脚一拜起,作孽吧噻的(他家的狗脚跛了,好可怜啊) 。 (16)口水都流起一线得,还港不想吃啊(口水都流一线了,还说不想吃呢) 。 3.起 3 宁乡方言里表完成态的“起”一般附在动词后,此时的动词多为动作性较强的单音节动词。一般有“
7、V+起” “V+起哒” “V+起+N+哒”三种主要格式。 (17)等明年子搞起屋,就不焦对堂客不到得(等明年把房子造好了,就不愁找不到媳妇了) 。 (18)早点搞起宽带咯,迟早要搞的(早点装好宽带吧,迟早会要装的) 。 (19)我已经记起哒,下回就晓得嘚咯(我已经写下来了,下次就知道了) 。 (20)洗衣机修起哒,用咯(洗衣机已经修好了,可以用了) 。 (21)早就穿起鞋子哒,啊要你港啊(鞋子早就穿好了,不用你说了) 。 5(22)照我的办法搞,早就置起车哒。 (按照我的办法做的话,早就买得起车了。 ) 其中, “V+起哒”格式表示的完成态有种已然的味道,且在这种格式里,主语多为受事, “V”
8、应为纯单音节的。 “V+起+N+哒”格式里, “N”为受事,而“V”往往有形成、固定或保留义,持续性较强。所以,有时候这种完成态有的兼有持续状态的意味。 二、餐 汉语里“餐”可以作名词、动词或者量词,宁乡方言中的“餐”也有用作量词的,如:“搞餐饭” “挨餐骂”等,不过宁乡人口语中“餐”作动态助词的情况也较多。作为动态助词的“餐” ,一般表示经历态或者持续态(文中分别用“餐 1”“餐 2”来表示) 。 1.餐 1 现有的分析宁乡方言的文献中,一般没提到过“餐”表经历态的用法。但笔者认为,宁乡方言中的表经历态的“餐” ,只表过去经历过某事,隐含前后两种情况的对比,而不表完成的意义。如: (23)姨
9、唧下噶岗,开餐快餐店,如今又搞服装批发去哒(姨妈下了岗以后,开过快餐店,现在又做服装批发生意了) 。 (24)他以前在市里上餐班,咯几年反倒到县里去哒(他以前在市里上班的,这几年反而去县里了) 。 (25)咯号话,她以前也港餐,冇看见兑过现(这种话,她以前就讲过,没见着兑过现) 。 2.餐 2 宁乡方言里表持续态的“餐” ,一般附在动词后,形成“V+餐”格式。6如: (26)张娭唧搞餐饭又洗噶手,寻钱买菜去哒(张奶奶做着做着饭,又洗了手买菜去了) 。 (27)细人唧都这样,自己哭餐又笑,冇事的(小孩子都这样,自己哭着哭着又会笑,不奇怪) 。 (28)自噶恰餐的,又喊别个恰,哪个恰吧(自己吃着的
10、,还叫别人吃,谁会吃呢)?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 “V”的受事一般紧随在“V+餐”之后,成了“V+餐+N”的模式,与作量词的“V+餐+N”格式一致。但实际上,二者在宁乡话中,差别很大,不会混淆。表持续态的“V+餐+N”中的“V”一般是动作性较强的动词,以单音节为主;且这种“V+餐+N”缺乏独立性,它不能单独构成谓语,之后必须要有后续成分。这个后续成分一般表示前面的行为状态的持续态突然停止,或者说明停止后马上又进入的另一种行为状态。而作量词的“餐” ,基本与普通话中的“顿”词汇意义一致,语法范围相当,对与之搭配的谓语和宾语都有明确的限制。 “V+餐”式表持续还可以重叠: (29)舅妈洗餐洗餐被子
11、,就听见打雷哒,晓得今天的被子一冇洗得好(舅妈洗着洗着被子,突然听见打雷了,就知道今天洗被子挑错时间了) 。 (30)她添餐添餐水,门铃就放肆叫起来得(她添着添着水就听见门铃声大作) 。 (31)那扎公子留餐留餐学,就是个回噶哒,不去哒(那个少爷留7着留着学,就这么回来了,再也不去了) 。 此时的“V 餐”重叠后与不重叠所表达的意义没有很大的区别,可以与“V 住 V 住”相替换。但有另外一种情况,重叠后的“V 餐 V 餐”除了可以表示行为动作状态的持续外,还有一种“逐步逐步”或“不知不觉”的意思,此时则不能与“V 住 V 住”替换。特别是当“V 餐 V 餐”中的“V”是宁乡方言中一个运用很广的
12、动词“搞”时,这种“渐进”的隐含意义就更为明显了。 (32)钟满哥原先也还做事嘞,搞餐搞餐就流噶嘚(姓钟的小伙子原来也还算上进,但是渐渐的就油皮起来了) 。 (33)妹唧在先学餐做鸭霸王,学餐学餐又学做奶茶去嘚(女儿以前学的是做酱板鸭,后来学着学着就改学做奶茶了) 。 (34)两个人蛮好的,谈餐谈餐,不晓得一噶的就分噶手嘚(两个人谈着谈着恋爱一直还挺好的,不知怎么的突然就分手了) 。 这些例句中, “V 餐 V 餐”都表示一种持续渐进的动作或状态,且这类句子一般都用来描述一种不好的、贬义的情况,侧重点在于句子的后半截转折以后的部分,多表达说话人对于某种现状的一种不满、不快的情绪观点。 三、结语
13、 综上所述,宁乡方言中, “起”和“餐”等两类词大都用来表示时态,用作动态助词。 “起”和“餐”等两类词用作动态助词时有不同点:“起”这一类词可以表示开始态、完成态, “餐”这一类词可以表示经历态。也有相似点:都可以表示持续态,比如“V+起”与“V+餐”作谓语时,都8不能以简单形式出现,后面往往都要附带其他成分,而且“V+起”与“V+餐”本身还有其他异体形式,这些变化形式又往往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起”和“餐”等两类词表示持续态时,二者也有细微的区别:“起”这类动态助词前的动词一般动作性不强烈, “V+起”结构更多的是表明一种持续的状态;而“餐”这类动态助词前的动词动作性强烈, “V+餐”的
14、行为动作性更为明显,特别是“V+餐”结构可以重叠成“V 餐 V 餐”形式,表达的语法意义比非重叠式更丰富。 参考文献: 1邓开初.宁乡方言中的完成体助词J.长沙大学学报,2004, (1). 2邓开初.宁乡方言动词形态的特殊表示法J.云梦学刊,2008, (5). 3杨树达.长沙方言考(3)J.清华学报,1936, (1). 4赵元任,黎锦熙.长沙方音字母J.国语周刊,1936, (239). 5鲍厚星,崔振华,沈若云,伍云姬.长沙方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6曾晓洁.长沙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几”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1, (1). 7鲍厚星.湘音检字与长沙方言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 (4). (罗欣灿 湖北武汉 武汉大学文学院 43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