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上海与西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比较及其建议【摘 要】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上海与西安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及修建效率,探讨了上海市的经验对于西安的借鉴意义。要借鉴上海模式,对村委会功能重新定位;促使融资渠道多元化、监管主体多元化。 【关键词】 上海市;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经验借鉴 一、研究目的 本文根据上海、西安经济发达的程度及其对当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效率的影响,以农村基础设施中的道路建设为例,希望通过总结上海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相关经验,能够对处于西部大开发核心位置的西安有所启示。 二、上海与西安市农村基础设施修建比较研究 1、农村基础设施修建的决策机制 调查显示,在农村基础设施的修建中
2、,上海的决策机制在农村地区还是比较民主的。村委会决定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信息对村民公开,相关实施措施会及时通知村民,村民们可以自由地向村委会表达他们的需要。反之,西安市农村整体民主程度远远低于上海,村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水平相对较低。 在西安市长安区马王村的访谈时发现:其一,村的决策模式是“自上而下”的。这种模式下,决策由村委会领导做出,然后交由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审查。而村民代表是由村民委员会提名的,村代表和村民缺乏2沟通,并不代表村民真正的意愿,审查实际上成了形式。绝大多数的村民并不清楚村庄事务决策和运作的模式,当然也不排除基础设施修建过程中的决策和安排。其二,村民对村事务抱有漠然态
3、度的比较多。73%以上的村民对村里的事务明显不感兴趣,已经习惯村里的事务就应该是村委会自己的事情,选举也只是形式,放弃了自己应有的权利。政治冷漠体现了村民和村里的“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直接相关,西安马王村仍然是这样的决策机制。村民们表达需求无门,只能采取漠然的态度来对待村中的事务。 2、农村基础设施修建设中的融资 目前,资金缺乏仍然是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障碍。国家投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与农村修建该项目的实际费用差距很大。通过调查可以发现,上海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方式上规避国家投资不足的状况,除了鼓励个人捐助以外,以国家和地方出资为主,村委会代表村集体出资为辅,向农民摊派的现象大幅度
4、减少。与上海市相比,融资渠道的限制使得西安市依旧大量存在需要农民集资的行政村。 3、农村基础设施修建的监管机制 农村基础设施的监管机制是农村基础设施修建前修建主体的确定到项目建设完成后的整个养护管理的全过程, (1)农村基础设施修建的监督情况。农村基础设施修建的监督情况能反映出许多问题,其中以下两个方面最为突出。一是村委会的重要性,村委会是一个村子的权利集中机构,如若能得到村民最大程度的监督,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其利用职务之便造成铺张浪费,以及运用不正当手3段融入市场竞争中,避免将建设资金不合理利用、贪污克扣等行为。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市 74%的行政村道路设施的修建项目是通过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确
5、定施工方的。通过透明化的公开招标确定修建主题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投标者的腐败行为,提高了村政府的工作透明度,这也使得公开招标成为了确定修建主体的最有效方式。但这还是不能保证杜绝寻租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面对修建资金管理这一问题,西安市由村委会负责管理的农村基础设施修建资金的行政村占到了接近 90%,该项资金还包括中央的拨款、乡政府的财政投入以及村集体资金。资金的使用缺乏监督管理机制,村民只能通过查阅村委会公布的出入款项记录得知,缺乏完备的监督主体,使得相关权利组织随意控制村内财政支配、甚至中饱私囊行为的出现成为可能。二是在修建农村基础设施的过程中,施工方能否在有效的监管机制下保证其修建质量也是极
6、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依调查数据来看,在调查范围内的行政村是有这方面的机制存在的,基本采取的是以村委会为主体的专门组织或者个人的方式进行监督管理。这样的监督机制在大部分村民看来则是事倍功半。所谓的监督并不是具备建筑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的有针对性监管,而是一种必要性不大的存在。工程质量也只有等待修建后使用情况来反映问题,如果是“豆腐渣工程” ,则表明工程队施工期间存在私吞克扣资金、偷工减料等行为,可按合同追究其责任。 (2)农村基础设施的养护情况。以上海地区为例,农村基础设施的主要养护主体是村集体,养护费用也由以村委会为主体的村集体来承担。公开招标是选择修建基础设施主体的主要方式,上海地区 72%以上
7、的农村4基础设施修建的主体是通过公开招标的模式确定的,中标者需要在基础设施的养护管理上承担一部分责任。相关责任在招标时就明确的很具体。为了确保工程款的全部到位,在建成后的第一年内,由中标者进行养护,保证项目质量;与此同时,村委会培养专门的基础设施养护人员,从第二年开始,村委会开始派遣自己培养出来的专门技术人员对基础设施进行管理和养护。 总体上说,上海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的总体质量和对其采取的养护管理水平令人满意,在村民中获得较高的满意度。 4、农村基础设施修建后的效果 (1)村民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满意度是该地农村基础设施的质量、修建后的养护管理效果及契合村民需求偏好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的反映。上海、
8、西安两地村民对该项目的质量评价与满意度调查比对结果显示,评价较高的是上海地区村民,而西安则较弱。 (2)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生产力的提升、农村收入的增加以及农村社会面貌的改善等都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例如松江区新浜镇的道路建设,最直观的改变是缩减了村民外出打工的成本,进一步提高了村民外出的意愿,机会也逐步增多,收入也就大幅增加。另外,新浜镇以水产养殖和水农产品加工为主要产业,道路设施的完善为很多渔民增加了直销渠道,外地购买商可以直接到农户养殖地购买水产品,减少了中间环节,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当地村民的收入。 三、关于借鉴上海经验的建议 针对调研结果以及由此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对比西安的农村
9、基础设5施建设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借鉴上海模式,对村委会功能重新定位 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是村民直接选举出来的“自治性组织” ,其职能是有效地传达中央精神,更好地为村民服务。我们认为,村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 ,应该强化其在社会管理、社会服务方面的功能,而相对弱化在农村事务管理上表现的家长式功能,也就是说,当好服务者才是符合国家和群众利益的根本出发点。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应集中村民集体的意愿,村民可以有效并主动表达自己的诉求。真正形成“自上而上”的沟通渠道,以村民需求为根本,由村委会将村民意见集中并传达给乡镇一级政府,再结合中央政策,建设符合村民需要的农村基础设施。
10、在上海村民的心中,村委会就是扮演这样的角色,当然,上海模式与其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有关,事实证明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往往民主程度也相对越高。因此,我国应该致力于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民主化程度。 2、融资渠道多元化 基于我国目前有限的财政供给能力,使本应由国家或者政府等公共部门供给的农村基础设施上的财政投入与实际建设需求存在严重的缺口。在这种现状下,出现了村集体投入、村民集资等形式的农村基础建设资金供给方式。同时,企业、私人资本等也有在该项目上的大胆投入,但是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量大、投资收益期长、经济效益低导致在该体制下的企业和私人资本投入一般很难是主动性质的资金投入。 3、监管
11、主体多元化 6依据调查结果,在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诸多方面存在村委会权利责任过于集中的现象,如修建资金的保存管理、施工过程中的监管、修建后基础设施的养护工作等。村委会的权利责任过大化就容易导致寻租腐败情况的发生。因此,提高农村基础设施修建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改变其监管主体单一的问题。上海市松江区所属农村村民自行成立村民主理财监督小组,负责监督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使用情况及修建项目的工程进展。这使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部过程不再是由村委会整体操控,这个尝试性的举措发挥了村民的主动性,使其参与其中,充分保证了村民的参与性和知情权,值得推而广之。 【参考文献】 1 张义明.发展农村基础设施与构建新农村关系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717-3718.3733. 2 杨毅.改革和完善政府决策机制势在必行N.中国经济时报,2006-03-09(005). 3 丁向阳.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4 梅世文.开发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方法研究J.世界农业,2007(6). 5 侯军岐,费振国.农村政策性金融支持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究J.经济经纬,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