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中学生幸福观教育摘 要: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话题,而正确的幸福观是实现幸福人生的重要保证。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力量。培养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有助于他们福而思进、立志勤学,既可以增强他们为个人的幸福事业而奋斗的信心,也可以提高中华民族创造与感受幸福生活的能力。因此,幸福观教育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幸福观日益受到重视的社会背景下,在借鉴有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学生幸福观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中学生;幸福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2、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3-0295-02 2012 年以来,有一句话流行语是全国人民都熟知的“你幸福吗?”这是中央电视台在国庆期间进行的一项基层百姓幸福感调查。被调查者涉及城市白领、乡村农民、外出打工仔、在校大学生等等各行各业人士,人们对幸福提出了自己不同的定义,我们把这些对幸福的不同定义界说为成为个人的幸福观。作为社会特殊群体的中学生,他们的思想观念代表着青少年人的主流和方向,也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影响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而且中学阶段正处于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期,此阶段的学生对社会充满好奇心,自我意识逐步加强,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但同2时又缺乏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因此,
3、在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形势下,教育中学生理解、创造、并享受幸福,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影响中学生幸福观的因素 1.当前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个人物质生活水平的影响 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个人物质生活水平对人的幸福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人们的幸福观是不同的。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物质生活资料缺乏,原始人以获得食物作为生存的基础,对幸福的认识处于一种尚未开启的状态;我国的封建社会时期和西方的中世纪时期,人们则把自己的幸福借助于上天、封建统治者和宗教信仰中的上帝;到了近代工业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物质产品层出不
4、穷,人们对幸福的追求也开始以物质的满足为目标,幸福变成了物欲的象征。而我们如今所处的现代社会,生产力更进一步发展,人民的生活普遍得到了改善。但是当前我国依旧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于发展中的水平,作为社会人的中学生及其幸福观也深受当前生产力状况的影响。 2.传统文化和新的社会思潮的影响 根据一些调查研究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幸福观深受社会文化和社会思潮的影响。民族传统文化以及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的传入和渗透,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思潮,这些文化或思潮不仅影响着中学生的心理与生活方式,也影响着他们的幸福观和思维方式。积极的文化因素和思潮能够激励中学生奋发向上,如“五四精神” “雷锋精神”等可以有效地激3
5、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树立积极投身祖国建设的理想信念,把个人的幸福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联系在一起。相反,落后、腐朽和消极的文化或思潮则会使中学生颓废、堕落,产生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极端自由主义的思想,影响着他们的积极幸福观的形成。 3.幸福观教育的影响 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正确感知幸福的能力。实践证明:正确感知幸福,是一种需要磨砺和培养的能力,幸福观与人们所接受的教育有明显的相关性。中学生作为正在接受系统教育的群体,其怎样认识幸福、感受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都会受到其所受教育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既包括家庭的教育的影响,也包括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在中学
6、生幸福观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必然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良好的家庭、校园和社会环境。 二、中学生幸福观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的提出, “幸福”一词也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关于幸福感的各种调查也愈来愈热。中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其幸福观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相关学者的重视。根据这些调查研究显示,中学生的幸福观主流是正确的、积极的、向上的,但是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1.金钱至上的幸福观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就是金钱至上,物质第一,而中学生的幸福观也深受其影响。在有关学者的采访调查中,很多学生对幸福的定义就是家庭有钱、吃高档餐厅、穿
7、4名牌衣服、住高楼别墅、有名车接送上学、用品牌手机等等。据有关学者的调查显示,很多中学生认为:“如果我有足够的钱,我就会生活得很幸福” , “物质上的充裕就是幸福生活的前提” “有钱就有幸福,没钱根本谈不上幸福” , “只要有了钱,有了充足的物质享受,就是美好人生” ,而对基本的精神修养则不屑一顾。 2.个人主义的幸福观 当代中学生大多都是 90 后,甚至是 00 后的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和亲人的溺爱。同时他们的出生和成长正处于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西方社会思潮的涌入,中学生对西方文化价值观认识中产生的一些偏差使他们对幸福的认识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和自
8、私主义的色彩。以自我为中心,以实现个人的利益和快乐为前提,忽视他人和集体的利益,缺乏集体主义价值观。 3.功利主义的幸福观 目前许多中学生对自身状态和现实利益的关注越来越明显地倾向功利,讲求感观的快乐。努力学习的动力是考上名牌大学,取得功名利禄。而很少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精神幸福理想;帮助别人也掺杂着一定的目的性,失去了“助人为乐”的道德幸福追求。 4.感知幸福的能力不足 有时候幸福就在身边,很多小事都可以提升个人的幸福感。中学生的抽象感知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所以对身边的许多幸福感受能力不强,就会出现有的中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富裕的家庭,没有优秀的学习成绩,没有出众的外貌等而陷入自卑之中,觉
9、得自己生活不幸福。 三、5对中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的对策 1.加强精神幸福观的教育 精神幸福观教育就是指超越纯物质愉悦的层次,站在精神愉悦的高度来体验幸福的幸福观念。精神幸福观并不排斥人们追求物质生活的优越性,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人对其生存享受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的依赖和需求,完全是正当的,满足正当需要是人不可剥夺的权利,尤其是处于身心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追求物质享受更是人之常情。但是作为教育者应该让学生明白,如果一个处于生命盛年的人只知道单纯的吃喝玩乐,只知道金钱享受,那么他就如同动物一般,这种幸福感也只能是动物水平的幸福。作为有理想、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来说,就要在物质追求的基础上注重精神需要,注
10、重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高层次的幸福感。 2.加强集体主义幸福观的教育 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强调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的双向统一。个人有权追求和满足自己的正当利益,实现自身的幸福追求。但同时个人的幸福只有在集体幸福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为大多数人着想,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这是个人获得幸福的保障。教育者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如专题讲座、课堂教学、观看影片、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幸福感,促进他们集体主义幸福观的形成。 3.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金钱、地位、名声、享乐等只能是获得幸福的一种外在的辅助性手段,而要想得到持久的幸福,就必须拥有良好的德6性。好的道德修养能使
11、人心胸开阔,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积极应对人生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矛盾;能使人树立崇高理想,乐于帮助别人,体验给予带来的快乐,达到心灵的宁静和愉悦,从而产生发自内心的幸福感。相反,如果缺乏道德修养,人的归属感常常难以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孤独感、压抑感和失落感。行为上表现出心胸狭隘、人际关系紧张、缺乏前进动力,最终陷入迷茫和痛苦,他们就不可能有真正幸福感的体验,也就更谈不上形成正确的幸福观。因此,在中学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就应该注重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加强,从而促进他们正确幸福观的形成。 4.培养感知幸福的能力 培养中学生感知幸福的能力,首先要树立多元的幸福观,让学生明白幸福的来源有很多方面,身边
12、的每一个物质和精神条件都可以带来幸福,比如,家庭不是足够富裕,但是温馨和谐这就是幸福,外貌不是美丽动人,但是身体健康这就是幸福,学习成绩不是名列前茅,但是努力认真这就是幸福,等等。让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小幸福,身边的简单幸福,不断提高感知幸福的能力,提高幸福指数。其次,要对学生进行感恩练习,心理学调查研究显示,把自己感激的事物说出来和写出来能增加一个人的快乐。因此,让学生每天记录下自己感谢的人和事,从而提升他们的快乐感,使他们精力充沛,产生幸福感。再次,对学生进行快乐疗法,让学生每天写下几件自己认为快乐的事情的起因和过程。这样经过几个月之后,学生的快乐会增加而压抑会减少,他们也能学会从生活中寻
13、找快乐,珍惜生活中所有能带来快乐的事物。 75.营造良好的幸福观教育环境 中学生的幸福观教育需要良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首先,营造一种和谐宽松,充满爱的家庭氛围,同时要加强父母的幸福观教育,构建和倡导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其次,要规范学校秩序、美化校园环境,创设高尚的办学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再次,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在新旧观念更迭和中西方意识形态碰撞中不断丰富中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 ,而我们中学的很多课程都是在教学生如何更好地思考、如何更好地阅读、如何更好地写作,很少有课程教学生如何更好地感受幸福、快乐的生活。21 世纪,是一个充满压力的时代,对于身心发展不成熟的中学生来说,需要接受必要的幸福观教育,从而提升和发展他们健康的精神和人格。 参考文献: 1苗元江.中学生幸福感调查及幸福教育对策J.教育导刊,2012(4). 2韩力争,苗元江.让幸福走进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1-05-18. 3栾传大.多元幸福观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研究,2003(2):29-30. 4张胜利.湖南师大附中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1). (责任编辑:石 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