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大学英语教学的挑战与机遇.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5216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课:大学英语教学的挑战与机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微课:大学英语教学的挑战与机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微课:大学英语教学的挑战与机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微课:大学英语教学的挑战与机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微课:大学英语教学的挑战与机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微课:大学英语教学的挑战与机遇摘 要: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使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从先前的单纯文字游戏层面转换成为传递信息时所使用的工具。微课这一新型网络授课方式给高校英语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大的空间,教学过程变成了各种资源的整合和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它将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挑战和机遇。 关键词:微课;知识结构;二语习得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266-02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之前,通常已有十到十二年的英语学习经历,这段时间的学习属于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内容以语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主。在此期间,他们已经接触并掌握

2、了从时态到语态、从语气到分词再到各种强调句式的基本英语语法。按照国家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学生在高中毕业时应掌握约 3 000 个英语词汇。这些都使得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进入高校之后的大学英语教学,如果仍然延续高中英语教学模式,继续围绕着基本的英语语法和词汇来展开,将很难满足高校学生的需求。笔者认为,在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 要努力让语言本身从学生的视线中消失,让学生的关注点回归到要完成的任务上去, 换句话说, 也就是英语在学习者心中的位置要发生改变,应从2先前的单纯文字游戏层面转换成为传递信息时所使用的工具,这样一来,教与学的中心都会放到语言这一工具的使用上面。 近年来,为了解决

3、所面临的问题,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将高等院校的英语拓展系列教程确定为四个类别,分别为:语言技能类、语言文化类、语言应用类和专业英语类。为了培养学生在英语环境下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 ESP(专门用途英语) 、EAP(学术交流英语)等英语课程应运而生,所有这些改进都是将英语学习的目标从对语言自身的学习引向对语言进行使用。这些课程的设置有其合理性,它们为大学英语教学增添了内容和活力,但是不能不指出的是,ESP 和 EAP 在课程开设上有其难度,比如课程内容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专业和需求,课程的讲解会受限于任课老师的专业背景和学术能力,甚至在教材的选用方面也颇有困难,很难找到一种教材能

4、够同时适应各专业学生的需要。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难题,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和外语背景,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就成为每个大学英语教师需要深思和探索的问题。 二、信息时代激发新的教与学的方法 当前正是信息知识爆炸的时代,随着科技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信息产品推陈出新,网络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种种革新势不可挡地带来了获取知识的新方法, 从远程学习到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再到甚至更新的形式泛在学习,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轻松地通过网络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和知识。这些发展也使得高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改变。 3技术革新引起了新的学习方式,这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

5、不带来挑战。王才仁归纳了现代英语教学的三个不同层次的模式: 一是宏观模式即英语教学过程模式; 二是中观模式即大纲设计层次模式; 三是微观模式即课堂教学模式。宏观好? 中观好? 微观好? 认定任何一种观念好都不能不说是一种误导甚至是有害的,这必须考虑其中的层次需求。教学模式的多样性也决定了方法上的多样性和可变性1。本文不想讨论新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课堂学习方式孰优孰劣,只想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利用新的学习手段来配合课堂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最优化。在网络时代,既然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与它最直接相关的教学方法也得因之而变。高校学生普遍自学能力强,水平高低参差不同,如何在信息知识爆炸的时代,利用有限

6、的时空资源,获取更多有效的知识信息,满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成为高校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微课迎接挑战的一种方法 在这种形势下,微课这一新型网络授课方式出现在教师和学生面前。“微课教学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通过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而开展的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它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视频,此外还有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师生互动等辅助性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构建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小环境” ,是在传统课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 ”2由于微课只围绕某个教学知识点或者某几个教学环节展开,其教学重点非常明确,时间短于正常教学课

7、时,一般在二十分钟左右,教师容易制作,学生也容易获取,可以在线观看,也可以下载到电脑、手4机中反复观看。 吴秉健指出, “视频是增强实境的学习资源,也有利于学习环境的创设,比较容易实现自然用户界面、实现语义互联的应用。教师在关注学生 21 世纪学习技能评价的同时,也在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和提升自己的教师信念。 ”微课既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又便于教师同行互相借鉴学习,有利于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因材施教,对于基础英语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针对语法项目、词汇、句型等制作一系列的微课视频,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和学习习惯来分次进行系统学习。如果学生需要的是基础英语后续课程或扩展课程,

8、微课恐怕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如前所述,英语教师在讲解英语扩展课程时往往会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鉴于微课可供同行教师互相学习、进行教学反思,英语教师也可以请教相关专业的教师对其微课内容进行修正,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这不仅使学生受益,也使教师能力得到了提升。 从心理学研究来看, “人获取信息的 83 %来自视觉,11 %来自听觉”1。由此可见,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视觉和听觉。 微课将声音、图像、内容集于一体,很直观很生动地将复杂的事物表现出来,更加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语言交际情境,从而在增强英语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助于学生在知识点和语言点上建立连接,加深对输入语言的理解和内化,进一步有效促进学生的英

9、语习得。 四、从二语习得理论来看微课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输入假设是克拉申(Stephen 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Stephen Krashen (1982) (Patsy M. Lightbown and Nina Spada)5著名的五个假说包括:习得与学习假说、监查假说、自然顺序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在习得与学习假说和监查假说中,他提出成人获得第二语言时有两种途径,一个是习得(acquisition) , 另一个是学习(learning) 。语言的习得正如小孩子学习第一语言,是不自觉、无意识的, “当我们不断接触第二语言中可理解的言语材料时,就会习得” ;

10、而语言的学习则不同,它是有目的有意识的, “对第二语言中的形式和规则采用的是学习” 。 (Patsy M. Lightbown and Nina Spada)如果只是掌握一种语言的形式和规则,那并不等于会自然地使用这种语言。Krashen 认为习得是比学习更为重要的过程,因为习得的言语要比学习到的言语在使用上自然和流畅。所以语言输入是第一性的,语言习得是通过理解信息,即通过接收大量的“理解性输入”而产生的。这说明要想掌握第二语言,就应该创造尽可能多的习得环境,让学习者不断接触可懂的言语材料。 输入假说中强调学习者只有在可懂输入的条件下才能够产生“习得” ,如果输入的内容所包含的形式和结构稍稍超

11、出学习者当时的言语能力水平,即输入为“i+1”时,习得和学习就会同时产生。Krashen 所说的这种“i+1”的输入应该是一种最佳的言语输入,既包含了言语学习又促进了言语习得。根据这一理论,可以利用微课这种新型手段,针对学生的言语能力,提供不同的语言素材,使学生在懂得大部分语言材料的基础上,不断地接触学习到新的言语表达及用法,从而逐渐使接触到的语言材料慢慢内化为能自主使用的言语能力。 根据 Krashen 的监查理论,习得和学习要互相配合,才能使学习者6逐步摆脱母语的负面影响,最终提高第二语言的言语交际能力。高校学生已经普遍掌握了基本的英语语法和词汇,当务之急是想办法使他们具备正确使用、地道使

12、用英语的能力。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语言教学,可以利用微课这种形式来增加学生接触到的语言点滴、提供各种语言情景下的具体应用,不断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取需要的知识和信息。或许,在远离英语母语环境要想获得地道的英语应用能力,微课是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的。 五、结语 学习在新的时代呈现出新的形态,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两方面都要与时俱进。微课给高校英语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大的空间,教学过程变成了各种资源的整合和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教师所要做的是,在科学的教学设计和有趣的展现形态间找到了一个相对不错的平衡点,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王纯磊.泛在大学英语多层次互动学习模式的建构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8). 2肖安庆.关于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青年教师,2013, (2). 5吴秉健.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 (4). 3张根应.二语习得理论对运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 (18). 4Patsy M. Lightbown and Nina Spada.“How Languages Are 7Learned”语言学习机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