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特色与生态规划.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6343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特色与生态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特色与生态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特色与生态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特色与生态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特色与生态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中国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特色与生态规划摘 要中国新农村建设已经从基础设施建设步入到乡村特色建设的新阶段。乡村规划要有特色,就应该强调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的融合,结合乡村文化的原有特质,多层面挖掘乡村文化来打造其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特色,从而走一条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道路。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生态与人文;乡村特色;乡土文化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4)01-0103-05 作者简介桂俊荣(1974) ,女,湖北武汉人,艺术学博士,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研究中外设计思想及其理论。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中国新

2、农村乡村规划研究” (10YJC760022)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新农村建设从前期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进入到了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新农村建设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逐渐从“上楼” 、 “强拆”走向注重科学、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经济,彰显地方文化,突出乡土生态的乡村特色建设。乡村特色建设强调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基础上保持农村环境生态,凸显地区经济特色提升农村经济实力,重视发展地方文化,发掘村庄历史文脉。 一、新农村建设现状与村庄生态特色建设 2中国在发展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所造成的二元结构模式导致城市与乡村间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具体体现在户籍、物质供应、就业、社会福利等诸多方面,造成城乡发展失衡。进

3、入 21 世纪,这种城乡对立模式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新农村建设问题提上日程。从城乡问题提出到现在,中国新农村建设从理论探索层面进入到实质建设阶段。在经历大拆大建后,农村出现大量“新”房、中西合璧式洋楼,农村呈现“崭新”的面貌。同时,农村原有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农村呈现出从南到北“全国化”的统一面貌。现代都市中的钢筋水泥将人与人、人与自然隔离开来,社会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城市人走入乡村,体验农家生活,带动了乡村旅游经济热。新农村建设是以现有的城市发展模式为方向,还是保留农村独有的面貌?这一问题成为新农村建设新阶段需要明确的关键问题。乡村特质问题引起普遍关注。 乡村特质是指乡村这一

4、聚落空间中自然生态景观、生活方式与社会组织结构所具有的特性,它区别于城市聚落。新农村建设中对乡村特质的突出与彰显成为形成乡村特色的关键。乡村由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两个层面立体建构起乡村特质。物质层面具体体现为村聚落空间、乡村生态空间、乡村基础设施空间、乡村服务设施空间;非物质层面表现为产业与经济、社会组织及乡土文化等。乡村特质所凸显出来的是农村生存环境的生态和谐以及村庄文脉的清晰路径。这是当今农村政府工作的重点。 二、村庄生态特色建设的理论维度与实施举措 (一)物质空间 3从物质空间层面来说,乡村特质更多地依托乡村聚落空间和生态空间得以呈现和展示。乡村格局、街巷肌理、院落构成、建筑形体色彩等将

5、时间与空间有机融合,构成了乡村独有的聚落生态空间。 1.乡村格局与街巷纹理 乡村聚落形成是理性选择的结果。人类最初择地而居时,基本都会结合周边自然环境的适宜性及生活便捷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要针对乡村具体情况,在实施撤村合并的非移民新村建设规划要尊重乡村现有村庄格局,有针对性地解决格局存在的问题,不需要通过建设完全改变村庄格局。如浙江兰溪的诸葛村,堪称是古村落良好生态格局的经典。村中水系发达,与村落民居布局有机融合,形成良好生态空间。自建村以来,这种生态空间为生存于此的居民提供了便利,同时也营造出优越的生存环境。新时期,这种具有独特生态空间的村落成为乡村旅游的热点区域。以此为

6、借鉴,在延续这种良好生态空间的基础上,新农村规划建设可着力突出乡村街巷纹理特色,营造具有乡土气息的人居生态环境。通过篱笆、石板、竹篱等形式突出乡村街巷特色,强化阡陌交通、巷道相连、墙头栉比、青石路延伸这些已经成为人们记忆中的乡村特征。 2.院落建筑 由于我国地域范围极广,受一定文化影响所形成的民居建筑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可识别性极强,譬如陕西的窑洞,西藏的碉楼,土家族苗族的吊脚楼等。它们一方面表征了地域文化,另一方面也成为地域差异最为鲜明的标识。这种民居院落形式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一定区域形4成,作为有形的文化形态构造独具特色的村貌。在新农村建设中,大面积对旧建筑进行拆除改造,虽然能重返展示新农

7、村的“新”面貌,但在很大程度破坏了村庄本有的环境空间,也消解了区域乡村民居特征。所以,如何处理新旧民居建筑,抑或是对村庄面貌的定位,将是新农村村庄特色呈现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这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居院落在形成之初就契合了该地的自然环境,成为居民对抗自然环境,营造优越生存空间的最佳形式。譬如,黄土高原土层厚且松软,同时这一区域气候干燥少雨,窑洞就充分利用这一区域多土少木、雨水偏少的特点,依势而开,或沉入黄土塬下或靠崖而凿,营造出冬暖夏凉的生存空间。对院落建筑的处理可遵循乡村原有模式,在建筑体量、色彩、构造空间等方面强化乡村形貌特征及色彩特征。在村庄的规划建设中,对院落建筑的处理需要遵循村落与

8、环境所建构起的生态和谐原则,院落格局和建筑风貌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有机融合。 (二)非物质空间 诚如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陈述的,乡土性构成了中国农村的本质。农村的社会组织形态及文化形态有别于城市,乡土性是乡村非物质空间的重要特征,它表现为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承袭、熟人人际交往空间、农业经济模式等。 中国农村承继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族、孝亲等伦理思想观念。也正因为此,很多现代学者都强调,中国伦理道德传统在农村。虽然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农村社会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但是其社会组织基本上延续了以宗亲血缘为基础的社会构成模式。这一点在传统民居建筑结构就5能够清晰看出。现在农村建筑空间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建民居中三

9、间式的传统民居格局(中间为客厅,两边设厢房)虽不复存在,但是,人们在客厅或多层建筑顶层仍保留着家庭神龛的位置。这种神龛最早为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神圣空间,是家庭生活中多重神化及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物质呈现。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对祖宗的尊崇。对祖宗的追慕及尊崇是农村日常化祭祀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这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血缘宗亲关系的确认。尽管新时期血缘宗亲维系的农村社会及人情网络出现很多新的情况,但是,乡村民居中祖宗位置的留存即表明中国农村中仍存在较突出的血缘宗亲观念。这种观念虽然并不具有普遍性,但在宗族伦理观念较强的几个区域仍是维系农村社会组织的主要力量。从 21世纪初期开始在全国农村蔓延的续谱活动

10、,也是中国农村基本社会组织关系的写照。很多地方新修的祠堂成为宗族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新农村村民活动中心。随着国家权力和法制管理逐渐取代地方伦理道德力量,乡村人际关系逐渐松散,熟人社会变成“四海之内皆兄弟”的需求主导下的关系模式,乡村社会组织向现代村治模式转变。 在转型的过程中,要通过规划建设强化中国农村乡土性特质,确立以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风、民俗、民艺为核心的文化建设模式,进一步彰显乡村生态环境中的特质。应配合乡村文化建设,利用乡村现有自然资源,寻求自然资源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在强化乡村自然健康、绿色生态特质的基础上,着力于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及经济振兴。 三、江西井冈山市大陇镇乡村生态特色

11、规划实例 井冈山市依凭井冈山,拥有极好的生态环境,山体葱茂,水资源发6达。大陇镇位于井冈山市东南部,东临茨坪,西接葛田乡,北部毗邻茅坪乡,南部与湖南炎陵县隔山相邻。大陇镇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革命战争时期,大陇镇辖区建立了最早的革命根据地。农村建设改制后,大陇村下辖 13 个村民小组、9 个自然村,是大陇镇政府所在地。由于大陇乡位处镇政府,因而在上一轮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都较该镇其他村更好。 2013 年井冈山市制定新的村庄规划 ,总体上确立了井冈山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总原则和总体规划方针。井冈山市针对 25 户以上自然村进行新农村规划,未来将把新农村建设推向每一个村庄。在新一轮新农村建设中

12、,大陇镇投入近 400 万元打造大陇镇中心区域建筑特色(如图 1左) 。临街房屋统一规范,楼高不超过四层,白色墙壁,檐部统一为青色砖,窗棂设朱红木质镂空窗框。对街道道路进一步建设,协调街道房屋,做到“有出头,有绿化” ,街道不占民居门前空间,房屋与街道间有绿化带分隔(如图 1 右) 。同时,大陇乡积极参与井冈山地区红色生态旅游区域建设,着力发展旅游经济及特色生态自然经济。 结合大陇镇的现状,针对井冈山市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当地对其生态空间及文化空间进行了综合规划。大陇乡朱屋组所在位置较为优越,是大陇镇镇政府所在地,交通便利,集市、通讯、学校等相对齐备。该地与湖南省接壤,集市活动频繁,吸引了

13、大量的外地商客逗留。同时,该地紧邻井冈山风景区,未来旅游业发展前景较好。综合各方情况,该镇的规划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不改变村庄聚落结构的前提下,进行村貌改造、硬化道路,7根据民居状况对现有民居进行保留修整、拆除重建等。对主干道实行加宽处理,不占农田,总体上不改变道路走向。道路硬化采取分级处理,入村主干道实施水泥硬化处理,村中各户交通的小路采用鹅卵石或当地石材铺设。 (二)保留村庄文化特色。村庄入口加油站后有近十棵古树,为该村风水树,最大树龄约为 200 年。这一区域具有中国传统村落村口的基本生态特点。规划中将该区域建成小型的公共活动区域。利用古树分布情况和地势特点,将绿化带进

14、一步扩展延伸,打造一个绿色走廊。结合村民对公共活动空间的需求,将这一区域建设为村民活动广场的绿色天然背景。村民活动广场配合当地文化发展及传统文化宣传,采取弧形舞台造型,可作为地方剧赣剧演出场所。为适应该区未来发展,在村民活动广场旁的桥林路建四层楼高的商务酒店,配套停车场等设施。建筑外观风格与大陇镇镇中心建筑风格保持一致。 (三)尊重本地建设成果,统一民居建筑风貌,强化区域特色。大陇镇的民居建筑风格以庐陵风貌为主,在规划中延续本地新农村建设中对临街房屋处理的手法,在檐下进行细节处理(如图 2) 。建筑整体风格沿袭庐陵建筑风貌,马头墙青瓦白墙。建筑结构充分考虑到农村生活状况,设置包括农具间、杂物间、大露台晒场等。 新农村建设中村貌村容建设能够通过短期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而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凸显乡村特色则需要在尊重农村生态物质环境的基础上,挖掘民俗、民艺等非物质形态的文化价值,构建农村独有的文化生态结构。利用有形的物质形态创造富有生机的乡村居住空间,可以吸引更多8的城镇居民走进乡村,为生态农业经济带来新的消费点,从而使新时期浓郁的乡村文化成为中国乡土文化新的纽带。当生态空间与非物质文化空间形成良性的循环互动,立体的乡村空间又将成为新的乡村文化生成场所。这种立体发展模式必将引领农村走向可持续的良性发展道路。 责任编辑:王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