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探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6717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探析【摘 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任务是寻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人民大众基本需求的契合点,形成关注大众所需、回应大众所求、解决大众所惑的理论品质。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本质上是人民大众的科学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就成为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课题。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矛盾凸显、问题丛生的社会转型期,各种理论和时间难题都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进程形成阻碍,厘清各种社会矛盾成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前提,唯有如此,探讨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这一课题才是有意义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要性;现实困境;路径探析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个新课题,但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探究和实践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就已经开始。自马克思主义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就一直将其尊奉为最锐利的思想武器,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曾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掀起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热潮,犹如春蕾隆隆,给国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思想启蒙,为推动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一直立志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面向未来,面对国际形势的风云突变,面对党情国情的深刻变化,如何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

3、2一个亟需解决和探索的理论实践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释义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刻内涵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也是我党第一次在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命题,这不仅为我们全党、全国人民指明了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方向,还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历史任务。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厘清其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通俗化,使其走下

4、高高在上、不可触及的神坛,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所运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理科学论,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人民的头脑,成为其最强大的理论武器。我们之所以要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一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本质上是人民大众的理论,其来自于人民大众,必须要回到人民大众中去,在人民大众中发挥其作用,服务于人民大众,是马克思主义的归旨所在;二是因为人民大众在面对诸多理论难题和现实困境时,只有真正地选择、接受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时候,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转化为人民大众认识掌握真理、改造自身和世界的力量;三是在我

5、们面对巨变的世情党情国情的时候,唯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能为我们指明前进3的方向,面对错综复杂的诸多问题,我们依然要靠马克思主义来解决。 (二)走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认识误区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不是全民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指引我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也是使马克思主义由少数人掌握到多数人掌握,但是这并不代表马克思主义的全民化。事实上,对于我们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让所有人民都掌握接受马克思主义既无必要也无可能。我们要将所有人民大众层次化划分,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标准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式,这也是贯彻马克

6、思主义的必然要求。 其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具体化而不是简单化。前已述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之一便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就是要求马克思主义走出神秘的庙堂,从形式上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这一过程中我们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抽象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予以具体化,但是这绝对不代表着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简单化。这种把如此博大精深的理论变成简单抽象的公式去宣传的做法,是有损于科学理论的健康发展的,也有违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初衷。 最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通俗化而不是庸俗化。唯有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才是真正具有活力的文化,才能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去,为人民大众所接受,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之

7、所以一直保持经久不衰的活力,被国民所接受,就是因为中国的许多马克思主义工作者一直在努力“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 ,但这绝不是说我们倡导马克4思主义的庸俗化,庸俗化的马克思主义不但不能使人民大众准确的掌握马克思主义,还有损马克思主义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 (一)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意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立场,真正表达维护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表明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武器和权利宣言书,但是思想要想发挥作用必然要求理论和现实的双向驱动,一方面理论要趋向现实,即理论能够科学的解释世界,使人们

8、能够认识世界;另一方面,现实要趋向理论,即广大人民大众不仅有兴趣而且有能力接受理论。只有将马克思主义深入到人民大众、为人民大众所掌握,才能发挥其思想武器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其科学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要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经久不衰的秘诀也在于其科学性,它正确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的科学性源自于实践的科学性,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才能称得上是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的理论品质决定了它必须要接受实践的检验,走向人民大众,被广大人民大众所接受和掌握,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接受实践检验的前提和基础。 (二)大众化是新时期的实践要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9、业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当今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之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5困难,树立科学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显得更具必要性。理论的大众化能使人民大众普遍信仰认同这个理论,就会形成改造世界、创造世界的伟大力量,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最具根本性的指导思想,在此环境下就更加必要巩固其地位,推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培养群众基础、解决现实问题的必要途径。 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合法性源自其指导思想的科学性和人民大众的支持,坚持人民群众的基础地位也是中国共产党安身立命之本。唯有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感化国民,真正代表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

10、,才能获得更广大中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唯有推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困境 (一)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碰撞会导致政治信仰的多元化分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经济成分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国际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我国原有的社会价值结构被打破,由原来单一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价值观,转向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主导、多种价值观并存的复合结构。每种价值体系都有其独特的政治信仰,都会对人们的信仰及其选择产生极大的影响,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和传统价值观念的渗透极为显著,这些都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行造成不利影响。 (二)社会风气的畸形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造成不利

11、影响 “八股式”的文风、经院化的学风,造成当今学术研究的僵化,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论文呈现出小众化、边缘化的倾向。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许多人不断的重复引6用著作、报告和文件上的原话,结果是内容重复,枯燥无味,严重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局面的突破。 (三)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成现实阻碍 风云突变的国际形势和矛盾凸显的国内局面,让更多的人开始担忧生存和发展,贫富差距的拉大、生态环境的恶劣都使现代社会的危机感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之前的发展道路和模式,甚或是怀疑信仰体系的合理性,这种社会心理的微变直接威胁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对马克思

12、主义大众化的推行也是极大的阻碍。 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探析 (一)实事求是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指导原则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落脚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规律。历史证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革命和建设视野取得成功的保证,我们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伟大进程中自然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从实际出发不断通过理论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一步发展,争取达到在实践中提升理论,然后再以理论指导实践的双向互动的崭新局面。 (二)解放思想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

13、提条件 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创新实践的又一内在规律,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创新所特有的品格要求,解放思想就是要破除迷信,敢于创新。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中,只有解放思想7才能形成新思路,拿出新方法,面对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唯有通过解放思想才能实现局面的突破;解放思想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助推器,这是破除陈规、开拓新境界、实现新飞跃的重要前提。 (三)借鉴创新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突破 创新借鉴,一直引领着我们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借鉴创新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

14、中国,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都是我们建设自己事业时的资源宝库,也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帮助。我们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要摒弃盲目排外的固步自封的思想,大胆吸收借鉴国外一切有益的理论成果,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 (四)人才支撑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基础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是目前最为重要的资源,人才问题至关重要,是党执政兴国的根本性资源,无疑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基础。我们要重视机制,并建立一套完备科学的人才吸引制度,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把强大的人口资源转化成无可匹敌的人力资源是我们不断争取的目标。中国有数以万

15、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这些理论工作者在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解决重大问题的过程中,也产生了新的理论知识,这些新的理论知识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进程也是大有裨益的。 8参考文献 1 王经西,王克群主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历史进程、经验和规律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118, 2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主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J.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91. 3 郭建宁主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沿问题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205. 4 田克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5 刘兴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基本经验J.重庆社会科学,2010(4). 6 杨鲜兰.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坛EB/OL.http/M. 作者简介:彭滔(1988- ) ,女,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