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运行机制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7746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运行机制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运行机制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运行机制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运行机制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运行机制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新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运行机制研究【摘 要】 当前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存在着组织招募形式单一、志愿服务培训不足、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单一、制度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建立和优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运行机制的路径是:规范招募机制,健全培训机制,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支持保障等。 【关键词】 新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存在问题;优化路径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内涵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热心公益事业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群体利用业余时间通过高校或社会上的志愿组织有组织的为他人提供服务与帮助的一种活动方式,传承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具有选择参与随意性、服务领域广泛性和精神文明实践性的特点,是

2、一项包含了服务他人、教育自我、优化社会环境三位一体功能的社会实践活动1。我国自古就有着历史悠久的慈善文化,儒家、墨家、道家等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仁爱、奉献、博爱互助的思想,为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20 世纪 80 年代,新时期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在中国全面开展。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寒假期间在全国主要铁路沿线和车站开展“青年志愿者新春热心行动”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汶川地震、玉树泥2石流抗震救灾一线,也时刻活跃着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开始逐渐向长效化、制度化的趋势发展。其意义也得到了各位

3、学者的普遍认可: 1、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实现自我德育价值的需要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了有效的活动载体。在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新时期,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所树立的是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道德风尚,倡导的是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宏扬社会正气、树立起社会新风,丰富发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条件 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开设“第二课堂”的重要形式。其特点是具体实践、亲历亲为、切身感知。在经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的历练,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

4、队配合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整合信息资源力度等得以有效的提高。同时,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培养起来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必备的修养。 3、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途径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进行社会化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手段,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整合机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载体。它以雷锋精神为引导,潜移默化中倡导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社会价值论,弥补了市场体制带来的社会矛盾,3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新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蓬勃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5、但受发展时间等多种因素制约,也面临了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其运行机制不够完善。 1、组织招募形式单一 目前,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大多是由高校团组织直接管理,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层层推动得以开展的,这种组织方式在志愿者行动发展初期可以起到积极作用。随着志愿服务活动的不断深化,这种单一的组织招募方式显然会阻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深远发展。很多高校大学生迫于组织压力不得已参与志愿行为,其本身就与志愿精神相违背,只是单纯的“要我参加” ,而不是“我要参加” 。 2、志愿服务培训不足 据相关调查显示,45%的高校大学生在志愿服务前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40.7%学生反映自己所受培训“效果不明显” (我国高校青年志

6、愿者工作模式研究) 。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没有建立起一套符合实际需求的培训机制,不仅在培训机构与资深的培训人员方面有所欠缺,也在培训内容上缺少系统的理论指导。在培训方法上陈旧乏味,导致培训效率低下、未能达到预期培训效果与目标,更在培训中忽视对志愿理念与精神的加强与深化,使得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训工作滞后。 3、志愿服务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大部分集中在一些传统的服务领域,4服务项目不多,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一些活动内容仅停留在较浅层次的社会公益服务和便民服务上,如公益宣传、义务献血、大型活动志愿者、社区服务等纯粹的体力型而非专业型的志愿服务,而这种志愿服务已无法满足当

7、代社会需求和激发志愿者的参与兴趣。因此,拓展志愿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内容,深度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势在必行。 4、制度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结合我国目前实际,可将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两方面:一是志愿服务运营资金短缺。目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运营资金基本上是来自各高校团委,而团委一般从专项经费或者办公经费中拨出一部分款项来发展志愿服务。一些没有挂靠团委或者院系自办的各种志愿活动,除了在团委申请到少量的活动经费外,只能依靠校外的赞助。然而校外赞助存在着严重的不稳定性,几乎所有的大学生志愿组织都存在着运营资金短缺的问题。从长远来看,经费匮乏是制约志愿者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二是制度

8、法规不健全。高校普遍缺乏对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保障、激励、考核等制度措施,导致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权力界定不清,容易引发纠纷,从而打击志愿者的积极性,也弱化了志愿服务良性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优化新时期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运行机制的路径分析 实践证明,大学生志愿服务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与培养人才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构建一套完整规范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对于引导、促进、提升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规范大学生志愿服务招募机制 随着志愿服务发展的不断深5化,传统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招募机制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发展的需要,应把大学生志愿者的需求与志愿组织的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志愿

9、者的参与实现传播志愿精神理念、服务志愿项目和志愿者个人的目的。具体的招募途径为:一是通过团的基层组织宣传志愿服务项目的详细内容与招募启示,鼓励个人和团队积极报名;二是通过校园媒体、网络、人人网、微博、微信等信息平台公开接受咨询形成开放式组织工作格局,保证志愿者流入渠道的畅通。 甄选合适志愿者也是提升志愿服务质量的前提。经大量学者研究表明,一名合格的志愿者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对组织使命有着一致的认同度;自身硬件条件过硬,熟悉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和专业知识技能;志愿者的心理素质、团队合作意识等达到与岗位相适应的要求。 大学生志愿服务招募机制是利用科学的方法确保每一个志愿者在某一个合适的位置上,通过发挥

10、其自身的潜力去完成志愿服务。 2、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培训机制 大学生志愿者的综合素质是确保志愿服务质量优劣的关键所在,要建立专业化的大学生志愿培训机制,应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制定专项培训制度。志愿者在上岗前,应对志愿服务的相关知识、岗位情况等有充分的了解,以帮助自己更好地胜任工作。因此各高校可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培训内容纳入常规教学课程体系中,高校的可成立专门的志愿服务管理中心,专项负责志愿服务相关培训任务。 第二,丰富培训内容。首先,是对志愿精神及理念的培训。通过对志愿者精神内涵意义的讲述,确立正确价值观和端正服务动机;其次是6对服务理论及岗位知识培训,讲解具体服务岗位的相关规章

11、制度、业务流程,以便更好地参与志愿服务;最后,是对服务技巧的培训。学习沟通与接待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服务文明礼仪、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案,确保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避免技术性失误。 第三,创新培训形式。充分利用党团组织的凝聚力,挖掘和整合高校教育资源,采取讲座、研讨、实地考察、专题讨论、案例、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拓展培训空间。以增强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训课程的引力,使得志愿者都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强化基本技能。 3、拓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服务领域 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扶贫开发、公益活动、社区服务、大型活动等传统领域中,但随着我国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行动的推进,延伸服务对象、使服务

12、内容多样化已成为必然选择。 高校应在设置志愿服务时,应充分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开拓专业服务领域,合理安排志愿服务,避免“一刀切”现象。其次,应将志愿服务内容进行分层设计,如低年级学生志愿者参与积极性高但经验较少,可侧重于体验型服务;中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服务理念和素质,可以从事服务型志愿活动;高年级学生已具备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可以从事专业实践方面志愿活动。 4、强化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支持保障 资金筹集的渠道狭窄是制约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障碍,必须建立起多元化的筹资机制,即包括政府拨款、民间基金、企业捐赠、个人捐赠和国际援助多元筹资渠道以及税收优惠等政策性扶持机制,多渠7道并举是志愿

13、服务组织获得资金支持的重要来源。 大学生志愿服务必须凭借制度化建设才能实现长效发展,诚然,志愿者工作的法规完善依赖于政府、社会、高校的三方合力。政府尽快出台全国性的志愿服务促进条例,界定志愿服务独立的法律地位及范围、明确青年志愿者、服务对象、志愿组织三方的法律关系,建立三方之间纠纷的解决机制,以夯实志愿者组织的法律法制基础;高校应明确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奖惩规定,完善相关激励机制,保持志愿者的服务热情;社会各界应给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者更多理解和帮助,扶持大学生志愿者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帅.90 后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现状调查分析J.现代物业现代经济,2012(4). 2 谭秋云.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5). 3 高海燕.青年志愿服务运行机制D.天津商业大学 2010 年硕士论文. 4 林竹.我国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模式研究-以山东大学为例D.山东大学 2011 年硕士论文. 5 何艳.新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硕士论文. 【作者简介】 张馨元(1986-) ,汉族,陕西科技大学助教,硕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