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的促进机制与策略研究摘要: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走特色之路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分析了职业教育推行产教结合的原因,并针对永康五金制造业与技能人才现状,阐述了职业教育产教结合存在的问题,最后分别从政策与学校两个层面提出了一些促进机制与解决策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 产教结合 促进机制 策略 1 职业教育推行产教结合的原因 1.1 产教结合是学生生存发展的需要 对学生而言,在校能否掌握一技之长,毕业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顺利实现与就业相衔接是学生生存发展的根本。职业教育本着“理论够用,技能优先”的原则,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学生学习目的性更明确,学习效果会更佳。通过生产实践,
2、不仅有助于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既能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又可以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表现突出的可被企业优先录用。 1.2 产教结合是职业学校发展的需要 对学校而言,产教结合能扩大学校知名度,有利于学校获得更多的办学经费,吸收优秀学生入学;校企双方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及时交流信息,将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理念与新观点,企业所采用的新技术与新设备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学校教育与教学改革的推进,促进学校发展;同时学校将企业专家、技术骨干聘为兼职教师,能为学校师资提供更多保障,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实践2特长来指导学生,以弥补学校专任教师的技能缺陷。 1.3 产教结合是企业生存发展
3、的内在需要 对企业而言,产教结合注重实践技能人才的培养,其方向性和针对性都更强,这与校企合作实现岗位“零距离”无缝对接是密不可分的。而学生技能的积累和提升又不能一蹴而就,即要成为高水平的技能人才需要在实训或工作岗位上反复实践,更需要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专家、技术人员的指导。产教结合使企业参与到职业学校技能人才培养当中,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为企业节约了生产成本,提供更多选择优秀员工的机会,确保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加上学生朝气蓬勃的特性,可使企业保持青春活力。 2 永康市五金制造业与技能人才现状分析 2.1 永康市五金制造业现状 永康素有“百工之乡” 、 “五金之乡”美誉,是国内著名的五金制造业基地。
4、永康市现有五金机械企业 13000 余家,从业人员 30 多万,产品涵盖机械、日用五金、建筑五金、工具五金等 7 大类 2 万多个品种,现有集团公司 15 家,冠浙江省名的 95 家,无区域性企业集团(冠中国名)6 家。永康制造的五金产品共有一万一千多种,其中 100 多种产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三分之一,永康五金产业的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90%,税收占 80%。全国私营企业 500强中,永康的五金企业占据了 8 席。截止 2012 年 12 月,永康市已拥有金华市级以上专利示范企业共 54 家,其中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1 家、国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 2 家、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 18
5、 家、金华市专利示范企业 33 家。2012 年,永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92.35 亿元,增长 10.4%,居金华各市(县)第三位。 32.2 永康市技能人才现状 根据 2008 年永康市第二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在 235997 名就业人员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人员仅为17.4%。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总量偏低,劳动力结构不尽合理,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仅为 4.47%,具有中高级技术等级证书人员仅为3.91%。足见,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两个方面成为制约永康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 3 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十年来,永康市职业教育正蓬勃发展
6、,尤其以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为代表的产教结合人才培养实践,取得了不少成果和成功的经验,但仍存在的一些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 学生身份定位偏低 永康本土的职业教育缺少高职模块是其重要的软肋。有相当一部分技能人才是中职学校毕业的,由于他们的社会地位不高、工资待遇也较低,再加上工作时间较长(两班倒时至少 12 小时)等因素导致很多青年学生不愿意报考职业学校,导致职业学校难招生,原本职业学校招生数量就不多,这些都限制了技能人才的生源。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不扎实,文化基础较差,也许仍然留有失败的心理阴影,加上学习能力就欠缺,学生对学习就更没信心。更有一些学生和家长片面地认
7、为职业学校就是学技能的,不学理论,与其交学费学还不如找份工作在做中学,还能赚钱。 3.2 企业参与积极性偏冷 当前,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学校为“求生存,谋发展,适应市场经济”而在积极争取,呈现学校“一头热”的状况。对企业而言,盈利是其主要目的,产教结合对4企业有多少回报还是未知数,而且现有的校企合作法律保障体系并不全也不强,不足以吸引企业参与投资,有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也可能是碍于情面,因为企业与学校原本就有一些合作,如学校对企业进行产品零件加工、学校采购企业设备等,即便参与也主要侧重于学校的热门专业,但是合作往往并无实质性的内容,最终可能流于形式。 3.3 政策保障机制偏弱 西
8、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产教结合都有完善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与政策保障,例如德国“双元制”的兴衰不衰,有赖于职业教育法和行业协会管理体制的双重保障。而我国尚不具备这样的法律制度和政策环境,在校企合作双方中,往往职业学校表现很积极,而合作却很被动难以落实;企业表现消极,却拥有主动权但不愿行使,导致原本平等可以互利的双方,很难在矛盾中寻找到彼此之间的平衡点。正是必要的制度约束和法律保障缺乏,加上制造业存在着淡季与旺季之分,合作双方一旦出现单方面提出终止合作请求,就会给另一方造成损失,因为人才培养的风险性是贯穿于合作的整个过程,校企双方有顾忌就会阻碍合作的实施。 4 产教结合促进机制与策略研究 要解决职业
9、教育产教结合的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面共同协作。政府应该在政策上配备相应的促进、保障与激励机制,学校则应该从强化师资力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服务企业能力等方面努力,才能改变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态度,进而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4.1政策层面 4.1.1 引导扶持机制,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要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5作的积极性,可以制定相关扶持性政策,大力扶持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税费减免、财政支持、人才补贴、表彰奖励、授予荣誉等实质性的扶持政策给企业,让企业能意识到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可以获得那些福利和待遇。通过校企合作扶持机制,一方面在政府授予荣誉时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另
10、一方面企业拥有了充足的技能型人才既有利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也有利于企业可持续性地发展,最终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参与校企合作。 4.1.2 利益补偿机制,保护企业的积极性。企业是很注重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的,在校企合作项目上,政府要给予投入和补贴,确保企业在合作中不仅能获得效益,而且能为自身企业的发展储备人才。例如,因学生顶岗实习而给企业带来的材料损耗和机器磨损,政府要适当给予补助;企业因校企合作带来的生产影响,政府也应通过财政补贴或税费减免来补偿。不仅是税费直接优惠,还应对企业工人的税收优惠,对企业和职业学校合作研究开发的项目也要实行优惠,甚至还要对企业科技投入产出的不确定性进行风险补偿
11、等。 4.1.3 约束保障机制,保证企业的积极性。校企合作双方应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道德约束为准则,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放心参与校企合作,参与校企合作才具有积极性和持续性。因此非常有必要借助一套具有强制力的完整的法律体系来保障校企合作机制,使校企双方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努力构筑校企合作长远发展利益。同时,学校作为企业的合作伙伴,有着共同的利益,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及时关注校企合作进展状况。不仅要兼顾企业利益,还6要维护好企业形象,更要关心和引导学生努力促成职业道德素养的形成,尽快学习企业文化并融入企业,促成归属感的早日建立。 4.1.4 监督激励机制,激励企业的积
12、极性。政府的监督是为了确保校企合作项目能按既定目标开展,促使校企合作项目的可持续蓬勃发展。对此,政府部门应承担监督的职责,主要的监督职责包括:校企合作双方协议执行情况、合作项目的开发进展情况、项目资金是否专款专用、企业参与项目开发的积极性与合作态度、申报材料的真实性的审查等。这样能防止校企合作走“形式主义”或出现偏差。另外,政府部门还应组织专家对校企合作成果进行审核,将结果予以公示,并根据项目开发的成果落实企业应享的优惠政策和相应的奖励政策,这样才能激励企业的积极性。 4.2 学校层面 4.2.1 “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完善教师聘用制度。为了完善教师队伍的结构组成,职业学校可以引进一批来自
13、生产和服务一线的企业专家、技术人员,让他们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同时聘请企业理论功底较强和操作技能丰富的技术骨干作为学校兼职教师;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把教师送到企业基层参加实践锻炼,深入一线了解企业的需求,去发现和解决企业存在的一些困惑和技术难题,并把学校的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4.2.2 合理设置教学文件,构建过程导向和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职业学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时,应该充分考虑专业特色和企业实际需要,邀请企业一线工7作的专家、技术骨干共同研究制定;同时通过分层次、任务驱动、项目案例等教学模式,与企业标准
14、相衔接,构建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突出学生能力训练,合理设置实验实训任务,实现课程与产教合作、工学结合对接,为学生实习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4.2.3 树立专业品牌,提升企业认可水平。职业学校要想调动企业主动积极地参与校企合作应当从树立专业品牌及提高社会声誉着手,通过夯实基础教育、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内涵建设、推动专业品牌建设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从而使专业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提升,赢得企业的认可与信赖,最终改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态度。另外要在社会、政府、企业等帮助下,尽快提升永康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如筹建永康技师学院或永康五金学院,这样对树立品牌专业也是极为有利的。 4.2.4 加强现代企业经
15、营管理研究,提高服务企业能力。职业学校要想赢得企业的尊重和支持,还必须加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研究,具备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提供方案和服务的能力。职业学校应当把为企业提供直接服务作为科研工作的重心,采取激励措施积极引导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为地方经济服务。一方面,鼓励教师多为企业出谋划策,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点;另一方面,企业员工的再教育需求得以充分关注,主动联系企业,为员工开发培训项目及提供培训服务。 参考文献: 1赵品潮.走产教结合之路 培养高技能人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242. 2朱淼.刍议永康“五金之都”产业集群出口问题J.中国市场,82010(6):81-84. 3永康统计信息网.永康市第二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Z.http:/ 4庞旭清,毛红梅.基于校企合作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刍议J.职业技术,2010(10):55. 5易兰华,林国安.论高职经贸类专业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的缺失J.教育与职业,2011(2):109-111. 6娄军委,徐永春.企业积极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机制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9(121):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