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目的论视域下的诗歌翻译.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8552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译目的论视域下的诗歌翻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翻译目的论视域下的诗歌翻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翻译目的论视域下的诗歌翻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翻译目的论视域下的诗歌翻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翻译目的论视域下的诗歌翻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翻译目的论视域下的诗歌翻译摘 要:翻译目的论从人类行为理论的视角来审视和研究翻译活动,认为翻译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意图性,是一种在译者的作用下以原文文本为基础的跨文化人类交际活动。以澳大利亚格兰菲利普斯的诗歌译作为例,试析翻译目的论的翻译原则及其翻译策略,探讨翻译目的论对诗歌翻译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诗歌翻译;翻译原则;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9-0173-02 引言 诗歌是文化艺术领域的一块瑰宝,对于诗歌的功用,孔子曾经在论语阳货讲道:“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2、即,诗歌可以激发情志,观察社会,交往朋友,怨刺不评。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然而对于译者来说,如何跨越时空来翻译这些诗歌,不仅是对中英语言能力的挑战,而且也是中西方文化内涵的挑战,更是对于中西文化差异感和自觉度的考验。本文依据翻译目的理论,以当代澳大利亚诗人格兰菲利普斯诗歌译作为例,从翻译目的论的翻译原则及其翻译策略的角度出发,旨在阐明翻译目的论对诗歌翻译的指导作用。 2一、翻译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源于德国翻译功能学派学者弗米尔于 1978 年发表的普通翻译理论框架一文。在文中,他首次论述了翻译目的的基本原则和规则。他所指的目的是某个译文或翻译行为的目的。目

3、的论的核心概念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根据弗米尔的分析,翻译行为可能有三种目的:第一,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基本目的;第二,在目标语环境下译文文本的交际目的;第三,使用特定翻译策略或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弗米尔认为,翻译是不同文化的交际,并不能被看作是语言间的相互转换,因而以一种文化的理论去诠释交际情景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语言与非语言情景因素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弗米尔将其理论称为目的论的原因。在翻译过程中,决定翻译目的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预期的目的语接受者或听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受众。每一个翻译作品都是针对预期中的听众的,而这些受众群体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我们又可

4、以理解翻译是在“目标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产生的文本” 。 二、翻译目的论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 翻译目的论的三项基本原则分别是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目的原则主要是指译文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连贯原则要求译文能够被读者所接受和认可,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忠实原则要求译文要忠实于原文并且和原文之间应具有连贯性。这三条原则之间的关系是:在忠实原则服从于连贯原则的前提下,这二者又都必须服从于目的原则。3(一)目的原则 传统的翻译理论一直以来都比较倾向于译文与原文的对等,但赖斯和弗米尔等学者提出的译文功能理论,为翻译界的理论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在他们看来,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交际活

5、动,让不同文化群体能够通过翻译来使交流得以进行是译者的主要任务。以格兰菲利普斯冰城哈尔滨的夏日记忆 (SUMMER MEMORIES OF HARBINS ICE)中的一节诗句译文为例:“Young men in summer in Harbin/strip off their shirts when they sit down/with a beer at a restaurant to tuck-in”“盛夏里哈尔滨的小伙子们/在餐桌前边坐边脱掉衬衣/最爱大口大口地痛饮扎啤” (Glen Phillips,Zhulin HAN,2013:74-75) 诗歌翻译的目的就是让译者能够准确地将原

6、诗所要表达的内容传递给读者,并且让读者体会到其中的意境,从而有更深层次的思考。例句中我们看到“summer”一词,清楚地了解到描写的是夏天,译文中描写“小伙子们脱掉衬衣,大口大口的痛饮扎啤”将原文的“strip off”和“tuck in”这两个动词形象化,给读者一个画面感,使读者立刻在脑中浮现出炎热的夏季中,人们会有哪些行为习惯。译文中运用了增译的翻译方法,描写到“最爱”大口大口地痛饮扎啤,突出了翻译重点,从目的论角度看,这一小节的描写就达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目的,首先让我们感受到了夏季的炎热,以及通过具体的人物行为描写勾勒出一个清晰而又具体的画面。 (二)连贯原则 连贯原则即译文必须符合语内

7、连贯的准则,至少在译文读者看来是4可以接受和理解的。具体到诗歌翻译上面来说,由于一些特殊文化有其自身的渊源,难免在翻译时就会遇到很多困难,很难用汉语思维去解释,此时就不能呆板地使用中式翻译句式,一定要仔细阅读原文,同时注意英汉结构差别,然后再仔细翻译,让读者能读懂,再现原诗风格。以格兰菲利普斯镜泊湖畔 (STROLLING BY MUDANJIANG CAMPUS LAKE)一诗的第一节译文为例:“Low sun crept across forest and fields/and yet it was summer well enough/in these northern lands wh

8、ere each day yields reluctantly.”“斜阳缓缓地爬过森林和田野/或许是这个夏天太过于炎热/北方的庄稼懒洋洋地生长着” 。 (Glen Phillips,Zhulin HAN,2013:71-72) 诗文中“across”一次就不能翻译为“穿过” “跨越” ,结合全文,为使其语义连贯,将其翻译为斜阳缓缓地“爬过”森林和田野,从视觉上给读者一个冲击感。同时, “reluctantly”一词我们通常理解为“不情愿地,勉强地” ,然而,译文将其译为“懒洋洋地” ,将北方的庄家拟人化,给读者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所以在诗歌的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接受者接受,要根据语境进行翻译

9、,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进行翻译,从而让读者清晰易懂,达到连贯性的要求。 (三)忠实原则 相对于语内连贯来讲,忠实原则就是原文与译文之间的语际连贯。虽然忠实原则不是目的论的首要原则,但是为了使读者透过译文领略原文的风采,译者必须真实有效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因此忠实原文是译者必须要遵守的原则。诗歌翻译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有描写爱情的,有描写风景的,还有描写历史文化等很多方面的翻译。但归根结底这些都5离不开要归于原文的真实性。例如格兰菲利普斯的平杰利(PINGELLY)一诗的第六小节中描写道:“You come to church, young man!/he barked, his face all

10、purple/with rage. But I with growing anger/just stared him out.”“小子,你找死啊!/他气冲冲地叫吼道,/我顿时也怒火烧心,/两眼直直地瞪着他。 ”(Glen Phillips,Zhulin HAN,2013:46-47) 作者将“You come to church, young man!”译为“小子,你找死啊!”而非“年轻人,你要去教堂啊!”这种翻译就是忠实于原文的体现。因为结合上下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愤怒气愤的情绪。如果翻译成“年轻人,你要去教堂啊!”就会给读者带来困惑和不解。所以译文一定要忠实于原文,不能望文生义。在翻译

11、过程中,译者不仅要考虑到读者的文化背景,更要注重原文的文化信息,切不能为了使文章通俗易懂而忽略了原文的真实性。 三、基于翻译目的论的诗歌翻译策略 在目的论中,译者的主体性得到了强调,为使译文达到其所赋予的功能,译者可以采用一些恰当的非常规的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是译者针对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面对翻译目的、文本类型、作者意图和译入语观众的期待等方面的不同而采取的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其目的是指导具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的选择与运用。 在文化平等的前提下,异化指翻译过程中以译入语观众的需求为轴心,要尽量保持原文的特点,使译文与译入语以及译入语文化保持距离,使译入语观众对其感到陌生。在异化策略的指导下,译

12、者可以采用直译、6音译、创译、补译等翻译方法,将原内容的原汁原味带给译入语观众,同时,让观众充满好奇地、积极主动地去理解和感受译文所带来的外域文化。以格兰菲利普斯的两首诗歌名称翻译为例:“LAKE GRACE”格雷斯湖和“SOUTHERN CROSS”南十字镇 。 格雷斯湖 (LAKE GRACE)采用了音译的翻译方法,让读者简明清晰,一目了然地就能了解到诗歌要描写的内容。 南十字镇 (SOUTHERN CROSS)则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方法。在异化策略的指导下,这些翻译方法能够对诗歌的名称加以更形象具体的阐述。这些诗歌名称都具有地方特色,既简洁又形象。虽然每个名称背后都有一段特殊的文化,但此处没

13、有必要一一道来,因为最能吸引读者和游客的就是这些简约的名字。 归化指以译入语观众的需求“文化认同感”为轴心,主要通过意译、补译、创译等多种翻译方法,将原文带到观众面前,使观众在尽可能小的语言和文化障碍下能够轻松地理解和领会到诗歌的内容。以格兰菲利普斯的诗歌名称为例:“MOTHER HEARTBEAT”心心相印 ,如果直译MOTHER HEARTBEAT 这首诗歌名称,可能会译为“母亲的心跳” 。然而,这首诗歌描写的是诗人对妻子的浓浓爱意,如果将其翻译为“母亲的心跳”就与原诗描写的大相径庭,不仅让读者感到迷惑,走入误区,而且还不能将作者对妻子的感情准确地描述出来。译者运用意译的翻译方法将其译为“

14、心心相印”就恰到好处地将这种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体会到作者与妻子之间的那份真挚深切的爱。由此,归化强调的不是原文和译文的形式一致,而是读者的感受与原文读者相似。运用归化的翻译策略,达到译文通顺流畅、通俗易懂的目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和7理解性。 四、结语 诗歌翻译工作富有挑战性和艰巨性,译者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耐力去完成这项工作。在诗歌翻译活动过程中,译者既是原文的读者和诠释者,也是译文的作者和创造者。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诗歌翻译强调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要求译者充分考虑译语的文化和语境,遵从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根据不同的需要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使译本实现预期目标的充分性,以期达到译文的交际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玉龙,王晓燕.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在中国的研究现状综述J.中国电力教育,2010, (24). 2GlenPhillips,ZhulinHAN.HeilongjiangSummersM.Perth:EdithCowanUniversity,2013. 3果笑非.莎翁十四行诗第十八首赏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