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的关系.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9640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高校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的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高校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的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高校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的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高校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的关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高校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的关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论高校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的关系【摘 要】文章从界定高校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两个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入手,对高校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在高校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中进行有机结合的必要性进行分析,重点论述高校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相互促进的可行性途径。 【关键词】心理辅导;政治辅导;结合 高校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都是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手段。实现高校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的有机结合是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是与时俱进改革教育理念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心理辅导与政治辅导的概念及关系 (一)高校心理辅导与思想辅导的概念 高校心理辅导是指高校教育者运用成熟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促进人格全面发展的教育服务。高校心理辅导包括对学生健康心理、交往心理、学习时的心理、恋爱心理及个性心理、就业心理等进行辅导。高校政治辅导是指高校为了使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和品德要求,对学生进行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教育和引导。政治辅导主要解决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取向问题。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观点、阶级立场和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 2(二)高校心理辅导与政治辅导的关系 心理辅导与政治辅导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是密不可分的,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一致。 1. 二者的不同点。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主要在理论基础、辅导内容、辅导目标等方面

3、还存在着不同点。第一,理论基础不同。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教育学、心理咨询等理论。政治辅导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第二,辅导内容不同。心理辅导的内容侧重于对实际生活方式的辅导,主要包括学业指导、恋爱交友、生活指导、职业选择等。政治辅导注重人的理性认识和价值观念对人的影响,辅导内容在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思想规范。第三,辅导目标不同。心理辅导的目标是人格的全面发展。政治辅导的目标是政治思想的方向正确。 2. 二者的一致性。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身、心、思、行健康发展,提高综合素质,二者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首先,

4、心理辅导是政治辅导的基础。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发展的前提条件,心理辅导则是为政治辅导提供心理健康的受众,是政治辅导的前提条件。其次,政治辅导能促进心理辅导效率的提高。政治辅导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稳定和改善发挥着积极影响,为提高心理辅导的效率有促进作用。 二、高校心理辅导与政治辅导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高校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密不可分,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于于学生管理工作中才能很好地服务于育人的目的。二者有机结合的必要性主要3表现在: (一)应对时代挑战的需要 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大,经济发展的多样化,思想的差异性,国际政治、军事的复杂性等在促进大学生增进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社会认知能力的同时,也造成了

5、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心理压力过大等问题。只有将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人格的完整,价值体系的完善。 (二)应对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需要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关键时期,体制的转型、社会结构的变动、社会形态的变迁都会导致各个层面矛盾的显现,新旧体制的冲突、观念的碰撞、行为方式的多元化、价值理念的交织都需要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及时给予大学生思想上的引导和心理上的疏导,使他们成为践行和宏扬正气的主力军。 三、积极实现高校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的有效互动 (一)树立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并重意识 高校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思

6、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将两者结合起来共同作用于学生管理工作,既是人和的发展规律的要求,同时也是教育发展规律的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树立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并重意识到,创造性地促进心理和思想引领的共同发展。 1. 因材施教,灵活辅导。高校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层4次、年级层次进行区别性辅导和教育。刚入校的大学生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和热情的同时,也有对学习、对生活自理、对人迹交往的迷茫和无所适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有对走向社会担当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承担社会义务的愿望,同时也有对社会复杂性和职业模糊性的担忧和恐惧。教育工作者还应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或说教或鼓励或提醒的辅

7、导方式,分析学生素质发展的偏向性和专业的不同,因材辅导,灵活施教。 2. 多方参与,分层管理。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不仅仅是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而是应该贯穿到学校管理、教学、科研、后勤、行政等各个环节,高校既要建立完善的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的联动组织体系,又要实行领导、各部门分层管理和学生自主管理的机制,有序有节地搞好两种辅导的结合。 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激发心理辅导课程教师对学生思想的引导。 3. 心理疏导,思想引航。心理疏导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引航造就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高校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就是将心理疏导和思想引航相结合的过程。将心理辅导工作全面覆盖到

8、大学生成长的全过程,让心理辅导进课堂进寝室进学生心里;将思想引航导向实际生活学习中,摒弃“大” 、 “空”式教育。 (二)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的融合 1. 加强组织建设。 “要把加强制度建设同加强政治辅导结合起来,继承和发扬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深入细致的进行思想教育。 ”制度建设对5促进高校心理辅导与政治辅导的完善和融合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工作方针、工作原则、主要任务和发展规划制定由学校党委完成,监督执行则由行政部门完成,二级学院由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具体落实心理疏导和政治引航的理念和工作要求,学生应实行自主辅导自我教育,班级设有心理委员具体负责关注和引导学生

9、的心理和思想状况,班级通过每周的例行班会、班委会、团会等形式发挥班级在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中的基础性作用。 2. 完善辅导形式。辅导的形式大致有课堂内辅导和课外辅导。课堂教学辅导是最主要的形式,特别是思想政治基础课教学就是直接是政治辅导,随着教育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走进了课堂。课外教学制度是实现政治辅导和心理辅导目标的关键,包括实践教学、谈心谈话辅导、心理咨询等。实践教学 “升国旗仪式” 、 “入党宣誓仪式” 、重大活动纪念仪式、心理健康游戏、心理健康征文等。 3. 健全培训制度。毫无颖问,思政理论课教师和心理健康课程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人格魅力。对教师的培训则是教育必须与时俱进

10、的要求。除了课堂教学的老师外,学校领导、行政人员、后勤人员也应当得到一定的关于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的培训,甚至宿管阿姨也应该纳入培训队伍,因为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就是宿管阿姨。 (三)增进高校心理辅导与政治辅导高度契合 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既然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高校教育就应着手推进两者在辅导内容、辅导方法上的交互。 1. 寻求辅导内容上的切合点。高校政治辅导是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6义核心价值体系及主流思想观念,高校心理辅导是将心理科学知识在学生心里的内化成心理自我调适的技能,从总体上看,无论是辅导的是心理还是思想,都是以人为本,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素质是思想素质的载体,思想素质是心理素质

11、的观念基础。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中指出:“德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通过谈心、咨询等活动,指导他们处理好在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这就是将政治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 “双管齐下”进行政治辅导和心理辅导的理论要求。 2. 寻求辅导方法上的互补。鼓励、赞扬、激励,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都被认为是正面的积极的辅导方式,目前, “灌输”仍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常采用为主要形式,对强力推进学生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的形成是不可缺少的方法。教师也要积极探索新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自身思想道德发展相

12、规律性,形成双向互动的新方式,比如将启发式教育、个性化培养、合理情绪疗法等相结合,这能大大提高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的效益。 3. 辅导师资队伍相配合。目前,高校心理辅导与政治辅导在师资队伍上还存在着两条平行线的弊端,两班人马两套方法,彼此配合度不高,甚至缺乏配合。政治辅导队伍庞大隆重,既有思想政治专业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学生工作处、各级团委等,相反,从事心理辅导的队伍显得瘦小得多,课程安排也相当有限,专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往往由学校有限的几名心理咨询师兼任,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一般只是发现问题后将学生报知心里咨询师处理,或者进行浅显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两支7队伍在辅导方法、辅导内容、辅导效果上互通有无,相对壮大心理辅导的队伍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应该解决的师资结构矛盾,从而避免心理辅导中忽视政治辅导,政治辅导中轻视心理辅导的不良现象。 参考文献 1 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学习出版社,2001(1):71-72. 2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8) ,31. 作者简介:聂武莲(1970- ) ,女,湖北武汉人,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