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化的路径构建.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9678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论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化的路径构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略论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化的路径构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略论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化的路径构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略论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化的路径构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略论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化的路径构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略论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化的路径构建【摘 要】行政诉讼类型化是一个亟待加以研究的课题,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文章在分析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化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构建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行政诉讼;类型化;路径构建 一、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行政诉讼的具体类型, 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只规定了判决形式,即维持判决、撤销判决、履行判决和变更判决。最人民法院关于若干问题的解释 (以下简称若干解释 )增加了确认判决和驳回诉讼请求判决。然而,随着行政审判的深入开展、审判实践的丰富,现有判决形式难以适应各种类型的行政案件,并已经暴露出许多局限性,同时也给行政诉

2、讼实践带来了较多问题。 (一)影响权利救济司法途径的顺利实现 行政诉讼的各方面、各环节都是紧密衔接的,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过窄、原告资格有限直接影响了行政诉讼类型的建立,而行政诉讼类型制度的滞后,又使人民的一些合法权益无法通过司法途径得到保护,无法贯彻司法最终解决原则。 (二)妨碍公民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有力保护 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之下,公民只有在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情况下才能提起行政诉讼,对于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政行为而公民2又与之没有利害关系的情况则不能起诉。很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既不利于全面地保护公民合法利益,也不能积极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三)弱化人民法院审判权的有效行使 我国行

3、政诉讼法及若干解释所规定的六种判决形式的实践操作性并不强。如变更判决仅适用行政处罚显失公正,而且显失公正的内涵、条件、标准等均未加以规定,法官在适用时只能凭其主观判断和内心确信,这样反而导致法官滥用变更权或不敢多用变更权,未能获取法律规定变更判决这一判决形式时的预设效果。 二、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化选择的价值 (一)提供更加完整、有效的权益保护 根据“有权利,即有救济”的法理,凡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当有法律救济方法,此乃权利之本质。行政诉讼类型是彼关公民可否在诉讼上获得迅速、有效而无漏洞的权利救济方法。因此,法治国家更多针对行政诉讼进行类型化,以尽量赋予权益救济的更多机会,并维持行政上的客观法秩序。

4、 (二)完善行政诉讼程序 行政诉讼案件的不同类型,在原告诉讼请求的内容、法院的审理规则、审理程序以及法院针对其所作出的判决形式等诸方面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因此,应当在行政诉讼程序方面对不同类型的案件加以区别对待,行政诉讼类型化恰是回应了这种客观需要。另外,法院将不符合诉讼类型的诉讼形态淘汰,既可以防止诉讼程序的混乱,也可以实现诉讼的高效率。 3(三)减少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 “无论审判能够怎样地实现正义,如果付出的代价过于昂贵,则人们往往只能放弃通过审判来实现正义的希望。 ”可见,低成本、高效率对于诉讼的重要性。行政诉讼的不同类型对应不同的诉讼请求、不同的审理规则和裁判权限,也为公民提供了不同

5、的权利保护模式,类型化能够使行政诉讼更为明晰,使当事人更容易判断提出怎样诉讼要求最为有效和经济,使法院提高审判效率、避免司法资源的浪费。 三、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化的路径选择 我国行政诉讼进行类型化建构,要努力践行人文关怀的理念,尤其需要设计出来的制度应当具有较强操作性。我国的行政诉讼除设立“总则篇”对各种类型做出原则性的规定之后,在“一般程序篇”规定各诉讼类型共通的程序;在“分则篇”则分别对不同类型所涉及的特殊程序分章节加以规范;在“附则篇”则是关于行政诉讼中必要的特殊的规定。(一)抗告诉讼 抗告诉讼是行政诉讼的主要形态,即公民、法人、其他组织不服“行政处理”行使的诉讼。抗告诉讼由行政诉讼目的决

6、定,为权利受到侵害的相对人提供法律救济,并实现对行政权的抗告诉讼监督和控制。理论界对抗告诉讼有广、狭两种理解:按照狭义的理解,抗告诉讼仅针对行政机关的作为而起诉;广义的理解,还包括针对行政机关的不作为诉讼。抗告诉讼中依据诉讼请求不同,分为撤销之诉、履行之诉、确认之诉和变更之诉。立法中,以撤销之诉为主,规定行政诉讼的一般诉讼4要件。其余的诉讼类型除准用抗告诉讼中撤销之诉的一般诉讼要件以外,再对各诉讼类型的特别诉讼要件分别规定。 (二)当事人之诉 建构当事人诉讼类型理由在于:越来越多的行政机关随着法律法规的授权,而承担了大量裁决与其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民事纠纷的职权和职责,相对人不服行政机关对平

7、等主体之间的民事纠纷的处理决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要求对当事人之间的民事争议一并进行解决。换句话说,行政诉讼中如果出现民事争议,且民事争议尚未审理,可以采取当事人诉讼解决该类纠纷。这样就可以简化诉讼程序,方便当事人诉讼,使之免于重复诉讼而带来的讼累。同时,也使法院节省审判资源,提高办案效率,避免人民法院对行政纠纷和民事纠纷分别审理而出现相互矛盾的判决。人民法院在判断行政机关裁决行为的合法性时,不可避免涉及对该裁决行为处理的民事争议的责任认定,因此,当事人诉讼是最佳解决此纠纷的途径。 (三)抽象行政行为审查之诉 抽象行政行为制定公布后即具有约束力,任何公民、法人或其他组

8、织无法与之对抗。该抽象行政行为即使违法并通过具体行政行为给相对人造成了损害,法院也无权对其效力加以否定,助长了行政机关滥用职权的现象,相对人的权益无法从根本上得到保护。我国的行政诉讼立法有必要考虑建立抽象行政行为审查之诉,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之中。从我国目前的行政诉讼发展现状看,这种做法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同时,行政机关往往集制定、解释、适用具有普5遍拘束力的规范性文件于一身,如果不对抽象行政行为予以司法监督,就不能有效达到制约行政机关行使职权、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目的。 (四)公益诉讼 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当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或不行为对公共利益造成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法

9、律容许无直接利害关系人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制度。赋予了公民最普遍的诉权,使得行政权的行使置于全体人民的广泛监督之下,从而使最基层的民主最直接的发挥作用。 “路灯是最好的警察,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因此,理应设置行政公益诉讼类型,以填补我国行政诉讼的空白。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 ”人民有权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这正是公益诉讼的基本特征和功能。法院通过司法程序来审查行政行为,实质上其意义在于动用私人权利的力量来制约行政权之行使,来保护各种合法的私益和公益。 (五)

10、机关诉讼 机关诉讼是指对行政法上机关争议进行审理的诉讼,是关于国家或公共团体的机关相互之间的权限存在与否及有关权限行使纷争的诉讼。机关诉讼的争议可以分为:第一,行政单位作为整个行政机关的一个部门对其在该行政系统内部权限存在以及权限行使而产生纷争的诉讼。这种诉讼属于内部行政法律关系,由于其属于纵向的领导与被领导的行政法律关系,被领导方的行政主体没有独立的权限,因而其必须接受上级行政机关的命令与领导。其没有独立的权限就没有独立的诉讼主体资格,6因而不能对上级行政机关提起机关诉讼。假如在这种纵向行政法律关系中上级行政机关与下级行政机关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下级行政机关享有独立的权限

11、,就可以对上级行政机关提起机关诉讼。第二,即一个行政机关与另外的行政机关有关在其相互之间的权限存在与行使纷争而产生的诉讼。这种横向无隶属关系的行政机关之间产生的诉讼属于外部的行政法律关系。如产生了权限纠纷,各方都有权利提起机关诉讼。 四、结语 行政诉讼法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进步的速度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和期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甚至可以说,如果行政审判无法做到人民满意,不仅行政诉讼制度的前景堪忧,甚至可能影响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因此,行政诉讼类型化并非是局部性的规范,而是贯穿行政诉讼全流程的理念,其引进在完善行政诉讼制度的同时,也必将带来更加深远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章志远.重构我国行政诉讼类型之设想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6). 2 李桂英.行政诉讼类型界说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3 李桂英.重整我国的行政诉讼类型制度J.河北法学, 2003(06). 4 张宏,高辰年.反思行政诉讼之重作判决J.行政法学研究,72003(03). 5 李桂英.关于是否设立公益诉讼类型问题的探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作者简介:丁国栋(1984- ) ,男,湖北荆州人,法学学士,荆州市气象局法规科副科长,研究方向:行政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