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会成员的政治联系层级与现金持有量.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60197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董事会成员的政治联系层级与现金持有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董事会成员的政治联系层级与现金持有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董事会成员的政治联系层级与现金持有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董事会成员的政治联系层级与现金持有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董事会成员的政治联系层级与现金持有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董事会成员的政治联系层级与现金持有量摘要:基于 2005 年 8 月至 2012 年 3 月间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本文选取 12 个制造业行业分析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同制造业出口价格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近半数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依市定价能力,从而能部分抵消人民币升值对其出口价格的压力;但是仍有半数的制造业基本上没有任何的国际市场垄断势力,人民币升值的效应会完全传递于其出口价格。就此 12 个行业整体而言,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大于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因此,人民币持续而大幅升值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深远。 关键词:汇率传递系数;依市定价弹性;实际有效汇率;时间序列分析

2、文章编号:2095-5960(2013)06-0022-06;中图分类号:F820.1;文献标识码:A 自 2005 年 7 月 21 日中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以来,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2013 年 4 月 12 日至 4 月 17 日的连续 4 个交易日中,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达到了 0.3%,超过了 2012 年全年 0.23%的升值幅度,人民币的快速升值引发高度关注。大幅而且持久的汇率变动会对一国的微观与宏观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制造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因此,研究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 一、文献回顾 2研究本币升值对本国制造业的影响有不同的视角与层面

3、。宏观层面汇率变动对就业、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及经常账户会产生影响;微观层面汇率变动与企业的利润及竞争力显著相关。在研究视角上,主要包括汇率变动及其传导机制对宏观或微观经济变量的效应。 多恩布什(Dornbusch) (1985)1利用古诺模型(The Cournot Model)证明,在汇率的本国均衡价格弹性与出口价格弹性之差大于 1 的条件下,若美元升值,美国制造业的出口价格相对于进口价格上升,这从理论与经验上解释了美元升值会对美国制造业的影响,但没有解释为何升值不能完全传递于进口价格。克鲁格曼(Krugman) (1986)2构建了六个模型解释“本币升值时进口价格下降过少”的现象,即所谓的

4、“依市定价” (Pricing to market,PTM)模型,得出了“依市定价是真实的但并非普遍现象”的结论。马斯顿(Marston) (1989)3构建了垄断者国内与出口市场价格歧视模型,研究得出:出口价格对实际汇率变化的反应,与出口市场需求曲线的凸性及产出水平变化所导致的边际成本变化显著相关。基恩航(Juann Hung) (1993)4检验了 1973 年第 3季度至 1990 年第 4 季度间美元汇率变动对美国制造业利润的影响,对汇率变动影响出口价格的长期趋势进行了估计与检验,还通过误差修正模型模拟了汇率与出口价格间的短期动态关系。戈登伯格(Goldberg)(1996)5等发现外

5、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其汇率转嫁区间在 60%左右,这意味着将成本作为控制变量的研究中,成本加成(Markup)的调整抵消了 40%左右的汇率变化。这表明国外制造企业在美国市场上的依市定价弹性约为 0.4 左右,或者说美国进口的汇率传递系数约为 0.6。该研究还3表明,美元升值时,美国制造业的出口价格下降幅度远小于其进口价格下降幅度。这也验证了多恩布什(Dornbusch) (1985)的研究结论。 总之,汇率与制造业贸易品价格之间的关系经多恩布什(Dornbusch) (1985)与克鲁格曼(Krugman) (1986)不完全竞争理论与依市定价等概念阐释,再经由芬斯特拉(Feenstra)

6、(1987)6汇率转嫁对称效应及马斯顿(Marston) (1989)依市定价一般性理论的检验,该研究领域基本趋于成熟。 二、依市定价模型 (二)结果分析 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短期效应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除钢材(dRssteel) 、船舶(dRsvessel)和成品油(dRsreoil)外,其他 9 个行业的依市定价弹性为正,但仅有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dRsadpeic) 、电线和电缆(dRswica) 、二极管及类似的半导体器件(dRsdisi)以及液晶显示板(dRslcdb)分别在p0.01,p0.05 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其依市定价弹性分别为0.819、0.384、0.772

7、和 0.668,而其它 5 个行业的依市定价弹性不具有统计显著性。这表明,对于依市定价弹性显著的 4 个行业而言,人民币升值 1%时其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仅分别上升 0.18%、0.62%、0.23%和0.33%,而由出口产品的人民币价格的下降分别抵消了其中的0.82%、0.38%、0.77%和 0.67%;而对于依市定价弹性为正但不显著 5 个行业而言,人民币升值将完全传递于这些行业的出口产品外币价格。至于钢材和成品油,其弹性系数也未能显著异于零,所以两者的汇率传递4效应也是完全的。 2.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长期效应 从结果可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零件(dRsadpep) 、钢材(dRsste

8、el) 、塑料制品(dRsplastics)和液晶显示板(dRslcdb)4 个行业分别存在 1 期滞后、7 期滞后、2 期滞后和 3 期滞后的显著效应,但前两者滞后效应为负。这表明若人民币升值 1%,则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零件和钢材行业的出口产品外币价格将分别于 1 个月和 7 个月后上升2.57%和 1.24%。虽然塑料制品即时汇率传递效应完全,但在人民币升值两个月后,仅有 12%的升值传递于其出口的外币价格。在长期中,12 个制造行业出口产品表现出超强依市定价能力的仅有液晶显示板(dRslcdb)行业,其长期的依市定价弹性为 1.29,即在长期中人民币升值不仅不会导致该行业出口产品外币价格

9、的上升,反而会使其下降 30%左右。 综上,就行业层面而言,人民币升值在长期中对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不是利好消息,通过依市定价能力完全或部分抵消人民币升值冲击的行业仅占半数。因此,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总体影响是不利的。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使用“依市定价模型” ,对中国 2005 年 8 月至 2012 年 3 月间 12个制造业行业的出口产品价格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如下: 人民币升值对不同制造行业产品出口影响各异。近半数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依市定价能力,从而能部分抵消人民币升值对其产品5出口价格的压力,但是仍有半数的制造业基本上没有任何

10、的国际市场垄断势力,人民币升值的效应会完全传递于其出口价格。 人民币持续而大幅升值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深远。短期来看,12 个行业中有 9 个行业的依市定价弹性为正,但仅有 4 个行业是结果具有统计意义的显著性;长期来看,仅有 1 个行业表现出超强的依市定价能力。就整个制造业总体而言,人民币升值提高了以外币计算的出口贸易品的价格,减少了以人民币计算的出口收入,出口型制造业的产品竞争力受到打击,一次性的大幅升值带给各制造行业的出口影响过大,并进一步影响中国出口拉动型的经济增长。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出口一直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人民币升值对宏观经济、出口有着明显的负面影响。但需

11、要特别指出的是,目前中国出口型制造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及资源密集型行业,贸易产品处在整个行业产业链的低端,技术含量较低。在人民币升值带来出口型制造业阵痛的过程中,应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出口贸易竞争力暂时下降作为技术升级的契机,大力调整出口型制造业结构,弱化纺织、服装、轻工等劳动密集、资源消耗大的行业产品出口,强化汽车、电子、生物化学等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人民币升值、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政策组合, 有利于国内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程度将会大大降低,从而推动中国经济逐步转型为内需拉动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参考文献: 61Rudiger Dor

12、nbusch. Exchange Rates and PricesR.NBER working paper No.1769, December 1985. 2Paul Krugman. Pricing to Market When the Exchange Rate ChangesR.NBER Working Paper No.1926, May 1986. 3Richard C.Marston. Pricing to Market in Japanese ManufacturingR.NBER Working Paper No.2905, March 1989. 4Juann Hung. A

13、ssessing the Exchange Rates Impact on U.S. Manufacturing ProfitsJ.FRBNY Quarterly Review/Winter 1992-1993. 5Pinelopi K. Goldberg and Michael M. Knetter. Goods Prices and Exchange Rates: What Have We Learned? R. NBER Working Paper 5862, December 1996. 6Robert C.Feenstra. Symmetric Pass-Through of Tariffs and Exchange Rates under Imperfect Competition: An Empirical TestR.NBER Working Paper No.2453, December 19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