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熊秉元先生的法律经济学分析法则摘 要法律经济学是近 40 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经济学与法学相互交叉渗透的边缘学科,是以个人理性为基础,采用经济学的理论与分析方法,以效率和收益为核心来研究特定社会的法律制度、法律关系等。传统的中国法学一直不重视将经济学原理纳入法律的价值范畴之中,然而透过经济学角度能准确把握问题的实质,更加理性和客观的阐释法律现象。 关键词法律经济学;成本;社会财富极大;理性 法律经济学是一门以经济学阐述法律问题的学科。早在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学界就已经开始将经济学作为研究法律现象的基础和工具,但法律经济学是近 40 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经济学与法学相互交叉渗透的边缘
2、学科。其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及实务界中影响深远,是 20 世纪法学界发展最快、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从学科研究的性质看,法律经济学是以个人理性为基础,采用经济学的理论与分析方法,以效率和收益为核心来研究特定社会的法律制度、法律关系等。著名法律经济学家波斯纳说:“法律经济学是将经济学的理论和经验全面运用于法律制度分析的学科。 ” 熊秉元先生的诸多著作中都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汇集涵盖了诸多令人感兴趣的法律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并用大量的生活事例来解释它们的运用原理,可以堪称为法律经济学分析方法指南。在传统的法律思2维模式中,法律人注重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但对其潜藏在背后的本质,却不知其所以然
3、。在文章中,熊秉元先生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以达到去繁就简,避虚就实的目的,揭示了问题的实质,充分展示了经济分析法的魅力与效率。笔者在反复品读和咀嚼之后,将分析方法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理性与自利 经济学的分析架构里,最基本的分析单位就是人,而经济学对人的简化描述就是理性与自利,趋利避害,闻利而至。人不是天使,其行为均是在理性与自利的推动下做出的取舍。平日里态度祥和的玩具店老板会为了在一次交易中保住难得的高额利润进而失态;原始社会里,一人犯错,亲属族人往往要负连带责任,是因为在社会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对于正义的追求不能无视成本,有限的资源将优先考虑维护社会的秩序。这些看似纷
4、繁复杂,难以理解的行为背后,无不是立足于理性与自利,人是具有思维分辨能力的,会追求自认的福祉,但并不是表示不会犯错与后悔,但这并不能否认在做出行为的那一刻是不理性和不自利的。 二、成本与效益 在笔者看来,成本与效益的分析方法堪称是法律经济分析方法中的帝王法则,能对许多的社会问题一以贯之,达到避虚就实的目的。制定法律规范的动因,便是将事情规则化,规范化本身就反映了成本的概念,这样当纠纷产生时,能及时依照统一程序,解决纠纷,降低社会上人们交往的成本。鉴于降低成本是人行为的驱动力,出于成本的考虑,只有当社会资源越来越丰富的时候,我们才有充沛的条件追求程序正义,而3在社会资源匮乏的时期,我们往往只能将
5、有限的资源运用于保护更为重要的实体权益,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程序正义成为奢侈品,好的事物的出现是要有一定条件的。再者,对于侵犯财产的犯罪,其犯罪对象为财产,所侵犯的法益只是财产权,所得利益有限,如果罪犯所须面对的风险惩罚是针对他们的生命健康权,则为此付出的成本太过于高昂,这也正解释了为什么在刑法修正案八要废除盗窃罪等 13 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社会资源是有限的,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将财富转化为其他价值的重要保障。对个体正义的有度追求,是为了平衡总体的正义;对正义的有度追求,是为了获取平等、自由、自尊等其他重要法律的价值,这都是为了发挥社会资源的最大功效,这是笔者对“追求正义,不能无
6、视代价”这句话的理解。 三、供需法则 供给和需求这两股力量是一只无形的手,决定着价格。当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会下降,供需互动的频率会变低,这样彼此就处于高下不同的地位,价格往往会变得隐晦不明的,而当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会上升,供需互动的频率变高,商品价格变得透明,利润相对不高。 奢侈商店里摆放的商品,价格不菲,需求很小,一般较难脱手,由于供需互动的频率很低,导致价格的不透明,使得奢侈商品的利润很高,在此诱因的影响下,奢侈品牌注重自身的价值定位与消费人群,彰显出理性与自利。在市场经济里,自愿性的交易使双方互利,但如果供需任何一方只注重逐利,而忘记自身应当承担的义务,则会影响市场结构,进而影响4供需双
7、方的权益。同样,法律是工具性的安排,具有功能性的内涵,通过市场机制可以调整的社会关系,法律不必对此过于干涉,遵循供需法则,一方面能使市场机制发挥自身的功效,另一方面能使法律发挥有效调控,评价和教育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 四、逆向归纳法 逆向归纳法是经济学上根据起始的条件,先计算体系最终的理想状况,然后再一步步地逆推回来,找出每一个环节上该有的作为,描绘出所对应的轨迹。为克服严格法制的机械性,法学家提出了关于法律解释的目的方法,即指按照立法精神,根据具体案件,从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合理的目的所进行的解释,这种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法律文本与法律价值的紧张关系,是法学中解决实际问题,利用逆
8、向归纳思维的典型。 好的制度是理性自利的人为降低行为成本、共同解决问题而创制出来的,其对个人而言颇为重要,对国家社会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个过程需要积极探索,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即便在探索路上付出点成本也是值得的。因为决定一个社会是繁荣还是萧条,正是看社会是否具备一套良好的制度,国家如若在制度上存在缺位和失效,社会必会为此付出的高昂的成本。 五、社会财富极大 能以价格表示的财富有利于辨认、交换和处理,可以很方便地发挥功能,轻易将财富转换为其他价值,当社会财富越充沛,才能更好地追求其他的价值。财富不是最终的目的,只是追求福祉和快乐的工具和基5础,因此决策者在决断时,应当以“社会财富极大”作为裁断
9、的原则。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资源匮乏的时期,我们往往只能将有限的资源运用于保护更为重要的基本权益,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六、存在不一定合理,存在一定有原因 物质世界的处于因果链条之中,环环相扣,洞悉其中的奥义,是为了在看似无绪的表像下,更好地阐释蕴含的道理,寻找规律,以达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合理存在的事物加以改进,对不合理的实物予以摈弃,使社会处于合理,有序的运作之中,减少社会成本,增加社会财富。 军队培养荣誉观,废除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等,究其原因看似毫无头绪,平常无奇,但在认真透析本质动因后,反而能帮助做出正确决断,这正是微处将“存在不一定合理,存在一定有原因”这
10、样一个经济学的智慧结晶予以表露,在表像之下定蕴含着原因,生活点滴、法律现象等都能运用方法分析,寻找到背后潜藏的本质。 作为法律人,需要掌握两类知识。第一是大量的法律规则,即法学原理,第二是思考法律问题的方法,即法律思想。传统的中国法学一直不重视将经济学原理纳入法律的价值范畴之中,法学家们习惯于把公平、正义和其他抽象原则作为参考坐标, 而不习惯于接受成本、收益、价格、财富的最大化、供需等。但笔者认为,量化的经济学原理更有助于我们去解决实际问题,反复纠结于抽象的公平、正义、秩序等,只能使我们停滞不前。再者,我们通常的学习思维按照法律部门而非法律思想安6排,法律规则自然成为学习法律的重中之重,但对于
11、法律现象之下的本质却不知其所以然。在进行法律经济学研究时,从经济学角度能准确把握问题的实质,更加理性和客观的阐释法律现象。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是有价值的,但法律分析方法具有多样性,充分认识经济分析法的局限和适用范围,不以经济分析法为限,向各个领域伸出触角,譬如心理学,公共管理学等,不失为一种理性和自利。 注释 史晋川:法律经济学评述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 (2). 熊秉元:我是体育老师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 章第 1 页. 熊秉元:熊秉元漫步法律M,时报文化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3 章第 3 页. 阎云峰:法律经济学的历史、现状和展望J,现代经济探讨2008 年第 6 期. 周林彬,黄健梅:法律经济学学科构建探析J,思想战线2006 年第 2 期第 32 卷. 参考文献 1熊秉元.我是体育老师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熊秉元.熊秉元漫步法律M.时报文化出版社,2003. 3钱弘道.经济分析法学J.法律出版社,2003. 4美波斯纳.法理学问题M.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 75英维尔杰诺弗斯基.法律经济学的历史沿革J.法学译丛,1990 , (4). 作者简介鲁冠成(1988) ,四川德阳人,四川大学法学院 2012级法律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