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专利制度的激励功能和发明人的权益保障.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61557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专利制度的激励功能和发明人的权益保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专利制度的激励功能和发明人的权益保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专利制度的激励功能和发明人的权益保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专利制度的激励功能和发明人的权益保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专利制度的激励功能和发明人的权益保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论专利制度的激励功能和发明人的权益保障摘要:阐述了专利制度存在正当性的激励理论和以激励理论为基础的平衡论,说明了保护发明人合法权益的理论依据。分析了目前普遍存在的侵夺发明人、特别是职务发明人合法权益的种种表现,探讨了发明人权利和权益的法律保障途径。 关键词:专利制度 激励理论 权益保护 0 引言 我国专利制度建立近三十年来,在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以及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实施的时间还很短,国民整体的专利意识还比较淡薄。在一些单位,特别是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对专利法的了解还很不深入,专利管理制度也不完善。个别管理者的

2、管理行为有时会凌驾于法律之上,漠视发明人在发明创造中付出的艰辛劳动和杰出贡献,随意侵夺发明人的合法权益。此点对职务发明人表现尤为突出。对于职务发明创造来说,由于发明创造是利用本单位提供的资金、物资条件和技术储备完成的,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依法归单位所有。但出于以激励理论为基础的平衡论,作为受益主体的单位,应对职务发明人给予补偿和奖励,以鼓励员工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实现专利法的立法宗旨。为此,本文在充分阐述专利制度激励理论的基础上,详细说明了职务发明人依据专利法的有关规定享有的合法权益,指出了目前在一些2单位存在着的侵夺发明人合法权益的各种表现,进而分析了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最后还给出了发明人在合法

3、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的解决途径和司法保护。 1 专利制度的激励理论 1.1 专利制度的激励机制 在专利制度正当性的诸多理论中,激励论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既然一项发明创造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在实施过程中又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如果这种知识产品在生产出来之后,即进入到一种被自由利用的状态,则知识产品生产的动机就会受到严重的削弱,从而使社会知识产品供应的总量受到影响,进而使社会的公共利益受损。建立在激励理论基础上的专利制度的核心内容就是专利权的授予和专利权的保护。通过授权,发明人可以独享专利技术的垄断实施权,使其在最初困难的时期没有竞争对手,以获取经济利益,收回发明创造的成本,并

4、得到较为丰厚的报酬,同时还可以刺激企业财政投入;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社会知识产品的总量和创新信息的公共储备,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2 专利制度的利益衡量 建立在激励理论基础上的利益平衡论,则是解释专利制度正当性的另外一种激励论模式。这种理论在更深层次上体现了专利权人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衡量,即对专利权利益的分配和共享。知识产品只有通过使用者的使用才能满足社会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渴求,才能体现其社会价值。专利制度的法定垄断在为发明人提供有效持久的创新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即以牺牲一定程度的自由竞争为代价限制了知识产品的利用和传播。因此,专利制度的3设计必须有利于社会公众合法使用专利

5、权人的智力成果,即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扩散,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再创造和促进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这样,以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为终极目标的专利制度的利益衡量在本质上也符合专利权人的根本利益。 1.3 企业专利管理制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独立经营主体的各企事业单位,也逐渐意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所面临的竞争形势和紧迫压力,也促进了旨在贯彻国家法律,鼓励发明创造,加强成果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专利管理制度的建设。尽管这些企业所追求的利益往往符合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但这种符合并不表示他们是以追求公共利益为目的,而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没有外部制约

6、的情况下,企业自己设计的专利管理制度往往有利于经营者的利益,只强调效率价值,而有失公平正义。 2 职务发明人的权利 专利法第六条规定:“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归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所在的单位享有。 ”因为在职务发明创造中同样凝聚了发明人创造性的智力劳动,也包含着他们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追求。为了实现专利法的立法宗旨,并考虑到公平原则,所以在专利法的相应条款中依然赋予了职务发明人的以下权利:署名权。专利法第十七条规定:“对于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有在专利文件中写明自己是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权利。 ”这种权利在理论上被有的学者称为专利权的“人身权利”或“精神权利” ,这是对发明人或者设

7、计人创造性劳动应有4的精神上的奖励;获得奖励和报酬的权利。专利法第十六条规定:“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应当对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设计人给予奖励;发明创造专利实施后,根据其推广应用的范围和取得的经济效益,对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给予合理的报酬。 ” 3 侵夺职务发明人合法权益的表现 尽管很多单位在贯彻执行专利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在一些单位侵夺发明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不仅十分普遍,而且在性质上也十分严重。本文只列出下面六种比较突出的表现:扩大职务发明创造的涵盖范围。如以单位的业务范围取代发明人的职务范围;将退职、退休或调离工作岗位后一年内做出的与原单位承担的工作有关的发

8、明创造属于职务发明的期限扩大到三年或更长时间;无视专利法在职务发明创造归属问题上的合同优先原则;对非职务发明创造进行压制或歧视;当非职务发明创造商品化,并产生良好经济效益时总是力图将其据为己有或从中摄取不法收益。利用行政手段,将一些对发明创造未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例如只负责组织工作和为物质条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或者其他从事辅助性工作的人员定为发明人或者共同发明人。一些单位片面理解专利法关于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归属的有关规定,垄断发明创造利益,而将专利权人应尽的义务全部推给职务发明人。如由发明人或者课题组交纳专利代理、申请和维持等各种规费;专利产品的开发、转让,甚至商品化和产业化中大量的事务性工

9、作也全部由发明人来承担。把对职务发明人的奖励和报酬看作是一种恩赐,是否支付或者专付多少,由单位经营者主观决定,而没有把5它当成一种应该履行的法律义务。如果将这些单位进行分级的话,则相当一部分单位装聋作哑,拒不执行;另有一些单位虽给予奖励,但不给报酬;好一点的单位虽然给予奖励也给报酬,但在报酬的计算上却对发明人进行盘剥。利益分配显失公平。发明创造是一种带有探索性的复杂的智力劳动,发明人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同时还需要承担很大的技术风险和一些其它转移风险。即使专利技术已经商品化或产业化,并且单位据此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利益之后,这些精英们的收入也依然如故,与其他表现平平的人没有多大区别,甚至远远低于

10、销售人员。在组织内部,发明创造的成果处于自由利用的状态。某个课题组的发明创造成果在归档后,别的课题组可以不受约束地自由借用和抄袭;某个职工自行研制的、并能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加工胎具,要么被别人模仿利用,要么单位立即修改工时定额。 4 职务发明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专利制度保障职务发明人合法权益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柔性的保护方式,另一类是刚性的保护方式。职务发明人合法权益的柔性保护方式。通过对专利制度的普及、宣传和教育,提高单位全体员工,特别是各级管理者的专利意识。使他们了解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对单位乃至整个社会的意义和保护发明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性,以及这种保护与自身和单位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从

11、而转化为单位全体员工,特别是各级领导的内心准则,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知识生产者的良好氛围,并强化为一种社会舆论和行为规范。把侵夺发明人合法权益的行为看作是与盗窃一样的可耻行为。职务发明人合法权益的刚性保护方式。专6利制度的刚性保护方式是指依据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和其他法律法规,对于专利法赋予专利权主体和客体的权利给予的强制性保护。例如专利法第七条、第六十五条和第六十七条明确规定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压制公民从事发明创造的权利,规定了侵夺发明人权益的法律责任和对从事专利管理工作以及其它与专利有关的工作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行为的法律责任。法条所列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包括:如果违法情节严重,按

12、照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如果情节较轻,尚不够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行政处罚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和开除等六种处罚。 当发明人合法权益遭到侵犯时,可以依据宪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仲裁法和专利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选择自我保护或者自我救济,调解或者协商、仲裁、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和刑事自诉等方式解决。 参考文献: 1冯晓青.知识产权法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2楼慧心.知识、制度、利益知识产权制度对社会利益结构的影响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张双柱等.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护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俞文钊.现代激励理论与应用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75刘亚南,骆永明等.开发新产品时如何避免专利侵权J.科技开发动态,2000(2). 作者简介:李亚彬(1966-) ,男,山西万荣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