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营主体精英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61625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经营主体精英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业经营主体精英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业经营主体精英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业经营主体精英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业经营主体精英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农业经营主体精英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摘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一批具有现代农业意识、现代农业观念以及现代农业技能的农业领域佼佼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主力。随着土地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整体数量偏少,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为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体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新型农业经营体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新世纪中国农业的首要目标。我们要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不能依靠老年、妇女、儿童,他们不是现代农业

2、的主力,搞农业一定要精兵强将。 一、农业老龄化现象严重阻碍现代农业的发展 目前中国农村的现状是,老人、妇女、儿童都留在农村,青年劳动力都走了农村存在“三化”现象,即农村空洞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这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2011 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 50%, “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 。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已有一半人口进了城。对于农村来说,城镇化率提高,意味着留在土地上、直2接从事农业的人口减少,尤其是年轻人。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2012年中国农民工已达 2.6 亿;另一方面,农业本身比较收益低下,农民种

3、粮不赚钱。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农产品低价政策,近几年来农产品价格虽有所上涨,但上涨的速度不及农药、化肥等等这些生产物资的上涨速度,再加上农户分散经营,难以获得规模效益。按照第二次农业普查结果,现在平均每个农业生产经营户只能经营 9 亩地,农业从业人员只能经营 5.2 亩地。即使 1 亩地纯收益 500 元,一个农业从业人员从 5 亩地上拿到的纯收益,还抵不上他在外面打一个月的工。最近我们调查还发现,这些年举家外迁的农户越来越多,妇女大都随着丈夫进城打工,儿童也随着父母进入城镇读书,留守农村的主体是老年人。我国种地人口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 57 岁,有的 83 岁了还在种地,特别是在山区农村。现在

4、农业老龄化的现象非常严重,往往只有两颗牙的老婆婆老公公在干农活。 现代农业是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运用专业化生产、机械化操作、科学化管理,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这固然需要精良的装备,需要更高的机械化水平,但是,马克思提出,劳动过程的三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其中劳动力是最活跃的因素,是起决定性的因素。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不仅仅是运用现代化的劳动工具,不能“见物不见人” , 必须认识到使用现代劳动资料和对象的只能是具有现代技能的农民。也就是说,农业现代化只有在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下才能实现,离开人,现代化是不

5、复存在的。显然,没有牙的3老农是干不了现代农业的。我们要走现代农业道路,需要一批具有现代农业意识、现代农业观念的农业领域佼佼者,带领更多的农民走向现代。过去有个顺口溜:老弱病残在搞农业,虾兵蟹将搞副业,精兵强将搞工业。如果我们仍旧是以老公公老婆婆为主搞农业,那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要在本世纪中叶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就会是一句空话。搞农业仍然要精兵强将,不能是老公公老婆婆,老公公老婆婆搞农业只能当辅助工,不能当主力。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 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关键是要

6、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谁呢?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就是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是规模化农产品生产的主体,生产集约化、农产品商品化和经营管理水平较高,且对小规模农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带动散户、组织大户、对接企业、联结市场的功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织载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承担农产品加工或流通的功能,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相联系,带动农户进入市 场,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经营规模、辐射

7、带动、盈利能力、产品认证、品牌建设、销售渠道4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主体。在浙江,老弱残兵搞农业的状况正在得到改变,新型职业农民已经破茧而出,一批批种粮大户、合作社带头人、农业龙头企业老板等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纷纷冒出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在上海松江、湖北武汉、吉林延边、浙江宁波、安徽郎溪等涌现出一批家庭农场,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据统计,农业部确定的 33 个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地区,已有家庭农场 6670 多个。农业经营主体精英化的新趋势,奇迹般地吸引了一大批跳出农门的能人重回农门,让我们看到了解决农业后继无人之忧的希望。 三、壮大新型农

8、业经营主体队伍的途径 近年来,我国农业主产区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数量仍然不够。全国八成以上农户还在单打独斗。截至 2011 年底,我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仅为 2.28 亿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 17.8%,80%以上的农田仍处于分散经营中,其中百亩以上种粮大户经营的耕地面积相当于我国耕地面积的 5.3%;60 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有入社农户为 4600 多万户,约占农户总数的 18.6%。主体数量不够必然影响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不利于农村经济的繁荣。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

9、排和政策措施,加大外部人才的引进力度;落实优惠扶持政策,留住农业新型人才;加大培训力度,培养农村实用型的人才。 引得进是前提。我国多数农民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约有 1/3 的5农村劳动力没有技术,绝大多数农民的耕作和种养技术都是父辈经验的传承,对现代农业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缺乏了解。职业前途和社会评价,对从业者非常重要。农业一直是弱质产业,由于经济的原因,再加上农民社会地位不高,这样就导致了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转移,特别是那些有文化、会经营的劳动力纷纷向城镇发展,造成了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下,农业吸收新技术的能力减弱,新技术难以推广。 加大外部人才的引进力度是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的前

10、提。要从政府补贴、社会保障、项目扶持、金融服务、土地流转、职称评定、上升通道、社会评价等方面创新制度和政策,吸引富有创新精神、专业知识较强的大中专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献身农业。参照大学生村官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农村,创办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或者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任职。 留得住是基础。农业是一个投入大、见效慢的产业,它不及工业见效快,往往需要三至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出成果。那么怎样才能让那些愿意献身农业的人能够扎根农村,能够真正地干事,干好事呢?这就需要有一个好的政策及制度环境。 落实优惠扶持政策是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的基础。惠农补贴要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不能像撒胡椒面一样,要把中央

11、“一号文件”中“新增补贴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的政策落到实处;各级财政要安排资金,专款专用;金融部门特别是银行要创新信贷方式,适当降低门槛;实行税费优惠政策,登记、发照和年检实行“零门槛” 、 “零收费” ;6落实用地、用电优惠政策。 用得上是关键。新型经营业主多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其中不乏有种植业、养殖业大户,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更多的文化程度相对不高,他们掌握的知识和应用新技术不多,经营管理能力、品牌意识、抗风险意识不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根深蒂固。 培养农村实用的人才是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的关键。现在农村特别缺种植、养殖、加工

12、、经纪等方面的实用人才。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培养作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和生产结构调整实际,利用和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加强农业技能培训,开展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在培训内容和方式上区别于一般普通农民的素质教育和培训,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晓山.创新发育农业生产经营主体J.中国国情国力, 2013(3). 2 孔祥智,毛飞.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主体及推进策略分析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3(3). 3 耿苏强.农民老龄化,现代农业的重担谁来担?J.北京农业,2012(28). 4 谁会成为未来的农场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 年 2 月 28 日. 75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不良”N.经济参考报, 2013 年 2月 4 日. 作者简介:黄平(1974- ) ,女,湖南湘潭人,副教授,从事农业经济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