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儒家文化对培养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启示摘要:儒家感恩文化是中国传统感恩文化的重要思想来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本文通过对儒家感恩文化的阐释与解析,提出了一些培养感恩意识的对策和建议,对当前大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塑造感恩意识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儒家文化 感恩意识 和谐社会 中国感恩思想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发展中不断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历史上各种思想派别都曾对感恩思想的传承和发扬发挥了一定作用,其中以儒家思想的影响最为深远,提出了一系列有实践意义的思想论述和理念,这些理念对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儒家文化中感恩意识的阐释 感恩是中华
2、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传统感恩意识以儒家思想为主,其倡导的“忠、孝、节、义”都体现了一个“恩”字,其核心内容主要表现在:忠为报君恩。儒家文化在注重孝的同时,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由家庭而家族,再集合为宗族,组成社会,进而构成国家,父是家君,君是国父, “家国一体”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最深层,衍生出“君为臣纲” ,孝道转化为治国之道,忠君报国成为一种长期存在于民族意识中强有力的民族精神,形成了“文死谏” 、 “武死战”的光荣传统。 孝为报亲恩。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2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是儒家文化对子女行孝道最鲜明的阐释。对个人而言,
3、爱惜身体、真爱生命是孝的第一步,尊敬长辈、建功立业是对孝的最高追求。孝道是儒家思想最根本的观念,体现了父慈子爱式的天然感情。 义为报友恩。 “义”是儒家文化的理论基石,代表着正当性、道理、责任和道义。 “君子义以质,礼以行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 “义”为做人做事的根本,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义是立身之本,要懂得感恩社会,报答朋友的恩情道义。 2 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 目前,在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大多数学生都非常珍惜上大学的机会,对父母的付出与社会的帮助心存感恩,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予以回报。但是,由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功利观念的盛行,在一
4、些大学生中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不良现象,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把父母、师长的付出和社会的帮助看成是理所当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精神“真空” 。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对父母师长和对社会感恩意识缺失的现象。 2.1 对父母感恩意识的缺失。目前,多数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在校期间的费用基本靠父母供给,父母本着对子女深挚的爱,无私地奉献着。在他们看来,只要子女能够出人头地,有个美好的前程,就是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也是值得的。他们对子女并未有回报的奢望,只是希望孩子不要忘记在背后默默支持他们的老人。可是有些大学生一旦进入了能自由行动的空间,其内在的私欲完全被激活,把社会看作是整个的我的3存在,一切父母的付出
5、只是自我理所当然的获得,丝毫不会产生感激和愧疚的心理。经抽样调查显示,82%的学生与父母的联系方式是电话,主要动机是要钱,仅 10%的学生每年能记得父母的生日。对父母感恩意识的缺乏,是发生在当今部分青少年及大学生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2.2 对社会感恩意识的缺失。人的一生受到许多恩泽,国家的培养、大自然的给予、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亲友的关爱、他人的服务、陷入困境时好心人的救助等。然而由于社会上一些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潮的冲击,部分大学生对社会的关怀表现得比较冷漠,他们把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帮助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情,对他人的资助不以为然,对国家助学贷款不予偿还,对父母的恩情不思回报,对社会公德
6、不予遵守等,都反映出一些大学生不懂得对社会的帮助心怀感激,缺少对社会的感恩意识和奉献精神。 3 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当今社会大学生缺乏感恩的意识,这主要是由家庭、学校、社会、个人等因素共同造成。首先就是父母的过于溺爱,造成了子女缺少感恩意识。这是现代家长的忽视造成的,因为过于重视物质层面的关爱,轻视精神层面的关爱,也忽视做人做事的指导。其次就是学校教育的缺失造成的。学校为了升学率,只重视应试考试的培养,忽视应该全面素质的培养,大大忽略了对学生的道德水平、心理状态、交往能力、情感表达等更为重要的素质教育内容培养,正如有人所讲我们今天的教育只有“教”而无“育” 。再次就是市场经济的发展所造成的
7、负面效应的影响,造就没有形成感恩意识。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受外来多元文4化的影响,社会风气也呈现下滑趋势,这样使得学生过于追求功利、崇尚物质利益、人际关系功利化等现象,深刻影响了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是个人道德意识的失衡。很多人成长环境造就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很强,认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感受,看不到他人对社会起到的作用。 4 对感恩意识培养的启示 4.1 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人类最自然的情感,也是儒家文化中仁德体现的根本。孔子认为“孝”是道德根本,应该放在教学的首位。而孟子用“孝悌”来教化百姓,因此使百姓懂得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等的伦理道德。荀子同
8、样重视“孝悌”观念,认为“兴孝悌”是达到安民、安政的措施之一。儒家文化认为奉养双亲是孝最基本的要求, “敬”是最高的表现形式。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呼?”儒家文化提倡的孝更具有人文精神的是“敬” 。所以,作为子女不但要做到赡养老人、关心老人,更要做到尊敬老人。 4.2 尊敬师长。儒家文化一贯提倡尊师重教、尊师敬长。孔子把“教”与“政”视为同等重要,主张实行礼义教化。荀子说“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一个人知识的获得,离不开老师的教诲,长者的提携, “片言之赐,皆吾师也” 。所以,君子当“隆师而亲友” “事师之犹事父也” 。尊师感恩一
9、是益于为学“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二是能淳朴学风,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师道既尊,学风自善” 。孔子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当今社会在部分青年学生尊敬师长、尊敬长辈5的意识淡薄,尤其有些大学生认为我们是花钱来上学所以认为自己是消费者,教师是服务者,消费者是上帝,教师为他们服务是应该的!所以着力培养大学生尊师重教、尊师感恩的意识,在学校、家庭及社会中广泛传播尊师感恩的思想是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的一项重要内容。 4.3博爱众人。儒家将“仁爱”作为理论体系的核心。孔子说“仁”即“爱人” ,奠定了几千年来友爱互助、精诚团结的伦理思想基础。孟子提出
10、“仁者无敌”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泛爱众而亲仁” 。这些思想能够成为维护社会发展与文东的功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基础,是值得大学生认真学习和践行的。 4.4 推己及人。儒家提倡推己及人的“恕”的思想,也是儒家贯穿始终的核心思想之一。 “恕,仁也” 。恕即如心,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些思想对于今天部分以自我为中心,见利忘义的青年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应当大力倡导。在青少年学生中树立这种先人后己、与人为善、宽以待人意识,才能使得个人与他人、小家与大家达到和谐,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的建设。 4.5 热爱
11、祖国。儒家文化移“孝”为“忠” ,把孝由家庭推广到整个社会,构成“忠孝一体” 。孔子“杀身成仁” 、贾谊“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无不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在大学生群众中大力宣传爱国的教育思想,引导学生正确的继承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培养学生热爱6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以此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4.6 感恩自然。 周易称颂天健行不息,地厚德载物。孔子:“天何言哉,而四时行百物生。 ”强调人应遵循自然规律,体现了儒家文化“天人合一”的宝贵
12、思想。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源于自然,又需要回归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人类生活的一切需要都是大自然给予的,我们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对自然怀有感激之情,培养他们养成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品德。 参考文献: 1俞荣根.儒家法思想通论M.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2杨佰峻.孟子译注M.中华书局,1980. 3万平.论儒家感恩文化的核心理念及其现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1(05). 4任现品.略论儒家文化的感恩意识J.孔子研究,2005(01). 5杨晨,谭冰.传承儒家文化加强当代青年学生感恩意识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5). 作者简介:史菊红(1976-) ,女,甘肃陇西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