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合作社是垦区走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65669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农业合作社是垦区走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发展农业合作社是垦区走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发展农业合作社是垦区走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发展农业合作社是垦区走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发展农业合作社是垦区走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发展农业合作社是垦区走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推进全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是落实我们党以民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行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然而在国家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一部分人已经富裕起来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先富带后富、帮助低收入群体致富增收,进而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是我们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研究破解的课题。就以现代化大农业而著称的我们黑龙江垦区而言,笔者认为:发展新型农业合作组织是缩小贫富差距、实现以强带弱、携手共富的有效办法和最佳途径。 一、重视研究农场贫富差距的现实及成因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经济发展奇迹。我们垦区也和全国一样,在生产力水平、

2、经济社会发展、百姓生活改善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目前在垦区基层仍然存在一部分致富能力较差、家庭十分困难的弱势群体。虽然近几年在垦区共富行动中,其中的一部分人已经实现了阶段内的脱低或脱贫,但由于个体差异问题,增收致富仍然缺乏长久的支撑力,随时都有重新返贫的危险。特别是一些因病、因祸致贫的特殊困难家庭除较为有限的社会救助外,对他们的帮扶工作很大程度上处于“扶不起、放不下”的两难状况。这部分人贫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天灾人祸,使家庭负担沉重导致贫困。二是自身能力素质原因,对发展经济既无技术,更无思路,谋富致富能力差导致贫困。三是前些年“谁拿钱,谁种地”的土地承包竞争机制,导致处于竞

3、争弱势地位的他们被“淘汰出局” ,长期丧失了土地承包权益。 贫困群体的存在一定程度影响着垦区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是垦区从跨越迈向超越、进而追求卓越道路上必须破解的课题。要求我们垦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高度重视、创新方法、攻坚克难加以解决。 二、探索新型农业合作化道路,是以强带弱,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近两年,垦区现代大农业建设阔步前进,从“四到户”的条块分割到“六统一”的规模经营,垦区农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九三管理局鹤山农场把建设现代大农业和推进共同富裕有机结合,通过探索发展农业合作社这一有效形式,将基层弱势职工群体编织进经济联合体,实现了以富带贫、以强

4、带弱,促进了贫困家庭致富增收,在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取得了成功探索和尝试。 2009 年前,鹤山农场是按照“四到户,两自理”的要求和“谁拿钱、谁种地,拿多少钱、种多少地”的规则进行土地发包和资源配置。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这种模式除表现出优势外,弊端也越来越突出:一方面削弱了国有农场组织化、规模化的优势,农业技术措施难于落实到位、标准化管理难以实现,另外由于部分职工种植技术水平低、管理能力差,种植户个体间经营成果差异悬殊。尤为突出的矛盾是资源占有不均衡,有实力的大户大肆敛地,困难职工种不起地,分享不到土地收益红利,造成贫富差距拉大。 面对事关百姓生存发展权益的土地承包突出矛盾,鹤山农场大胆探索共同富

5、裕新道路。2009 年春,一个以“折地入股、先交后种、统一管理,按股受益、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主要形式的农业合作社在鹤山农场第二作业站先行试水。按照 以机带地、养牛带地、拆迁配地和基本田配置先行确定职工家庭所承包的土地面积,再以垧为单位折地入股,统一核算,按股分红,流转自愿。作业站 452 户职工家庭以股份合作的形式全面积承包了站里 3650 公顷耕地。合作社建立了民主议事会制度,成立民主管理监督委员会,做到了大事民议民决。新的经营模式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当年第二作业站耕地亩均效益和人均收入分别达到了 223 元、11934 元,在全场名列榜首。 第二作业站的成功尝试,为迷茫于是“分”还

6、是“统”矛盾之中的农业承包形式找到了答案。第二年,农业合作社这一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迅速在全场推广开来。全场 13 个农业单位有 5 个相继成立农业合作社,通过创办农业合作社,场内 60%的耕地实现了股份制运作。2011 年全场实现生产总值 7.53 亿元,企业实现利润 1826 万元,人均收入 19807 元。其中 5 个成立农业合作社的规模经营单位亩均效益达到 367.87 元,比没成立农业合作社单位高出 94.17 元。由于合作社互助作用的较好发挥,困难职工群体通过折地入股和参与经营,分享土地红利的比例也比原来提高了四成以上。2012 年,场内农业合作社增加到 6 个,在遭受历史罕见秋涝的自

7、然条件下,农业合作社较好地发挥了组织化程度高、统一指挥调度能力强的优势,经过 40 天昼夜抢收,胜利完成了全场 23.4 万亩玉米收获任务,夺得了种植业的全面丰产丰收,全场实现人均收入 2.4万元。 农业合作社之所以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主要是其有效解决了新的历史时期垦区农业承包体制所面临的突出矛盾。 一是农业合作社解决了现代大农业发展与千家万户小农生产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成立合作社前,由于“四到户”过分强调土地经营者的自主权,农业生产经营一度出现自由化倾向,导致了种植计划难落实、农业技术措施难执行、新品种新技术难推广、标准化作业难实现、农产品安全难监管,大农业特征退化,生产力水平

8、下降。成立合作社后,按照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方向,农业合作社实行了农机农艺两个“六统一” ,使“五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和土地产出效益也由此而大幅度提升。 二是农业合作社解决了农业掠夺式经营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整体抗灾能力得到了增强。成立合作社前,受“四到户”体制影响,种植户只顾眼前利益,不重视科学轮作;只强调降低成本,忽视标准化生产。2009 年以来,九三管理局从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出发,对种植业结构进行了战略性规划和设计,实施了“大玉米”战略。起初受“四到户”体制制约,农场下达的种植计划一直在种植户的怀疑和抵触中难于落实到位。合作成立社后,社里不折(下转第 143 页)不扣按

9、照管理局和农场下达的种植计划指标落实播种面积,自 2010 年以来,玉米种植面积已从 12 万亩增长到今年的 24.8 亩,占到了总播种面积的 46.6%,亩效益达到了小麦大豆两倍以上,并且实现了麦、豆、玉米三区轮作。以前,最让基层干部挠头的是农药喷施监管问题,一些种植户为了提高田间灭草效果,擅自使用违禁农药,有的甚至将违禁药品的包装物“改头换面”进行喷施,药害残留严重影响下茬轮作。成立合作社后,社里通过统一管理加强了农药喷施的监管,统一规范了农业购货渠道和操作规程,遏止了违禁农药进入田间,保证了农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是农业合作社扭转了土地承包“弱肉强食”的局面,职工的土地承包权益得到了

10、维护和保障。多年“四到户、两自理”的土地承包竞争机制,在调动一部分人生产积极性的同时,也导致了弱势职工群体被“淘汰出局”长期徘徊于土地承包之外,无缘于国家惠农政策和土地红利。而且土地承包大户对土地承包权益的掠夺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鹤山农场通过创办农业合作社,较好地维护土地承包权益公平,使弱势职工群体的利益得到了保护。据统计,自 2009 年以来,场内 5 家农业合作社共吸纳社员 3806 人,其中有 1224 人是 2009 年以前的失地职工,大部分既无能力,也没技术,更缺资金。成立农业合作社后,他们通过拆迁配地、养牛带地和基本田配置获得了土地承包权益,再通过折地入股,实现了全

11、程托管,坐享红利。对于入股资金确有困难的职工,合作社还通过适当放宽贷款额度和干部垫付帮扶资金等方式帮助他们解决资金难题。今年场内 5 家合作社共为困难家庭协调贷款 220多万元,干部垫付帮扶资金近 49.2 万元。在获得土地稳定收益的同时,身体条件好的困难职工还能腾出身子到土地以外打工赚钱。 由于合作社的编织和捆绑,困难职工群体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实现了社里有权益,地里有指望,难处有人帮,携手奔小康。 三、当前农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几个问题 从当前农业合作社的实际运行看,大农业的统管功能得到了强化;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必然会出现新的矛盾问题:主要是管理层责、权集中,民主管理及监督约束机制需进一步完善。从目前看,虽然农业合作社已经初步建立了相应的内部章程和管理制度,但如何把章程和制度从纸上和墙上落实到具体生产经营活动中,建立全员参与、扎实有效的民管监督约束机制是保证农业合作社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