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挂羊头卖鼠肉,心咋这么黑等 3 则挂羊头卖鼠肉,心咋这么黑 近日,公安部公布了各地公安机关在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行动中侦破的十起打击肉制品犯罪典型案例。其中,2013 年 2 月,江苏警方打掉的利用狐狸、水貂、老鼠等未经检验检疫的动物肉制品冒充羊肉售卖案例,尤其令人心惊、恶心。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天天挂在嘴边,打击执法行动也很多。但层出不穷的案例,还是让消费者感觉到:吃什么仿佛都不安全。在食品制假售假上,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为何如此呢? 老鼠肉冒充羊肉,首先在收购原料、加工环节就出现了监管盲区。犯罪嫌疑人自 2009 年开始制假,如此长时间内,原料竟然源源不断,这些原料谁在
2、提供?根据动物检疫管理办法 , “出售、运输动物产品和供屠宰、继续饲养的动物,应当提前 3 天申报检疫” ,显然,该案犯嫌疑人规避了这一规定,从山东将原材料运到江苏。他们如何一路瞒天过海、过关斩将? 这些假冒的肉制品基本都在苏、沪等地农贸市场销售,显然,犯罪嫌疑人是有选择的。因为大超市、大商场对这种来路不正的肉制品把关更严,相比而言,农贸市场更容易有机可乘。然而,对于农贸市场的肉制品管理,各地都有规定,比如上海某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发布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告知书 ,规定“禁止销售超过保质期、腐败变质、有毒有害、假冒、伪劣、使用违禁药物或化学物质等国家和本市禁止经营的食品” 。面对各地类似的管理办
3、法,假冒肉还能堂而皇之的销售,说明地方的管理条例流于形式,其根源在于掌握执法监管的人员失职。正是由于这种“终端”监管的失职,导致很多问题食品流向餐桌。 每一起食品安全犯罪案例背后,都有众多“黑心商人”在操纵。 “黑心商人”是食品安全事件最终的幕后黑手。像此案涉及的 63 名犯罪嫌疑人,无疑要面临法律的严惩,但如何通过法律手段,震慑更多的“黑心商人”呢?食品安全事件众多,究竟是法律惩罚过轻?还是法律仍存漏洞?值得我们深究。 “毒姜”上餐桌,都是姜农的错? 农产品种植少不了要用农药,但是如果不按规范使用,就会使产品农药残留过高,危害健康。记者在山东潍坊地区采访时却发现,有人置国家法律与人民健康于不
4、顾,明目张胆滥用剧毒农药神农丹。当地农民对神农丹的危害性都心知肚明,使用过这种剧毒农药的姜,他们自己根本不吃。 又是农产品“带毒”!很多读者一看到这样的新闻,就将责骂的矛头对准姜农,认为农民丧失良心,前有毒豇豆、毒小麦,己所不欲干吗施于人?但在笔者看来,农民用剧毒农药种地,固然是“小人心态”作祟,但根子上还是药残检测监管不力、把关不严、内外有别、外严内宽造成的。 “菜篮子”事关公众餐桌,如果“毒”从口入,直接损害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所以,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是个“硬杠杆” 。世界各国对农药的施用都进行严格的管理,并对食品中农药残留容许量作了规定。世界卫生组织对有毒化合物制定了 ADL 值(每人每日允
5、许最大摄入量)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及有些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各种农药在不同作物上的 MRL 值(即食品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标准) ,以此来衡量农产品中农药是否超过标准。可据笔者所知,中国的很多地方在执行政策的时候却“外严内宽” ,即出口产品要求很高,而国内销售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远远低于国(境)外标准。从报道中我们可以得知,那些用剧毒农药种出的姜,都有合格的药残检测报告。因为检测都是由姜农自己送样品,只要找几斤合格的姜去检验,就可以拿到农药残留合格的检测报告。但并不是所有产自潍坊的姜都有毒。据了解,潍坊当地出产的生姜分出口姜和内销姜两种,因为外商对农药残留检测非常严格,所以出口基地
6、的姜都不使用高毒农药。比如,安丘市对出口的高毒农药管理非常严格,每个镇和街道,每个社区,每个村都设有农药监管员和信息员,对农药的经营和使用实现无缝隙监管。这一方面说明国内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尤其是药残检测的漏洞很大;另一方面表明国内农产品安全标准还有很大提高空间。 依笔者看,要想终结“毒姜”的惨剧,当务之急是,农业、工商、质监、卫生、食品药品等监管部门应该以“毒姜”为由头,联合起来,立即掀起一场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检查风暴,从源头查起,尤其是对所有的农产品农药残留进行一次彻底的查禁。同时,要像安丘对出口大姜的监管一样,建立农产品监督的天罗地网,让“毒农产品”没有见缝插针的机会。 贫困县喝掉近 30
7、万元特供酒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河南嵩县国土局花 360 万元订制 2000 箱特供酒用于请客送礼。对此,该局回应称,从 2010 年 8 月,他们订制了 500件共 28.38 万元招待酒,已于去年 9 月喝完。按照中央厉行节约八项要求,已取消对该酒的订制。两年喝了近 30 万元的酒,那么吃饭吃了多少?其他开支多少?对此,该局办公室主任称“(饭菜钱)这个不好说,也没有统计过” 。 网友曝出的 360 万元特供酒资最后核实为 28.38 万元,虽然从数量上大大减少了,但对于一个国家贫困县来说,这笔支出并不算小。光喝酒就花了这么多钱,吃饭呢?网友的这些质问无疑问到了痛处。 招待用酒本来是件很平常的事,嵩县国土局为何要专门定制特供酒?难道特供酒就能喝出不同的味道?有网友算了一笔细账,一箱 6 瓶,500箱就是 3000 瓶,两年喝完,一年按照 365 天算,平均每天要喝掉 4 瓶多,哪来这么多的接待?对此,嵩县国土局没有具体回应,只称取消了特供酒的定制,回避了问题的关键。 公务接待费用一直是群众关注的重点,要消除群众心中的疑惑,就要把纳税人的钱真正用到刀刃上,真正推进三公经费公开化透明化,吃了多少喝了多少,吃了什么喝了什么,为接待谁吃的,合不合理,需一一向群众公开。只有让公开的阳光照进来,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舌尖上的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