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水利工程水泥搅拌桩施工质量控制分析摘要: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在施工中地基处理方式和处理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水泥搅拌桩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在处理的时候是采用相应的技术管理措施和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本文就当前水利工程施工中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确保在施工中水利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泥搅拌桩;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water conservancy, foundation treatment methods and processing techn
2、ology continues to improve in the construction, the cement mixing pile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the processing time is to use the technical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method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is article
3、carries the analysis and the discussion on the current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of cement mixing pil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quality control method, ensur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n construction. Key words: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cement mixing pile; co
4、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method 中图分类号: TV553 1 工程概况 某供水枢纽工程库区附属工程,工程为 V 等,主要建筑物为 5 级,按抵御相当于 10 a 一遇的设计洪水设防。护岸挡墙采用扶壁式钢筋砼结构形式,平均墙高 10.60 m。护岸挡墙地基土的工程地质特征:按岩土层的成因,组成岩土层的成分、颗粒粒度、沉积韵律及塑性指数,在钻孔控制范围内,将地基土分为 6 个层次,自上而下分为:人工填土;黏土、壤土及砂壤土;中细砂;淤泥和淤质土;残积土层及全风化岩;强风化岩。 2 施工前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要点 2.1 施工准备及场地平整 (1)应修好施工机械进
5、场的便道。 (2)供电设施应齐全。在施工现场,应配备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 (3)查明施工范围内的障碍物。地下有无大块石及地下管线等,空中有无高压电线等。所有障碍物应事先清除或设立明显标志避开,确保安全生产。 (4)场地平整。在准备施工搅拌桩的地段,首先用推土机将地表粗平,然后回填中粗砂垫层,再用平地机精平。有条件的地方,可用压路机静压 12 遍。 2.2 施工放样 首先用全站仪(或经纬仪)准确地放出施工段落的起始桩位及边线位置,然后用钢尺按设计要求的桩距用竹签在施工范围内标示出桩位(一般按正三角形布置) 。 2.3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1)水泥(固化剂)质量是关键,所用水泥品种和质量应符合
6、设计及规范要求。水泥进场之前,必须抽样做安定性试验,检验胶砂强度等指标,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进场水泥数量应能满足施工进度的要求,不合格或过期、受潮、硬化、变质的水泥拒绝进场使用。 (2)施工用水采用水质良好的水,一般为 HCO3NaCa 淡水,矿化度小于 0.3 g/L。水中的侵蚀 CO3 含量不超过国家标准,对水泥不具侵蚀性。 2.4 桩机安装就位 水泥搅拌桩桩机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全面的检查调整,主要有以下5 点:钻头直径及钻杆长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输送水泥浆的导管是否漏浆或堵塞。水泥制浆罐和压力泵是否能正常工作。发电机或外接电源是否和桩机电路接通。粗略调整桩机机身的竖直度,步骤首先,调整机
7、身两边的拉杆,使机身纵向竖直;其次,调整机身下边的四个带液压装置的支撑脚,使机身横向竖直;最后,纵横向都竖直后,钻杆上的悬锤线就会指向中心刻度并紧靠在中心度盘处。 3 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3.1 工艺性试桩 在工程位置大面积施工之前,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必要的水泥搅拌桩成桩试验(一般不宜少于 5 根) ,汇总试桩结果应得到以下要求及相关技术参数:满足设计水泥用量的各种技术参数,如钻进速度、搅拌速度、提升速度等。确定“四搅四喷”施工工艺流程:场地平整测量放样桩机就位制备水泥浆第一次预搅下沉第一次提升喷浆搅拌第二次搅拌喷浆下沉第二次提升喷浆搅拌成桩结束。 3.2 制浆质量的控制 按设计给定的水
8、灰比(水和水泥按重量比严格控制)在制浆罐中进行拌制,备好的浆液还应不停地搅拌,使其均匀稳定,不得离析或停置时间过长,超过 2 h 的浆液应降低标号使用;浆液倒入集料时应加筛过滤,以免浆内结块,损坏泵体。 3.3 泵送浆液质量的控制 泵送浆液前,管路应保持潮湿,以利于输浆。泵送浆液过程中,泵的压力必须足够和稳定,供浆必须连续,拌和必须均匀。如遇到浆液硬结堵管,必须立即拆卸输浆管道,清洗干净。 3.4 桩长的控制 采用电子自动记录控制法。要求每台桩机配备电子自动记录仪(电子自动记录仪能准确的记录开钻、终钻时间、浆液流量及钻孔深度) ,开钻同时打开电脑自动记录仪进行记录,以便掌握钻杆钻入深度、复搅深
9、度,确保桩长不小于设计要求。 3.5 单桩水泥用量的控制 (1)控制好水灰比。按成桩试验确定的配合比制备水泥浆,以婆氏比重计不定期检测浆液稠度,不得随意乱调水灰比。 (2)控制好输浆泵。泵必须有足够的压力和持久稳定的输浆能力,输浆量必须与桩机的钻进速度、搅拌速度及提升速度相匹配(这点是靠施工经验和试桩技术参数得来的) 。 (3)控制好桩机的钻进速度、搅拌速度及提升速度。确保单桩施工完毕后,为该桩所配制的水泥浆能全部用完,没有剩余。 3.6 桩机操作的控制 (1)柱机对位后,精调桩身竖直度,使搅拌轴保持垂直。 (2)启动搅拌钻机,钻头边旋转边向下钻进。同时,启动压力泵工作,边钻进边喷浆。 (3)
10、钻至设计标高后停钻,关闭搅拌钻机,钻进结束。 (4)再次启动搅拌钻机,钻头呈反向边旋转、边提升、边喷浆,使土体的水泥浆进行初步拌和。 (5)搅拌机提升至地面以下 1 m 时宜用慢速;当喷浆口即将出地面时,应停止提升,搅拌数秒以保证桩头均匀密实。施工时因故停浆,为防止断桩和缺浆,应使搅拌机下沉至停浆面以下 0.5 m 处,待恢复供浆后再喷浆提升。 (6)根据设计要求需要在地面下一定深度范围内进行重复搅拌时,钻头边旋转、边钻进、边喷浆至设计要求复拌的深度后,再反向边旋转、边喷浆、边提升,使受到搅动的土块被充分粉碎,土体和水泥浆能充分拌和均匀。 (7)根据成桩试验确定的各项技术参数来指导施工。现场操
11、作人员应详细记录每米下沉时间、提升时间,记录送浆时间、停浆时间以及施工桩长等参数的变化。 4 施工后的质量检测控制要点 4.1 桩的质量检测 4.1.1 轻型动力触探(N10)检测 施工单位按照 5%的检测频率,在成桩 13 d 内,采用轻型动力触探(N10)检测桩身的强度。根据贯入 30 cm 的锤击数来判定桩上部强度是否合格。检测出来的锤击数如大于等于设计给定锤击数,则认为桩的上部强度合格;否则,则认为不合格。 1 4.1.2 抽芯取样检测 在成桩 28 d 后采用抽芯取样检测,可反映出该搅拌桩整体喷浆均匀情况,桩身的长度、强度和完整性。 4.2 桩的质量评定 4.2.1 单桩评定 第一类
12、桩:桩长、桩径满足设计要求,整体喷浆均匀,无断浆现象。复搅段的桩芯完整且连续,呈柱状,复搅段以下,能取出完整的柱状芯样。桩身上、中、下段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所取芯样的柱状加块片状取芯率大于 80%。 第二类桩:桩长达到设计要求,整桩喷浆局部不均匀,但无断浆现象。复搅段的芯样大部分完整,呈现柱状,可制成等高试件做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局部松散呈块片状;复搅段以下,能取出芯样,芯样不完整,呈可塑状。复搅段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复搅段以下有一定的强度。所取芯样的柱状加块片状取芯率大于 65%;当取芯率小于 65%时,标贯击数须大于设计要求。 第三类桩:桩长达不到设计要求。桩体喷浆不均匀,有断浆现象。复搅段
13、的芯样松散无粘聚,大部分呈块片状,不能制成等高试件。复搅段以下呈软塑、流塑或取不出芯样。所取芯样的柱状加块片状取芯率小于 65%;且标贯击数小于设计要求。 第一类为优良桩;第二类为合格桩;第三类为不合格桩。 4.2.2 复合地基承载力评定 复合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4.2.3 综合评定 单桩评定都是第二类桩以上,其中第一类桩占 85%以上。且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其他指标合格时评定为优良;单桩评定都是第二类桩以上,其中第一类桩应占 60%以上,且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其他指标合格时评定为合格。 5 结束语 随着当前水利工程施工的不断扩,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种发展技术措施和发展手段不断的提高,由于水利工程中搅拌桩施工技术是一项隐蔽工程,如施工质量不好,便构成隐患且难以检查及补救。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的处理,设计严格的施工防范,紧抓施工环节,严格施工过程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各个施工阶段都进行严格的控制才能够确保施工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龚莉莉.水泥搅拌桩施工质量控制探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