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均衡发展理论下高职教育对内蒙古区域经济促进作用的探讨摘 要:目前在我国,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国家“十二五”以来,更是进入了快速稳定发展的轨道,已经成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力量。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区域经济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实问题。本文拟以非均衡发展理论视角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对内蒙古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非均衡发展理论 高职教育 区域经济 高等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 ,兼具教育和经济双重属性,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外部适应性特征。它对人才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整个社会的
2、人文素养的提高及区域经济增长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非均衡发展理论 非均衡增长理论代表人物佩鲁克斯认为,在同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在某些大城市或发达地区的某些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会优先发展起来,形成“增长极” ,这些“增长极”又会推动其他部门和地区发展。 增长极如何形成呢?首先,必须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合适的环境。增长极的形成需要大量的生产要素,如资金、技术、人才、机器设备、熟练劳动力等。其次,某些大城市或发达地区必须具备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他们不仅使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不断发展,而且能通过影响产生一批追随和模仿创新企业的增长企业。在区域经济的影响和带动下,又可以形成另一个增
3、长中心。再次,规模经济效益是“增长极”形成的又一重要条件。企业可以通过生产规模的扩大使其长期平均成本下降。 二、内蒙古高职人才对区域经济作用分析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有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更离不开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 20 世纪 80 年代,职业教育虽有一定发展,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层次较低,质量和水平不高,对内蒙古第一、二、三产业只起到提供“熟练劳动力”的作用。90 年代,高职院校对区域经济输送的人才从“熟练劳动力” , 转向输送“应用型”人才,对内蒙古区经济结构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加速、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进入 21 世纪,随着西
4、部大开发, “十二五”能源供应战略西移政策,及内蒙古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对区域经济输送的人才从输送“应用型”人才转向“实用性”人才。 三、非均衡发展理论下现今内蒙古区域经济高职人才的需求分析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迅猛,2011 年 GDP 总量达到 14359.88 亿元,三产构成为 9%:56%:35%,与全国三产 10.1%:46.8%:43.1%的构成相比较,一、三产业小于全国的比率,而第二产业远远大于全国比率;同期,内蒙古三产的从业人员构成 45.9%:17.7%:36.4%,与全国三产从业人员构成 34.8%:29.5%:35.7%相比较,内蒙古一、二产业从业人员与全国存在
5、明显差异。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人才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劳动力素质提升是经济增长的强大驱动力,可以起到促进产业升级的驱动作用。有研究表明,近 10 年来职业教育对我国 GDP 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 7.13%,平均每年拉动 0.64 个百分点。内蒙古 30 所高职院校要依托内蒙古各地区人才发展需要,其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目标要努力适应地方发展,培养适合内蒙古产业、行业、企业发展的实用性、高技能、综合型人才。 (二)高职人才是新兴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区域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淘汰落后产业,发展环境更友好、产能更高效的产业,而这些新
6、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支撑。由此看来,内蒙古加快高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步伐可以为内蒙古区域经济一、二、三产业的主导部门及像稀土、光伏、电子信息等有创新能力的行业、企业提供实用性、技能型人才。 四、非均衡理论下高职人才满足内蒙古三次产业的发展的对策 (一) “十二五”期间内蒙古产业发展分析 内蒙古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已经积累了巨大的资源、资本及生产优势,因此内蒙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可以采取以发展第二产业带动一、三产业发展,再以第三产业带动一二产业的发展策略。在第二产业中,六大优势产业冶金、化工、能源、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 2011 年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产值的 94.3%
7、;其中能源行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 52.4%。国家“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中要大力发展非石化能源,调整能源结构,使能源供应中间增量部分更多的依赖清洁能源;对于冶金建材工业,规划中提到“建设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提高深加工水平,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的目标;对于装备制造业,提到 “围绕汽车、机械、设备等整机生产,加快模具、关键零部件生产,发展配套产业,建设装备制造业配套园区”的发展目标;对于化学工业,提到“加大盐碱化工延伸加工力度,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增加产品品种,建成全国重要的 PVC 生产加工基地,打造塑料模具和制品产业集群”等发展目标。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提出
8、了加快建设蒙西、蒙东大型风电基地、积极发展稀土、光伏、电子信息、特种合金和非金属材料及鼓励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蒙药、生物疫苗和生物育种等目标。 (二)内蒙古高职院校人才发展措施 从“十二五”规划对六大优势产业的发展目标可以看到,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已不再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初级生产及初级产品加工,而是不断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环境更友好、产能更高效的新兴产业。新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支撑,内蒙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要紧密结合区域发展目标,办学体制和资源配置重点向市场化方向发展,防止内蒙古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缺乏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千校一率。 1.努力提升内蒙古 30 所高职院校专业内涵 根据
9、内蒙古“十二五”规划,在六大优势产业的专业设置上,内蒙古 30 所高职院校要要根据学校已有的办学资源,从专业内涵上开发。例如,尽管内蒙古 10 所高职院校开设了有关化学工业的课程,但是就专业发展实力来说,以内蒙古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最为雄厚。该学校在今后的发展中,专业设置应以内蒙古“十二五”规划为专业发展方向,努力提高专业、教师、学生的质量,形成产业、专业、企业的发展模式。以化工专业群打造学校品牌。对于内蒙古其他的高职院校来说,能源、冶金、农畜产品加工等其他的优势产业亟待专业精准、技能高的高素质的高职学生来提升行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内蒙古 30 所高职院校可以以内蒙古这些行业为依托,努力培养适
10、应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以“办好一个专业,兴旺一个产业”为发展目标,打造其专业特色,建立学校品牌。2.努力提高内蒙古高职学生的创业技能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的技能本位不仅包括了专业技能,还包含了创业技能、职场技能、公民技能、生活技能等要素,而“增长极”理论中也提出了“经济发展区域必须有足够创新能力的企业及企业家群体” 。因此,内蒙古 30 所高职院校要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加入“创业技能”的相关课程,使高职学生不仅以专业技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也要以创业、创新能力为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就内蒙古地区高职学生的知识技能、人本素质来说,餐饮业、服务业、农产品加工等行业门槛较低,内蒙古 30 所高职院校内部可以成立创业组织机构,通过开设的相关课程,带领学生进行市场分析,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进行指导,努力让有潜力的学生以创业实现自己的价值,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2012 年内蒙古统计年鉴. 22012 年中国统计年鉴. 3朱厚伦.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赂 M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 2004. 4陈文辉. 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价值 J. 宁波通讯,2012(15). 责任编辑:晓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