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84901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德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德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德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德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德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于德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一、德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地方差异不明显。全国各地各高校德语专业层次不同,各个地区对德语人才的需求也不同,但很多高校德语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忽略了各校学生素质之间的差异,也很少对企业的需求进行调研,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大同小异,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不少独立学院也都主要沿用母体学校的培养模式。在此种情况下很多打算培养应用型德语专业人才的院校也随波逐流,偏重于语言、文学类课程,忽视应用型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也经常是重理论轻实践,没有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特点,导致传统的德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2、

2、专业设置特色不突出。高校扩招以后,生源质量比以往有所下降,很多高校在设置德语专业课程时,往往是一旦设定了课程,就一直沿用这种课程体系,数年不变,不考虑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是否适应的问题。在开设德语专业时,许多高校没有兼顾本地市场对德语毕业生的具体需求,盲目跟风,使得开设的应用类课程无法体现本校特色,导致专业不专,特色不特的现象时有发生。 3、未处理好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关于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做了较全面的说明。该文件根据培养目标,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类型分为学术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其中应用型人才应有三个

3、特点:一是知识结构应围绕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二是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三是强调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由此可见实践教学应处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地位。但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只重视课堂教学,而未调动学生积极性,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情况。 4、教学方法和理念不能与时俱进。由于高校外语专业大多沿袭原师范类学校的传统,在对学生的培养上主要是针对以后学生毕业当老师或专门翻译人才的打造,所以很重视对语言基本功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少老师在教学方法上也沿用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模式,并未过渡到以“学生为中心”这种更

4、先进的教学方式上来,以至于很多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课堂上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 1、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突出应用型特点。培养德语应用型人才的院校应清楚地意识到与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院校之间的区别,本着“以学生为根本”的理念,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体需求和创造精神,明确本校人才培养的目的,突出应用型的特点,制定出符合本校的培养方案,培养出更多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综合以上特点,可对德语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目标作如下描述:即培养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岗位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在外事部门从事翻译、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人才。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得

5、仔细规划和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需要的已不再是单单懂一门语言的人才,而是需要大量集专业知识和外语知识为一体的复合型及应用型人才。因此除了在基础阶段抓好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本功以外,在高级学习阶段还应加强应用方向类的课程建设,有针对性地开设与德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所从事的工作密切相关的课程,如经贸、旅游、法律、文化等;并将此类专业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学习结合起来。 2、依据地区发展需求,发掘实践教学资源,并积极探索海外实践教学新模式,增强学生外语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德语专

6、业可以借鉴英语、日语等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经验,与当地的德资、澳资或涉外企业进行合作,争取建设集教学、生产为一体,能给师生提供动手能力的实践平台,将课内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在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中,也不能仅把目光局限于当地资源,还可采取海外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建立海外实习和学习基地,采取2+1+1(或 3+1)的模式,即在国内学习 2 年基础知识,再出国专业学习1 年,回国后再将海外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国内第 4 年的毕业实习中来。这种学习模式所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让学生置身于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中,既能学到纯正的语音语调,又通过与以德语为母语者的交流相处,深刻了解到德语的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极

7、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德语实践能力。 3、改革教学方法,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学习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然对教师的观念、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改革教学方法首先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时时更新,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要达到此目的,不能光靠教师自觉学习,学校层面的助推力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在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时还应考虑不同专业方向学生间的差异,要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有不同的教学重点。如经贸方向的学生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用德语进行涉外商贸谈判和外贸业务洽谈能力上;旅游方向的学生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德语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以及考虑问题的周密性方面;翻译方向的学生要把重点放在口、笔译以及德语

8、国家文化认知能力的培养上等等。 三、结语 新的社会发展形势对高校德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高校只有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中发现的问题,为区域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突出本校人才培养特色,实现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飞跃,才能使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得更紧密。 参考文献: 1徐理勤,顾建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探讨.高教探索,2007, (2). 2杨兴林.应用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的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 (6). 3黄梅芳.浅谈高校外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职业圈,2007, (12). 4刘永安.关于培养外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思考.反思者,2012, (3). 5郑晓梅.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职业技术教育,2003,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