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789491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学校“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等学校“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等学校“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等学校“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等学校“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附件:高等学校“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1 目 录一、形势与需求 .1二、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 .4(一)总体思路 .4(二)发展目标 .5(三)战略重点 .6三、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7(一)显著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7(二)大力加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能力 .8(三)着力培育战略咨询研究能力 .8(四)继续强化国际科技合作能力 .9四、深入推进高校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9(一)全面推进协同创新 .9(二)深化科技人才评价聘用机制改革 .10(三)不断完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机制 .10(四)推进科技资源配置方式改革 .11五、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和创新文化建设 .

2、11(一)加强和优化科技人才队伍 .11(二)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融合 .12 2 (三)积极培育创新文化 .12(四)加强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 .13(五)积极开展科普工作 .13六、加快建设高校创新体系 .14(一)基础研究与共性技术研发体系建设 .14(二)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15(三)服务行业产业与区域发展体系建设 .15(四)科技管理体系建设 .16七、高校创新计划 .17(一)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 .17(二)部署实施“高等学校 创新能力提升计 划” .17(三)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培育和建设 .18(四)实施重点科技项目 .19(五)统筹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试点

3、 .19八、保障措施 .20(一)增加并优化科技投入 .20(二)加快重大科研平台建设与资源共享 .21(三)引导高校科技工作特色发展 .21(四)加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 .21(五)提升科技管理与服务水平 .22 1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 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科技、人才规划纲要,全面提升高校创新能力,根据高等学校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 )和国家“十二五 ”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已由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进

4、行部署。一、形势与需求“十一五”以来,高校科技 战线以科学发展 观为指导,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 导方针, 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在继续实施“985 工程” 、“211 工程” 的基础上, 顺利完成“十一五”确定的各项目标,实现了高校科技工作的快速发展,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十一五 ”期间,高校新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141 个;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 项;全面参与了国家 16 个重大专项的研究任务,承担了 50%以上的“973 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年均保持在 80%以上;高校科技总经

5、费由 2006 年的 457 亿元增加到 2010 年的 940 亿元;五年来高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数量占总数的 65%。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汇聚能力显著提升。 “十一五” 期间, 2 高校研发人员总量从 2006 年的 26 万人增长至 2010 年的 32 万人;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高校分别占增选数的 56%和41%;“千人计划”引进人数占全国总数的 62%;获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数占全国总数的 55%,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数占全国总数的 65%;900 位学者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278 个科研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产学研合作

6、持续深化。 “十一五” 期间,高校先后取得了高档数控系统、轨道交通控制、电动汽车等重大技术突破;牵头组建了一批技术引领型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工业技术研究院、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行业共性技术平台;高校授权专利数累计达 115489 件,年均增长 40%。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拓展。2010 年高校承担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较 2006 年增长 100%;派遣人员和接收人员人次较 2006年分别增长 71%和 65%;参加国际学术会 议人次、提交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数量、做特邀报告人次、主办国际学术会议次数,较 2006 年分别增长 83%、53%、28%和 24%;发表国际 合作论文数占我国国际合作论文

7、总数 2/3 以上。“十二五”时期,高校科技 发展仍处于重要 战略机遇期。从国际竞争形势看,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能源、资源、信息、材料、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生态环保、海洋与空天等一些重要科技领域显现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全球开始迈入创新密 3 集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同时,各国围绕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竞争愈加激烈,纷纷把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深度开发人力资源作为核心战略选择,科技、人才、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从国内发展要求看,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攻坚阶段。综合国力持续大幅提升,科技与教育投入快速增长。但是,能源、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日益严峻,迫切需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8、,迫切需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迫切需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校是创新人才培养汇聚的主要阵地,是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源头,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推动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生力军,是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的载体、世界不同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是国家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面对新形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校科技发展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主要表现为:科技创新质量有待提高,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的作用亟待加强;人才评价与选聘机制不适应

9、人才成长的规律,创新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急功近利、学术浮躁的倾向比较严重,崇尚真理的创新文化氛围有待形成;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相对滞后,科技资源分散、低效现象仍较为普遍。二、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 4 (一)总体思路。“十二五”高校科技工作的 总体思路是:高 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科教结合为主线,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推进协同创新为战略选择,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通过试点先行、重点突破,带动 全局发展;着力提升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着力提升关键共性技术的有效供给能力,着力提升支撑高质量创新人才

10、培养的能力,着力提升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的能力,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实现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十二五”高校科技工作要突出以下五个基本要求:坚持把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作为本质要求。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以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支撑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高,形成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新机制。坚持把推进协同创新作为战略选择。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科学技术前沿领域,大力推进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社会的深度合作,促进资源共享,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坚持把加强原始创新作为主攻方向。坚定不移

11、地把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作为高校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确立基础研究在高校科技工作中的核心地位。 5 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根本保障。充分发挥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青年骨干人才队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着力构建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具有强大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坚持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强大动力。以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为着力点,破解长期困扰高校科技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以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全面激发创新活力和创新动力。(二)发展目标。“十二五”高校科技发 展的总体目标是:科技 综合实力、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国际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显著增强,高校创新体系基本建成,为教

12、育强国、人才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的若干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若干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一批协同创新平台成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学术高地;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鼓励自由探索结合起来,营造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的环境;一批重点建设高校成为知识创新的策源地、深化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和扩大开放的桥头堡。关键共性技术有效供给能力显著提高。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开发一批重大技术装备;一批创新平台成为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和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为加 6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

13、供强大支撑。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汇聚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稳定模式,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造就和汇聚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的模式和机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科技人员评价机制和科技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取得实效,知识和技术转化、转移、扩散机制进一步完善,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创新基地建设迈上新台阶。重点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和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对相关产业有显著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高层次国际合作联合研发基地、高水平战略研究基地和不同形式协同创新平台。(三)战略重点。以

14、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依托高校优势学科,瞄准科学前沿和国家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力争在若干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显著提升高校科技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以科研评价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带动科技资源配置方式、科技人员评聘机制、知识和技术转移转化机制、科研与教学结合机制的系统改革,进一步释放高校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以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高校已有基础,与科 7 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社会的创新资源深度融合,探索建立不同类型、形式多样的协同创新模式。以基础研究与共性技术研发体系、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服务区域和产业发展体系、科技管理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高校创新体系。三、全面提升高校科技

15、创新能力(一)显著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高校的基础研究主体地位和在知识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家“ 十二五” 科学和技 术发 展规划的总体部署,在基础科学、农业、能源、信息、 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制造与工程、综合交叉等重点研究领域和优先方向,超前部署若干重大科学问题研究,集中优势力量,突破一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方向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前沿技术,取得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支持和引导科学家将自由探索自觉聚焦于国家战略,着力支持一批有潜力的中青年人才和创新团队,显著增强我国在世界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组织部署若干冲击世界一流水平的基础研究基地建设试点,培育一批世界一流学科。进 一步完善学科布局,全面推动学科均衡发展。大力开展跨学科、面向未来的科学研究,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建立具有高度灵活性和适应性的交叉学科研究基地,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规章制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