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刺灸法总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刺灸的定义及作用。2、了解刺灸法的量学要求。,教学重点、难点刺灸的定义及作用。针刺的强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一、刺灸法的概念,刺法,古称为“砭刺”,是由砭石刺病发展而来,是指用不同的针具或非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或方法刺激机体的一定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灸法,古称“灸焫(ruo)。”,又称为“艾灸”,是指用艾火治病的方法。广义的灸法既是指采用艾绒等为主烧灼、熏熨体表的方法,又可包括一些非火源的外治疗法。,第一节 针具和刺法的源流,一、针具的起源和发展 砭石 骨针、竹针 金针、银针、铁针 不锈钢针 电针、光针、磁针,二、刺法的起源和发展,秦汉魏刺法的发展进
2、入第一次隆盛阶段 。史记载,汉高后名医姓淳于名意,善用针灸、药物,创始医案中多处提到针灸治病。伤寒论亦有针灸记载,并有“温针”、“烧针”、火灸等。后汉名医华佗亦善用针灸。,晋唐隋针灸学的重要发展阶段晋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总结了魏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唐.王焘外台秘要弃针言灸,是当时“轻针重灸”的代表。千金方也主张多灸少针。唐代,针灸治病发展成为专科。,宋金元 针灸学的进入兴盛时期。宋.党氏琼瑶神书重视并倡导针刺手法。何若愚流注指微赋提倡“子午流注”的时间针法学说 。宋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对经穴及针刺练习提供了直观形象。 元窦汉卿针经指南、入穴指法等主张进针宜缓, 首创透刺针法 。,明代陈会神
3、应针提出“催气手法”。徐凤撰针灸大全,金针赋中归纳了一整套复式补泻手法。高武针灸聚英、汪机针灸问对提倡手法宜简单化,反对复式手法。 杨继洲针灸大成该书也十分重视对针刺手法的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为学习经典之一。,清、民国 针灸医学日趋衰落,针刺手法亦无大进展。1929年国民党下令废除中医。 解放后 中西医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对针灸学的复兴创造了坚实的条件,针灸学在文献整理、基础教育、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等各方面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并随着针麻的问世而满誉全球,走向世界。当然,刺法也得到了飞跃的发展。,50年代毛主席号召:团结中西医;朱琏著新针灸学,以神经解剖立论;1951年,针灸疗法实验所成立;19
4、55年,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成立;5060年代,提倡“新医疗法”,针灸在全国得到推广,至 70年代,针麻镇痛等研究问世。,第二节 灸法的起源和发展,灸法古称灸焫(ruo)。说文:“灸。灼也,从火音久,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而灼之,”、“刺以石曰砭,灼以艾火曰“灸”。灸法起源于原始社会,当人类开始用火以后,便产生了灸法,灸法所用的材料,从开始的树枝到后来专门用艾绒。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记载。,灸法的形成和发展,春秋战国时,灸法已经颇为盛行。晋唐时,灸法仍十分盛行,几乎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孙思邈千金要方中亦大力提倡针灸并用。葛洪之妻鲍姑亦大力主张用灸法治病,成为我国历史上
5、第一位女灸家。王焘外台秘要主张治病用灸法而不用针法。指出“知艾火之功,过半于汤药矣”。 自宋以后,历代医家亦多注重灸法。,针灸两种方法的异同点,针和灸虽然所用的器材及操作方法不同,但有以下三方面的共同点:1、属于外治法通过体表作用于人体。2、都通过输穴作用于经络脏腑通过输穴的刺激作用,调节该经的经气和所属的脏腑。3、都具有调和阴阳、扶正驱邪、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功效。,拔罐法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起源:先秦古人,角法、吸筒疗法、火罐气。最早记载见于马王堆五十二病方。如治疗痔疾“以小角角之”。形成及发展:先秦:角法东晋肘后备急方:兽角罐。唐宋、明清:普及竹筒罐、水角、陶罐。近现代:玻璃罐、金属罐、抽气罐等等。,刺法及灸法操作的量学要素,一、刺激的量学要素(一)、刺激的强度。(二)、刺激的时间。二、灸法的量学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