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专项规划.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79174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8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三五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专项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十三五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专项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十三五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专项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十三五”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 2006-2020 年) 、 “十三五 ”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等总体部署,为明确 “十三五 ”期间公共安全科技领域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特制定 “十三五 ”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以下简称 “规划 ”)。 本规划涵盖社会安全、生产安全、综合保障与应急等公共安全科技领域。 一、形势与需求 (一)我国公共安全科技创新现状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公共安全科技创新工作。 “十一五 ”以来,科研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公共安全领

2、域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得到快速发展。总体来说,初步建立了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体系,风险评估与预防、监测预测预警、应急 处置与救援等公共安全关键技术得到长足发展;推进部门联动,促进社会安全、生产安全、综合保障与应急等领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如国家公共安全应急平台体系、 10 亿级别法定身份技术应用平台、 1800 米水平长钻孔 2 瓦斯抽采装备、极端工况下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及安全维护技术、大型灭火 /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等,行业科技水平取得大幅提升,为解决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提供了有效科技支撑;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建设,支撑了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公共安全科技对提升公共安全保障

3、能力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 同时我们必须清 醒认识到,我国公共安全科技创新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主要表现在:基础理论研究不足,自主创新性成果缺乏;总体技术水平与国外领先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一些关键安全与应急技术装备依赖进口;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和人才队伍建设依然薄弱。总体来说,我国的国家公共安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健全,而目前面临的公共安全形势却更为严峻,广大人民对公共安全的需求和期望又越来越高,亟需更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国内外公共安全科技创新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主要发达国家重视并不断加强公共安全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美国国土安全部战略规划( 2014-2018

4、)确定了防止恐怖袭击、提高国家准备水平和韧性能力等方面的重大任务;欧盟2020 地平线计划将保护公民安全、打击犯罪和恐怖主义、保护民众不受自然和人为伤害等作为主要研究方向;日本科学技术基本 3 计划( 2016-2020)确定了 13 个科技创新重点方向,其中国家安全保障等 4 个方向与公共安全直接相关。 整体来看,公共安全科技创新呈现越来越明显的不同领域加速融合、科技 -产业 -管理协同发展的趋势。风险评估与预防技术正逐步趋于标准化和模型化,并由单灾种向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转变;监测预测 预警技术向综合感知、多灾种耦合与跨领域智能预警方向发展;应急处置与救援技术装备正朝着多技术集成、多功能、智

5、能化及成套化方向发展;综合保障技术更注重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综合决策 、 多灾种耦合的实验平台建设。同时上述技术在增强城市韧性、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安全等方面的集成应用也已成为国际上公共安全科技发展的新趋势。 (三) 平安中国建设的 公共安全科技创新战略需求 党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将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作为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任务之一,强调要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 党的 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 “贯彻落实 总体国家安全观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强调 “要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发展应急产业,提升应急技术装

6、备核心竞争力。这些重大战略部署为公共安全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 4 当前,我国正处在公共安全事件易发、频发、多发阶段,公共安全问题总量居高不下,复杂性加剧,潜在风险和新隐患增多,突发事件防控与处置难度不断加大,维护公共安全的任务重要而艰巨。特别在当前信息化和国际化快速推进时期,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助力公共安全科技发展,但 也催生了新的风险隐患,给公共安全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虽然我国公共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综合保障等核心技术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呈现不断缩小的趋势,但总体上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健全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体系,为全面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7、构建安全保障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需求。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和 “以人为本、安全发展 ”的理念,以保障和改善民生 建设平安中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生命保障和社会稳定为主要任务,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公共安全科技资源,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和应急装备研发,不断完善科研基地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高公共安全 5 保障能力、培育和发展安全与应急产业、构建安全保障型社会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发展思路 围绕

8、我国公共安全科技创新重大需求,坚持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的指导方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高新技术应用和综合集成,强化实时感知预知、大数据分析决策、 综合治理、 多功 能智能化应急装备等关键技术研发,引导国防科技成果向公共安全领域转化,培育和发展安全与应急产业,统筹 “项目 -基地 -人才 ”,以科技计划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建设、国际科技合作等为抓手,全创新链设计,系统部署,重点突破,实现我国公共安全由被动应对型向主动保障型转变。 (三)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以人为本。以保证人的生命安全为宗旨,做好事前预测、风险评估、应急准备等突发事件预防科技支撑工作,系统

9、开展公共安全风险防范和处置救援关键技术研究,科技成果惠及民生。 2.强化能力,务求实效。坚持需求导向,突破公共安全 关键共性技术,强化应急装备研发,加强科研基地和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有力促进创新型企业、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和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的培育。 6 3.开放融合,协同创新。统筹各类创新资源,建立多部门协同共享机制,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探索建立多元化公共安全科技投入机制,鼓励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4.示范应用,培育产业。加强公共安全先进适用技术的综合集成,注重成果转化和应用示范。推动完善我国公共安全应急产品体系,培育和发展安全与应急产

10、业。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 标 面向公共安全保障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点围绕公共安全关键科技瓶颈问题开展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使我国社会安全监测预警与控制、生产安全保障与重大事故防控、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城镇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治理、公正司法与司法为民、国家公共安全综合保障总体技术水平由跟跑向并跑迈进,大部分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高通量人车物智能感知与安全风险防控、超深井超大矿山安全开采、载人用特种设备在线故障预警、多灾种耦合模拟实验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自主研发一批重大应急技术装备,填补国内空白,努力将安全与应急产业培 育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科研基地和高层次科

11、技人才队伍,为健全我国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 7 我国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构建安全保障型社会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二)具体目标 1.研究提出一批公共安全领域的基础理论。重点揭示突发事件多灾种耦合致灾机理和动力学演化过程、承灾载体灾变机理、应急管理理论等,为公共安全技术研发提供理论支撑。 2.突破 一批 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公共安全情景构建与推演、重大综合灾害耦合实验、国家安全平台等关键技术,提高我国国家公共安全综合保障能力。突破 超大规模网上网下统一身份管理、人 员身份特征精细刻画与精准识别、高通量人车物综合特征感知与风险防控、超高层建筑与超大综合体火灾防控等关键技术,促进社会安全监测预

12、警与控制技术水平的提升。 突破煤矿突水水源快速判别、尾矿库坝面和深部位移三维监控、典型化工生产过程失效研判、特种设备严苛工况下耦合损伤或失效的早期诊断及准确寿命预测等关键技术,大幅提升我国生产安全保障与重大事故防控水平。突破重大基础设施全服役周期内监测预警、诊断评价、风险评估、调控防控和智慧管理等关键安全保障技术,全面提升我国重大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能力。突破我国城镇安全的风险评估与安全 规划、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安全保障、城镇高层建筑运维安全保障等关键技术,增强城镇抵御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和 8 危机管理能力。突破多学科融合的智慧司法基础理论与共性技术、智慧法院支撑技术、智慧检务支撑技术、智慧司

13、法行政支撑技术、跨层级跨部门多业务司法协同支撑技术、以知识为中心的智慧司法运行支撑体系、公正司法与司法为民综合效能评价体系等关键技术研究,提升公正司法与司法为民科技创新支撑实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突破灾害信息获取、医学救援、人员防护、应急通信、航空救援、道路抢通、无人救援等关键技术,提升应 对突发事件应急产业支撑能力。 3.研制 一批 公共安全技术装备。突破公共安全技术装备核心关键技术,初步建立较为完备的公共安全装备技术体系,制定相关标准,研制标准化、系列化、成套化公共安全技术装备。强化智能技术在公共安全技术装备的应用,推动智能巡检、现场处置、应急救援机器人等一批自主研发的重

14、大技术装备投入使用,缩小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为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装备支撑,努力将应急产业培育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4.建设一批高水平科研基地。建设若干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大幅提升公共安全领域持续创新能力。建 设一批公共安全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促进成果转化和应用。建设 2-3 个公共安全领域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公共安全科技示范、科学普及与教育培训基地建设,逐步形成国家公共安全 9 科技示范网络和成果推广体系。 5.建成高水平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为依托,在国家人才计划中加强公共安全科技人才和研究团队的培养,形成一批高水平的公共安全科研

15、团队、学科带头人和工程技术人才。 四、重点任务 (一)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理论基础 公共安全领域的科技问题涉及到 多 种基础学科的交叉,包含众多复杂科学问题 ,必须加强公共安全领域的前瞻性、基础性和原创性科学研究,促进不同学科间的开拓、交叉、渗透与结合,为解决公共安全中的关键技术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为公共安全关键技术的攻关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为我国公共安全科技水平持续提升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专栏 1 公共安全共性基础科学问题 1.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动力学演化。研究公共安全体系理论模型与动力学演化;危险源识别评价与监测预警理论与体系;突发事件及其次生衍生与多灾种耦合致灾机理、演化规律、预测模型、预警

16、理论及监测原理;生产安全事故的孕育 -发生-发展 -演化机理、预测理论和 风险评估方法;社会安全事件孕育与危害机制、风险预测模型与评估方法等。 10 2.承灾载体灾变机理。研究城市综合风险预测、脆弱性分析、安全韧性城市的内涵与构建理论,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能评估方法及加固机理;重大基础设施灾变机理,风险检测监测、监控与预警方法,以及设施间安全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效应评价理论和方法等。 3.应急管理理论与管控体制机制。研究多灾害事故的应急管理理论;突发事件的防控理论和管控体制机制;应急技术装备的集成化原理、原型设计理论,标准化、体系化、成套化设计理论与方法 ,人体工效学、效用评价原理、灾害适应 性原理、可靠性分析理论等。 4.公共安全基础通用标准。完善公共安全标准体系,重点研制突发事件预警、应急通信与信息共享、应急组织与指挥、应急资源管理、应急培训与演练等领域的公共安全基础通用标准,并开展应用示范,提高公共安全及应急管理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协同化水平。 (二)统筹研发部署,突破关键技术 1.发展国家公共安全综合保障技术 紧密结合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重大战略规划,攻克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核心共性技术并进行工程应用示范,全面提高国家安全信息集成、综合研判和危机应对能力,提升突发事件处置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