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国际政治经济学通论 感谢王祎蕾,冯梦迪,宋亦明,王玉溥,朱筱睿 第一章 导论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国际政治经济学?它的研究议题有哪几类?研究路径有哪几种? 国际政治经济学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主要是研究国际体系中的经济要素 (包括资本、技术、劳动力以及信息 )的跨国流动对国际体系本身、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内部政治结构和过程的影响,反之亦然。 研究议题: A.全球层面的问题,包括国际金融与货币体系、国际贸易 体系、跨国生产(跨国直接投资)、国际环境、国际秩序(资本主义体系)以及全球
2、化; B.地区层面的问题,包括区域化(例如欧洲区域化、亚洲区域化等)、联盟经济; C.国家层面的问题,包括发展问题、转型问题、国家竞争力问题等。 研究路径: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学就一直围绕着两个领域展开研究:一个是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另一个是国际体系的研究。 A.国家对外经济政策分析上的四种具体研究路径: 以体系为中心的研究路径 : 三个最为基本的假设:世界经济体系是有结构的。国家是单一行为体,有富裕 和贫穷之分。体系决定国家的对外经济政策选择。 以国家为中心的研究路径:对国家的定义:第一类是将国家定义为一种组织结构或制度安排;第二类是将国家看做是一个行
3、为体;第三类是将国家看做是一种由官员和制度组成的国内政治结构。 以社会中心的研究路径 : 两个最为基本的假设: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国家利益实际上反映了不同政治集团以 及社会力量的利益,社会在国家的对外经济政策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外经济政策 是社会中不同的政治集团以及社会利益群体博弈的结果。 以行业间要素流动为中心的研究路径:三个基本假设:政治联盟在贸易政策 的制定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政治联盟并不是稳定的,政治联盟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以及同一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存在着很大差异。贸易政策中政治联盟的类型主要取决于行业间生产要素流动的程度。 B. 对国际体系的研究路径 国际政治经济学对国际体系的
4、研究,主要体现在国际机制和国际制度的研究上。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研究的基本的倾向:在理性选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国际体系中国家之间合作的研究;通过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经济的关联性来研究国际制度和国际机制;运用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将国际体系中的国际制度、机制的设计以及相关国家的战略选 择变得具有可操作性。 2. 为什么说国际政治经济学突破了传统的国际关系研究范式? 首先,就研究范围来看。 传统的国际关系学的研究范畴是政治安全领域,以战争与和平- 2 - 为焦点,以国家为中心。 而国际政治经济学主张凡能够有效地提出要求的实体,都应当被视为国际关系中的行为者。 国际政治经济学主张从两个方向突破过去的
5、研究范畴:一是打破国际政治与经济研究的界线,二是打破国内和国际问题研究的界线。 其次,关于国际关系的核心概念。传统的观点是应当聚焦于权力和利益,确切的说是民族国家的利益和掌握在国家政府手中的权力。国际政治经济学 主张把民族国家和世界市场作为新的核心概念,在全球范围内探讨国家与市场、权力与财富的联系。应当从民族国家与世界市场的相互作用中寻找解释和预测国际关系的钥匙。 第三,关于研究的出发点和分析工具。传统理论从战争与和平入手,遵循政治学的逻辑和方法。国际政治经济学则以合作与冲突为切入点,关心的是国际活动的参与者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达成妥协进行合作,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冲突对抗。 3. 古典重商主义的政
6、策主张和理论观点是什么?它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有什么样的启示? 政策主张: 古典重商主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 ( 15 世纪 16 世纪中叶)强调货币(铸币)的绝对增加,强调多卖少买,发展成为货币平衡论;晚期重商主义( 16 世纪下半叶到17 世纪中叶)强调通过对外贸易来增加货币,发展成为贸易平衡论。 早期和晚期重商主义在政策主张上基本一致,主要为以下几点: 1.货币即财富。 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个国家财富的大小就在于拥有金或银等贵金属的绝对数量,国家财富的主要来源有两方面,即金银矿的开采和发展商业,尤其是发展对外贸易。 2.国家干预经济 A.进口禁令和关税保护,使得国家吸收大量
7、国外的货币,在贸易平衡上处于有利地位 B.办法特许证以及给资本家经营手工工场业的垄断权,国家通过颁发特许证,允许某些资本家成立公司和拥有出口某些商品的特别权利 C.政府之间制定通商条约,以保证各自对某种商品的垄断权。 D.推行殖民政策是各国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出发点是宗主国应该能够从殖民地直接进口商品,而不用通过货币或高价的商品从某国购进或交换,如此便于欧洲殖民国家建立一个封闭的商业和工业帝国,改善自己的贸易收支。 理论观点: 李斯特,指出世界主义经济与流行学派的理论体系,提出国家经济学理论: A.生产力是国家经济的基础,生产力既 包括创造物质价值的人类劳动,也包括维持法律与秩序
8、、培养和促进教育、宗教、科学、艺术的人的精神劳动的生产性,即不仅体力劳动、物质资本是生产力,而且脑力劳动、组织和管理等精神劳动也是生产力。一个国家的进步和财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财富。 B.工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工业对于一个国家的个人、社会以及政治生产力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C.关税是保护国内工业的主要手段,但是关税保护应有相当的节制,否则会削弱国内生产力,给税收带来不利。只有以促进和保护国内工业力量为目的时,才有理由采取保护措施。所有的保护方式,没有一个绝对 有利或有害的,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该国特有的环境和工业发展状况。 启示: 古典重商主义在发达国家资本积累早期阶段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曾起过重
9、要的指导作用,对 70 年代以来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主要有两点启示。 - 3 - A.国家利益与国家体系。国家的利益是经济活动的主要目标,强调在国际体系中加强重商主义国家的建设,政府积极干预新兴的国内工业和贸易的发展,并在最大程度上依靠保护主义政策来保护国内工业,反对外来的竞争者,以此保证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正常发展。 B.民族经济与工业化。 19 世纪到 20 世纪,所有国家都在强调重商主义,将工业 化作为国家的奋斗目标。工业对经济具有溢出效应,工业的发展会导致经济的总体发展,能使经济上的自给自足和政治上的独立成为可能;工业化是现代世界军事力量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安全的核心。 因此, 20 世
10、纪 70 年代以来,受古典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和理论观点影响,国际体系中出现了经济民族主义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社会现实,以及由此出现了国家主义理论。 4.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对国际贸易持有什么样的观点?古典自由主义范式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亚当 斯密: A、绝对优势理论 :鼓励以绝对优势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反对 重商主义一味地追求对外国输入品进行管制。 B、倡导自由贸易政策。认为虽然安全比富足更加重要,但相对于国家相对权力,国家乃至国际的经济条件和经济制度,特别是市场更为重要。 大卫 李嘉图: 质疑了斯密的绝对利益说,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一般基础是比较利益而非绝对利益,即使一国与另一国相比,
11、在两种产品生产商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国际分工和贸易仍然可以发生。 共同特征: A、人的本性:运用理性能力追求自我利益。 B、社会:好的社会允许个人自由地追逐个人的利益,自由就是没有政府的高压和他人的强迫。 C、政府:有限干预。 D、市场:市场是为满足人类需要而自发产生的,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交换的条件是由大量的供给与需求的不断平衡来决定的,而非由权势来决定。 E、道德:没有一种客观的方法来决定某种特定的价值优于其他价值,因而,个人可以自由根据好恶来决定对错但不可伤害他人。 F、平等和公正:平等是指每个人从事经济活动和享受宪法保护的机会平等。公正是指宪法既保护个人权利,也惩罚危害他人权利的人
12、。 G、效率:指将资源分配给那些最愿意并且最有能力为其付出代价的人们。 5.古典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它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启示主 要体现在哪几个概念上? A.在任何社会中,经济关系都是基础,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主要是受经济利益的驱动。 B.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产阶级时代的整个社会分类为两大相互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 4 - C.资本积累理论。马克思认为存在着两类积累,即原始积累与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资本积累。原始积累是强迫劳动者彤生产资料分离,在一极造成“自由的”无产者,在另一极造成资本家。资本积累则是建立在对剩余价值的剥夺上。 D.劳动力的价值
13、由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货币所有者一旦购买了劳 动力,就有权使用劳动力,这样,除了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补偿劳动力生活费用的价值外,就出现了资本家不负任何报酬的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产品或价值,它可以通过延长工作日或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获得这种价值。 E.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后,出于追求高额利润、扩大生产的需要,而投入新的生产,这样剩余价值转变为资本。伴随着这种剥夺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的过程的几句,资本主义制度变得日益具有国际性。 F.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就是剥夺的加剧,最终的结果便是资本主义的灭亡。 G.资本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相互 作用和相互影响,世界
14、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落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书上并没有清晰的归纳古典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辛老师 PPT 中有如下一部分叫做古典马克思主义的特征,但实际上我觉得是归纳的内容 ) 第一,在任何社会中,阶级斗争以及其他社会固有的矛盾必然导致社会的失调。 第二,人类社会最为基本的规律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最为基本的动力。 第三,资本主义的发展完全受一种社会运动经济规律所支配,这些规律包括不平衡规律、资本积累规律和利润率下降规律。 第四 ,社会主义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一个必然的终结阶段。 启示 A.剩余转让:剩余价值是在资本家
15、和工人之间转让的,剩余价值最终被转让给资本家进行积累,即剩余价值是由边缘区转让到核心区。 B.资本积累:爱本积累是资本家追求的最终目标,通过资本积累,资本家扩大了生产规模,获得了高额利润。中心区和边缘区的交换是一种不等价交换,在这种交换中体现了中心区对边缘区的剥削。 C.工资水平。工人的工资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资本家通过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或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获得剩余价值。工资水平受经济周期影响,利润的高 低以及高工资商品和低工资商品供求的变化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周期。 D.资本主义体系。资本主义体系内部的双重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
16、亡,最终为社会主义所取代。 20世纪 50-60年代盛行的依附理论以及 70年代兴起的世界体系论主要继承并运用这四个概念范式。 6.请简要介绍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和其局限性。 ( 620) ( 博弈论是一种数学运筹方法,后来被引入经济学等研究领域, 50 年代以后运用 于 国际政治学 。 以“ 从事国际博弈的都是理性行为者,各自追求自身利益,并且都面临 既定的报偿结构环境 ”为前提, 分为“零和”或 “非零和”以及 “ 两方 ” ( two-player game) 和 “ 多方 ” ( N-player game)博弈 。 国际政治经济学在运用博弈论模型时强调 “非零和”;研究重点是国家间合作的
17、可能性 ;强调多层面的、多轮次的博弈对国家交易行为的影响。 博弈论对国际合作的研究是建立如下理论假定的基础上: 国家是统一而理性的行为主体,国家间的博弈是由国家居于主导地位的。 )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 基本假设: 共同知识 (脏脸博弈) 是博弈论的最基本假设,指“所有参与者知道,所有参与者知 道所有参与人知道,所有参与人知道所有参与人知道所有参与人知道”的知识。 - 5 - 三个基本要素: 行为体 :是指一个博弈中的决策主体,其目的是根据自己的偏好,通过选择性的行为(战略)将自己的效用最大化。行为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团体。 效用 是指行为体对自己所得利益的估计。 战略, 是指行为体在
18、给定信息集的情况下的行动规则,它规定行为体在什么时候选择什么行动。 两种状态: 纳什均衡 :指一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参与者的最优策略组成;即在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人有足够的理由打破这种均衡。 帕累托最优 : 指资源 分配的一种状态,即在不使 任何 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出现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的状态。(帕累托最优与帕累托改进的关系) 局限性 ( 279) () 理性的有限性: 博弈论的基本假设是人是 完全理性的,能够没有错误地选择最佳手段达到目的。然而事实上人的有限理性并不满足这种假设。 () 偏好的社会局限性 :由于理性有限,人们往往根据自己的偏好来进行选择,这同样打破了完全理性的假
19、设。(在分析国家行为时不能忽视意识形态对国家的影响) () 集体行动过程的复杂性 : 国家的决策过程受到该国在国际体系中的整个地位、该国的特殊实力、国内联盟的强弱程度的影 响。博弈论被应用于国际关系研究必须面对决策过程的复杂性。 () 信息的透明度与可信度 : 共同知识是博弈论的基本假设,只有所获取信息是真实的,才可以用博弈论进行分析。 7.请简要介绍国际政治经济学界广泛使用并最为典型的四种博弈,并指出其对于国际关系研究的启示。 ( 1000) 简要介绍 国际关系研究的启示 协作博弈 囚徒困境是协作博弈的经典模型。两个基本特征:协作博弈的均衡结果对于双方都是次优选择,双方都想摆脱次优的困境,所
20、以不合作就成为博弈双方主导战略。在囚徒困境中,任何一方都有通过欺骗对方而使得自己的利 益最大化的可能,因此处于囚徒困境中的双方存在着背叛和搭便车的可能性。 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是解决囚徒困境的重要途径,而在相互合作中,任何国家都需要获得有关其他国家行为的广泛信息。 解决国家之间的协作博弈必须有强有力的正式的制度或者机制作保障, 通过建立较强的制度或机制,使得背叛行为付出高昂的代价。 否则很难避免背叛或搭便车。 应用:互惠贸易自由化、 资源的集体管理 协调博弈 性别博弈是协调博弈的经典模型。两个基本特征: 尽管双方偏好有所不同,但必须有一个共同的意愿和选择趋向 。博弈双方必然有一方做出轻微让步,这
21、对双方都是有利的,但也存在着由于双方在利大利小分配上的争执,最后导致“共同失利困境”的可能性。 尽管国家都有自己偏好的结果,但由于没有主导战略,双方面临的主要困境在于在两种均衡结果中何者将获胜。如果能通过协定或协议是的双方在分配问题上达成一致,就可以获得双方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应用:全球和地区市场的监管分析 保证型博弈 猎鹿博弈是协调博弈的经典 国家作为一个行为体, 如果拥- 6 - 模型。两个基本特征:两个行为体有一个共同偏好的最优结果 ,由于双方都没有主导战略,因此只要合作就可以是双方利益最大化 虽然相互背叛也能获得均衡结果,但这是次优结果而不是最优结果,因此在保证型博弈中,没有背叛和搭便车
22、的可能。 有公开透明的内部制度和协调一致的政策,就能通过相互合作使得 利益最大化,单边行动以及背叛都不利于利益最大化。因此信息的透明度与国家行为的理性化是保证此类博弈中国家达到利益最优的关键,甚至可以取代制度建设。应用:金融市场中相关国家的合作 劝说型博弈 (行为体偏好不对称博弈) 三个基本特征:两个行为体的利益偏好是不对称的强者一方将合作作为主导战略并愿意单方面提供公共物品博弈双方不但存 在利益分配问题,也存在背叛问题 在劝说型博弈中,强国往往面临其他国家“搭便车”的挑战,强国往往选择通过威胁(减少给弱国的偿付额度)与承诺(提高支付的额外额度)与其他国家达成合作。尽管要付出高昂成本,但是强国
23、却能获得持久的主导权作为补偿。因此,处于劝说型博弈的国家,只要相互建立了可信度,通过合作技能避免“搭便车”,也能进行利益的合理分配。 应用:美国对技术出口的管制、朝鲜半岛的安全机制建设 第二章 相互依存理论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相互依存、敏感性相互依存、脆弱性相互依存和复合相互依存? 相互依存 : “一 般而言,以来指的是为外力所支配或收起巨大影响的一种状态。世界政治中的相互依赖,指的是以国家之间或不同国家的行为体之间相互影响为特征的情形。这些影响往往源自国际交往 跨越国界的货币、商品、人员和信息流动。” (罗伯特 基欧汉 &约瑟夫 奈) 相互依存不意味着:互利和没有冲突、 “ 非零和 ”
24、、完全平等。依照彼此付出的代价,相互依存可分为:均等依存、绝对依存、不对称依存。 敏感性相互依存 :敏感性指的是在某种政策框架内所作反应的程度,即一国发生的变化 导致 另一国发生变化速度的快慢和付出代价的大小。衡量标 准:跨国界的交往数量、因交往变化所付代价对社会或政府所产生的影响 脆弱性相互依存 :脆弱性是“国家试图改变政策以减少外部条件所强迫付出的代价”即 一方对另一方获得替代选择的相对能力及其付出的代价 。衡量标准 :做出这种政策变化代价的大小和承受这种代价的政治意志 复合相互依存: ( 1)社会间多渠道联系:国家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外交部门的正式安排 及政府权势人物之间的非正式关系;跨
25、政府关系,包括政府非权势人物之间(面对面和通过电讯)的非正式关系;跨国关系,比如跨国公司的行为。( 2)国际间关系的议程包括许多没有明确或固定等级 之分的问题( 3) 军事力量起着次要作用 2. 简述复合相互依存的政治过程。 ( 467) - 7 - () 联系战略: 强国越来越难以运用支配地位控制其他问题的最终结果。这不妨碍强国运用其优势来影响和控制相关问题的结果。 贫弱国家因为国内利益相对简单,运用联系战略,从强国获得让步或附带补偿。 () 议题的设置:议程的形成,即某些问题如何获得高官们的持 续关注。经济增长和敏感性相互依存的增加影响议程设置。国际机制变得 无效或无法适应某些重要问题的需
26、要,心怀不满的政府会要求变革。各问题领域权力资源分配的变化将对议程产生影响。实力上升的 国家政府可能将某一问题与其它问题联系起来处理。议题的政治化过程不但自上而下,还有很多自下而上。跨国行为体重要性的增加也将影响议程。各种问题提出的技术特征与制度背景将极大影响着政治化的模式。 () 跨国及跨政府关系:这包括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跨政府联系。相互依存愈发展,政治上讨价还价的结果就愈受跨国关系的影响。跨政府政策网络的存在,导致对国际政治的一个标准前提 国家依自身利益行事 有不同解释。(哪一个自身?什么利益) () 国际组织:特别有助于议题的确定。有利于弱小国家提出倡议、推行联系战略。是促成联盟建 立
27、的触媒。 现实主义条件之下 复合相互依存条件之下 行为体的目标 军事安全将是首要的国家目标 国家的目标因问题领域而异。跨政府政治的存在,导致目标难以确定。跨国行为者将追求自己的目标。 政府的政策工具 军事力量是最为有效的政策工具,尽管也采用经济手段及其它政策工具 适用于具体问题领域的权力资源最为相关。相互依存、国际组织和跨国行为体的管理将是主要的手段。 议程形成 实力均衡的潜在转变和安全威胁将确定高度政治领域的议程,并将对其它议程产生重大影响 议程受到如下因素的影响:各问题领域内权力资源分配的变化 ;国际机制地位的变化;跨国行为体重要性的变化;与其它问题的联系以及敏感性相互依存增强而导致的政治
28、化等。 问题的联系 联系将降低问题领域间后果的差别,增强国际等级区分 由于武力的效用难以发挥 ,强国实行联系战略将愈加困难。弱国通过国际组织推行联系战略将削弱 而非增强国际等级区分。 国际组织的作用 受制于国家权力和军事力量的重要性,国际组织的作用有限 国际组织将设置议程,促动联盟的建立,并为弱国的政治活动提供场所。选择处理某问题的组织论坛并争取支持票的能力将是重要的资源。 3. 从相互依存出发,有哪几种模 式可以解释国际机制的变化? 相互依存论者把对相互依存关系产生影响的一系列具有主导性的安排称作为“国际机制”。 () 经济进程的解释模式 该模式的解释一般基于三个前提:技术变革和相互依存的增
29、加使现有的国际机制过时;政府必须对提高生活水平的国内政治要求迅速做出反应;资本、货物以及某些情况下人员的国际流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成为政府修改或重新创立国际机制以恢复其有效性提供强大动力。 经济进程模式抓住了技术变革在解释过于一个世纪各种发展中的重要性。但是,政府在做出决策时, 继续为安全、自主权及其它价值而 牺牲经济效应。该模式对从一种均衡状况- 8 - 转向另一种均衡的困难轻描淡写。该模式忽视了相互依存带来的利益问题因团体、部门和国家的不同而迥异。因为其主要解释变量为长期趋势,难以有效解释各种变异。 ()总体权力结构解释模式 在一种国际体系中,结构决定国际机制的性质,军事实力是最重要的
30、权力资源,战争往往导致机制变迁。在没有战争的情况,霸权体系的收益及该收益的分享也有可能导致国际体系中的总体权力趋于分散,因而导致该体系的崩溃。 当权力更为集中时,有利于强国利益的新机制将应运而生。 评价:该模式预测各问题领域的结果 有强烈的趋同倾向。大国可以将权力资源用于一切领域,以确保同等的边际收益。基于总体权力结构的传统解释模式,简明扼要和预测简洁。揭示了冷战期间经济秩序的大致特征,特别是基本分野。当解释从国际经济机制的大致特征转向机制变迁时,这种简洁模式失灵。没有为预测提供良好的基础:对国内政治、利益和问题做出的预期不够充分。对各问题领域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忽视了各国的多渠道联系所引致的
31、复杂性。 ()问题结构模式 此种模式假设某一问题领域中的权力资源在用于其他问题领域时, 就会失去部分或全部的效力。在问题结构模式中,武力可 以使用,但将付出高昂代价;对各国政府而言,军事安全并非居于问题领域等级之首;各个问题领域不可能有效地联系起来,权力资源也不可能轻易地转化;不同的问题领域存在不同类型的政治过程和制度。此种模式还认为,强国制定规则;但起作用的是问题领域内的实力。当一个问题领域内基本权力分配与一个机制内的有效权力分配不一致时,该机制有可能发生变迁。 评价:问题结构模式能够对特殊情形做出明晰的预测。一旦不同问题之间成功地建立起来联系,问题结构的解释力就会下降,因为分析者需要更多的
32、信息;但区别力较强。该模式忽视国内和跨国行为体。 结构解释模式的简单性使之成为分析机制变迁的最佳起点。这些模式只能提供部分解释。 ()国际组织解释模式 基本假设:一系列的网络、规则和机构一旦建立,将难以清除或者进行大规模调整;在这种情况下,连具有优势潜能的政府有时也会感到,当它与现存的网络、机构中的既定行为方式发生冲突时,就难以执行自己的意愿。国际机制依照能力分配的状况建立、组织起来,随后相关的网络、规范和制度却影响着行为体运用这些潜能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的基本能力越来越难以作为国际机制特点的衡量指标; 国际组织的网络、规范和制度提供了影响后果的 权力。影响后果的权力将由依存组织的能力
33、 如 投票权、组建联盟的能力、对精英网络的控制 所提供。在此情况下:机制不再与国家能力的基本配置相一致,国际组织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在基本权力结构没有发生变迁时,国际组织为国际机制变迁的动力提供解释。机制变迁的主要根源:其它网络、规范和制度或许介入特定的组织形态,从而影响国际机制的性质。该模式强调与国际组织相关的政治进程。该模式主要强调政府间或跨政府关系的多层次性。国际组织模式比基本结构研究法更为复杂,需要更多的信息;赖以建立的因素更为短暂,更有可能发生逆转。国际 组织模式只能在复合相互依存条件下使用,即使在复合相互依存条件下,国际组织模式的可预测性也主要取决于政府对国际机制的信心和态度。 二
34、、论述题 指出相互依存论理论中对你观察、研究全球政治经济最有帮助的部分,评述这一部分并举例说明;指出你认为最能体现该理论局限性的部分或该理论最薄弱的部分,评述这一部分。 - 9 - 通过对相互依存理论的学习,我发掘该理论将非国家因素引入国际关系研究之中,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对原有全球政治经济体系的认识。更为全面地说,相互依存论者对古典现实主义的批判,让我受益颇多。 传统现实主义理论者存在三个 传统的假设,即认为国家是国际政治舞台的最重要行为体、军事力量是最为有效的手段、世界政治中的问题具有等级之分。但是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现实主义者的理论存在缺陷,对于很多问题不存在解释力,如美元浮动、石
35、油冲击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等。在这样的背景下,相互依存论者进行了反驳:社会联系渠道的多样、问题间等级之分得以消失、军事力量不起主导作用。事实上在当前这一理论仍具有很好的解释力,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在全球政治经济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和突出,国家主权不断削弱,甚至部分国家再想超国家机构让渡主权。在这一过程中,经济问 题变得同政治问题一样重要,对于贸易、投资以及援助问题的讨论甚至超过了对军事和战略问题的关注。这些实践都说明了相互依存论具有良好的解释力。 但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该理论也存在不足,相互依存论忽视了对国家实力,特别是对霸权国家实力和行动力的考察。事实上相互依存的国际机制必须有一个制定者和维持者,
36、而这个制定者就是霸权国家。换句话说,相互依存理论太注重对于相互依存、国际机制、跨国公司以及国际组织的探讨,反而忽视了传统国际关系行为体 国家的探讨和分析。 第三章 霸权稳定理论 一、简答题 1.理解霸权有哪几种 模式? 霸权目前主要存在着三种理解模式:一种是基本力量模式,一种是力量行动模式,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模式。 按照基本力量模式的观点,霸权就是指在物质资源方面具有绝对优势,有四种物质资源尤其重要,包括原材料、资本、市场以及在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中的竞争优势。在此模式中,罗伯特吉尔平认为霸权国家主要有以下三个标志:巨大的市场规模、货币优势以及经济的灵活性和流动性。 按照力量行动模式的观点,霸权是
37、指一个国家有足够的能力来维持主宰国家之间关系的必要规则,并且有意愿这样做。但这一理论同时具有将霸权国家看做国际体系合作中充 要条件以及忽视国内因素的局限。 - 10 -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霸权是一个大国在很大程度上将它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甚至文化上的原则和意愿强加于国际体系中。历史上增有荷兰、英国以及美国三个霸权国家,他们的霸权与在农业 -工业、商业以及金融方面的效率相关;奉行全球“自由主义”;霸权力量主要源于海洋的军事力量模型。 2.霸权稳定论者是怎样论述霸权和国际体系稳定之间的关系? 霸权稳定论者主要是从经济领域或政治和军事领域论证两者关系的。 世界经济领域的霸权层面:金德尔伯格认
38、为一个开放和自由的世界经济需要有一个居霸主或主宰地位 的强国。他通过分析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萧条的案例得出了国际体系中必须且只能有一个稳定者,这个稳定者就是霸权国家的结论。吉尔平认为,自由市场体系的出现和发展必须有三个前提,即霸权、自由意识形态和共同利益。 世界政治和军事领域的霸权层面:吉尔平认为对国际体系的统治或控制主要有三种途径:政治联盟之间权利的分配;国家间威望的不同层次;国际体系中的一系列权力与规则。霸权国家实力越强,国际体系越稳定;霸权国家实力下降,体系便开始失衡并且越发不稳定;无霸权存在时,爆发大战的可能性极大,国际体系将解体。 3.霸权稳定论者是怎样论述霸权周期和国际体系
39、的变革的。 霸权稳定论者主要从霸权周期以及霸权周期的动力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霸权周期是指霸权国从兴起到衰退的整个历史时期。莫德尔斯基、沃勒斯坦以及吉尔平等人都提出了不同的霸权周期理论,并根据霸权国家的历史实践进行了划分。 霸权周期的动力是成本与收益。拥有高效率的国家能从世界性的市场获利更多并且有意愿、有能力维持世界市场;虽然认识到存在搭便车现象,但是霸权国家仍要支付搭便车的成本;这就要求霸权国家具有巨大的经济剩余。随着维护国际体系的成本的增加、搭便车者的发展以及 霸权国国家自身的衰落,霸权国家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意愿和能力不断减弱。自身经济剩余减少、边际收益递减、公共成本的提高以及搭便车者的崛
40、起都会使得霸权国家必然衰落。 需要指出的是,国际体系的变革往往伴随着霸权战争,国际体系的失衡会导致霸权战争,霸权战争则会导致国际体系的变革。 二、论述题 指出霸权稳定理论中对你观察、研究全球际政治经济现象最有帮助的部分,评述这一部分并举例说明;指出你认为最能体现该理论局限性的部分或该理论最薄弱的部分,评述这一部分 。 霸权稳定理论中最有帮助的部分是:建立了霸权实力与国际体系稳定的 关系,而这一关系基本符合数百年来国际关系的客观实践并且在未来若干年内仍然具有解释力。霸权与国际体系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经济和政治(军事)两个方面。两个方面的实践证明了霸权国家是稳定的国际体系的维护者,一旦霸权国家实力下降,国际体系将变得不稳定甚至出现争霸战争。自西班牙(葡萄牙)至荷兰,再到英国,最后到美国的国际关系实践都可以证明这一点。这一理论对于考察分析美国霸权与当前世界体系稳定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该理论最为薄弱的部分是对于霸权周期的论述,基于当前全球政治经济以及国际关系的实践,传统霸权周期理论极有可能将 失效,理论的解释力也只能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