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地区投资环境研究【摘 要】利用 2012 年河南统计年鉴中 18 个地级城市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地区投资环境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相关投资理论、统计分析方法中的因子分析法,采用 SPSSl3.0 软件对河南省地区的投资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研究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河南省投资环境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河南省;地区投资环境;因子分析法 吸引外来资金已经成为我国各地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东道主而言,引资可以增加本地区资金投入,弥补资金荒,同时也可以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而投资环境的优劣既是影响各地区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之一,也
2、是培育经济增长点、调整产业升级的推进器,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因此,对投资环境进行评价与研究,现在已不仅仅是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重大的实践问题。 河南是中部的经济、人口大省,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河南腾飞的基础,也是实现中部崛起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引入外来投资不仅拓宽了河南省建设资金来源,引进了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竞争意识。还增加了社会就业和税费收入,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加快了对外开放和市场化的进程。2011 年,河南省全年生产总值 27232.04 亿元,比 2010 增长 11.6%。全年进出口总额 326.42 亿美元,比 2010 年增长83.1%,同比提高 51.1
3、个百分点;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 355 个,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100.82 亿美元,增长 61.4%,同比提高 31.2 个百分点。实际利用省外资金 4016.30 亿元,增长 46.4%。面对中原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有利政策,以及承接东部地 IT 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河南应把招商引资作为对外开放的首要任务,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招商引资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促进活动。招商引资最重要的就是投资环境,河南省的投资环境虽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优化,但大部分地市的投资环境,还远远落后于沿海先进省份的城市,与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很不相适应。为了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步伐,为实现中原崛起更
4、好地招商引资,必须明确找准河南省投资环境有哪些优势和不足,针对不足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一、国内外有关投资环境研究的状况 学界对于投资环境评估活动的研讨,开展的历史并不很悠久,它是跨国公司在对外投资过程中,为综合考虑投资稳定性、投资收益与安全性等问题而逐步开始的。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投资环境评价方法有:一是投资环境因素分析法。此方法是对影响投资环境的因素进行定性分析,是比较容易操作的环境评估方法,但它一般只适用于对投资环境进行初步分析与评估。二是投资环境定量评估方法,也就是对影响投资环境的每个因素进行打分,并分配其权重,然后求总和,据此评定某一投资环境的优劣。这种方法的不足是主观性比较
5、强。三是加权等级评分法,它是由美国教授威廉 A.戴姆赞于 1972 年提出来的。除外,还有美国道氏化学公司(1985)的“道氏评估法” 、日本公社债研究所提出的“国家风险评级法”等。国内关于投资环境评价的研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的。1993 年我国政府举办的投资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对投资环境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讨论。鲁明泓先用主成分分析等数学方法,1997 年又再次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投资环境。王慧炯(1987)等采用关键因素评估法对中国内地 29 个省市区(不包括西藏)和 45 个主要城市的投融资环境做了综合分析和评估;程连生(1997) 、文余源(2002)等人也对中国的投资
6、环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分析和评价。 综上所述,国内外大多数学者主要是以国家为整体来研究投资环境的。对河南省投资环境的研究,有些专家学者虽然也进行过一些探讨,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大部分是多年前的,很难与现在的投资环境、企业的要求相适应,提出的那些措施对策,已很难再作为新形势下改善、优化投资环境参考的依据。本文则主要以 2011 年的统计数据来进行分析河南主要城市的投资环境状况,并提出河南城市投资环境改善的措施,为河南城市环境的改善提供参考依据。 二、河南地区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借鉴已有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权威性,本文选取了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劳动力状况、环
7、境状况、市场潜力 6 个子系统来评价河南省各地区的投资环境(见表 1) 。投资环境评价的目的在于客观地反映各个地区综合投资环境的现状。选取指标要包括投资硬环境和投资软环境两个方面的内容。投资硬环境主要包括水、电、路、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也包括人居环境) 。投资软环境则主要包括人口、经济、文化和技术等因素在内的市场环境;也包括教育水平、消费习惯等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包括政治体制、法律因素在内的制度环境等。不同的环境因素反映的关系不同,因此在研究地区投资环境时应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收集及处理分析 本文收集了河南省 17 个市 2010 年 1
8、9 个上述指标的原始数据(数据来源于2011 河南统计年鉴和2011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 。各个数据通过 SPSSl3.0 软件进行处理,输出结果及评价如下: 表 2 给出了特征值大于 1 的主成分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积方差贡献率,可以看到这 5 个特征值大于 1 的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 80.108%,说明这 5 主成分包含了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可以用这 5个主成分替代原来的变量。 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 5 个公因子后,利用方差最大法进行旋转从而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 3) 。经过旋转载荷系数已经明显地两极化了。第一公因子在第三产业占表 3 给出了各主成分的方差最大化旋转后
9、的因子载荷矩阵,从中可以了解各指标因子在 5 各主成分上的载荷情况,这样也就可以判断各主成分的经济含义。主成分 1 的方差贡献率达到 46.005%,说明各指标因子在这个主成分上的载荷较多,通过表 3,可以看到在主成分 1 上载荷值大于 0.8 的有人均 GDP、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以看出,主成分 1 主要反映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指标,可以认为是综合经济水平指标。主成分 2 到主成分 5的方差贡献率相对较小,表明在综合得分中的权重较小,并且主成分 2到主成分 6 这几个主成分之间的方差贡献率比较接近,表明主成分对综合得分的贡献程度比较接近。 (二)评价得分与综合排名
10、针对上述 5 各主成分得分作简单加权处理,计算河南省 17 各地级城市的综合得分,具体公式为: Fj=Fji di 公式中 Fj 为河南省第 j 个地级城市的投资环境综合得分,Fji 为 j个城市第 i 个主成分得分,di 为第 i 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与 5 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之比。最后,得到各主成分得分、综合得分及排名,如表 4 所示。 表 4 给出了河南省各主要城市投资环境的量化描述,得分高表示投资环境越好,对外资的吸引能力越强,这里从不同角度对各城市的投资环境进行比较分析。从表 4 的综合得分来看,河南省主要城市投资环境从强到弱的排名依次为:郑州、洛阳、焦作、许昌、新乡、安阳、平顶山
11、、开封、三门峡、鹤壁、商丘、驻马店、漯河、周口、濮阳、信阳。 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无疑是该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排头兵。综合看第一公因子所包含的各项指标,郑州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交通理所当然位居第一。但投资环境排序结果表明,郑州在市内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方面存在较大问题,社会服务设施水平也仅居于中等水平,今后要继续加强这几方面的建设,提郑州在河南省乃至中原经济区整体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洛阳市在 17 个城市投资环境整体排名中名列第二位,其环境治理方面一枝独秀,是人类最早的“山水城市” 、 “园林城市” 。其独特的历史环境、旅游特色和丰富的资源,其环境状况比较好,对外联络和会服务设施水平也
12、较高。但由于城市所处位置,物流业发展稍微落后,使其在开展国内和对外易方面受到限制。 综合来看得分的排序,位于前列的主要是工业基础较好,经济实力雄厚的城市。郑州、洛阳、焦作、许昌、新乡,这些城市具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基础,劳动力素质高、政府招商引资的力度大,吸引了大量的外来资金,环境有了大幅度的改变。 居于后列的多为以农业型为主的城市。比如周口、驻马店、信阳等城市。这些城市原有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欠发达,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科技教育相对滞后,对外来资金的吸引力相对较弱。近年来,这些城市经过努力,投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主要指标和人均数据与较发达的城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
13、述,可得出以下结论:城市投资环境的优劣,取决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而对外开放程度高又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投资环境综合得分排在前 3 位的郑州、洛阳和焦作,经济发展水平在前 3 位,而且它们的对外开放程度都高,在这里表现为各自的实际利用外资额很高。所以,提高城市的对外开放程度对于改善城市投资环境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河南省主要城市投资环境的评价只是一个总体上的评价,上述分析主要是针对那些可以量化的硬环境因子,但由于软环境因子的数据获取与量化有难度,因此本文未涉及到。但是软环境因子对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影响力正越来越大,各城市应在政策、法规、服务等软环境方面增强吸引力,通过提供
14、优质服务、优惠政策,以弥补硬环境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消除各自的劣势。 因此,河南省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和定位应当是以郑州、洛阳为核心,发挥其辐射效应,扩大辐射圈边界,带动周围城市发展。焦作、许昌、新乡等城市应当继续保持优越的区位优势,利用雄厚的经济基础,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周口、驻马店、信阳等城市,其城市化战略目标并不一定是大城市化;相反,应充分利用区域内各种资源和优势,走特色城市的建设路线,逐步缩小与其他城市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世界银行.政府治理、投资环境与和谐社会:中国 120 个城市竞争力的提升M.中国财经出版社,2007. 2白子建,赵淑芝,赵建伟.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分析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3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投融界.2011 城市投资价值蓝皮书浙商投资评估M.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1. 4河南省统计局.2011 河南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5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2011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注:本文是 2012 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B390。 作者简介:魏瑞(1979-) ,女,河南周口人,黄河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