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92868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浇带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后浇带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后浇带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后浇带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后浇带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后浇带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现如今后浇带的使用已得到业界的一致认可,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本文首先分析了后浇带设计的作用、特点及施工类型的选用,然后介绍了建筑后浇带施工一般技术要求,最后阐述了后浇带在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后浇带;建筑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后浇带将减轻因为冷热差产生的收缩裂缝,而对于已经成型的砼结构,如果其完成的季节较为寒冷,而完工后气温上升,砼结构也会出现温度差,向外扩张,而受到外部结构的约束,如果这个限度相互阻碍,就自然产生裂缝。在砼结构完成以前,考虑冷热引起的差异的时候要设置预留缝,并经过一段时间后实现浇筑后浇带,这样做才能保

2、证结构的整体性。随着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后浇带施工技术日渐成熟,能有效解决永久沉降缝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合理设置后浇带不仅有效地解决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裂纹问题,避免发生永久变形,还能克服变形缝施工中的工艺复杂、价格昂贵、质量保障困难等问题。一、后浇带设计的作用与特点 1.按照后浇带的作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沉降后浇带 主要用于连接高层与其裙房,防止由于荷载不同产生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第二类,收缩后浇带,主要应用于钢筋混凝土中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收缩变形;第三类,温度后浇带,主要是控制由于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内力集中产生的裂缝。后浇带是结构整体的重要连接环节,所以其

3、质量的保证尤为重要。 2.后浇带的浇筑时间通常由设计方确定,并且根据施工环境和结构荷载及其工作原理来具体确定。 3.后浇带设置的接缝基本分为四种:企口缝、平直缝、阶形缝、X 形缝等。后浇带中的钢筋设置有全断开再搭接、贯通不断开、不断开另设附加筋等形式。设计方应在施工图纸中明确说明。 4.预留后浇带部位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选用,工程中宜采用比普通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或添加微膨胀剂等相关方法。 5.后浇带预留缝宽在理论上宽度只需 1cm 已能够保证温度收缩变形,但通常预留宽度一般采用为 70cm100cm,目前工程上使用的有80cm,100cm,120cm。考虑到施工的下料操作等,宽度的取用可根据

4、实际情况放宽处理。 二、后浇带施工类型的选用 在建筑工程设计对于后浇带的处理上,通常要考虑到多方面的综合作用,如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工程地施工条件与环境以及结构受力等,选用保证安全质量最适合最经济的一种施工方式。 1.后浇带的预留缝宽主要考虑结构墙厚、板厚。若板的厚度较大,不仅仅要考虑厚度还应考虑接缝处接缝类型的选用以及钢筋搭接和受力等因素,应灵活掌握,如遇到施工困难难以实现应适当放宽要求。 2.对于后浇带混凝土的选用,应使用无收缩混凝土,目的是防止后浇混凝土接缝处产生收缩裂缝。无收缩混凝土可在普通混凝土中添加微膨胀剂或直接采用膨胀水泥制作,配置混凝土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比需连接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5、提高一级。常用矿渣水泥。 3. 后浇带钢筋的断开与否应从后浇带所起的主要作用来决定。钢筋贯通适合沉降后浇带;收缩后浇带宜选用钢筋断开的形式;梁板结构的板筋断开、梁筋贯通,如果钢筋不断开,会由于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钢筋附近的混凝土收缩将受到粘结力的束缚,产生内部应力,从而导致开裂。这时温度对其的影响仍然很大,没有改善。 4.后浇带新旧混凝土连接处断面形式选用,应该考虑墙板厚度,当墙板厚度小于 30cm 时,可选用平直缝;当厚度大于 30cm 且小于 60cm 时,可选用上下对称坡口形或阶梯形;当墙、板厚度大于 60cm 时可选用凹形或多边凹形的断面,即企口缝。 5.不同类型后浇带混凝土的浇

6、筑时间不同。当为伸缩后浇带时,就要很好的关注先浇筑的混凝土结构的硬化变形情况,不同标号的混凝土、水灰配比、养护情况的浇灌时间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应控制在旧混凝土浇筑 60d 后进行。如果时间紧迫,也不应少于 14d。当为沉降后浇带时,应在整个建筑沉降大致稳定后再浇筑后浇带。 三、建筑后浇带施工一般技术要求 通常来讲,高层建筑施工,设置后浇带以 700-1000 毫米最为合适,宽度一般控制在 800 毫米。后浇带的施工,重要的一环是必须确保钢筋定位准确,否则必然会影响后期的施工,而且要控制两个原则,即钢筋连续性原则和质量化原则,保障钢筋的连续性,并且施工过程中不能人为直接踩踏钢筋,必须在后浇带位置

7、设置施工通道。一般而言,天然地基或者摩擦桩施工时,后浇带必须在主楼施工完成后才能进行浇筑,岩石地基时,可在主楼施工完毕前,就对后浇带进行浇筑。此时必须详细观测主楼的沉降数据,才能确定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在后浇带整体施工中,确保后浇带的清洁,具体做法是清除混凝土两侧模板,然后对混凝土进行清洁处理,用水润湿时间大于 1 天。后浇带施工前,必须用纯水泥浆进行接浆。按规范要求对于部分外露的泥浆以及钢筋的生锈物予以清除,这样才能有效保证钢筋混凝土的结合强度。在后浇带施工中必须确保接头质量,混凝土必须具备收缩补偿效果。后浇带混凝土和外加剂、膨胀剂的使用,应符合工程的实际性质和现场施工条件,通过实验来确定加入

8、量,不得任意添加。所有微膨胀剂和添加剂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产品的技术信息,并符合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微膨胀剂加入量的多少,直接关系混凝土的质量强度,对于其加入量的允许误差必须控制在2范围内。搅拌混凝土时必须控制均匀性,避免产生不均匀膨胀从而导致混凝土强度和质量达不到相关标准。对于混凝土有添加剂的情况,可适当延长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使用强制搅拌机为宜,控制搅拌时间的前提下,在搅拌完毕之后立即进行浇筑,必须注意,在浇筑过程中不能肆意进行加水。浇筑过程中必须对温度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温度不宜过高,一般不超过 35,而且后浇带的浇筑间隔不能超过 2 小时。为了控制后浇带的密实度,机械振捣必须控制好,一般由

9、里向外、由中心向四周进行振捣,振捣连续性要好。当振捣时间大于 70min,才能进行抹压收光处理,有效的振捣以及收光,能降低沉降裂缝的产生。后浇带浇筑完毕,还要进行正常的养护,常用的方式是覆盖麻袋、加水养护,养护时间必须超过 14 天。 四、后浇带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后浇带的施工应把好质量关,给予足够重视,谨慎操作,部分程序安排专人负责监察。施工应该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规范、标准图集严格执行,不按规范处理很容易造成结构上相关问题,影响整体性、安全性、正常使用,如可能会产生裂缝导致渗漏,严重则会影响结构受力造成薄弱部位导致工程质量上的安全问题。后浇带的施工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后浇带中混

10、凝土使用的微膨胀剂和外加剂,应根据工程特点和要求选用,对于剂量也应通过实验部门确定。无论工程中混凝土所选用何种添加剂品种,其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以及产品技术的正规通过国家认可的相关证书。对其中的掺入剂量,也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特性以及其质量的表现。明确剂量后,剂量的称量也应有专人操作,通常误差一般在2%左右。 2.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灌时应搅拌均匀,防止局部膨胀,保证施工质量。后浇带混凝土应振捣均匀并密实,方可使其与旧混凝土结构部分连接良好,正常使用时不至出现缝隙。 3.后浇带两边连接处应采用钢筋支架和钢丝网使其相隔,且接触面的形式也应明确。应注意的是,当结构的基础底板部位有防水的要求时,不宜选用直槎

11、。 4.对于未浇筑的后浇带,施工方应安排专门人员负责保持带内的清洁和防止带内的钢筋出现锈蚀、压弯、踩踏等情况发生。 5.在后浇带浇筑前,应做好清除带内的杂物、钢筋除锈等工作。后浇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浇筑时的环境温度都有一定的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比连接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且施工前应将接缝处凿毛,并用水湿润且不少于 24h;浇筑混凝土时应控制环温度低于两边混凝土温度。 6.后浇带的混凝土为局部浇筑,浇筑量小。因而一般采用现场搅拌,且应专门为其申请混凝土配比方案。 7.后浇带的养护一般在带膜保温保湿条件下进行。按照规范规定,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 7d,掺入添加剂或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

12、不得少于14d。对有抗渗要求的,还应制作相关试件做抗渗实验。 8.后浇带施工时应采用堵头板。施工上容易出现的问题,如有些施工单位不按图施工,致使施工困难,且留设自然斜坡槎,振捣不均等,使后浇带部位达不到预定质量要求。 9.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跨内的梁板处,其两侧结构未连接,长期处于悬臂受力状态,所以本跨内的模板和支撑不能提前拆除,必须待后浇带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值的 75%以上后,方可按照由上向下顺序拆除。容易出现的问题,如有些施工单位不规范操作,提早拆除跨内的模板和支护,造成混凝土局部开裂破坏,使结构承载能力下降。 10.后浇带在施工前应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如水泥、砂、石头和相关材料的选用和配比,在

13、施工中认真剂量,严格按照规范和图纸施工。混凝土浇筑后,养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及时的养护,以便保证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和抗渗性能。 五、结束语 后浇带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应用中,需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标准执行,否则会对结构持久性、安全性和经济性造成很大影响。同时要精心施工,重要环节重点检查,加强管理,只有将后浇带技术的合理设计与施工质量很好结合,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范春香.浅析混凝土结构施工裂缝的成因及控制技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3) 2何风雷.如何控制大体积钢筋混凝土裂缝的产生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02) 3李庆梅.商品混凝土裂缝控制探究J.福建建材.2010(01) 4张冰冰,王栋.X 射线探伤室超高混凝土墙体裂缝控制J.建筑施工.201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