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融危机时期制造业裁员的成本与收益分析【摘 要】美国的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全球的经济,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出口依存度很高。由于全球经济的萧条,企业的订单减少,很多制造型企业为了缩减企业的成本,采取了裁员的策略。富士康作为一个制造公司,也采取了大面积裁员的方案。本文以富士康为例子,主要对裁员所产生的收益和成本进行分析。 【关键词】制造业;裁员;成本与收益 美国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世界各国市场均持续的萧条,为了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大规模的裁员在企业中盛行。中国也有很多企业纷纷采取了大规模的裁员行动。据统计,在广东打工的湖南民工已经有 30 万已返回了,每天还有很多江西、河南、四川等地的民工返回
2、。富士康作为中国的一个巨大的制造业集团,拥有 70 万员工,为了缓解这次金融危机的压力,采取了大规模的裁员。公司采取裁员的措施从表面上来看是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给企业一个喘气的机会,但是从长期来看会给企业带来很多的问题。 一、制造业员工的特点 我国的制造业很多是代加工型企业,企业的生产是接受外来的订单,通过生产获取微薄的利润,这类型的企业在我国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同时这些企业雇用的员工一般是不需要掌握特殊的技能,企业招聘员工的门槛比较低,员工流动性很强。这些员工的收入也比较低,很多员工和公司之间没有签订相关的合同,一旦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害时,也没有相关的手续可以得到法律的保护。 富士康从 1996
3、 年开始进驻深圳以来,这个制造业的航母发展迅速,从 2003 年的 30 万人发展到现在的 70 万人,在招聘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周招 8000 人的历史,招聘了大量的廉价员工。2003 年营业额即突破 100 亿美元,2004 年营业额增长 61%,2005 年再增长 65%,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代工厂。2006 年,其营业额突破了 400 亿美元,但是根据一份统计截止日期为 2008 年 7 月 25 日的富士康内部文件显示,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员工为 65 万人,与 2007 年相比,整整减少了 10 万人。有可靠资料表明,深圳一地就缩编了近 4 万人。同时鸿海集团宣布,由于经济的不景气,最
4、近将会裁掉 10%15%,将近有 7 万员工将被裁掉。面对经济萧条,富士康不断的裁员。 二、公司裁员的成本和收益分析 企业裁员主要有三类情况:第一类是经济性裁员,由于企业管理者经营不善或市场因素,造成严重的经营困难状况,盈利能力持续下降,为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公司被迫采取裁员来缓解经济压力的行为。它的出发点是以减少员工总数,从而节约人工成本。第二类是结构性裁员,由于业务方向,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而导致的变化在内部组织结构的重组、分立、撤消,而引起的裁员行为。它的目标是追求公司未来的人事和组织特性能够相吻合,并不是迅速降低成本。第三类是优化性裁员,是企业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或其他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解
5、雇不满足企业要求的员工。目的是确保人力资源的质量,从而增强员工的竞争力和创造力。而现在这些制造业采取的裁员基本上是经济性裁员。 (一)企业裁员的收益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欧美国家对这些制造企业的订单大大的减少了,我国很多企业是通过接收国外的订单,生产后在销售到这些国家。因此,这些企业就会出现在国际经济环境好的时候,大面积的招收工人,一旦经济出了问题,就必须减少工人。因为是代加工型企业,企业招收工人的要求也不高,在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下可以花费比较低的成本招到需要的人员。因此,在经济环境萧条时期裁员可以获得很多的收益。首先,可以节省成本,获得比较多的现金流。经济危机时期很多企业都会出现现金周转
6、不过来,企业采取裁员之后可以把员工的工资转移到生产上来,对企业的现金周转有一定的帮助。合理的裁员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强竞争实力的有效措施。由于各种原因,许多企业当前面临的问题是人浮于事、机构臃肿。当经济运行状况良好,企业可以在该行业快速发展,竞争压力也不是很大,这时企业也能维持生存;一旦出现了经济运行不好时,企业就面临着破产倒闭的风险。公司在危机时期裁员也可以对内部进行调整,以精简机构。研究表明,没有效果的劳动力,不仅不能提供任何无效的劳动产品,而且还会提供负的产品。根据相应的正负效应规则,按 10000 元的有效劳动人均产出计数,2000 万无效劳动力每年使社会损失约 2000 亿元。 其
7、次,为企业渡过难关,赢得重生提供机会。企业部进行缩减员工就可能面临着倒闭和破产,富士康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不得不进行裁员,富士康招的员工是比较廉价的,主要是通过廉价劳动力未来赢得微薄的利润,订单少了后要是不进行裁员,劳动力剩余大大提高,在富士康工作的员工一般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企业包吃包住。在危难时期企业只有通过裁员才能削减成本。国际客户需求疲软引发恐慌,鸿海最大客户之一戴尔公布的第二季财报不佳,投资者担心戴尔业务萎缩将直接导致代工厂收入大幅下降,鸿海股价当即跌停,这将严重影响鸿海的股价,导致资本供血不足。因此郭台铭提出了“降低库存、应收账款和闲置资产规模”等几大措施,以增强国际资本市场的信心,
8、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大幅裁员。 再次,增强竞争性,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在面对企业经济性裁员的大潮中,职工处于弱势地位,失去工作就意味着失去经济来源,这都是职工面对的现实。员工为了不让自己被裁掉,就必须努力的提升自己的业绩,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经济性裁员对企业员工,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只有员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素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那么当企业经营出现经济性裁员时,才会不被裁掉而成为骨干员工,未来的前景也更加美好。 (二)企业裁员的成本 首先,人员心理恐慌,公司不稳定。在经济不景气时进行裁员,会出现人心惶惶,在政策没有落实之前,员工没心思工作。阿马蒂亚森认为,失业者的结果不仅是收入的损失,失
9、业还会剥夺其他的能力,对个人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会让员工感到生活没有安全感,朝不保夕,压力持续增加。在流动性过大的企业组织中,工作人员很难保持平静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员工在这种氛围下,会更多的是等待和观望,或寻找其他的退路等消极状态。 其次,对公司的形象会造成严重的损害。裁员是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现象,尤其是知名企业的裁员行为往往是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很容易导致人们对该企业的不信任,以致影响社会对该企业应有的评价,从而削弱了该企业的市场品牌价值和社会形象。并且对社会也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当公司生意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若组织内部不提出安全保障工作的政策,也不与工会协商交流对员工合同的承诺,一旦财
10、政困难的迹象出现,裁员将成为公司迅速脱困的手段。但这种裁员无异于是把企业最好的财富员工,无偿的就送给了竞争对手。如果该公司将员工作为公司的战略性资产,而不是作为一个成本,尽量避免裁员,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员工会更加卖力的工作,与企业共同走出危机。富士康裁员后,据统计,5 年来富士康有近 500 名骨干员工跳槽至比亚迪,其中包括许多高级技术人才和高层管理人员,他们不仅将技术带到了比亚迪,往往将大额订单也带走了。由于大规模裁员,使员工感觉到企业经营出现了很大的困境,这种信号会促使员工会逐渐失去对企业的信心,由此带来的是士气一落千丈。企业裁员也会让员工觉得企业不关心自己的利益,那么员工也不会像以前那样
11、对工作认真负责,最终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企业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反过来更是要裁员,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对企业带来的损失可谓巨大。 再次,比较短期效率和长期的损害。经济裁员行为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和时间下,真的可以带来正面影响,为企业摆脱面临的困境,但也留下了一些隐患。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商业环境和商业条件持续变化,直到原有的前提和边界条件超出裁员所要求时,其积极作用的就开始减少,甚至走向反面,因此,裁员策略往往隐藏着风险冲突。据美国 2004年的数据显示,在过去三年中,裁员公司股票价格平均上涨了 4.7%,而同样的规模,但没有裁员的公司的股票价格上涨了 343%的利润。 最后,在短期内会增加企业的显
12、性成本。依据我国新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因此,在短期内会增加企业的资金成本,但是从长远来看会增加企业重新聘用的成本,调整成本等。总而言之,裁员并非简单的将冗余人员从工资名单中删除,裁员会真真实实的影响企业的经营目标和企业效率。 三、结论 企业裁员是公司的一项重大决策,会给公司带来深远的影响,公司的决策层要权衡利弊,谨慎采取行动。在裁员的过程要采取正确的措施,使公司的损失达到最小化。对于企业来说,一定程度的裁员是有必要的,但它不等于表示,
13、裁员就是解决企业经营不善状况的“灵丹妙药” 。企业裁员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体现了一种商业道德,是一项影响巨大的经济行为。当裁员的时机、方式不对时,在短期内会带来成本的下降,但长期来看会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一系列不利的影响,故企业在经营困难时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到裁员行为给企业带来的正负效应,正确做出判断。 参 考 文 献 1马静.企业成本控制现状及途径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9) 2王庆彤.关于企业成本控制的探讨J.商业研究.2008(7) 3陆惠民等.工程项目管理.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9) 4赵权主编.企业成本控制技术.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7) 5杜翠英.企业成本控制与效益提升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