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透明、信息化条件下如何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94445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放、透明、信息化条件下如何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开放、透明、信息化条件下如何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开放、透明、信息化条件下如何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开放、透明、信息化条件下如何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开放、透明、信息化条件下如何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开放、透明、信息化条件下如何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摘 要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宪法赋予职权的法律监督机关,能否在实际工作中履行好监督职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是促进和巩固执法公信力的原因和动力。本文拟从研究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现状和问题出发,分析影响执法公信力的指标因素,并结合实证研究和评价指标建设,进一步探索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路径。 关键词 检察机关 执法公信力 现状 路径建设 作者简介:赵杰,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副处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3)11-159-02 一、引言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

2、期,各种社会矛盾纷纷以司法诉求的形式走进检察机关的工作范畴。在处理这些矛盾纠纷的过程中,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树立对于处理刑事犯罪、化解矛盾纠纷乃至构建和谐社会,都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应当清醒认识到,相对于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及其在国家法治进程中肩负的职责使命而言,执法公信力的评价程度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要求之间,还存在着突出差距,一些存在问题的执法个案被不断曝光,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不仅未能得到社会的同步认可,其整体形象和社会认知度也有所下降,这将严重影响到法律监督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权威地位。 二、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涵义、现状和问题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

3、为僵死的教条。 ” 司法机关作为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势必要求在执法过程中兼顾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这也是赢得社会公众信任的前提基础和必要条件。 (一)执法公信力的涵义及本质 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是检察机关在行使法律监督职权过程中对社会的信用和社会公众对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权过程和结果的信任。执法公信力从权力行使角度,是检察机关通过执法活动在社会生活中建立的一种公共信用,据以赢得公众信任和信赖的资格和能力;从社会公众角度,则是检察机关的执法活动在社会公众心中建立的一种信服状态,是公众对检察机关及其执法人员的主观评价和心理反映,体现了人们对法的信仰和遵从。对检察机关而言,执法公信力的核心是信任

4、、信赖,而这种信任的主体是社会公众。因此检察机关的执法行为又集中表现在执法办案的结果向社会公开。 (二)现状及问题 1.当事人对“公平”的孜孜不倦追求影响对司法权威的认同。从古至今,被害人所持的报应观念非常强烈,以轻伤害案件为例,被害人认为被告人被判决的太轻,被告人被法定不诉难平其心中怒气,理应起诉重判,因此就会有到检察机关给承办人施加压力、散播对检察机关不利的言论、片面对事件进行描述的情况出现。由于对司法权威缺乏认同,当事人并不从心底接受法律、服从法律,因而影响司法的公信力的确立。2.群众利益诉求的多元化与社会发展不平衡引发上访闹访。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利益主体凸现不同的利益诉求,引发出一

5、些社会矛盾。对于上访、缠访、甚至群体性上访等事件,在我国可谓是一大特色。一个案件经历了公检法三机关办案流程、穷尽了一审、二审、再审等司法程序,当事人对于司法机关的处理却还是不满意,宁愿在司法程序之外,通过求助上级、中央机关,通过领导重视,以权力来解决问题。 3.地方执法水平参差不齐,个别执法人员素质不高影响司法队伍形象。尽管近年来检察系统不断改进、加强队伍建设,切实增强素质建设,使案件质量得到逐步提升,但是在个别地方,仍存在执法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特别是一段时期以来媒体热炒的社会案件,不仅给无辜的被告人带来牢狱之灾,而且严重影响和破坏司法机关的威信。 4.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言论自由、公开形成对网

6、络舆情应对有待提高。检察机关公共网站的建设、维护需要进一步加强,增强信息公开,如检察职能和部门职责介绍、咨询与举报电话、案件流程等程序公开。通过案件报道、举行新闻媒体发布会、应对网络舆情等也是加强宣传的有利渠道。 三、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路径 (一)日常执法活动的逐步规范、完善 1.注重检察礼仪,树立良好形象。检察礼仪是检察人员文明执法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是检察官良好修养的外在表现,有利于促进检察机关的文明公正执法和检察机关公信力的提升。 “新时期的检察干警不仅要精通业务,正确的运用法律,更需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以执法的细节,以文明执法的良好形象,充分体现法律的权威。 ” 2.推行检务公开,

7、以公开促公正。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执法信任的主体是社会公众,通过检务公开,引入一项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有利于检察机关的公正执法,同时让社会公众了解检察机关执法的具体情况,才有可能对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的公正性做出评价,才有可能对检察机关的执法产生信赖感。 3.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提高检察人员素质。队伍建设是检察机关工作的生命线。规范、严明的执法依托于一支技能过关、素质过硬的检察队伍。检察人员素质的高低,从根本上决定着办案质量的高低、执法成效的优劣,影响着检察机关形象的树立和公信力的提高。提高执法活动的规范化,根本上要提高检察人员的素质,加强对检察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业务技能培训

8、等,对于提高检察人员的执法素质有重要作用。 (二)涉检突发新闻事件的合理应对 1.案件处理过程的公开透明化。一些涉检敏感案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公众的怀疑甚至传言充斥其中,如果案件缺乏公开透明性,更容易造成种种传言、猜测。因此,检察机关在处理案件时,可充分利用官方网站、设立自助查询等途径,将案件的办理情况在允许范围内及时向社会公布,让大众了解案件的进展,避免社会公众对司法机关的公正性产生怀疑。 2.建立对突发新闻事件的应对机制。在信息管理规定中,分别规定了对于重大舆情的监测机制、预警机制、处理机制和反馈机制,对于突发新闻事件提出了很好的应对,有利用提高检察机关处理突发新闻事件的能力,更好的维护

9、检察机关的形象,提升检察机关的公信力。通过网络,媒体监控、发布、评论舆情信息,正确引导舆论,维护检察机关形象和公信力有重要意义。 3.加强司法宣传,实现司法与百姓的良性互动。要加强司法宣传,让社会真正了解到检察机关为维护公平正义所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打击犯罪的同时,注重保障人权;在维护实体正义的同时,更好的遵守程序正义等,获得社会的理解,实现司法与百姓的良性互动,有利于检察机关执法活动的顺利展开和公信力的提升。 (三)公信力理念的强化和相关制度的完善 1.公信力理念的强化。增强客观公正的意识,强化公信力理念。检察官负有客观公正的义务,是指“检察官在刑事诉讼中,为了发现案件真实情况,不应站

10、在当事人的立场,而应站在客观立场进行活动。 ” 检察官代表国家提起诉讼,在诉讼构造中并非单纯的起诉方,在追诉犯罪的同时还要保障人权,尤其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相关诉讼权利。检察官的客观公正义务与公信力有着内在的统一性,着眼于检察官的公正性,通过客观公正来提升公信力。 2.改革完善相关法律程序,提高诉讼效率。案件分流管理可谓一项重要措施。根据不同案件的性质、刑罚轻重、社会影响程度、办理难易程度进行分流,对情节轻微、影响不大、相对简单的案件适用快速办理程序;对虽然情节较为严重,但案情相对于简单的案件,也应规定相应的办理期限;对于办案期限延长的审批要严格把握,等等。这些措施有利于改善司法机关长期拖延

11、办案的负面形象。 3.科学案件考核制度,提高案件办理质量。案件考核制度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办案人员办案积极性的高低,关系到办案质量的高低。而案件质量的高低又关系到检察机关职能发挥的成功与否,影响到社会对于检察机关执法能力的评价和信任。科学的案件考核制度,应当兼顾公平和效率,能够在确保案件质量的前提下,促使办案人员工作效能的提高。 四、结语 检察机关将诉讼监督工作与三项重点工作相结合,必须从增进执法公信力的高度,不断完善执法办案机制,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使检察机关的执法活动既合乎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要求,又能够让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心悦诚服。 注释: 美哈罗德伯尔曼著.梁治平译.法律与宗教.中国

12、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第 26 页. 陈东.规范检察礼仪,促进公正执法.法制与社会.2008.9(中).第160 页. 龙宗智.证据法的理念、制度与方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年版.第 264 页. 参考文献: 1郭鲁生.关于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问题的若干思考.中国司法. 2陈贺评,于俊峰.提高基层检察院法律监督能力和检察公信力的优先途径.法制与社会.2009 年 10 月(上). 3吴敦强.检务公开的基本途径.法制与经济.2009 年. 4李建.科学发展观视阈中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之探讨.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5). 5龙宗智.中国法语境中的检察官客观义务.法学研究.200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