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街区入口景观城市设计初探【摘要】我国历史街区入口景观往往以牌坊形式出现,千篇一律与个性不足的现实问题日益凸显。论文以安徽东流老街“门景”建筑创作与城市设计为例,探讨性提出了历史街区入口景观城市设计思想方法,认为:历史街区入口景观建构以城市设计为导向,以战略高度来审视把握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传承”与“旅游文化场所空间塑造”的相互关系,确定历史文化传承与旅游场所空间打造的城市设计命题;再到整体空间设计的文化,艺术,时空表达。 【关键词】历史街区 入口景观 文化传承 城市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历史街区入口景观与城市设计 1.1 关于历史街区入口景观的基本认
2、识 历史街区入口景观在兼备交通功能的前提下,更多关注的是与历史街区息息相关的历史文化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以直观的形式展示历史风貌特色。 我国历史街区入口景观多以牌坊的形式展现,在现在历史街区入口形象特色建构中越来越显得“千篇一律” ,个性不足。 1.2 城市设计思想方法的融入 当代,城市设计这一概念众说纷纭,本文引用了笔者导师吴强先生的城市设计观点,认为:城市设计是以传承与发展城市文明、文化为核心,关注突出地域的形象特色标志性的生成,解决职能空间“功能-形态-艺术”间的相互关系。融入城市设计思想方法的入口景观塑造在发展战略与目标的定位上必然会产生直接且至为关键的作用。 历史街区入口景观城市设计
3、的基本观点 历史街区入口景观的建构实质上是城市设计的基本问题,应在区位空间审视下的城市设计思想方法指导下,从城市设计战略高度与整体空间设计两个层面展开。 历史街区入口景观城市设计战略层面:以区位空间审视下的城市设计思想方法为指导,从战略上审视历史街区肌理空间、旅游文化形象的现状特征与内涵,把握历史街区入口景观与历史街区的关联性与层次性,以此来解决历史街区入口景观城市设计的基本命题。 历史街区入口景观城市设计的基本命题,应把握历史环境物质与非物质形态的生成与发展,打造出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旅游文化场所空间。(4)城市设计整体空间设计层面:应在弘扬历史街区文化内涵与旅游文化场所空间塑造的城市设计基本
4、命题指引下,进行整体的文化,艺术,时空表达的形态构筑。 案例分析安徽东流老街“门景”建筑创作与城市设计 东流老街是东流历史文化名镇的核心区,早在 1982 年被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基于实践,对于历史街区入口景观城市设计思想方法展开探索,笔者认为:历史街区入口景观设计,应以城市设计为导向,以战略高度确立城市设计命题,紧扣命题关键词对历史街区入口景观形态空间的文化,艺术的时空性表达。 3.1 城市设计战略层面的把握 3.1.1 东流老街历史街区特点 东流老街是昔日东流县城的中心繁华地带,位于长江边上,因水运而发达,自唐初逐渐形成至近代,留下保存完好的“十字型”街巷空间,数百栋的明清徽派古建筑
5、(如图 1)与民国时间中西合璧风格的历史建筑群(如图 2) 。东流老街历史肌理特征总的概括起来有一下几点: 与徽州古民居有着较深的渊源;(2)街巷空间因商业活动变得更为开放、开敞。物质形态具有明显的“客居他乡、因商而聚”的地域文化情结。 (3) “十字”的线形空间肌理特征;(4)中国传统商业街的建筑空间组合;(5)中西建筑风格融合的形态艺术空间。 3.1.2 东流老街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意义 东流老街是现存为数极少的未被现代商业所侵扰的古文化街区,历史价值极高。大量遗存的历史建筑与完整的街巷空间成为了东流发展变迁的见证空间,东流人们历史记忆的承载,传承皖南地域徽派民居建筑特色与“中西合璧”的历
6、史见证空间。 3.1.3 区域旅游文化形象现状特征与内涵 东流老街所处的东流镇,旅游资源丰富,有临江环湖的优美自然风光,国家重要湿地升金湖,列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东流老街以及陶陶渊明为代表的人文资源等旅游资源,形成东流镇自然景观,历史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的旅游资源体系,为东流老街历史街区入口景观旅游文化场所空间产品高品味生成奠定了基础。 3.2 整体空间设计东流老街“门景”建筑创作与城市设计 3.2.1 整体的空间布局 东流老街“门景”选址于解放东街与学湖路的交叉口,学湖路是进入东流老街的主要道路,学湖在其西侧。鉴于现状用地局促且建筑风貌与历史街区历史风貌格格不入,拆除了学湖路两侧的现代
7、建筑以拓宽老街入口空间,并将学湖引入,整合现有滨水空间,构筑传统小桥流水人家的中国传承园林整体意象感知(如图 3、图 4) 。在学湖路的西侧与北面规划了两组与历史风貌相协调的商业建筑群,南面西侧规划了一个停车场,为今后老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配套服务设施。并与滨水空间形成了围合与开敞,硬性与柔性的整体空间。 3.2.2 具体的建筑形态空间设计 东流老街“门景”建筑创作始终紧扣传承地域历史文化的城市设计命题,突出“徽文化”传承下的中西建筑文化融合的“老街”历史文化特质(如图 5) 。提取了历史街区最具代表性的马头墙,美人靠,西式柱式,拱券等物质要素并融入时代品质进行构筑。 “门景”建筑以老街徽派民居
8、外轮廓为整体意象感知的形态空间形象与门的通行功能,亭廊的休憩功能及形式相结合。细部上,为了突出老街历史建筑“中西合璧”的特质,将西式柱式、拱券、线脚与美人靠结合到廊的形式中。除了融入历史文化物质形态方面的,还对东流非物质形态的作了隐喻“船”的艺术园雕的构筑,实质是对东流长江商埠重镇与以陶渊明为代表的历代文人墨客随水运驻足此地的历史隐喻;门景建筑外轮廓分段式的递进形式实质是对老街历史建筑台阶式递进的儒家宗教礼制思想的表达。 学湖路的西侧与北面的两组商业建筑与“门景”建筑共同组成了老街入口景观建筑空间(如图 4) ,其建筑形态设计手法与“门景”建筑相同并结合现代商业建筑尺度与功能需求,营建具有老街
9、历史特色的商业氛围(如图 4) 。 3.2.4 材质的选取 历史街区历史信息真实性与可读性的表达是历史文化传承的基本原则之一,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求我们在新建建筑,地面铺砖,艺术园雕的材质选取上,注重老街历史特质性的传达。在建筑表面上要求必须使用与历史街区肌理相同的仿古青砖、仿古瓦材质,建筑内部则可以使用符合现在使用功能的材料。入口广场的硬质底面空间,要求使用与老街街道青石板色彩肌理相近的地面铺砖。 “船”的艺术园雕选用石材来传达历史的厚重感与久远感。 结语 基于安徽东流老街“门景”建筑创作与城市设计的实践,展开了对历史街区入口景观城市设计思想方法的探讨,重在城市设计思想方法与技术路线在历史街区形象特色与旅游文化场所空间营建上的战略审视与空间设计的把握,以期为其它历史街区入口景观标志性与标识性的全面生成与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松,周瑾.论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的制度建设J.建筑学报,2005(7):5-7 2吴强.试论区位空间选择下的城市设计J.城市规划,2005(4):61-64 3吴 强.文化遗产历史空间保护与城市设计J.城市规划,2007(5):93-96 4刘宛.城市设计的范畴与要素J.城市规划汇刊,2003(1):76-81 5王建国.城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6刘先觉.论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共生与交融J.世界建筑,1999(1):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