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挑战、机遇与应对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建设日益完善,利率市场化是当前金融市场建设的重要的方面,近些年央行已经逐渐将利率市场化推向深入,这将对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面对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挑战,把握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机遇成为商业银行转型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浅谈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转型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3-0142-02 收稿日期:2013-09-27 作者简介:韩建亮(1983-
2、) ,男,河北宣化人,中级经济师,硕士研究生,从事西方经济学研究。 利率市场化是指把利率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而政府或中央银行仅有利用间接手段影响利率的权利。中国从 1996 年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之后陆续对债券市场利率、本外币贷款和存款利率进行改革。2012 年 6 月央行将存款利率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 1.1 倍,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 0.7 倍。2013 年 7 月 20 日,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全面放开,改革进入提速阶段。根据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的经验,中国还有待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金融机构退出制度。利率市场化可以提高资金需求弹性,优化资金配置,有利于完善
3、金融市场和促进公平竞争,但也将改变商业银行的利率决策机制和变动规律,使其面临资产负债、风险、内控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商业银行必须加快转型,为利率市场化后的经营发展打下基础。 一、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1.直接缩小商业银行利差收入。当前中国商业银行赢利模式主要依赖于传统存贷业务的利差收入,近几年银行业净息差稳定在2.5%2.8%,净利息收入占比一直居高不下。2011 年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息收入 2.15 万亿元,占营业收入的 80.68%。2012 年,尽管央行调整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进一步压缩了利差收入,但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仍达2.57 万亿元,仍占营业收入的 80.04%。利率实现市场化
4、后,存款利率的上涨和贷款利率的下降会缩小商业银行利差收入,直接导致经营收入减少,如果商业银行短期内不能有效降低经营成本,财务状况将恶化,甚至会出现行业性利润下滑。中国商业银行正从高利润、高增长、低不良的“黄金时代”进入适度增长、经营环境日益复杂、风险逐渐暴露的“白银时代” 。中国银监会的定量测算表明,如果今后十年内实现完全的利率市场化,银行净息差可能下降 6080 个基点,利润将降低一半。 2.加大商业银行产品定价难度。在利率市场化之前,央行严格管制存贷款利率,商业银行没有资金产品定价权利,商业银行趋同化,非价格竞争是主要竞争手段。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可以根据产品特点、资金成本、竞争策略、客
5、户价值、风险程度和目标利润进行自主定价,定价的自主权的增加也使得定价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很大挑战,由于金融产品定价不仅涉及经营目标、战略决策和市场策略等因素,还与信贷风险、供求情况和成本费用紧密相连,是否具有科学合理定价能力就成为商业银行能否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商业银行需在产品定价方式、程序、策略上科学决策,规避定价风险。尽管中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后定价能力显著提升,但利率市场化会进一步加大银行产品定价难度。 3.致使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难度上升。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的波动,致使资产收益与价值相对于负债成本和价值发生不对称变化而造成银行损失收入和资产的风险。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影响
6、利率水平的因素众多,利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提高,期限结构更加复杂,利率水平出现较大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风险的识别和控制难度逐步增加。由于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金融抑制,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效应和逆向激励。利率水平提高后,商业银行倾向于把贷款投到愿意支付高利率的借款人,而愿意支付高利率的借款人往往将资金用于高风险项目,而驱逐低风险项目,逆向选择效应将提高信贷市场的平均风险。如果商业银行缺少相应风险控制措施,信贷市场贷款质量整体水平下降将大大提高未来违约的信用风险。 4.冲击当前火热的理财市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端于外币理财,商业银行业通过外币理财产品部分克服了外币
7、利率市场化的负面影响,满足了客户需求、创造了新的盈利点,克服了传统外币存贷款经营方式的不足。近些年,人民币理财产品成为了金融创新中最为活跃的部分,成为变相的利率市场化产品,推动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一旦存款利率实现解放,商业银行可以直接通过发行大额存单等方式吸收存款,收益率较低的保本型理财产品吸引力将大大降低,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范围的扩大会通过相应产品替代理财产品投资的非标资产,理财业务将从负债和投资双向受到挤压。利率市场化后,理财业务应向真正的资产管理业务升级。目前只有工商银行和光大银行成立了专门的资产负债管理部,多数银行还将理财业务分散在金融市场、投资银行、公司业务、个人业务等各条线,资产管
8、理和组合管理专业性不足。 二、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中的机遇 1.为商业银行创造有良好的经营环境。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培育金融市场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化的过程,最终形成完善的金融市场:融资工具品种齐全、结构合理;信息披露制度充分;赋有法律和经济手段监管体制;金融市场主体充分而赋有竞争意识。这些都将为商业银行的经营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促进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变革。利率市场化有利于落实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自主权,进一步确立银行的自主经营地位,实现“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利率市场化会使银行间乃至金融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只有银行加强预算约束,健全内部风险、成本控制制度,实现科
9、学合理定价才能适应利率市场化,完成经营机制的根本性变革。 3.有利于商业银行创新金融工具、产品和服务。利率市场化将导致银行传统主导业务的萎缩和非利差型业务的发展。存贷款业务比重逐渐下降,必然会有大量新型金融产品出现,不受利率波动影响和不占用银行自身资金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将获得较快的发展。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拥有前所未有的金融产品自主定价权,客观上为金融创新提供了可能性。利率风险的上升也对商业银行从事金融创新产生了强大的动力和压力,商业银行只有通过持续有效的金融创新行为才能规避利率风险,为资产提供增值、保值的机会。 4.有利于商业银行优化客户结构。利率市场化促使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部门自觉关注贷款
10、市场的运行趋势,根据客户与银行所有业务往来可能带来的盈利、客户的经营状况、银行提供贷款所需的资金成本、违约成本、管理费用等因素综合确定不同的利率水平,在吸引重点优质客户的同时对风险较大的客户以更高的利率水平作为风险补偿,推动银行客户结构的优化。 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中国的利率市场化 中国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管理,风险控制尚不健全,不良资产占比高,定价和风险管理经验缺乏,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只有及早转变经营理念,理顺管理体制,改进风险管理,加快金融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利率市场化。 1.转变经营理念,以效益为核心和以客户为中心。商业银行应确立以效益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目标和评价体系,着眼于银行价值
11、的最大化和资本收益率、资产收益率等效益指标的提高,要建立健全分产品、分客户进行细化核算和评价体系,将人力、财力和资金配置到效益较高的地区、行业、机构网点、产品种类和客户对象;将业务资源集中到最具竞争优势的产品和最具赢利性的客户,把经营重点放到价值链中自身优势最大的环节。逐步实现全面成本管理,强化业务集中处理和风险集中控制,突出分支机构营销功能,优化劳动组合,提高运行效率和经营效益。商业银行要以客户为中心,培育客户的向心力和忠诚度,培育客户的忠诚度是获得稳定收入的关键。商业银行要从客户需求出发,整合部门设置和业务流程,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内设职能部门要实现条块结合,纵横兼顾,减少环节,细
12、分客户市场,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2.积极推进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利率市场化使得存贷款利率对市场利率的敏感性增强,商业银行要制定科学的利率研究与决策机制,实行以利率风险管理为中心的资产负债管理。当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部门倾向于指标化管理,应逐步加强对利率走势、风险判断的研究,充分发挥出资产管理委员会的职能。要建立利率风险识别、计量、处理和评价的基本业务流程,通过系统分析工具和分析模型的建立,达到将利率风险限制在事先设定的范围之内的管理目标。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利率市场化后大多设立了风险管理部和利率决策委员会,可以加以借鉴。3.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金融产品定价体系。中国商业银行确定存贷款利率
13、存在盲目性,应加快建设按产品、客户、部门进行细分和成本核算的财务管理机制,使每一项金融产品的成本费用、风险和回报能够准确界定和量化核算,使每一个客户的风险、报酬和贡献度能够准确计量和进行价值分析,为金融产品的合理定价提供依据和标准。总行应建立金融产品内部报价体系,为实际的产品定价提供成本基准,根据业务种类、额度、期限、风险大小等,对分支行给予一定的定价浮动权。 4.重视人才培养,提高队伍素质。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核心是管理和技术,而管理主体和技术操作离不开人才,商业银行应加大人才培养、利用。利率市场化后,金融创新是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商业银行应培养面向市场的证券、保险、电子渠道、市场交易和利率管理等一批金融工程师和专门人才,进而实现金融业务的创新。既要重视人才外部引进,也要加强培养,还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基层骨干人员提供实践锻炼机会,尽快培养适应市场竞争和具备创新能力的队伍。 参考文献: 1 由曦,董欲晓,俞燕.利率改革通途J.财经,2013, (21). 2 李华芳.利率改革符合长远利益J.财经,2013, (21). 3 卓贤.利率市场化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 4 解川波,尹志超.利率市场化与利率风险管理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责任编辑 陈凤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