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之现状及发展方向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完善资产管理体制,促进服务型、节约型政府建设,对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和提高资产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管好、用好、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和公共事业的科学发展。落后的资产管理体制已经很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也越来越多
2、的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加强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刻不容缓,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之现状 (一)资产产权不清晰,重资金、轻资产的观念依然普遍存在。在传统管理体制之下,很大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在产权混乱、存量不清、账实不符等现象。有的单位国有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脱节,单位资产原始资料不全,甚至权属难以界定;有的单位疏于管理,只记资金账,不记或部分登记固定资产账;有的单位财务与资产管理部门脱节严重,彼此不进行资金账与实物账的核对,管理上形成“两张皮” 。(二)资产配置不合理,部门预算安排与单位资产存量关联度较低。我国预算管理模式仍然是以投
3、入控制为重点,即在部门预算编制中偏重于控制投入,对其现有国有资产存量关注较少;在预算执行中,着重按照预算规定的项目和数额执行,以控制超支为管理重点,难以对国有资产存量实行全面的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预算收支活动的合规性,而支出活动结束后形成的国有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 ,以及那些与预算支出无直接关系的国有资产,往往成为主管部门力所不及之处。 (三)资产监管不到位,管理手段落后。目前尚未全面建立国有资产动态管理信息系统,不能实现资产从“入口”到“出口”全过程的动态监管,增量资产配置与存量资产管理之间信息不对称,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之间资产信息渠道不畅通,致使预算安排缺乏准确
4、的基础数据和资料,影响了预算编审的科学性、合理性,难以有效避免资产重复购置、超编制超标准购置等问题的发生。 (四)资产使用效率不高。部分单位受自身利益的驱动,不顾本单位客观需求,拼命争经费盲目购置,造成资产的重复购置和闲置。由于资产分散在各部门,很多单位“重财轻物” 、 “重购建轻管理” ,缺乏增值保值意识,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共享程度较低,使用效率不高。 (五)资产处置不规范。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和监控,计划性少,随意性大,不报、补报和漏报现象时有发生。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存在的成因 造成以上问题的成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5、: (一)管理体制不完善。长期以来,由于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谁管理、如何管理以及按照什么原则管理等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形成了多头管理却无人真正对国有资产管理负责的局面。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缺乏体制上的整体设计,仅仅对管理工作做了一些规范,如建立了产权登记制度、统计制度、非转经评估处置办法等,不少管理办法流于形式,对管理中出的问题,造成的损失,找不到人承担责任。因而出现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政府所有、部门占有的无序状态。加之,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业务上实行“条条管理” ,而财务又实行“块块管理” ,这种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脱节,造成各部门各单位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管理和协调,导致规
6、章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二)管理机构不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不规范,管理职责不清、职能相互交叉。在现实状况下,许多单位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或专职资产管理人员,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权限不清。 (三)管理人员不专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多数单位都由财会机构兼管,没有专门机构或专业人员,管理不到位,有的单位由于对国有资产管理不够重视,出现漏管现象。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应对措施 加强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不仅能有效的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还能有效地预防犯罪和治理
7、腐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各使用单位各司其职的国有资产三级管理体制,改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彻底改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职责不清、 “无人”管理的局面。财政部门作为国有资产产权政府所有的代理人,负责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施调控,有效监管区域内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主管部门履行授权范围内国有资产的监管职能,对国有资产产权实行统一管理,在财政部门的监督下,负责对国有资产实物监督管理,主要是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台账,制定日常管理细则等。使用单位对使用的国有资产要承担日常管理
8、责任,保证固定资产实物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确保国有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完整、不流失。通过资产的集中统管,达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产权明晰,职责明确,各项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的目的。 (二)加快资产信息平台各模块的应用进度建设。资产所有者和资产实际占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一直是资产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完善的资产管理没有便捷的信息流载体是不可能实现的,据此要加快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管理。建立“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各使用单位”三级资产管理平台,涵盖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收益、清查、统计、产权登记、产权纠纷等各项管理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管理需要,实现资产管理
9、业务的规范化、流程化、网络化。建立资产管理动态数据库和资产预警信息系统,控制资产运营风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摸清行政事业单位“家底”的基础上,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从“入口”到“出口”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最大化地掌握资产的相关信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对于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加快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有助于更完整地掌握资产的相关信息,从而有利于所有者和管理者强化对于资产的监控,实现由“金字塔”型管理向“扁平”型管理的过渡,减少管理级次,提高管理效率;有助于强化对于资产生命周期全程的跟踪管理;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共享,增进交流和协作,从而使得
10、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账面资产与实物资产相符。 (三)加强预算约束。建立科学合理与统一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制度是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亦是解决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根本途径。一个单位需要购置何种资产、如何配置与处置资产,应当充分分析其存量资产的现状及其履行工作职能的需要,并将二者进行科学的匹配,匹配的过程亦即编制预算的过程。强化资产预算管理旨在资产购置的科学和配置的合理,从而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从制度上防止政府部门或单位在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上的盲目自我扩张。强化预算约束机制,深化预算体制改革,科学编制预算,结合部门预算、财务预算,构建一种新型的财政预算体系。财政部门要认真研究行
11、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的评价结果,作为安排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重要依据,对资产实行绩效管理,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四)优化资源配置。着重把握好资产的“入口关” 、 “出口关” 。资产购置从政府采购开始,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建立规范的资产处置、评估、调拨制度,促进资产合理流动。对于各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新购与新建的资产,应尽力从现有资产中调剂,并以此提高资产配置的效率,必要时将行政管理与市场化经营进行有机结合,鼓励与促进资产占用单位通过资产使用权转让的方式及时将闲置资产转化成有效资源。本着“合理、节约、有效
12、”的原则,集中调剂、合理配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五)强化执法监督。加强监督管理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核心,其重点是要强化使用管理、加(下转第 39 页) (上接第 37页)强处置管理、完善收入管理,并规范配置程序。财政部门承担着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监管职能,对资产的占有、使用、运营情况进行监管。财政部门要充分整合资源,通过清查核实,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分为非经营性和经营性两类,非经营性资产实行委托管理,明确管理单位保值增值责任,对闲置的资产要进行资源整合,共享共用,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经营性资产要严格审批,以政府授权经营方式统一经营,实行收
13、支两条线管理,努力增加国有资产收益,减轻财政支出压力,预防和惩治腐败。加大对违规处理国有资产行为的处罚力度,对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的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真正做到依法治产和违法必究。 (六)提高队伍素质。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因此要不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各单位要根据需要设置管理机构,明确专人负责管理,做到“管账的不管物,管物的不管账” ,不能身兼两职,使财务人员的责任和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相分离,财务人员加强资产的入账管理,资产管理人员加强实物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总之,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只有不断的解放思想、扩展思路,创新体制、完善机制,加强学习、提升素质,积极探索、扎实工作,才能规范管理,开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新局面。 作者简介:罗通(1978-) ,男,山东聊城人,陕西师范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M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