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基坑排水技术控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96571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建筑工程基坑排水技术控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建筑工程基坑排水技术控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建筑工程基坑排水技术控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建筑工程基坑排水技术控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建筑工程基坑排水技术控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谈建筑工程基坑排水技术控制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排水方法要根据实际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设计情况来确定,基坑排水是经常遇到的问题。直接影响基坑开挖、地基处理及建筑物的正常施工。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质量技术控制措施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坑排水;技术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1、集水明排法 1.1、基坑内排水 简单的截水方法是在挖基槽时,利用挖出的土沿地槽四周,筑起0.50.8 m 高的土堤截住可能流人基槽的地面水;在平整场地时,可在四周挖排水沟,以拦截附近的地表水;在山坡地段时,可在坡脚处设环形截水沟或挡水堤,以拦截附近坡面的地表水;湿陷性黄土

2、地区,现场应设置临时或永久性的防洪排水设施,以防基坑受水浸后,造成地基下陷。该类地区除防水排水措施外,对场内的施工用水,废水排放都应有管道来排泄,并有防止水渗漏等措施,这是专门课题。当基坑开挖深度不很大,基坑漏水量小时集水明排法是应用最广泛,也是最简单、最经济的做法。 1.2、明沟及集水井排水 在基坑的两侧或四周设置排水明沟,在基坑四角或每隔 3040 m 距离设置集水井,集水并的多少以能将坑内水排尽为原则。基础的地下水通过排水明沟流人集入井中然后用水泵将井内的水排到基坑外。各井用泵排出量应大于土坑内渗水量的 1.21.5 倍,这样才能保持基底的适度干燥,集水井底应比沟底低 0.51.0 m,

3、井壁用混凝土管支撑加固。排水明沟宜布置在拟建建筑物基础边 0.4 m 以外,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应不小于 0.3 m,排水明沟的底面应比挖土面低 0.30.4 m。当基坑开挖的土层由多种土组成,中部夹有透水性能的砂类土,基坑侧壁出现分层渗水时,可在基坑边坡上按不同高程分层设置明沟和集水井构成明排水系统,分层阻截和排除上部土层中的地下水,避免上层地下水冲刷基坑下部边坡造成塌方。水泵常常选用潜水泵、离心式消耗泵和泥浆泵几种。按其排水量的大小选用不同功率的水泵。 2、人工井点降水 2.1、人工井点降水 在基坑尚未开挖之前,用真空井点喷射井点或管井深入含水层内,不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由于抽出

4、的水多为清水可直接排入城市下水管道,若是污水则要进行过滤。通过降水使坑内土始终保持干燥状态,有利于施工,还可以使土产生固结,防止流砂产生。采用井点降水方案必须结合地质报告,假如明沟排水可以解决,则不要采用井点降水方案。因为井点降水施工复杂且费用高,只有遇到大量地下水涌了,或出现较严重的流砂管涌现象,基坑无法施工还会造成大量水土流失时,这种情况下才能考虑采用人工井点降水。井点一般有一级轻型井点,二级或多级轻型井点;还有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和深井井点等。采用井点降水时,应根据含水层土的类别及其渗透系数,要求降水的深度,工程特点,施工设备条件和施工工期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从而选择适合适的

5、井点装置。例如,当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小于 5 m/d,且不是碎石类土时,宜选用轻型井点和喷射井点装置。当含水层渗透系数大于 20 m/d 时,宜选用管井井点装置。 2.2、点施工技术的一般要求 降水设备的管道、部件和附件等,在组装前必须经过检查和清洗。滤管在运输、装卸和堆放时应防止损坏滤网;井孔应垂直,孔径上下一致。井点管应居于井孔中心,滤管不得紧靠井孔壁或插人淤泥中。井点管安装完毕应进行试抽,全面检查管路接头、出水状况和机械运转状况,一般开始出水混浊。经一定时间后出水应逐渐变清,对长期出水混浊的井点应予以停闭或更换。井孔采用湿法施工时,在填灌砂滤料前应把孔内泥浆稀释,待含泥量小于 5%时才可灌

6、砂。砂滤料填灌高度应符合各种井点的要求。降水施工完毕。根据结构施工情况和土方回填进度,陆续关闭和逐根拨出井点管。土中所留孔洞应立即用砂土填实。当基坑坑底进行压密注浆加固时,要待注浆初凝后再进行降水施工。 2.3、真空井点施工技术要求 机点布置应根据基坑平面形状大小、地质水文情况、降水浓度而定。真空泵由于考虑水头损失一般降低地下水深度只有 5.56 m。当一级轻型井点不能满足降水深度要求时,可采用明沟排水与井点相结合的方法,将总管安装在原有地下水位线以下,或采用二级井点排水降水深度可达710 m,即先 挖去第一 级井点排 干的土,然 后再在坑内布置埋设 第二 级井点,以增 加 降水 深度。抽 水

7、设 备宜 布置在 地下水 的上游,并设在总管的中部。井点管的埋设可用射水法、钻孔法和冲孔法成孔,井孔直径不宜大于 300 mm,孔深宜比滤管底深 0.51.0 m。在井管与孔壁间及时用洁净中粗砂填灌密实均匀。投入滤料数量应大于计算值的 85%,在地面以下 1 m 范围内用黏土封孔。在使用前要进行试抽水,确认无漏水漏气的情况。在抽水 35 d 后水位降落,漏斗渐趋稳定。抽水时要配置双电源以防断电。在抽水过程中还应定时观测水量、水位、真空度,并应使真空泵保持在 55 kPa 以上。 3、防水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在降水过程中,水流会带出部分细微土粒,而土壤因为地下水位降低,含水量减少而产生固法压缩

8、现象,会引起周围地面的不均匀沉降,造成邻近建筑物沉降产生裂缝。甚至倾斜倒坍等更严重的后果,因此,为防止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下列技术措施。 3.1、回灌技术 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由于土壤内地下水流失造成的。回灌技术即在降水井点和要保护的建筑物之间打设一排井点,在降水井点抽水的同时,通过回灌井点向土壤内灌入一定数量的水,形成一道隔水帷幕,从而阻止或减少回灌井点外侧被保护的建筑物地下的地下水流失、使地下水位基本保持不变,这样就不会因降水使地基自重应力增加而引起地面沉降。回灌井点可采用一般真空井点降水的设备和技术,仅增加回灌水箱、闸阀和水表等少量设备,一般施工单位皆易掌握。采用回灌井点

9、时,回灌井点与降水井点的距离不宜小于 6 m,回灌井点的间距应根据降水井点的间距和被保护建筑物的平面位置确定。回灌井点宜进入稳定降水曲面下 1 m,且位于渗透性较好的土层中。回灌井点滤管的长度应大于降水井点滤管的长度。防止回灌量过大导致水渗入基坑影响施工,又要防止回灌量过小,使地下水位下降失控影响回灌效果。所以应在回灌井点系统附近设置一定数量的水位观测井,同时对建筑物设置一定量的观测点;做好观测记录,以便及时调整回灌水量。 3.2、减慢降水速度 使降水速度减缓:在砂质粉土中降水影响范围可达 80 m 以上,降水曲线较平缓,为此可将井点管加长,减慢降水速度,防止产生过大的沉降。亦可在井点系统降水

10、过程中,调小离心泵阀,减慢抽水速度。还可在邻近被保护建筑物一侧,将井点管间距加大,需要时甚至暂停抽水。为防止抽水过程中将细微土粒带出,可根据土的粒径选择滤网。另外确保井点管周围砂滤层的厚度和施工质量,亦能有效防止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在基坑内部降水,掌握好滤管的埋设深度、如支护结构有可靠的隔水性能,一方面能疏干土壤,降低地下水位便于挖土施工,另一方面又不使降水影响到基坑外面,造成基坑外面产生沉降。 总之,在建筑工程中进行土方开挖时,如果该地区的地下水位较高,基坑的底标高低于地下水位,就会遇到地下水。地下水渗入基坑内对基坑施工不便,同时浸泡地基土、扰动地基土,会造成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有时地下水的渗透还会造成边坡塌方的现象。因此基坑内排水是土方开挖中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一般排水分为明排水和井点降水两种方式。 参考文献 1邱杨. 浅谈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1:173. 2张效沛. 浅谈建筑工程基坑排水技术控制J. 科技创新导报,2013,04:126+128. 3邓丽萍. 浅析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要点J. 科技创业家,2012,24:41. 4王东明. 论述基坑排水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7:220. 5李飞. 探讨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施工技术J. 科技与企业,2013,20:2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