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室内给排水节能问题.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96716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建筑室内给排水节能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建筑室内给排水节能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建筑室内给排水节能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建筑室内给排水节能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建筑室内给排水节能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谈建筑室内给排水节能问题摘要:随着现代建筑业不断发展,在建筑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与技术也越来越多,建筑室内给排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国外的给排水设计与施工措施都已经非常成熟。做好建筑室内给排水节能工程,需要从设计与具体措施中注意。不断提高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的绿色环保节能观念。本文从节能措施入手,对目前在建筑室内给排水的创新技术进行阐述。 关键词:建筑室内;给排水;节能;措施 中图分类号: S27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在建筑设计与施工方面比较重视给排水的作用,目前给排水节能工程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节水与节能。随着我国资源与环境保护观念不断深入人心,这一理念将会在建筑施

2、工中更加深入。要想做好节能措施,就必须要掌握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哪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能源消耗问题,如绿化、生产使用的给水、排水与回用水等。我国全民节能观念在建筑室内给排水过程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断提高给排水节能技术的应用,把节能措施落到实处。 建筑室内给排水节能工程面临的问题分析 虽然在建筑室内设计时会考虑进节水节能观念,但大多数的使用者还是没没能意识到它的重大意义,还是认为奢华漂亮是第一追求目标。在建筑室内节能方面,首先要提高全员的节能减排观念。供应商在供应产品时不要一味地追求利益,而是把未来的长远打算入手,提供一些创新产品,为节能提供技术支持。民众在选择或使用器具时,要做到细节节能。能源是

3、大家共有的,浪费严重的结果就会造成我们未来没有能源可以利用,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所以需要建立全局的节能意识,不断进行普及。 其次节能减排还没有完善的机构组织,对于节能的宣传与普及还没有系统化、规范化。行业协会的组织形式单一,活动相对较少,没有完全展现出协会承担的责任,无法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所以需要更多的协会组织,对组织机构进行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出宣传作用。1 目前我国的节能与节水工程只是一个概念,还没有明确的产品标准管理管理措施。产品标准是产品进行生产的基本依据。建筑室内的给排水器具产品标准相对落后于国外许多国家,尚不成体系,无法对产品的生产与设计进行指导,导致大量的类似产品上市,让消

4、费者十分困扰,不清楚哪些产品的节能效果要好一些。产品的标准在产品的生产行业中有着明确的作用,需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与设计水平,组织精干力量,完善相关的标准,提高产品的整体水平。 目前我国的建筑给排水室内工程的技术水平还与国外有着明显的差距,考虑不周全,没有长远打算,只为提高建筑效益,没有充分地做到“以人为本” 。要通过一些高效的科研机构与优秀的人才共同努力,不断完善施工技术与设计水平,为产品的更新换代提供思路,不断培养行业优秀人才。在利益保证的同时,尽可能地推广节能产品的设计研发与试制。把给排水节能技术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进行分析,形成全面系统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节能与节水是国家相关的政策,所以在

5、建筑给排水室内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需要国家相关部门不断扶持。通过行政手段提高新产品的应用与普及,淘汰一些旧的工艺与产品,通过指导与引导作用让节能与节水观念、产品走进更多人的生活。2 建筑室给排水节能具体措施 3.1 建筑室内给排水节水措施 我国住宅建筑中已经对给排水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同时也需要在后期的铺设与产品应用中更加注重实践性与可操作性。首先要充分利用雨水与中水的处理达到水处理的循环利用,充分利用市管网系统进行分区给水;利用太阳能技术来进行加热,提高加热效率与能源利用率,采用更加节水的洗浴用具,避免对水资源造成严重浪费。3 3.1.1 充分利用雨水作用 目前这项技术在国外的施工普通家庭中均已

6、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把雨季的雨水收集起来留作他用。这些雨水经过收集后,通过一定的过滤装置,保持水质达到一定的标准,得到更加广泛的使用。不同的季节雨水的水质不同,完成的作用也不同,所以需要不同的雨水处理工艺与技术。用于绿化与车辆清洗的水质只需要满足污水再生利用城镇的杂用水质要求,如果景观用水,则需要满足景观环境用水的水质要求。在雨水收集之后的水多是用于冲洗道路、洗车等,要求的水质并不高,如果进行延伸的话,完全可以成为冷却循环与消防补充水。甚至在一些饮水困难的地区经过严格处理后可以做为人畜饮用水使用。4 3.1.2 中水循环使用 中水是非饮用水,它是经过排水处理后,不断重复利用的条例一定水质要求的水

7、体。按照相关的标准,中水水源可以分为优质杂排水与生活污水。优质杂排水主要是指入淋浴排水、洗菜排水与循环冷却水,可以优先使用,而杂排水则是指除了冲厕以外的其他生活排水。给排水就是要不断重复利用这些可以利用的水体,达到进一步利用的目标,把这些水经过处理后作为冲厕用水、绿化用水等,通过重复利用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减少了城市供水压力。 3.1.3 真空排水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我国的一些高端交通工具上已经开始使用了这一排水技术。在高铁与飞机上一般都会采用这种封闭真空厕所,在厕所中使用这一真空排水技术,它主要是利用了空气与水的混合后,通过真空负压来快速将污物冲洗干净,从而不再大量使用水。通过这一真空技术

8、的应用,可以达到平均节水 40%的效果,如果是在其他的人员密集区域办公场所,这一数字将有可能会被提高到 70%以上。通过这项措施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节水的效果。5 3.2 建筑室内给排水节能措施 3.2.1 充分利用热水节能技术 我国在经济发展中不断寻求转型,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到目前的节能减排转变,不断重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节能方面,还需要不断对建筑系统进行优化,把热水供应系统设计合理,采用更多的节能节水电器等。在热水供应系统中,可以通过不断降低使用温度、减少热量消耗的方法来达到节能的目的。采用高质量的保温材料减少环境对热量的消耗,不断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开发利用节能产品,提高新能源的利用

9、率。 可以利用从周围环境进行能量吸收的原理,建立空气源热泵技术,把能量传递给需要热量的对象。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的组成与空调组成基本一致,同样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以及膨胀阀等,同时又增加了储水箱与储液罐等。制冷在普通的热泵产品中起到重要的换热作用,由于其化学物质本身的物理特性,通过与外界实现热量交换。6 充分利用太阳能技术,太阳能是一种典型的可持续发展绿色能源。需要在一些民用室内建筑给排水大力推广这一技术与产品的应用。太阳能源用之不竭,使用非常方便,在未来的给排水利用中将会进一步发展。目前世界范围内均对太阳能技术予以认可,并在每年都会召开太阳能大会,在能源短缺的今天,势必会引起更多的关注,

10、新产品的研发也将会更加全面。 3.2.2 节能器具的应用 在家庭使用给水方面,要尽可能采用一些瓷芯水龙头或者充气水龙头,来代替我们普通的水龙头,因为在同样的水压下,这些水龙头相比普通的水龙头有较好的节水效果,甚至可以节约一半的水量。出水量越大的龙头,节水更加明显。在浴室中,要不断使用保温材料,达到有效控制热量流失的现象,提高热水的使用效率,同时也增加舒适度。 尽可能使用小容积水箱坐便器,过多的容积只可能会造成更多的水资源浪费。采用延时自闭式和光电控制的小便器,在出一定量的水后自动进行关闭,避免长时间流水。光电控制式水龙头也将会在一些饭店与消费公共场所的洗手间进行较广泛的应用。无需要触摸式的水龙

11、头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只不过价格相对较高一些。7 结语 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节能与节水在未来的建筑施工与设计中必然会成为一项重要的指导思想。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产品与太阳能新技术,提高节能观念与理念,不断对新的工艺与新的产品进行应用;国家政府层面对新产品的推广要进行一定的扶持,从上到面进行普及,完善组织机构;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可持续发展将会成为建筑业的必然指导思想。面对目前在建筑给排水室内节能方面的问题,要及时做出调整,解决目前的问题,展现更好的面貌。 参考文献: 1张雁维.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思路与方法初探J.门窗,2012,12:303-304. 2张佩.建筑室内给排水及消防设计措施J.低碳世界,2013,03:120-121. 3陈友伟.建筑室内给排水节能的几点措施J.民营科技,2013,04:209. 4谢宏波.析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J.东方企业文化,2011,22:119+105. 5贺繁荣.论在建筑工程给排水设计中应用节能技术J.河南科技,2013,12:156. 6韩振春.兴邦大厦建筑给排水的节能设计措施J.建筑节能,2013,08:64-66. 7黄庆华.高层建筑室内给排水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2:1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