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实施弹性学制的必要性及面临问题、解决对策摘 要:学制改革是成人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弹性学制的产生顺应了人的个性发展规律,满足了各种学员时间上的需求,适应多样性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着眼于成人教育学制现状,阐明实施弹性学制的必要性、紧迫性。由于中国实行的是学年制,从而使弹性学制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了很多困难,指出弹性学制给学员带来的好处,解决这些问题,是成人教育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弹性学制;学分制;学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302-02 一、弹性学制的内涵和特点 弹性学制是指学习内容有一定的选择性,学
2、习年限有一定的伸缩性的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它是在学分制的基础上演进而至,是学分制的另类发展和表现。弹性学制的最大特点是学习时间的伸缩性(毕业时间即可提前、也可提后) 、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上班两不误、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以及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性。其最终目标就是构建各类教育相互沟通、衔接的“立交桥” ,以满足人们对教育选择的个性化、多样化要求。弹性学制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里的生动实践,是中国改革、创新和完善教育教学制度的有效尝试和有益探索。它自始至终都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和人性关怀,有利于受教育者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成人高等教育实行弹性学制的必要性 (一)学生
3、的需要 不同的人各方面的个性特征与成长的环境皆不相同,价值观念、追求目标也不尽相同,因此不能简单地强求统一。弹性学制的推出,正是顺应了人们的这种个性化发展规律,满足了各种学生的需求。成人高等教育的内在特点及人才培养规律要求成人高等教育实行弹性学制,满足不同来源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当前中国社会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人员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为纯粹为了更新知识、扩展事业的成功人士和为取得资格或水平论证从而获得职务升迁的人员;第二类是体现为对某一职业的追求,为了获得从事该职业的资格,其继续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第三类是由于各种原因在接受完义务教育之后,没有能够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学员。他们希望通过继续学习,
4、补上与他人在知识结构和就业资格方面的差距。对他们来说,资格认证与知识同样重要。弹性学制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它使教学管理和教学指导思想都充满“学生第一”的理念,从管理制度上有利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成教学生的需要为导向来设计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内容和方法,创造一种弹性的学习制度,以满足不同来源不同层次对象的学习需要。 (二)学习时限的灵活性 由于长期以来成人高等教育实行刚性的学年制,学生往往在规定的年限内毕业,以及成人高等教育培养机构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片面追求等原因,成人教育的质量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成人学历教育中。实行弹性学制,在学习年限上,不是刚性刻板的学
5、年制,既可延长也可缩短学习年限,成人学员可以完全根据自己工作、家庭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从而避免在考试、毕业等环节上的弄虚作假和敷衍了事。它参考学历教育所要求的年限,也非无休止延长的学制,弹性学制的实施让一部分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提前毕业,对学校而言可以早出人才,对社会来讲,是对人才资源更加有效地开发利用。 (三)学习内容的选择性 在学习内容上,由于弹性学制实行选课制,开设大量的选修课,成人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知识能力基础、个人兴趣爱好、社会角色期望等,在大学科甚至跨学科范围内通过主修与选修的优化组合,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不仅有利于完善自身素质,提高教育质量,还有利于学科交叉与相互渗透,促进新兴学科
6、和边缘学科的发展,提高创新能力。 (四)个人发展需要弹性学制 人的发展规律表明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心理学理论告诉人们,每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特征皆不相同,人的发展也是多层面的,故不能简单地强求统一。再者,各人成长的环境不同,价值观念、追求目标也相异。弹性学制的推出,顺应了人们个性化发展规律,满足了各种学生实施抱负时间上的需求,尊重了学生人格和学生个体之间差异,以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主体性完善为宗旨,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它的实施还为积极探索因材施教的途径和方法,构建适合学生个性特征的教育模式打下坚实基础,使成人高等教学凸显个性特征。 三、实施弹性学制过程中面临
7、的问题 (一)教学基础设施不充足,难以适应弹性学制教学的要求 弹性学制需要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应开设更多的选修课课程,而成人高校的教学基础设施相对紧张,开设的选修课的数量因此受到限制。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师资队伍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受学校基础设施的制约,鼓励现有教师继续深造,现有师资队伍有能力开出更多的选修课。然而,由于学校教学硬件设施仅能满足学年制教学管理的需要,要为学生提供开设几百门选修课程的教室是比较困难的。 (二)弹性学制与现有学籍管理之间的漏洞淡化了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培养目标 实行弹性学制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学分制学籍管理模式,这其中的一个首要内容是学费以学分还是以学年
8、来计算和交纳。中国目前的成人教育学费按学年制收取,即按每年的学费标准一年收取一次,对于不及格的课程,必修课交纳重修费重修;选修课则通过加选其他选修课程补满学分,这种学籍管理制度使得部分学生对选修课重视不足,对选修课程结构没有一个合理的计划在学期初选择大量的选修课,期末再视情况选择参加考试的选修课,由此形成了弹性学制与学籍管理之间的漏洞,这一漏洞既浪费了教学资源,又培养了学生的投机取巧心理,同时还淡化了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培养目标: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因材施教,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很大程度上它取决于学生所学的选修课程结构体系,而一个无计划、无体系的选修课程结构显然是不利于人才培养的。 (三
9、)弹性学制与传统的教学管理之间的矛盾导致弹性学制的操作困难加大 传统教学管理系统是在学年制基础上设置的,运作过程适应了学年制的要求,在弹性学制全面推广的情况下,整体性的系统改造不可避免。其次,教学管理制度中一个重要的制度就是对学生的考核,目前的考核制度基本上是在期末确定几门课程作为考试课程,其中大部分是必修课程,由学校教务处考试中心统一安排考试时间和地点,这种考核制度对于学年制比较适用,因为在学年制条件下,学生的年级界限清晰,不会出现考试时间的冲突,然而对于实施或参加弹性学制试点的学生来说,问题就出现了。 四、完善弹性学制的对策 (一)应制定切实可行、富有弹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 为了满足不同
10、类型学制的教学和不同教育对象学习的需要,按照目标明确、学制灵活的原则,建立科学的、富有弹性的课程体系和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作为成人教育,要实行弹性学制,必须和成人教育的远程化和网络化相结合。一方面,对于开班人数不足的选修课程,可以通过网上的课件来进行学习,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沟通和答疑。另一方面,校外函授站的学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选课,也可以通过网络的实时授课系统、课件和答疑系统进行学习。在确定课程体系时,也要考虑到不同的办学形式。对于脱产的学习形式,在强调专业性、实用性的同时,应考虑到全面性,基础课程就应保持一定的比例。 (二)根据弹性学制特点,建立新型的学籍管理模式 目前,按照学年交纳学费
11、的情况,学生已经交纳了学习一年的费用,意味着学生可以拥有一年的学习权利,但对于这一年该学习什么却缺乏系统的思考,由此,在实施弹性学制的情况下,应该逐步确立以学分为中心的意识,建立起以学分为中心的新型学籍管理模式,这种新模式即:学费的交纳应该以学分为基础交纳;学生的年级应该由学分来区分;能否毕业应该以学分来衡量等等。目前一些高等院校已经进行了以学分作为交纳学费基础的改革,其积累起来的经验可以为该交费方式的推广提供宝贵经验,由学分来区分学生的身份实施起来比较困难但意义重大,很有必要,它可以从形式上改变学年制的影响。首先,以年级为基础的行政班级的存在,抹不去学年制的特征;其次,在学生的日常交往中,学
12、分修得多的为高年级,学分修得少的为低年级,从而在学生中形成以学分论英雄的氛围,可以进一步强化学分的核心地位。与此相适应,传统的学籍管理模式也需要作出较大的改革,以年级为单位,以年级为基础的旧管理模式相应地应该转变为以学生个人为单位,以学分为基础的新型管理模式。 (三)加强人才培养,创建一支高素质的导师队伍 教师是教学改革工作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水平高低和参与程度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实行弹性学制,对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选修课比例扩大,实践课程要求提高对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也随之提高。教师思想上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在业务上要接受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社会变革带来的新的挑战。同
13、时,弹性学制要求的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课程安排的多样化等增加了教学管理难度,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熟悉新的管理制度,更加明确为师生服务、为教学服务的思想,沉着应对复杂的教学管理工作,建立在学分制条件下新的稳定的教学秩序,形成有利于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的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 尹红,等.关于高等学校弹性学制的几点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2, (3). 2 张洪珍,颜冰.弹性学制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甘肃科技,2007, (2). 3 安蕾蕾.关于高等院校实施弹性学制若干问题的思考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7, (6). 4 张建林,等.函授中实行弹性学制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 (12). 5 周麟,周宏斌.弹性学制下的高校教学管理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 (6). 6 安蕾蕾.关于高等院校实施弹性学制若干问题的思考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7, (6). 7 向宁.弹性学制:高等教育学分制改革的必然选择J.中国成人教育,2010, (16). 责任编辑 陈 鹤 收稿日期:2013-09-05 作者简介:胡明华(1975-) ,女(朝鲜族) ,吉林延吉人,助理研究员,从事继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