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城市住区更新中的文脉存续问题摘要:我国二三线城市的发展大多已有百年至数十年的历史,老城区的更新与新区规划正日益成为城市建设领域中并重的议题,住区的重新规划建设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引起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与探讨。现以济南铜元局地块住区规划探索为例,浅析新旧住区更替的进程中,如何从地理环境、空间结构、居民行为心理适应等各方面存续城市发展史上的文脉与关联。 关键词:住区更新;文脉;调研认知;规划策略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 - and third-tier cities in China has a history of one hun
2、dred years to decades mostly, the renewal of the old city and new city planning is becoming the urban construction fields, and issues of the settlements of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urban renewal, and deserves all the attention and discussion. Now in Jinan TongYuan b
3、ureau land settlements planning to explore, for example, analyses the process of replacement of old and new residential areas, how to from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he spatial structure, residents behavior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and so on various aspects of surviving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
4、elopment of urban context and relevance. Key words: renewal; Context; Cognitive research; Planning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城市住区更新设计考虑因素 (一)历史文脉 该片区位于济南老城区西北方向,在济南市政府规划的老城区改造范围内。片区南临五龙潭,东面紧邻济南老城区的护城河,东北方向接国家级风景名胜大明湖,历史传统悠久,颇具景观优势与文化意义,地理位置显要而敏感。鉴于该片区空间形态结构与景观风貌直接对风景名胜区的整体
5、形象产生影响,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注意从住区道路结构到住宅建筑造型都体现出对历史文脉的传承,对风景名胜区有一定的因借、尊重与退让。 (二)现状 作为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的旧住区,其现有空间形态与结构,居民产业结构与业态分布,住区景观与风貌等,皆是经由该住区居民自下而上的适应性改造,通过多年生活积累、沉淀,与客观条件经年磨合斗争形成的,与居民现有生活方式存在密切的联系。其中各种因素所保持的动态与稳态,有机平衡,矛盾性与复杂性,对此我们在进行旧住区改造之前应进行认真研究,形成深刻认识,以便在后续工作中能够取其精华,维持和延续其中积极部分,形成一些可供其他案例推广与借鉴的经验,基于这些研究和实践经验形成
6、一定的空间营造手法。即便在新区建设的工作中也可灵活借鉴,塑造更为理想、和谐的人居空间。 L芒福德曾经说过:“城市文化归根到底是人类文化的高级体现,如果说过去许多世纪中,一些著名的城市如巴比伦、罗马、雅典、巴格达、北京、巴黎、伦敦成功地支配了各自国家的历史的话,那就是因为这些城市能够代表他们的民族文化,并把其绝大部分传给后代” 。或许铜元局地块旧住区所体现的特有文化氛围和现象不仅正是支配了地区历史发展,也更能够昭示未来更新改造所应遵循的一些规律。 例如,现有多层住宅社区的合理密度指导我们控制改造后住区的容积率,街道人情化的景观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为我们道路交通的规划设计指明了方向,现有绿荫下的公共交
7、往、休憩空间对改造后的的绿化系统设计有所要求,现有发达的便民小商业启示我们在布置菜场、商店、餐饮与服务等公建时应注意一些问题。 (三)居民概况与业态分布 片区内居民多为中低收入阶层,或为工厂职工或从事个体经营,从事第二、三产业。住区内建筑多为九十年代初所建多层住宅,面积较小,其中部分朝向不佳。当初作为公共单位宿舍被营建,经由房改后房屋产权应为住户私有。片区内自发形成熟食、成衣、百货零售等商业群落,基地东北角大明湖景区附近有成规模业态花鸟鱼虫市场。规划设计中,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考虑住户的拆迁补偿与回迁选址问题,以及为部分居民创造继续从事个体经营的条件。 我们应该充分识别与评估住区更新可能带
8、来的社会风险,如,就业风险,住房风险,社区矛盾冲突风险,消防风险,历史传统文化风险,社会满意风险等,合理调整片区产业结构,以保障住区更新建设完成后尽快与周边地区,与整个旧城区环境弥合由于更新带来的差距,产生良性互动。 (四)水文地质条件概述 基地地势平坦,没有显著高差。由于紧邻大明湖,推测地下水资源丰富,有利于水景的塑造。现状有一条狭窄水道穿过,在水道与横亘片区的道路的交叉节点附近,甚至产生了宜人的活力空间,自发形成了生意繁忙的啤酒烧烤摊点,可见临水区域有可被开发利用为成熟公共空间的潜质。但在场地平整与建筑基础施工过程中应采取防水措施,以消除地下水对房屋基础和地下室的渗透侵蚀。 二、城市住区更
9、新设计理念与方法策略 (一)由调研认知阐发设计理念 在对住区结构进行归纳与整理,自上而下给出秩序的过程中,对历史文脉和现状保持充分尊重与敏感,维持原有公共空间自然、匀质、人情化的特质,营造生活化的街道空间与适合休憩和人际交往的公共空间。芦原义信在其街道的美学中谈到,街道是当地居民在漫长的历史中建造起来的,其建造方式同自然条件与人有关,因此,世界上现有街道与当地人们对时间、空间的理解方式有密切的关系。虽然,人们能够改造街道的基本形式,但不可能简单地改变居住方式,与不能简单地改变自然条件是同样的。 (二)设计方法与策略 1、住宅 住宅的布局依据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统筹兼顾对历史文脉的延续和对自然气候
10、的适应行列式布置,部分沿街坊成院落式组合,部分呈曲尺形或曲线形沿主要季风方向布置,便于住宅的采光通风,保持合理的容积率和卫生间距。 2、公建 公建沿街呈线状布置,设于沿街住宅底层,围合出积极的街道空间,在地块居中的部分退后,以幼儿园、门诊、超市等公共建筑围聚成居民广场,以欧洲中世纪城市广场及其周围公共建筑群落为蓝本,力图营造亲切宜人的住区氛围,体现对公共空间优先设计的原则。按居住小区级规划的公建配置要求,应设有菜站、综合商店、小吃店、物业管理、中小学等。 3、道路 道路设计依据基地面积与原有住区的空间格局,并充分考虑消防疏散要求后,决定采用环通式,对组团级道路转弯处及宅前路尽端回车场等敏感位置
11、进行重点分析设计。交通选用人车共存的模式,即人行道与车行道并行,给人心理上带来安全感。营造生活化的街道空间,不必设车行道的区域宜单设人行道,成为私密的步行空间。在道路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道路线型流畅可达,道路宽度分级明确, 4、绿地 绿轴沿主要干道设置(道路绿地) ,串联起居住小区游园、主次入口广场等几个绿化中心(公共绿地) ,体现空间结构的秩序感。分散设置小块绿地(宅旁绿地) ,达到移步换景的空间效果,体现匀质、清新而不散乱、有秩序的设计理念。设计绿化率为 45%,高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所要求的绿地指标。 (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结束语 现在许多城市建设趋于类同,千篇一律,颇坏了原有的文化底蕴,失去了城市的个性。现代化的城区规划要实现城市发展史上的文脉与关联,要建设富有特点和具有新颖的居住环境,需要我们每个设计者在规划设计上重视文脉的延续,并具有丰富的专业技巧,充足的信息及跨学科的知识,从对当前的城市更新改造,创造一个既适应现代生活需要、满足市场机制要求,又使文脉得以流传、品位得以提高的新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住区设计楚超超,夏建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3 理想空间和谐住区建设与社区规划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8 街道的美学芦原义信【日】著:尹培桐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