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沈阳近代建筑保护与城市文脉传承摘要:城市是人们创造的环境,遗存下来的建筑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为了使城市拥有自己的个性,需要挖掘并保护城市文脉,使之在当今社会仍发挥着积极地作用。随着当代的大规模建设,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以及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大量的近代历史建筑、城市风貌区都是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其妥善保护并加以合理的利用将对文脉传承起到积极地作用。 关键词:近代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城市特色、文脉传承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沈阳近代历史建筑发展简述 清太祖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在沈阳建设了皇城,奠定了沈阳古城的规模。随着外
2、国文化的闯入,特别是 9.18 事变的影响,客观上加速了沈阳近代建筑的发展。因此,沈阳的建筑以洋风建筑为主,形式多为中国古典式和西洋古典式。洋风建筑从法国哥特式天主教堂始(1875)到中国改革开放实施(1979) ,先后持续的 110 年时间里可划分为 5 个发展阶段:其一,1875 年至 1909 年是外来文化影响的初始时期,主要是以西方宗教建筑为代表。此时的宗教建筑完全是西方教堂的移植,除了教堂外,还有育婴堂、教会学校、医院及传教士住宅等建筑类型。西方宗教建筑的到来为沈阳增加了新的建筑类型,这让当时的人看到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自己的建筑形式。 其二,20 世纪前十年是近代洋风建筑的形成时期,表
3、现特征为中西合璧。此时的洋风建筑变成了文明与先进的象征。通过官方的倡导与民间的学习,沈阳的建筑技术与建筑文化均踏上了近代化的进程,而突出特征就是创造出了具有东西方建筑文化交流特征的初期近代建筑。 其三,20 年代中期至 30 年代初期是洋风建筑发展的兴盛时期,建筑形象异彩纷呈,格局特征,建筑类型和建筑艺术普遍得到发展。此阶段中,来自不同国家的设计师、机构、洋行及留学归国的建筑师们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此时的设计更为自由,整治影响小,各自的建筑活动不仅限于各势力内部,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 其四,30 年代初期是洋风建筑的转型期,形成伪满时期的建筑风格,在形式上复兴中国古典式,建筑样式大体是欧洲帕
4、拉迪奥主义和意大利风格建筑师们作品的重视仿效。40 年代初到建国前,随着战时经济紧缩、衰落,建筑业也开始萧条。除了军用建筑得到突击发展,其他建筑活动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其五,建国后社会稳定经济复苏,大学恢复招生,规模扩大,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一批教育类建筑应运而生。在此时期也出现了大量的公共建筑,这类建筑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建筑形式大都延续上个时期的风格,但立面更为朴素。 2 建议采用的近代建筑保护方法: 在近代历史建筑保护(此处所叙述的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不包含文物建筑在内)的实践当中,保护建筑原真性并不是“原封不动保证其真实” 。对其适当修缮,保留历史建筑的文脉特征才是其根本,而不仅仅是形
5、式上的历史。 1) 建筑微循环更新: 1961 年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写到大规模的旧城拆除重建是对城市的毁灭。在近代历史建筑整治中不应大面积拆除,而应在不影响街区整体风貌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指导的对个别建筑小规模更新修复,实行老建筑的自我更新,形成有机的“微循环” 。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逐步解决建筑的老化问题,以实现现代城市建设中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历史街区的合理重构。 沈阳近代历史建筑年代久远,多数的建筑已经老化,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居民生活要求,它们成为了老城区中的整治与保护重点。只有尊重居民的生活要求,将历史街区的建筑空间文脉作为生活在其中的居民生活文化的
6、质量因素,将其有机结合到现代生活的空间需求中,突出“保护是为了提高现代生活”作为保护历史建筑的保护宗旨,才能顺利地完成近代建筑的保护与城市文脉的延续。 2)重塑建筑空间趣味性 以沈阳人的角度来看沈阳这座城市,我们有许多值得骄傲的东西,但是也在失去很多有趣味的东西。这种趣味指的是当地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失去它城市就变得有些均质化了。现在说到的保护,一般总是指保护一幢建筑或一片街区,在我看来,保护一个空间更重要。这个空间可以是建筑的内部空间,也可是多幢建筑围合空间,也可是建筑组成的街区空间。城市需要有差异,空间需要趣味,只有存在差异才能营造自己的特色。 3)外观修缮、内部功能更新 在沈阳许多旧城区,
7、主要保存的是近代的街道和建筑,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的内部功能不得不进行改善。倒马桶,烧煤炉的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由于生活方式与环境的改变,许多建筑已经废弃,不少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也在其中。为了对其加以保护,就要在传统的建筑内部进行更新,使得城市的传统风貌既得到延续,又能使居民生活得到改善。例如,沈阳的边业银行改建为沈阳金融博物馆,这样一来,既对该建筑加以利用,又为该建筑的保护提供了条件,展示了沈阳的历史文化。 4) 公众参与 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已经不单是政府部门的事情,而应该由全社会的公民、机构、组织一起行动。公众参与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是必要的。其一。历史建筑并不是独
8、立存在,而是百姓身边的历史,它们的价值更多的体现在居民对其的再利用。其二,近代历史建筑与文物建筑相比数量较多,有关部门难免会有所疏漏,不能及时保护。由于这些建筑就存在于公众的身边,有问题可以及时被发现并且上报相关部门,使近代历史建筑得以及时的保护。其三,应该多听取基层居民的声音,听取他们的想法与建议,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为市民服务。 3 传承历史文脉,展现时代风貌 随着对于文化传承与多元化建筑创作研究的不断深入,地域性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问题不可避免的摆在了建筑师的面前,它是多元化建筑创作的源泉和基础。 1) 商业性的操作: 上海新天地可以说是将历史建筑进行改造再利用的一个成功典范。本着不同的城市应
9、该留下不同的历史印迹的理念,本杰明伍德将上海石库门用原来的材质修旧如旧,但是在内部进行了现代化的装修,将其改造为商业空间。沈阳的历史建筑可按此模式进行开发,使其在妥善保护的基础上得到有效地利用。商业开发和空间氛围营造相结合,保留原有特色空间、创造现代趣味空间、周围提供一些可供人驻足的商业空间。这样,不但可以“变废为宝”而且能增加周边区域的活力,带动周边的经济发展。 2) 弘扬传统文化,展示现代文明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既要继承和弘扬传统,又要具有时代感,可以通过提炼文化符号,抽象的意境来谋求神韵。加拿大 B+H 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候机楼那微微曲起的构架就隐喻传统
10、闽南民居的特征。中街是沈阳的商业繁华区,这条街区恰巧也存在于方城之中。由于街区不断扩大,其与隔街相望的沈阳故宫的对比越来越强烈。就现阶段的沈阳而言,我们不能为了恢复历史把现有建筑拆掉重建,但是可以提炼出一些建筑符号色彩等多方面元素应用到现有建筑立面以及新建的建筑中。这样,既减少了破坏,又对历史给予承认使之得到传承。 4 结语 城市的文脉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所接触到的建筑形式是城市文脉非常小的一部分,文化还包括了很多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比如宗教、信仰等等,这些都潜意识影响我们对自然界事物的看法,影响这个城市特色的延续。作为一名这个城市的一份子,应当将历史文化传承为
11、己任,将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作为文化传承最为简单的一种方式,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 陈蔚,胡斌.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的关系初探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4(05) 2 徐天羽.历史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J. 中外建筑. 2004(02) 3 顾鉴明.对我国历史街区保护的认识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4 郑潇.改造、扩展与共生浅议历史建筑的更新与发展及新旧建筑的共生J. 规划师. 2002(02) 5 纪晓海.城市中心区历史建筑的保护D. 大连理工大学 2005 6 陈萍.历史环境中的传统建筑保护与再利用D. 东南大学 2006 7 刘蕊.上海近代历史建筑再利用及相关设计问题研究D. 天津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