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应社会发展的住宅可变性研究摘要: 当前我国城市住宅中居住需求与住宅适应性、可变性不相协调的问题十分突出。本文分析了当今社会住宅可变性的必要性,并且进一步配以图示论述了小开间结构住宅可变性,大开间结构住宅可变性、框架结构住宅可变性,以期对住宅建筑空间灵活适应性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住宅建筑;可变性;适应性 Abstract: housing demand and housing adaptability, variability is not coordination problem of current our country city housing is very serious. T
2、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todays social housing variability, and further with described in small Bay residential structure variability, large Bay residential structure variability, framework residential variability,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flexible adaptability of r
3、esidential building space. Keywords: Housing construction; variability; adaptability 中图分类号:F28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住宅灵活可变的必要性 当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要建立人建筑环境三者互相协调统一的整体设计观念。而我国目前从住宅建设情况看,住宅的质量不高。要提高住宅居住环境质量,从设计方面来说,要建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过去我们从满足生理需求方面考虑较多,而从精神方面考虑较少。以往的住宅设计,片面的强调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在小开间承重墙结构体系
4、下,平面变化无疑是受限制的。并且,住宅单纯的满足功能方面的需求,如吃、睡、盥洗等,完全按照功能进行空间组合,忽略了居住生活变化发展的需求。一个家庭从开始的组合到分离解体,一般为 3060 年。家庭生命循环周期的变化大体的几个阶段是:结婚成家生育子女子女学习成长子女就业离家夫妇空巢丧偶孤寡。家庭人口由少到多,又有多变少,需要房间的数量也随之变化。不同的家庭发展阶段不同,因此家庭结构需要不同的住宅空间去适应。1除了家庭生命周期的变化,还应考虑家庭人口(一口人、三口人等)的构成和家庭生活行为模式(交际型、家庭职业型等)的不同。另外,住宅是耐久商品,一般生命周期为 5070 年,即物质老化期较长,而其
5、功能老化期则为 1025 年左右。不能因为物质老化期和功能老化期不同步,而简单的推倒重建,这样会大大的加重了经济负担,这就使提高住宅的适应性和可变性非常重要。 可变住宅形式研究 小开间结构住宅可变性 此类住宅多为小跨或是中、小跨相结合的横墙承重、纵墙承重或是纵横墙混合承重的结构体系。厨卫定型定位,使各空间具有一定包容性。在不影响结构的条件下,有的在承重墙中适宜位置留出洞口以便多向联系,及便于管线设备的布置;有的局部加梁,使空间分隔灵活性增大,各套型居室数可以变化,这样,不仅套内布局有一定的灵活性,且套型与套数也可调整。 (如图 1 所以) 图 1 小开间可变型图片来源:居住空间适应性设计 大开
6、间结构住宅可变性 该类住宅以荷兰建筑师哈布瑞肯提倡的“骨架支撑体”即“SAR”理论为核心,将住宅分为“支撑体”和“内部填充体”两个范畴。 “支撑体”作为基本的承重结构,保证承重、抗震、防火、隔热、隔声等要求, “内部填充体”则根据住户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生活方式,并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的建设自己的家。使住户由被动适从变为主动建设,住宅空间由“固定空间”变为“灵活空间” ,给住户较大想象空间。 (如图 2 所示)图 2 德国点柱结构主宅图片来源: 新住宅平面设计 3、框架住宅的可变性 住宅建筑的形式一度风格较为单一,而今许多建筑师意识到住宅形式以及其形成的环境对人们的生活具有的巨大的影响,住宅己成
7、为建筑师积极参与的建筑活动。框架住宅能较好的表达建筑师设计的思想,且能表达出个性化的特点。框架住宅由于柱子传递垂直荷载,墙体只起到围护和分隔的作用,因而空间分隔的灵活性较大。柱距小则灵活性小,柱距大则灵活性大。框架住宅的居住空间相对来说具有较大灵活性,一般除核心空间(如厨、卫部分)固定外,其余空间(主要是起居和卧室部分)具有使用模糊性,可随居住者兴趣和需求作不同划分。特别是某些大开间住宅连厨、卫部分亦可变动。这种灵活性能更好地满足人们不同生活模式的需求。框架住宅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充分满足人们的参与性。鉴于居民对建筑专业不熟悉,于是可以由设计人员按照住户的不同要求设计成不同分隔方式
8、的居住平面,就像吃饭时用于点餐的菜单一样,供用户选择。 (如图 3 所示) 由于框架是柱子起承重作用,墙体是维护和分隔作用,对住宅的立面的设计限制较小,能更好地体现居住个性化设计,以往的居住建筑立面千篇一律,没有特点,表达不出地域的特点和不同,更别说是对传统地域文化精神的继承。如中国传统四合院式的建筑形式,在建筑外形设计上,借鉴江南民居青瓦粉墙的形式,创造出亲切宜人似曾相识的居住环境,得到社会的认可。或是现代的建筑风格,大的落地窗户,大面积开窗等,能够更好地把室外环境引入到室内来,更好的使建筑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现在很多住宅由于一些原因,要进行外立面的改造,如果是墙体承重这种改变仅仅停留在外装
9、饰材料的改变。要是框架结构就能较大尺度的进行改造,能较好的满足住宅可变性和适应性的要求。 图三 菜单式住宅 图片来源:自绘 结语 我们深感中国住宅市场的巨大需求矛盾:一方面是拥有广泛的市场需求,是老百姓对康居的渴求;而另一方面,中国的住宅设计缺乏活力,缺少精品意识,甚至无法满足人们当下的基本居住需求,更谈不上可变性居住的需求。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步规范,发展,住宅设计也由浮躁渐入理智。但同时,因为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影响下,设计师与市场相脱离,从而直接导致陈旧的住宅设计观念无法满足使用者日新月异的生活需求以及居住模式的改变,住宅设计水平停滞不前。评价与衡量住宅优劣的标准不再是套型的面积指标,人们对住宅评价更多的是认为住宅是否适应日益变化的家庭生活模式变化所产生的新的心理要求及生理要求。所以住宅的适应性和可变性已经成为当今住宅设计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参考文献: 1朱昌廉等著.住宅建筑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赵冠谦,林建平.居住模式与跨世纪住宅设计.中国建筑出版社,1995 3叶耀先.平民住宅和住宅设计理论.建筑学报,2001, (8)